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5145-血战台湾岛 >

第14节

5145-血战台湾岛-第14节

小说: 5145-血战台湾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成功斜倚榻上,展开地图来看,双目中渐渐放射出甚为喜悦的光芒,情不自禁地赞道:“好!太好啦!”盖世神功    
    经稍事歇息,心情又好,郑成功很快病愈。这一日午后,郑成功召集陈永华、杨朝栋、洪旭、马信、周全斌、甘孟煜、何廷斌等人在帅府议事。突然帐外传来一阵喧哗声,接着侍卫进报,郑瑜求见。    
    郑瑜身着戎装,飒爽英姿地来到帅府。在她的指挥下,数名健壮兵丁“吭唷、吭唷”地喊着号子,抬来一块巨石,个个累得汗流满面,气喘吁吁。    
    郑成功蹙眉问道:“瑜儿,何事喧哗?”    
    郑瑜神采奕奕,双颊晕红,眉飞色舞地说道:“女儿正在练武,铁人军前来求情,要求恳爹爹在石上题字,置于演武亭上,以鼓舞士气。女儿就让他们把石头抬来啦!”    
    众人一听,都觉得虽有点儿孩子气,但却亦是一件美事,于是齐声赞好。    
    郑成功略一沉吟,便也答允下来。    
    陈永华已吩咐侍者备下文房四宝,磨墨侍候。郑成功手握玉笔,饱蘸浓墨,擎在空中,凝目思索,那笔仿佛有千钧之重,在空中微微颤动。众文武、士兵平心静气,等待瞻仰郑成功龙飞凤舞的挥洒风采。但郑成功沉吟良久,却没有下笔,反而轻轻摇了摇头,将笔置于砚上。    
    众人均大惑不解。陈永华问道:“藩主为何不下笔,莫非是笔墨不佳?”    
    郑成功将文房四宝扫视一眼,方道:“非也,这笔乃是湖州兔毫,墨为徽墨,均为文房四宝中上上之品。尤其这一方砚,乃是出自于‘砚州’,质地细腻,刚中寓柔,叩之清越似铜声,更发墨如油,不损毫锋,乃为书家喜爱之物。这里面还有一个美妙的故事呢……”    
    “什么故事?爹爹,快讲讲吧。”郑瑜一听有故事,顿时来了兴致,抢着问道。


《血战台湾岛》 第二部分第三章 龙吟虎啸 绘制攻防图(5)

