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5182-2049,相信中国 >

第63节

5182-2049,相信中国-第63节

小说: 5182-2049,相信中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本大量借鉴了唐文明,从文字到礼仪,但日本一直以日出之国对日落之国将日中两国对等视之,从没有臣服。借鉴了佛教文化,但日本的和尚可以结婚生子,他的佛教事业更像一种职业,借鉴德国的哲学思想,如尼采、黑格尔。法国的浪漫主义,如傅立叶和圣西门的理想社会主义。美国的经济学,如凯恩斯的货币理论。美国的自由、民主及个人主义,如民主政治思想、经济竞争体制等;但君主政体、武士道精神与民族危机教育仍然是日本的精髓。    
    日本尽管已经拥有了相当规模的经济成就,为什么一直没有真正成为东亚的核心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日本还不是一个思想国。当然,日本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日本一直在大力收购世界的主要媒介,借鉴东西方优秀的文化,培养自己的思想大师,像《千与千寻》这样的杰作多了,谁还会说日本只是一个仰人鼻息的思想仆人呢?实际上,日本人现在只缺少哲学家,但这只是时间问题了。他们在有意识地进行一场赛跑,和他竞赛的有两个人——中国和美国,结果会怎样呢?


世界后现代文明与中国传统中国:独一无二的文明体系(1)

    ●文明简史:盛衰相伴生命长存    
    中国5000年来一直遵循这样一个规律:当政治统治中断时,中国社会的伟大思考则开始兴盛,当这种思考获得成功后,就会促使中国变得更为强大。    
    大约公元前1500年,在中国北部平原,中华文明的第一个王朝——商朝开始建立(一般来说,夏朝的存在与否尚有争议,暂且以商朝为开端)。至公元前1027年,周王朝取而代之,范围在渭水流域和黄河下游。在公元前771~221年,中华开始了第一次中断时期,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这时政治分离,战争频繁,周王室已经名存实亡,但这时的文化却因此而异彩纷呈,技术和知识也得到大力发展,中国的经典学派大多是在这时兴起的,由此奠定了中国的文化基础。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中华帝国,由此开创了中国大一统的先河,但秦王朝穷兵黩武的政策也为它种下了祸根,由此引发了秦末的农民起义,从公元前207至公元前202年刘邦创立汉王朝为止,虽然战乱时间仅为5年,但汉王朝作为秦王朝的完善者其影响深远,其后的许多国家政策制度都是在这些基础上的变革、完善。在这一时期,即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87年,儒学正式成为中国的官方哲学,用以诠释国家政权、制度的建立根源,并进行立法和司法解释;另外一个重要的制度就是官僚选拔制度的建立,就是通过察举来选拔官吏,而非单纯的继承。这十分开明,有利于从民间选拔人才。公元75~220年是东汉时期,这时,佛教传入了中国,并且希腊、罗马艺术也由西域传入。公元184~589年,中间正处在东汉末年的诸侯纷争时期,三国演义成了这时的主题。其后的4~6世纪,中国处在南北朝时期,北方是少数民族政权,南方则是流亡的汉族王朝,同时,汉王朝的南移也同化了南方各原住民,使之融入到中华文明中,佛教此时在北方达到了鼎盛时期,并为现代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艺术珍品,如云冈石窟等。公元589年,隋王朝建立,成为中华文明的又一个里程碑,这时建立了一个较为系统的科举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隋朝时期,还开通了中国南北大动脉——从杭州到洛阳的大运河。公元618年唐王朝建立,并恢复了科举制度,使之制度化,唐王朝达到中华文明在封建社会时期的最高阶段,此时的文学、艺术都是中华文明中辉煌的阶段。875~979年的一百年间,中华文明又历经了纷乱与动荡,之后宋王朝建立。直到1279年,元朝建立,但中华文明并没有因此衰落,蒙古统治者并不大力否定中华文明,也不加以排斥,因而中华文明继续向前发展,并且此时以戏曲著称于世。1368年的大明王朝建立,王守仁(王阳明)在此时阐述了新儒家思想,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在16世纪,中国引进了许多新粮食作物,粮食的供应充足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人口的猛增。1644年清王朝建立,在清王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时期,社会安定、国力强盛,人口再一次激增,由此奠定了现代中国的人口基数,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康乾盛世。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遭遇了西方殖民列强的侵害,历时正好一百年,直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    
    这就是中华文明的简史。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文明共有5次分裂的时期,都是处于战争乱世时期,第一次历时550年,第二次5年,第三次405年,第四次104年,第五次100年,共计1164年,相对3500年的中华文明历史而言,约占1/3的时间。    
    克里斯托弗?道森所说“在每个文明的背后”都另有一番景象,外来文明只能使原有文明产生一些变异,但不可能从根本上否定原来的文明,如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华文明有着深刻的影响,但这不影响儒学的正统性,而在东南亚,伊斯兰教是这里的主要宗教,但东南亚从来就没成功拥有一个文明的历史地位,因为尽管伊斯兰文明本身是一个文明体系,但东南亚却几乎没有形成自己的文明,只能说伊斯文明扩展到了那里,同化了那里。    
    为什么有的文明消失了,中华的文明却长存于世,我说中华文明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文明,既是说它拥有应属于一个文明的特征性的东西,也有因文明横向比较而独树一帜的东西,这里归纳一下中文文明的独特之处,再分述之,再归纳出更深层次的特质内涵,足以说明中华文明独一无二之处。


