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69-图解-西藏生死书-第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我们体悟到心性时,乌云就被一层一层吹散,世俗的枷锁被打开,中阴世界里的声、色、光也不能再对我们产生干扰。一切都变得明朗起来,我们将不再迷惑,犹如受到了神示。去往净土的道路将在我们的面前展现。原来经历的种种,都是佛陀对我们的考验,开悟佛的智慧的人,将得永世解脱。应对诀窍:区分智慧之光与六道之光。大胆走向强烈明亮的智慧之光,远离柔和多彩的六道之光的诱惑。
真假难辨的中阴声响
在法性中阴的第七天里,伴随着象征着智慧的持明主尊的出场,宇宙真理将会发出雷鸣怒吼般的巨大声响,同时夹杂着各种忿怒的咒语和呐喊声,以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席卷而来。亡灵应该领悟这些声响的本质,它们都是来自于自己的内心,是智慧和真理的声音,因此无须畏惧。在接下来忿怒诸尊显现之时,每一位赫怒迦佛父都会发出响亮的颚音,对亡灵产生强大的震慑力。
进入投胎中阴以后,各种幻相和声响将会更加复杂和恐怖,亡灵将会听到业风怒吼、山崩地裂等等令人胆战心惊的声音。
应对诀窍:了解各种声响的本质,洞察它们都是自己内心所产生的幻觉,都是不真实的,因此也没有必要惧怕。
打开解脱之门:你必须了解的死亡路上的神:寂静尊、寂忿尊、忿怒尊
在法性中阴的十四天旅程中,亡灵的面前将会依次显现面容各异的神共112尊,依其面容的特征可以将这些神分为三类,即寂静尊、寂忿尊和忿怒尊。
42 位寂静尊
在法性中阴的前六天里,亡灵的面前首先会依次显现42位面容平静温和的寂静尊。其中包括10 位佛父佛母、8 位男性菩萨、8 位女性菩萨、2 位本初佛父
佛母、6 位六道佛以及4 位男性守门忿怒尊和4 位女性守门忿怒尊。
10 位寂忿尊
在法性中阴的第七天里,亡灵的面前将会显现来自于东、南、西、北、中五方的五组双修持明主尊,共10 位。他们是智慧的拥有者,由于其面容显现出略带怒意的表情,介于寂静和忿怒之间,因此将他们称为寂忿尊。
60 位忿怒尊
在接下来法性中阴的第二周里,亡灵的面前将会出现与前六天所显寂静诸尊容貌形成鲜明对比的忿怒尊,他们都呈现出怒目圆睁、浓眉紧锁、卷舌露牙的忿怒相,令亡灵心惊胆战。包括10 位赫怒迦佛父佛母、8位寒林高丽女神、8位食尸琵萨希女神、4 位兽首守门女神以及28 位瑜伽女,再加上在第十四天里显现的大黑天和阎摩天2 位忿怒尊护法,一共是60 位。
视诸神为镜中之自我
寂静尊慈眉善目,忿怒尊则牛头马面、多臂多足、狰狞可怖。二者对比强烈,然而却都出自众生脑海,是各自内心的投射。诸佛显忿怒畏怖之形,是为了降伏众生因无明而引起的贪、嗔、痴三种魔障,沉溺于三种魔障中的众生,一旦见到如此忿怒畏怖的形象,便会犹如受了当头棒喝,猛然惊醒,祛除三魔,从而获得解脱。这就是以毒攻毒之法。
知此我们才能了悟,原来诸佛菩萨本来清净,宛若明镜一般,能反映众生百相。遇祥和者则显示寂静相以化之,遇暴烈者亦可显示忿怒相以调伏之。我们之所以会见到诸佛菩萨的忿怒相,乃是因为各自心中仍有贪、嗔、痴之烦恼未能祛除。因而不应对忿怒诸神心生不悦或惊慌失措,而应将诸佛菩萨之忿怒相视为镜中之自我,进而反观自心,悟入无生,如此才能与其水乳交融而证得佛位,永远脱离六道轮回之苦,也不枉费佛陀之慈悲本意。
30 位赫怒迦
赫怒迦佛父佛母:10 位
寒林高丽女神:8 位
食尸琵萨希女神:8 位
兽首守门女神:4 位
28 位瑜伽女
东方瑜伽女:6 位
南方瑜伽女:6 位
西方瑜伽女:6 位
北方瑜伽女:6 位
守门瑜伽女:4 位
持明诸尊:10 位
