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5145-血战台湾岛 >

第20节

5145-血战台湾岛-第20节

小说: 5145-血战台湾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是甲子年;拍水而起,乃是应了盘踞厦门、金门诸岛;喋血顷波,是为据海征战;扬眉于东,那当然便是意指收复台湾啦!夫人无须忧心,尽管坐等本藩奏捷!此为天意,任何凶险均将化作平夷,台湾实为我囊中之物矣!”    
    董夫人作深思状,良久方缓缓道:“但愿如此!”    
    夫妻二人深情地相视一笑,方才宽衣安寝。调兵遣将    
    翌日,郑成功大集众参军和各镇将,宣告将亲征台湾,命礼官选择出征吉日。传檄南澳忠勇侯陈豹,严加戒备,防苏利、许龙二敌乘虚来犯;    
    命宣毅左镇郭义、右冲镇万禄二镇率本部兵士速往铜山,与忠匡伯张进协守,以策应南来之师;    
    命翁天佑、杨富、杨来嘉、何义、陈辉等,各率本部镇守南日、围头、湄州一带,连接金门,以防北来之敌;    
    命堂兄郑泰守金门,以参军蔡叶吉辅之;    
    命世子郑经镇守厦门并相机调度各岛事宜,以洪旭、黄廷、王秀奇、林习山、杜辉、林顺、萧泗、郑擎柱、邓会、薛联桂、柯平、陈永华,并洪旭之子洪磊、冯澄世之子冯锡范、陈永华之侄陈绳武等,共同辅佐之,陈永华兼管征集督查并向征东大军输送粮草。    
    自率大军收复台湾。


《血战台湾岛》 第二部分第四章 未雨绸缪 “后院”风波(9)