    郑成功续道:“虽是个传说,却也颇有警诫之意。那是在宋代,包拯任端州刺吏,清正廉明,造福一方,名声雀噪。任满后,载誉还乡。船沿着端溪刚刚驰出峡谷,突然电闪雷鸣,狂风夹着暴雨骤然而至,掀起浊浪滔天,直扑官船。包拯见这风雨来得十分蹊跷,登时想到这端州乃是产砚圣地,定是府中有人瞒着他私自受贿接纳了礼砚,这才激怒了上天。于是严加盘查,果然是僮仆代他收下一方端砚置于箱箧之中。包拯命速速将砚取出,亲手抛入江中,口中诚挚地念道:“此乃大地之物,仍还于大地。苍天可鉴!”说也奇怪,砚一入水,登时风消雨停,云散日出。却在那端砚入水之处,渐渐升起一块绿洲,后来人们为纪念包拯之廉,称这片绿洲为‘砚洲’。此砚便是出自于这块绿洲,实为砚中珍品啊。”    
    陈永华问道:“既如此,藩主怎的又迟迟不下笔呢?”    
    郑成功摇头道:“怎奈笔砚虽好,要于房室之中挥洒出争战场上那种豪迈雄壮之胸襟,泣鬼惊神之气魄,又如何能够?由是难以下笔。”    
    众人方才恍然大悟。    
    陈永华略加思索,点头道:“此事有何难哉?藩主既要寻求那种意兴,何不去演武亭,观看着大军操练,来个即兴挥毫?岂不是美事一桩?”    
    众人齐声道好。郑成功亦当即答允。数名小校兴冲冲地过来抬石。    
    郑瑜乖巧之极,见父亲兴致极高,精灵的脑瓜里又冒出新鲜花样。她向父亲做个鬼脸,止住了浑身流汗的抬石小校,轻步走到武卫将军王大雄面前,脆脆地说道:“耳闻王叔叔膂力惊人,在军中威名大振,便是汉代的猛将樊侩、张飞也比王叔叔不过,侄女真是艳羡不已,今日正巧天赐良机,侄女斗胆恳请王叔叔一显神力,让我等小辈开开眼界,能得以瞻仰叔叔风采。”说着,向着王大雄裣衽施礼,口中盈盈道:“侄女这厢有礼了。”    
    王大雄高大魁伟,面色黝黑,犹似铁塔一般,每餐数斛。当年抱着石马槽在演武场一口气连转三圈,而震撼全军。但他勇而不莽,憨而不愚,每逢厮杀之时,总奋不顾身,冲锋在前,因而屡立奇功,深得郑成功的器重和士卒们的爱戴。他平时颇为喜爱郑瑜这个美丽、顽皮而又毫不娇纵,男儿气十足的女孩儿,几声叔叔早叫得他心中酥麻,浑身舒坦,却板起面孔,故作生气地喝道:“小小女孩子家,不知深浅,想让叔叔在藩主及众人面前丢人现眼吗?”刚说完,却又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面露红光,大有跃跃欲试之意,只是在郑成功面前不敢鲁莽。    
    郑成功极喜欢这一爱将,知其心意,微微笑道:“大雄,便让他们开开眼界,也好让他们知道知道天之高,地之厚,不要盲目骄傲。”    
    王大雄道:“好,既然藩主如此讲,末将献丑了。”    
    他说完,结扎停当,大步走近巨石,在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下,弯腰弓背,双膝微屈,将巨石抱得一抱,却犹如蜻蜓摇石柱,那巨石纹丝不动。王大雄满脸沮丧地站了起来。众人见王大雄露丑,均觉甚是无趣,默默无声。郑瑜自知闯祸,更是满脸通红,甚是后悔。一时间场上寂静无声,场面极为尴尬。只有郑成功、陈永华等少数几人仍在微笑。    
    郑成功哈哈一笑,说道:“大雄,你就别卖关子啦!快快一显身手吧。”    
    王大雄甚为得意地一笑,这才又不慌不忙地弯下腰去,长长地吸一口气,大吼一声,巨石离地而起。    
    众人齐声喝彩。    
    王大雄环抱巨石,迈着沉重的脚步走向演武场。    
    众人呼喝着,赞颂着,跟随前往。    
    演武场位于南普陀寺前面的旷野之上,方圆十余里,乃是郑成功操演陆军和铁人军的大校场。演武亭便在演武场中。演武场的旁侧是演武池,用于停泊舰船和操演水师。演武亭建于永历十二年(1658年)二月(见夏琳《闽海纪要》。另有郑成功麾下户官杨英《从征实录》作永历九年。今从夏琳之说。据鹭岛道人梦莽辑《海上见闻录》载:康熙十九年二月二十六日,郑军发生兵变,郑经被迫将演武亭付之一炬,焚毁殆尽,率诸军登船入海至台湾。至今仅存遗址)。当时,郑成功北征南京主意笃定,为出师必捷,开始大举操练兵马。郑成功亲自指挥、督操,早出晚归,来往奔波,颇为不便,便命工官冯澄世于院东、澳仔岭之交的演武场上构筑演武亭楼台,以便驻宿,教练、观兵。至三月,演武亭便告建成。自此,郑成功果然驻宿其间,日夜亲自督演,逐队指点,军队征战攻杀之阵式、之技能,很快得以纯熟。北征之时威震江宁的“铁人军”便是在此处操练而成。    
    王大雄果然了得,抱着三五百斤重的巨石由帅府一路来到演武场,竟不歇息。除郑成功、陈永华、洪旭等少数几人见过王大雄神力之外,其余众人无不瞠目咋舌,惊呼天神下降。到了演武场,王大雄将巨石轻轻放于地下,竟是面不改色,气不涌出,周围传来一片赞颂之声。郑成功亦情不自禁地夸道:“将军真乃神人也!”郑瑜连忙递上一方汗巾,清亮的黑眸中尽是钦佩之色,羡慕地说道:“王叔叔,您真了不起呀!樊侩、张飞哪能与您相比?恐怕给您牵马随蹬,您也不要啦!”    
    王大雄故意板起面孔说道:“都是你这女娃娃,险些让叔叔露乖出丑,看我不老大耳刮子打你!”    
    郑瑜顽皮地伸伸舌头,笑道:“要不是侄女,叔叔怎能有此机会大显神威,扬名军中?您不感谢倒也罢了,怎的反倒还来怪我?”见王大雄作势要打,方娇笑着跑开了。情景交融    
    郑成功率众登上了演武亭。演武亭位于演武场西北角的高埠之上,内中设有指挥台、观操台,及住宿间。上得亭来,举目四望,那演武场、演武池中水陆两师的操演情景,尽收眼底。加之海风徐徐吹来,令人顿觉心旷神怡,胸襟开阔。当时场上只有陆军在操演攻防之术,有的士卒骑马驰骋冲阵,有的士卒在互相砍杀,有的在射箭,有的在施放火铳、铳炮……整个演武场上硝烟弥漫,炮声隆隆。    
    郑成功仿佛忘记了书写题字一事,回顾周全斌道:“速速传吾之命,水陆两师操演阵法,铁人军操练攻防之术。本藩在此观摩!”周全斌奉命下去传谕。王大雄乃是铁人军的统领,见藩主亲自观阵,也下了演武亭,亲自指挥铁人军操练。    
    只片刻工夫,演武场上旌旗蔽空,演武池中樯帆林立,铳炮声,喊杀声,陡然大作,此起彼伏,震耳欲聩。    
    那五千铁人军操练之处最是靠近演武亭。铁人军乃是郑成功的虎卫亲军,是严加挑选而组成。挑选时,在演武亭前置一石狮,重三百余斤(一说五百余斤),由各镇举荐壮勇士卒前来应试,凡能力举石狮遍游演武亭一圈者方能入选。    
    这支军队初建于永历十二年北征之前,由左虎卫陈魁统领,在永历十三年的南京之役中为先锋,横冲直撞,所向无敌,令清兵闻风丧胆。后因中了清军的缓兵之计而误陷敌阵,经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全部壮烈牺牲。郑成功悲痛欲绝。约在半年之前,郑成功决心收复台湾后,便重新组建铁人军,并从左虎卫镇中划出,专由勇将王大雄亲自统领。又命冯澄世打造供给铁盔铁铠等一应之物。