世界后现代文明与中国传统中国:独一无二的文明体系(2)

    ●历史:文明来源十分广泛,重在扬弃    
    有一幅“英国根与世界各地文化”的根系图,说的是英国的成长历史中,许多思想、宗教、科技以及人文风俗都和地中海甚至印度这样的地区有密切的关连。在早期历史中,英伦三岛还是一个处于蛮荒的陆地的时候,希腊、罗马、埃及、巴比伦等文明的光辉就在此起彼伏。欧洲封建社会时期,来源于法国的思想和语言开始形成英国的历史。这时丹麦人的入侵又带来了行政管理、北欧蛮族敢于冒险、无所畏惧的社会风气。自7世纪后,源自古罗马的庇护制开始影响英国社会,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一股来自意大利半岛的思想、文化之风开始吹到了英国;而在1525~1575年间来自北欧的宗教改革也同样在以后的几个世纪中逐渐在英国落地生根;1575~1675年的一百年间是英国走向殖民帝国的时代,非洲的奴隶贸易,对印度的统治,在美洲获得的大片领土,伴随着英国人遍布世界的足迹,源自这些地方的一些文化、习俗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英国社会,如饮茶的习惯和咖啡的引进等;在1675~1775年的期间,欧洲形成了一个所谓“欧洲总的政治气候”,这一段时期是欧洲对各种思想、文化进行整合的阶段,而英国此时已经走上强盛的帝国之路,它已经有能力开发自己的文明成果了,如源于英国的议会制度等,同样,集百家之长的英国又成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由此引领了世界的发展方向……    
    “一般历史进步自然要依赖各种力量的作用,但这些力量不是国内的力量,它们有着更为广泛的来源……波旁王朝和斯图亚特王朝的结果尽管有所不同,但它们却遵循同样的法则。”这是英国著名史学家阿克顿爵士的想法,它提示的法则就是任何一个社会都不是孤立的,都是与其他社会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结果,每一个社会在思想制度、风俗、法律都有其历史局限性,如果一味固守自己的一套社会原则毫不让步,那么迟早都会受到历史的劫难,对中国人而言,这种教训并不久远,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国人就一直处在西方思想与儒家思想的矛盾之中。历史往往就是这样,对自我形成的思想与外部文明的侵入所产生的融合总要经过血与火的洗礼。    
    在中国的形成文明中,也同样遵循这条社会进步法则,在中华文明的发展根系上也同样有源自多处的文明、思想融入。如果说诞生于黄河下游的文明是中华文明的起源的话,那在它向现代社会迈进的同时,是一边融合来自不同地方的文明一边向前走的。在春秋战国时有名的赵国引进“胡服骑射”就是军事改革的一例。在农业方面,来自西域的一些农业品种现在已是广为人知的农作物了,同样,源自美洲大陆的玉米、西红柿等在今天不也成了一般的农作物了吗?东汉时期佛教在中国的兴盛又为中华文明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佛教的一些思想早已融入到了儒家等思想中。佛教的古刹名寺遍及中华大地,这是中华文明包容、吸收其它文明的经典之作。同样,在元朝,由于蒙古军队的征战,东西方文明的交汇贯通也得到了发展,著名的马可?波罗就是这种文化交融的杰出使者之一,中国西北的连接长安和大秦的古老丝绸之路就是一条著名的贸易之道,郑和下西洋的原本意图就是“广施帝国之威”,在东南沿海一带,妈祖庙随处可见,甚至远在非洲、欧洲都能见到她的身形,这种源于航海祈求平安的愿望无疑是带着中国人文化的特点。