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5182-2049,相信中国 >

第62节

5182-2049,相信中国-第62节

小说: 5182-2049,相信中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0年代后,美国开始致力于计算机网络的开发、应用、发展,在“信息高速公路”方面美国一直领先世界。1993年初,克林顿上台不久即提出计划,要求美国在10~15年内建成“信息高速公路”,把美国政府、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和家庭的计算机联网,它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仅以速度和信息量而言,用目前的计算机网络传输3卷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需要几小时,而利用“信息高速公路”则只需要4。7秒。在1996年10月,克林顿政府又推出“下一代互联网络”计划,其直接目标就是要建造比目前互联网至少快100倍以上的网络,包括:用比现在的互联网络快100~1000倍的网络连接大学和国家实验室;这些网络至少连接100个大学和国家实验室,并以快1000倍的速度连接大量的机构。这样美国的“下一代互联网”计划的潜在应用领域则几乎无所不包,医疗、国家安全、远程教育、能源研究、生物医学、环境监测、制造等都包涵在内。    
    计算机业不仅能提高效率而且包含大量的信息。中国是人口大国,但若以劳动量计算,美国因为有计算机的帮助,实际相当于有数千亿人在工作,那么美国这方面的“人口”则就不是中国单纯的人口能比拟的了。同样,美国所获得的信息也是其他国家无法相比的。相比之下,如果说美国是信息的森林,那么就非洲一些国家而言,它们则是处在信息的沙漠中,这就是所谓的信息富国与信息穷国的差别,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缺乏信息就相当于缺乏资源,不仅在战场上无法取胜,也同样在商场上无法获益。    
    ●从开发产品到开发思想    
    在工业社会的进程中有这样一个过程,即人们是逐渐从“以机器制造机器”向“机器设计机器”的方向发展,用机器来制造机器是人类进步中一个鲜明的脚印,标志着工业社会的开始。福特将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引入汽车制造业,由此而引发了工业进入规模化的阶段,而计算机的出现也就标志着用计算机来设计机器原件成为可能,也成为人类历史中的一个标志。人类终于有这么一天,终于可以将繁重的、具体的劳动交给机器了,而他们自己则只从事人类更愿意从事的思想设计,将你的理想融于你的设计,相信以后的产品开发将会越来越向个性化方向发展。和今天大家使用千篇一律的东西不同,以后会有各种千奇百怪的个性化产品设计,如在亚洲,他们更喜欢丰富多彩的手机、手机铃声等,这和欧美注重实用就行的观念有所不同,这也是亚洲将主导未来工业设计的例证之一——亚洲的多元文化更有利于个性化的开发。


世界后现代文明与中国现代美国:新文明的台阶(4)