    所带文官为:五军戎政杨朝栋、户部都事杨英、兵部都事李胤、礼部都事黄昱、赏勋司蔡政,及郑袭(郑成功四弟)、郑省英、祝敬、庄文烈、叶亨、何廷斌及浙江军门卢若腾、御史沈佺期等。    
    武职为:右武卫周全斌、左虎卫陈冲、右虎卫陈蟒、提督亲军骁骑镇马信、左先锋镇杨祖、中冲镇萧拱宸、后冲镇黄昭、宣毅前镇陈泽、宣毅后镇吴豪、礼武镇林富、援剿前镇戴捷、援剿后镇张志等十二镇兵马,及侍卫营陈广、神机营杨祥、亲随营蔡文、部将罗蕴章、部将张在、部将陈继美、部将朱尧、郑督佥事刘国轩、澎湖游击洪暄等为第一批人马;    
    命左冲镇黄安统领本镇并前冲镇刘俊、智武镇颜望忠、英兵镇陈瑞、游兵镇胡靖、殿兵镇陈璋等六镇为第二批人马,于四月三十日启程。    
    调拨停当,郑成功即提师驻扎金门,等待出师。    
    吴豪见枉费了一番心机,终于还是未能逃脱远征之厄,他的心里颇为沮丧。他为人精明,智谋过人,擅通征战之道,由于对远征台湾不满,而对郑成功的布置在心中细加品评,想挑出毛病加以讥讽。乃知,越是品评,越是深为钦佩。在他看来,这番调兵遣将表面上平平常常,实则是深谋远虑、周密细致,竟无一疏漏之处。    
    且说南澳,该岛地处粤、闽交界的粤境一方,是郑军驻兵、操练的重要基地之一,又是海上交通要道,此地不失,便是卡住了粤军入闽的必经之地。那忠勇侯陈豹,外号人称“三尺陈”,勇猛如虎,极善水战,许龙、苏利之辈闻名丧胆,只要他在此居守,南澳再无闪失。(该岛和周围小岛上至今留有多处郑成功遗迹,在较场村,有郑成功操练陆战的演武厅遗址;附近中澎岛上有一口井名为“国姓井”;南澎岛上有“将台石”,为郑成功操练水师的指挥台)    
    再说铜山,该岛在粤、闽交界的闽境一方,与南澳岛成掎角之势,地理位置颇为重要,由忠匡伯张进在此镇守,实是最佳人选。张进乃是跟随郑成功举事的仅存硕果之一,为人敦厚持重,忠贞不贰,又有郭义、万禄二镇兵马协守,便是万无一失。南澳、铜山确保,粤东清兵水师插翅也飞不过闽地。    
    留守之将,郑泰先事平国公郑芝龙,隆武帝时授左都督之职,为人极富心计,更善理财物,而金门料罗湾是远征大军运送士兵和粮秣的出发之地,命郑泰为居守户官,镇守金门,更是无人可比。厦门为十数万大军和家眷的根本之地,护岛之重实不下于征讨台湾,命世子郑经居守亦是意料中事,再委派忠振伯洪旭、永安伯黄廷、祥符伯王秀奇等一干稳健老将和足智多谋的陈永华协守,足可确保后方之稳固。    
    二程人马由黄安统领,亦是英明之举。黄安英勇善战,而又不鲁莽,作战时临危不乱,遇险不惊,颇具大将风范,北伐南京时便总督水师,郑成功命他统领攻打台湾的第二批人马实是对他最大之器重。由此可见,此番调兵遣将,实是显示了郑成功排兵布阵和知人善任的卓越才能。    
    吴豪怀着复杂的心情回到府中,觉得此事无法对夫人言明,心下闷闷不乐,饭菜不香,寝难成寐。    
    这一切怎逃得过心细如发的秦娟娟的眼睛,问道:“将军从帅府归来,为何总是长吁短叹,莫非是因征讨台湾之事?”    
    吴豪见再也无法隐瞒下去了,只好吐露实情,道:“夫人所料不差,正是此事。今日藩主召集文官武将,已宣告亲率大军收复台湾,宣毅后镇为首程人马,即日就要出征啦!”接着,他将谋划布置之情一五一十尽数托出,边说边目光惶惑地盯视着秦娟娟,看她作何反应。    
    秦娟娟听罢却沉默不语,良久,方长长地叹息一声,轻轻摇头道:“看来,还是人算不如天算,你我耗费许多心神,自以为已是天衣无缝,结果一切的算计还是付诸东流了。”说完,又感叹道,“贱妾来到郑军大营不过才几经寒暑,已深深地感受到军中上自文官大将,下至庶民百姓,将郑成功哄传得超凡脱俗,直如神人一般,看来所传不谬,这郑成功胸怀博大,志向宏远,果然非寻常之人啊!”    
    吴豪原本预料夫人听到此讯后,定将发作起来,怨恨嗟骂、哭天抹泪个不休,没想到她听了之后,反应如此平静,还对郑成功作出如此之赞誉,这实是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他像不认识似的看着夫人,叹息道,“看来,世子郑经力量微薄,对其父之决断,还是难以左右啊!”    
    “哼!”秦娟娟轻蔑地撇了一下嘴角,讥讽道:“妾身又不是没有见识过,以郑经的品行、才智、气魄,比之乃父,不过是萤火之光比之天边浩月,怎及得上其父之万一?”    
    一贯工于心计,善于应付的吴豪,一到了秦娟娟面前便显得傻气十足,笨拙无方。吴豪痴痴地望着夫人,听到她如此夸赞郑成功,脸上微微露出内疚之色,讷讷地问道:“眼下我等如何行事?夫人可还有补救之法?”    
    秦娟娟略一沉吟,脆生生地道:“事到如今,还谈何补救?看来只有破釜沉舟啦!”    
    吴豪一惊,惑道:“何为破釜沉舟?”    
    秦娟娟双眉一扬,道:“妾身要随将军出征!”    
    “随军出征?”吴豪这一惊非同小可,愣怔半晌,方唏嘘着问:“夫人这不是戏言吧?”    
    秦娟娟甜甜一笑道:“军中无戏言啊!”    
    吴豪迟疑道:“可夫人是、是……”    
    秦娟娟笑道:“将军要说妾身是女儿身吧?这无大碍,妾身可女扮男装啊!”    
    吴豪仍在摇头,道:“我是想夫人乃一娇弱女子,如何受得了那般长途跋涉之苦?便是夫人愿意,我又如何忍心?”    
    秦娟娟慨然道:“将军所言差矣,妾身既然将终身托付于将军,自当同生死,共患难,又怎能让将军孤身前往呢?看来将军还不识你的妻子是何等样人啊!”    
    吴豪做梦也想不到夫人一个娇柔美艳的小小女子,竟有如此的胆略和豪气,又是对自己如此的一往情深,不由得热血上涌,如饮甘醇,伸展双臂,一把将秦娟娟揽在怀中,紧紧抱住,热切地道:“夫人真乃女中豪杰,吴豪枉为大将,自愧不如也!”


《血战台湾岛》 第三部分第五章 枕戈澎湖 扬帆出师(1)