在泉州,当时就有许多阿拉伯人在这里经商、居住,这里的清真寺也曾盛极一时。同样在清代,中华名园——圆明园就是典型的中西建筑文化的荟萃之地,可见自中华文明开始的第一天起,中华文明就同其他文明一样受各种其它文明、文化的影响。而更为值得注意的,中国的文明显得比其它各文明体系更有包容性,对于这一点,二战时的犹太人就深有体会,当时几乎全世界都受德国反犹思想的影响而排斥犹太人,中国则从没有对犹太人另眼相看,上海和哈尔滨等地当时是犹太人最希望去的避难所之一,在上海的闸北至今还有犹太人的会所。    
    文明交往对文明的双方而言既是一把双刃剑,又是一把解决自我问题的好钥匙,关键在于主体文明是否拥有保持自我存在的绝大生命力,如美洲的印加帝国当时无论在国力上、军事实力上绝不是区区数百人能征服得了的,但历史却这样富有黑色幽默,仅一百余人的殖民者征服了拥有二十万军队的庞大印加帝国,你能说这支殖民军队非常伟大吗?恐怕更让人吃惊的是印加帝国的指挥、统治机构存在有太大的缺陷吧。对文明交往“师夷之长”的思想在中国是被广泛接受的观点,而与印度这样自言自语、不合作、非暴力的态度不同,中国的“师夷之长”有一个清晰的目的,就是“以制夷”。    
    为什么世界上曾有的那么多文明或早已为历史遗迹,或黯然失色,而中国为什么自始至终地保持了中华文明呢?    
    是出于历史偶然吗?不,显然不是,中华文明历经了数千年的风雨——战争、分裂、外敌入侵都曾经历过许多次,就所遭受的灾难而言只比其它文明多不比它们少,也就是说无论内忧还是外患,中国都有能力保持其生命力的存在,成为一个打不垮的国家,是世界上唯一历史悠久、不间断发展的文明。之所以如此,关键就是中华文明善于发挥的文明本质和坚韧的民族性格。    
    在世界史中,较有影响的古文明大致有这样一些——阿卡德、苏美尔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亚述文明、阿黑门尼德帝国、塞琉古帝国、阿萨息斯帝国、萨珊帝国、阿拉伯帝国、古埃及王国、腓尼基帝国、以色列及犹太王国、贵霜帝国、波斯帝国、蒙古帝国、印度文明、印加帝国、玛雅文明、潘马亚哈里发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这些起源于古代史部分的帝国或文明,今天还有哪一个是基本完全的存在呢?没有。    
    如古埃及王国,它是人类史上最早出现的文明之一,它为人类留下了辉煌灿烂的遗迹,然而今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却是外来人种,是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其中有白种人和黄种人,还有黑人。古埃及人从民族意义上来说早已经消亡了——古埃及的文字今天已经没人能解读了。又如今天的希腊,不过是欧洲一个普通的国家,真正的古希腊城邦早已随着罗马人的入侵而消亡了,连它的文化也一同融入到了罗马社会中。古希腊开创了欧洲文化的先河,但它几乎从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希腊帝国,它的文明实际上只相当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这个历史阶段。如果以民族国家而言,它根本就没有完成向大一统国家过渡这个阶段,看起来并不像一个完整的文明,也许正如汤恩比所说的,“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