《血战台湾岛》 第二部分第三章 龙吟虎啸 绘制攻防图(6)

    此时,王大雄站于高台之上,手持令旗不断挥舞,铁人军士卒个个矫健壮硕,头戴铁面,只露出眼耳口鼻,身着铁臂铁裙,手执鬼头大刀,背负弓箭,那铁面之上更涂抹上五彩之形,狰狞可怖,犹如鬼魅一般。随着王大雄的令旗指处,铁人军忽而分兵包抄,忽而合拢围剿,忽而挥刀劈刺,亮光闪烁,忽而张弓搭箭,飞矢如雨……加之呼喊之声,铁甲碰撞之声,武器磕击之声,不绝于耳,果然是威猛雄壮,别说与之交锋,便是乍然见到如此阵仗,也会魂飞魄散,望风溃逃。    
    这时,演武亭东南一侧演武池方向螺号之声“呜呜呜”响了起来。众人的目光一齐转了过去。只见不久之前还是一片平静的水面上已沸腾起来。先是演练“五梅花”阵法(五艘战船攻敌一艘战舰),水师宣毅前镇镇督陈泽站指挥台上指挥,时而挥动手中旗帜,指挥近距离的战船;时而吹响螺号,指挥远距离的战船。上百艘大小战船随着旗帜上、下、左、右的舞动和时长时短的螺号声,或飞驰前进,或急速后退,或左右包抄,端得是进退有秩,攻防有序,十分严整。拼斗厮杀一阵,“敌方”船队招架不住,狼狈溃逃。得胜一方开始登陆作战。船上水军士卒纷纷跳入水中,有的手里执著大刀,有的举着火铳,踩水进击,水竟是只能淹至腰部(此为郑成功挑选水军士卒的条件,达到者方能入选水军,否则只能留在陆军中),在惊涛骇浪中如履平地,跳踯上下,矫捷如飞。    
    郑成功麾下共有陆军七十二镇,水师二十镇。水师虽少,但却是郑成功颇为倚重的精锐之师。郑成功一见到水师操练,更是眉开眼笑,得意之色溢于言表,转身问何廷斌道:“阁下见我此等水师,可与荷夷作生死一搏吗?”    
    何廷斌初次领略到如此声势浩大的场面,只觉得荡气回肠,豪气勃发,一连看着一边不停地手舞足蹈。见郑成功相问,情不自禁地感叹道:“可以,可以,太可以啦!久闻藩主治军甚是肃严,今日方得一观,实是大开眼界!在下观之,有藩主之经纶韬略,文武众将之忠心拥戴,又有这几十万虎狼之师,红毛鬼子的末日到矣!”    
    郑成功得意地说道:“不瞒阁下说,吾自举事以来,历经大小数百战,虽不能夸口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却也是攻城略地,令鞑虏颇为头痛,所致力者全赖水师。可惜,在演武池中只能演练水师之水操之法和小型五梅花阵法,如水师各镇舰船均参与的会操阵法,船只众多,场面宏大,却要到大海之中操演,待日后本藩与阁下到鼓浪屿水操台观看。”    
    何廷斌连连点头,道:“如此,实是何廷斌之福。”    
    水陆两师操演毕,王大雄和陈泽等前来演武亭向郑成功复命。那陈泽乃是渔夫出身,自幼深谙水性,在水中口能换气,眼能视物,身潜于海底之中可呆得半日不动,人称“鱼怪”。加入郑成功军后,英勇善战,屡立战功,累升至宣毅前镇镇督,北伐南京时为水师提督,陆军兵败溃退,赖其断后,勇猛却敌,方得以保全诸军。郑成功对其极为器重。郑军中亦传有“陆战马信,水战陈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