    公元1661年(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3月23日,是中国历史上抗击外侮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郑成功率数万大军,奏响了收复台湾之战的战鼓。    
    天公格外作美,在狂风暴雨连续肆虐数日之后,这日清晨突然风停雨歇,放出一个碧蓝的晴空,明媚的阳光泻满大海,也照耀着林立的樯帆,蓝天绿水彩旗,交相辉映,将个金门料罗湾装扮得洁净素雅,一片清新。天公的情,在为郑成功大军饯行。    
    “咚——咚——咚——”    
    中军大船上响起鼓声。顿时,呜呜呜的海螺声响彻大海,停泊在海面上的大小船只随着海螺声,纷纷起碇排队列阵,各镇督则坐八浆快哨驶向中央的帅船,登船后按序排列整齐,等候元帅升帐。    
    约盏茶工夫,帅船上响起三声号炮,接着鼓乐齐鸣,中军帐内列出五军旗牌,按序排列于船头案上。传令官高喊:“元帅升帐!”话音未毕,只见郑成功内着铠甲,外罩战袍,腰悬宝剑,精神抖擞,大踏步走向船中央的虎皮交椅。簇拥左右前来饯行的有宁靖王、鲁王世子并明朝遗老兵部尚书唐显悦、兵部侍郎王忠孝、吏部给事中辜朝荐、御史徐孚远、光禄寺卿诸葛倬、进士郭贞一,暨留守的忠振伯洪旭、咨议参军陈永华、世子郑经,及各提镇、参军、将领等。    
    郑成功坐定,检点官点名毕,撤去旗牌、摆起香案,郑成功神色肃穆庄严,在香案前洗手焚香,插于香炉,尔后捧起祭海的表文,朗声念道:    
    本藩矢志恢复,念切中兴,前者出师北伐,恨尺土之未得。既而舳舻南还,恐厦、金孤岛之难居,故不惮数千里跨海远征,驱逐夷盗,收复我之神圣国土台湾岛。此举非为贪恋海外,苟延安乐。实为上报国家,下拯苍生。自当竭诚祷告皇天海神妈祖,并达列祖列宗,假我潮水,行我舟师。此行,我师一举一动,四方瞻仰,天下见闻,关系实为重大,尔从征各提镇营将,东征北讨,栉沐辛勤,功名事业,亦在此一举,须从恢复起见,奋勇向前,勿以红毛火炮为疑畏,当遥观本藩鹢首所向,衔尾而进。    
    (鹢鸟,古籍中指一种像鹭鸶的鸟,擅高飞。古代船头上画着鹢鸟,故称船首为鹢首,亦借指船)    
    郑成功读完,将表文在蜡烛上点燃,投入大海,悠悠荡荡的纸灰顿时被波涛吞没。郑成功又命赏勋司蔡政宣读《出征严禁条令》。蔡政,字拱枢,福建金门人,机智警敏,极富才略,人称“蔡铁嘴”,清廷多次招降郑成功,均是由蔡政前往交涉,甚至北上京城,面对清廷皇帝与其满朝文武,亦是不卑不亢,应付自如,从未辱没使命而折了威风。在军中,凡号令、教条等,多由其捉刀,属笔立就,言辞犀利凝练,再无累赘。由此,颇为郑成功看重。跟随成功首程从征台湾,刚由礼部都事擢升赏勋司。蔡政走上前来,神色严肃,大声诵念道:    
    照得恢复伊始,信义为先,故逆者剿之,顺者抚之,剿抚分明,所以示大信、伸大义于天下,此诚今日之要着。如严禁奸淫、烧杀、掳掠、屠宰耕牛等,本藩已刻版颁行,谆谆不啻再三。全军将士,劳征苦战,十有余年,所为者报效国家、救民于水火,亦为勋名富贵、封妻荫子,况焚掠等恶,皆犯造物所忌,为将者积阴德于冥冥中,为子孙长久之计,不特为救民地,又是自家分内事。虽兵丁繁众,纷纷不一,然在上之戒缉必严,则在下则奉行唯谨。上行下效,大小将领,全军士卒,莫不整顿遵依,且互相告诫,互相监护,如是,而无不行,禁无不止,四方闻风向化,百姓壶浆迎师,仁义何尝不利乎?若是置若罔闻,以致兵丁违犯,归罪于上,累及家身,明有王法,幽有鬼责,由此观之,孰得孰失,顿见分明。今本藩亲统大军,收复台湾,凡经过、攻克、屯扎之地方,务须遵依明禁,以共奏恢复之大业,而享无疆之福泽。今将历颁条禁开列于下:    
    一、进入台湾之地后,无本藩之令,不准私下征集粮草;不得已而就地取粮之时,须不危及民生,且须易货纳银,公平交易,如有恃强明抢暗掠百姓者,立即斩首示众。    
    二、攻城掠地,不准掳掠、奸淫妇女。违犯者立即斩首示众。掳掠妇女在船在营,必难瞒过同船、同窝铺之人,如有窝藏不报者,尽行斩首示众。    
    三、发剿地方,若非逢敌军顽抗而明令焚毁者,不许擅毁居室,故违者,斩首示众。    
    四、发剿地方,非奉明令,不准掳掠当地男子为伙兵,故违者,斩首示众。    
    五、沿海地方,百姓多拥戴我之大军,官兵登岸之时,不准混抢,致玉石俱焚,若无号令而敢动民间一草一木者,斩首示众。    
    六、牛畜乃农业民生之大本,若肆意宰杀,民将失业,不惟百姓俯仰无资,而且军粮失却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