    世界也许就是这样矛盾,注重个人主义的欧美却满足于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一模一样的东西,以及更看重实用,因而忽视了人的思想在产品表现上的活跃。在亚洲,集权制度下的思想却存在于多元文化的社会中,尽管某一地域内的人们不宣扬个人英雄主义,但却越来越看重个性化的东西。多元文化的思想渊源也注定亚洲将是未来工业设计的发源地,也许,这就是物极必反。西方个人主义的发展已经在流水线上暂告一段落,而封建集权的束缚也让亚洲人更想追求个人的不同。    
    历数美国的社会进程,我们就会看到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在建国之初,美国还是一半是农业社会,一半是种植园经济的社会。到了南北战争之时,美国则是到了一半是工业社会,一半是种植园社会的体制,也正是两者的矛盾导致了战争的爆发。之后,美国紧随欧洲步入工业社会,并且迅速成长为一个工业大国;到了二战之后,美国进入了一个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经济社会,这时美国的工业生产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开始逐渐让位于科技创新带动社会的模式;之后,美国更愿意扮演一个金融家和科学家,而把工厂老板的角色让给像新兴的亚洲社会这样的地区。并且在世界进入信息社会后,美国也更愿意在信息领域来领导世界——信息价值更为巨大,获得也更为迅速,这从微软公司的发展就看得出来,微软用了十年时间就达到了福特公司100年的创造价值。在美国大规模的工厂外,许多制造业的实际生产都是在国外,而在国内仅保留公司的核心部门——科研开发基地和设计部门,也就是说,美国公司将大脑留在了美国,而将制造机器的双手留在了国外,因为人的双手是要服从大脑的,更重要的是,在信息社会,思想产品的利润要远远大于工业产品,这也就是为什么微软能在短短10年时间完成福特100年的任务,一句话,人类的竞争已到了思想竞争的时代,工业竞争已经过时。    
    从产品开发到思想开发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走向,这和人一样,总是希望在衣食不愁之后,追求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愿望。    
    同时,我们也不要以为西方经济强大就会促使西方思想有了超越世界的优势,中国、阿拉伯、美洲的文明就没有价值了,不是这样。相反,西方文明已经发挥到了极致,很有可能已经油尽灯枯,这从福山的《文明的终结》一书就可以得到印证,即西方在失去冷战目标之后,就显得无所适从,而不是总结出更加优秀的思想。从现代欧美的思想潮流也可以看出,并没有什么新意的东西,也没有解决西方本质矛盾的思想出现。并且,思想对于人类而言有非常强的共性,尤其是接近人性的、世俗的思想,只要条件成熟就会得到流行。中国的传统儒家思想就是这样一个容易引起世界共鸣的文明,而并不是像普通人想象的那样,认为西方人只把它当成文明遗迹一样的东西。儒家思想同样在欧洲盛行,在德国这样思想家辈出的国家,孔子的雕像也昂然屹立在一个公园中,上面写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国人既熟悉康德、黑格尔,也熟悉孔子,认为他和康德同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在德国的公园中有这样的字句,也颇有意味,它既表达了罗马传教士初次在中国弄懂这句话时的震惊——耶稣也是这么教育他的教徒的,但孔子比耶稣早了500年,这让西方人震惊,原来耶稣不是第一个这样说的人。    
    早在西方初次接触中国的时候,西方人就开始了解中国的文化,最早的拉丁文译本《论语》大概早在17世纪就出版了,然后又转译成法文、英文和德文等。有意思的是,最早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的是传教士,这些传教士远渡重洋来中国的目的本来是要向中国这些世俗人传播上帝的福音的,企图将他们纳入到基督教的世界中,但他们在事实上却扮演了文明中介人的角色,他们既向东方传播了基督教文明,也向西方传播了儒家文明。这些传教士把孔子译成了“Confucius”这个拉丁文,这个词一直沿用至今。中国人都知道有一个传教士叫利玛窦,也就是他将《论语》译成了拉丁文,这本书于1687年在巴黎出版。还有像马可?波罗这样的旅行家,以及像詹姆斯?利格这样翻译儒家经典著作的人。在西方人眼中,中国文明并不是完全要排斥异类,而是如同莫格在其《他说的仍在实行》所说的那样,“孔子的教诲属于全人类。他和莎士比亚一样,都是实用哲学,信奉和谐、等级、社会秩序和爱国主义”。    
    由于孔子和耶稣基督、穆罕默德、释迦牟尼同等重要,都代表着一个文明,但不同的是孔子是一个十分平凡的人,没有宗教成分,但它所影响和信奉的与后者一样,故儒家哲学及整个东方文明都更容易为普通社会所接受,也更有益于构建现代的和谐社会。同时,伴随东亚经济的崛起,西方以往那种以为只有奉行西方文明才能富裕的想法大受打击,西方不得不重新审视东方文明对现代社会的价值。


世界后现代文明与中国现代日本:会从文明上超越我们吗?