临终中阴后,亡灵进入漫长难捱的法性中阴,在这个阶段亡灵将会遇到112位神。
佛父佛母:10 位
男性菩萨:8 位
女性菩萨:8 位
本初佛父与佛母:2 位
六道佛:6 位
男性守门忿怒尊:4 位
女性守门忿怒尊:4 位
42位
寂静尊
(其中有少数忿怒相守门诸尊显现)
58位
忿怒尊
10位
寂静尊
(面容略带怒意
的表情介于寂静
与忿怒之间)
2位
忿怒尊
大黑天
阎摩天
法性中阴
第1 天第6天第7天第8天第14天
42
58
100
10
2
112
+=++= 还有第14 天时才显现的大黑天与阎摩天
经常被遗忘的寂忿
相第7 天持明主尊
死亡的那一刻:临终中阴死亡的那一刻临终中阴
临终中阴阶段是亡者能否即身成佛的关键时期,当临终者处于弥留状态时,其意识会有短暂的昏迷,此时第一明光将会显现,如果临终者此刻能够认出第一明光,就可以即刻获得解脱。但如果临终者识认第一明光失败,意识将完全清醒成为净幻身,此时又会显现第二明光,这也是临终者在临终中阴中获得解脱的最后一次机会,如果再次失败临终者只能进行进入法性中阴去经历痛苦的七七四十九天的考验了。
死亡的那一刻:临终中阴读诵《中阴闻教救度大法》的人选(1)
优先考虑:死者的上师喇嘛是应该优先考虑的读诵者。西藏人把上师称为“咕噜”(guru)。他们一般都具有比较高的修行,由他们来为亡者读诵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
其次考虑:如果没有上师喇嘛,也可以选择亡者生前比较信任或喜爱的共修师兄、师姐来为亡者读诵。再次考虑: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死者敬爱的好友为之读诵。
读诵《中阴闻教救度大法》的方法
1、遗体在面前
(1)读诵者靠近亡者的耳边,清晰地为之读诵,悉心地进行指导,以唤醒亡者的意识。
(2)注意千万不要触及遗体。此时,亡灵的意识会从头顶的梵穴离开。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触碰遗体而使亡灵的意识受到干扰,就会导致意识从其他穴道离开,有投入非人世界的危险。
2、遗体不在面前
(1)读诵者选择亡者生前经常坐卧的地方,想象亡者就坐在读诵者的面前,依照前述方法仔细诵读《中阴闻教救度大法》。
(2) 注意旁边不要有亡者亲属哭泣,这种哭泣声也会对亡灵的意识产生干扰, 使其不能专心聆听教法。
读诵《中阴闻教救度大法》的步骤
1、进行供养三宝的仪式
三宝包括:佛宝、法宝和僧宝。
(1)实体供养:有能力筹备三宝的人家,当应尽全力准备,采取实体供养的方式。
(2)观想供养:对于没有能力备齐三宝的人家,也应尽力准备实体宝物进行供养,对于不足的供养物再采取观想的方式祈请。
《中阴闻教救度大法》的诵读方法与步骤
临终者家人和诵经者必知
读诵《中阴闻教救度大法》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来进行,这样才能达到协助亡者安稳地走完生命的最后旅程的目的。在正式进入死亡的中阴历程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对这些方法和步骤作一下介绍。
临终中阴
将亡者安放于清净、宽敞的空间家属一人在旁助念,但千万不要哭泣与触及遗体,不能触碰临终者的身体,是避免意识离开肉体时受到干扰。
临终者采用狮子卧式诵读者为上师、共修
师兄、师姐或好友
总之,供养三宝一定要虔诚,尽最大努力来筹办才是供养的关键。
2、读诵四种偈
“偈”是佛教仪式中的唱颂,《中阴闻教救度大法》中为我们提供的四种偈,每一种要诵读7 遍或21 遍,同时注意吐字清晰,语速适中,语气和缓。下面对这四种偈分别作一说明:
(1)祈请诸佛菩萨加被偈:此偈可以祈请诸佛与菩萨前来救度亡灵。通过这种请求可以达到呼唤佛与菩萨的目的。
(2)祈求护免中阴险难善愿偈:读诵这种偈可以护送亡灵在中阴的路上平安度过各种危险和困境。
(3)六种中阴境界根本警策偈:此偈是对于六种中阴境相的警示。
(4)祈求护免中阴恐怖善愿偈:亡灵在中阴世界将会遇到许多恐怖的景象,读诵此偈可以减轻亡灵心中的恐惧,护送亡灵走过中阴之路。
︽中阴闻教救度大法︾的诵读方法与步骤
临终中阴
人体周身存在72,000条气脉,七大梵穴轮,一根主通道和一条尚未唤醒而处在休眠状态的圣蛇。通过打通气脉,使生命之气唤醒那条蛇,使他穿过所有的梵穴轮而到达体外。一般亡灵的意识如果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也由头顶的梵穴离开。但如果意识由身体的其他穴道离开,就有可能会投入非人世界。
死亡的那一刻:临终中阴读诵《中阴闻教救度大法》的人选(2)
诵读《中阴闻教救度大法》是活着的人给死者最大的帮助,但它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
步骤1
供养三宝
(佛法僧)
步骤2
诵读四种偈
(每类诵读7 至21 遍)
祈求保护=祈请诸佛菩萨加被偈
免于危险=祈求中阴险难善愿偈
步骤3
诵读“中阴闻
教救度大法”
(诵读7 至21 遍)
在临终中阴时—显现明光
提出警示=六种中阴境界根本警策偈
免于恐惧=祈求中阴恐怖善愿偈
在法性中阳时—显现重要提示
在投胎中阴时—关闭胎门
读诵《中阴闻教救度大法》的步骤和程序
观想供养
实体供养名词解释
三宝
三宝就是佛法僧,因为在佛法僧中,能够产生无量的功德,发挥无尽的妙用。佛法与僧的功德妙用,是通于世出世间的,所以称之为三宝。通过这三宝的化导,可以使人平安地在人间生活,更可使人在人间离苦得乐。所以三宝是超出于众宝之上的
众宝之宝。
名词解释
梵穴
梵穴位于头顶。又称为“颇哇”,“颇哇”是藏语,意思是:藉由心的专注,依射识之功德,可以使我们的染垢消灭,登达彼岸、往生阿弥陀佛净土,令意识超越轮回的束缚。
意识从头顶的梵穴离开
梵穴轮
昆达利尼蛇
72 000条气脉
意识脱离肉体
临终中阴 生死由命,何必伤心
从古至今,人们都在追求长生不老的灵方。但死亡并不会因为人们的惧怕而消失。尽管现代医学的进步可以适当地延长患者的生命,但绝不能使人长生不死。相反,对于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来说,费力去维持一架衰朽的身躯,只会增加他们肉体和心理上的痛苦,损害他们做人的尊严。既然亲人的大限已至,我们何不放开对其衰朽肉身的眷恋,让他们轻轻松松地奔赴极乐世界呢?
有这样一则故事。传说后唐的保福禅师在圆寂前曾把所有弟子叫到身边,对他们说:“我近来感觉气力不继,想来大概是时限已至。”弟子们听后顿时躁动起来。有的弟子乐观地安慰他说:“师父的身体仍然很健康,请您不必多虑。”有的弟子则满怀眷恋地说:“师父,我们仍然需要您的指导。”还有一些“懂事”的弟子则劝他要加倍保重身体,常住世间来为众生说法。一时之间,寺中充满了喧哗之声。这时,众人中一位弟子问道:“时限若已到时,禅师是去好呢?还是留下好?”声音非常清朗。保福禅师笑了,亲切安详地望着这位弟子说:“你说,怎么样才好呢?”这个弟子毫不考虑地答道:“生也好,死也好,一切随缘由他去便好!”禅师听后哈哈大笑,满意地说道:“我心里要讲的话,不知什么时候都被你偷听去了。” 言罢,保福禅师便圆寂化去。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彻悟的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