    如果说浓厚的思想只能由悠久历史来打造的话,那么日本就是挑战这一概念的最好例子。在中国看来,日本只是在明治维新之后才变得强大,并且也只是一个暴发户,并不是一个有浓厚历史思想的国家。自然,与中国5000年的文化相比,日本显得很苍白,但现代日本是一个财富与新文化概念的代名词,它早已经不是一个只有钱而没有头脑的人了。这与美国当年崛起的时候是一样的,伴随着美国的崛起美国快餐式的文化同时开始风靡世界,尽管与欧洲大陆相比美国的文化显得单调、浅薄甚至有些野蛮,但这丝毫不影响它席卷世界的速度,仅仅在二战后的数十年里,好莱坞、麦当劳这些浅薄的东西就在世界遍地开花。好莱坞为世界年轻人带来视觉的强烈冲击,麦当劳同时为他们提供干净、可口的快餐。美国人简单、刺激和紧张的生活方式同样成为世界各地新贵们的生活方式。美国人喜欢的就是世界要模仿的,这几乎就是世界文化与娱乐的游戏规则。在二战后,美国的文化成为一种强势文化,它通过各种媒介从美国传播出去。战后的世界把美国视为天堂,以为美国的一切都是来自天堂的福音,世界到处都在模仿美国,似乎全球化就是美国化。但很快,美国开始发现,美国本身就是一个移民社会,他们本来就属于世界各地,他们共同在美洲大陆创造的美国文化也分属于各自的文化,他们庞大的购买力也促使世界各地的文化反向输入美国,如美国庞大的拉丁后裔就让美国之外的拉丁文化重新获得自信。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日本的崛起又开始冲击美国优势——世界还是势力的,哪里聚集了财富哪里的文化就是时尚。日本的东西开始为年轻人所喜欢。宫崎峻的《千与千寻》成为首部捧走金熊奖的动画片,意味着日本动画片的水平已经是世界级的了。同样,连美国这种与日本文化原本格格不入的异质文明之地如今也深受日本文化的影响,美国的年轻人同样喜爱日本的漫画。    
    尽管日本现在文化仍然显得浅薄——没有视角、没有层次,一切都不分主次地同时存在。画家村上孝有些嘲讽地对某杂志的记者说:“我们没有宗教信仰。我们只需要强大的娱乐力量。”但不要忘记日本也控制着强大的媒体,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媒体塑造出来的,这与政治宣传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日本不断崛起的历史表明,转变的结果更可能是新生而非毁灭。凭借手中的传播渠道,日本已经蓄势待发,拥有巨大的潜在软力量。日本已经拥有一个超级大国才有的文化影响力,很难想象它会满足于掌握那么多媒体、却传播那么少信息的现状。”    
    但日本的文化并非就此止步,它仍然在前进,而且步伐很快。目前,日本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已悄然攀升。从流行音乐到家用电器,从建筑到时装,从动画到厨艺——日本看上去比20世纪80年代更像一个文化超级大国,而当时它只是一个经济超级大国。    
    日本是一个真正全球化的国家,首先是经济利益的全球化,进而是触角的全球化。日本上升为世界性的文化大国是苦心经营的结果,而不是自然而然的形成。大众文化是一种最贴近百姓生活的艺术,需要的不是非常深奥的思考,也不是晦涩难懂的哲理,而是一种娱乐、时尚,易于模仿、传播的东西。并且这其中包含着巨大的经济利润。    
    不是简单地模仿——思想根本不可能模仿,而是像他们一样成为世界的新思想中心。    
    宫崎峻的那部出神入化的《千与千寻》成为首部捧走金熊奖的动画片。同时,在世界范围内——包括中国,日本动画片的影响已经日渐深入,尤其在青少年心中,日本的动画片已经可以和美国当年迪斯尼的影响相媲美了。    
    但现在日本来了,似乎有超越美国的势头。    
    在近两千年中,我们一直视我们的东部邻居为岛国寡民,一个靠吸取他人文明才能生存的可怜人,然而,今天我们的许多青少年却是在日本的动画片中度过童年的,我们的悠久文明去了那里?仅仅在十多年前,日本的摇滚乐明星安室奈美惠还无法到美国去做巡回演出,现在已经不屑于去了,因为在今天,日本的时尚杂志是世界品位橱窗的佳品——以前,这种橱窗只是出现在香港、曼谷、雅加达、汉城、上海这些亚洲城市,而今天,美国人已经开始崇拜这个昔日的失败者了。    
    日本大量借鉴了唐文明,从文字到礼仪,但日本一直以日出之国对日落之国将日中两国对等视之,从没有臣服。借鉴了佛教文化,但日本的和尚可以结婚生子,他的佛教事业更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