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国家的事 >

第36节

国家的事-第36节

小说: 国家的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民并不要求政治家无私无欲,只是期盼他们热爱光荣胜于热爱财富;    
    人民也不奢求政治家有金刚不坏之身,只是希冀他们襟怀坦白,知错即改。    
    这样的政治家必然大有作为,在众人失望时他是希望,在众人踟躇时他是执著,在众人乐观时他是警醒,在众人称慕时他是澹泊,如开国元老习仲勋在听了“你是西北地区有崇高威望的领导人”的赞誉后反问:有多高,有麻雀飞得高吗?    
    当人民对他或许多多少少有些神化的崇拜时,他却比一般人更多地展露出丰富的人性与率真的性格。    
    当一个城市一方水土终于变得花团锦簇、欣欣向荣,人民若还在念叨他的名字时,他却比一般人更深地领悟到人民创造的伟力,还有时下这个革故鼎新的时代对他生命的丰厚赐予……    
    是时候了,在中国,尤其是在中部地区,能力、德行出类拔萃的政治家吹来了一股新鲜的风,他们正在努力实现人民要求加快发展的愿望。


第二部  爱恨交织的土地不仅仅是“江西现象”(1)

    胡平:近年来,江西不再仅仅是一个红色的老故事,它的革故鼎新,它的风生水起,显然在受到外部世界越来越多的注意。    
    不久前的一个例子是,影响力甚广的英国《金融时报》在2004年3月9日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沿海财富向内地辐射》的报道,内称:过去“像江西省省会南昌那样的内地城市大多在国内外投资商的开发计划之外。但是,南昌的命运正在发生改变。几年来,数条高速公路和铁路的修建已使这座城市不再偏僻遥远,制造业也因此从沿海转向内地……”    
    再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陈耀研究员。在今年第三期的《决策咨询》杂志上发表了《从“江西现象”看中部崛起之路》的文章。犹如林中看林,山上说山,过去自己称这块土地上有什么现象,总让我觉得牙跟有些发酸。但我注意到,这是一个局外人,一个不是一般身份的局外人对于赣鄱大地上这几年的变局冠之以“现象”。在提供了那么久那么多红色的故事、革命的经典、青翠的竹木、银白的稻米之后,现在能给这个国家提供一种活力迸射的“现象”,而且还能从这“现象”中展示出中部崛起之路来,江西人当然有理由感到高兴。    
    陈耀:随着“沿海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振兴战略”的相继提出,近些年谨防“中部塌陷”,成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关注点。在这种忧虑的氛围中,处于中部谷底的江西经济却悄然步入快车道,许多指标都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考察这一“江西现象”,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下中部各省探寻崛起的新路径,不无借鉴与启示。    
    令人惊奇的经济增长绩效    
    在中部六省中,江西经济长期以来基本处于“谷底”地位。“九五”期间,江西经济年均增长9。3%,增长速度居第5位,地区生产总值(注:国家统计局从今年起开始调整指标名称,一个地区的生产总值不再表述为国内生产总值,而是地区生产总值,简称GRP)仅略高于山西。到2000年,全省人均GRP为4;851元,居最后1位;人均地方财政收入269元,居第5位。全省工业增加值占GRP的比重为27%,工业企业效益综合指数为78。3%,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9;423元/人,均居末位;而资产负债率则达到68。7%,在中部六省中最高。众多数据显示,江西具有明显的“工业小省、财政穷省、经济弱省”的特征。    
    然而,近几年江西省的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增长绩效尤为突出。据有关资料表明, 2002年江西的GRP首次达到10。5%的两位数增长,2003年尽管有非典疫情、局部洪涝灾害、百年未遇的特大旱灾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响,但经济增速仍继续加快,GRP总量2;830亿元,增长率为13%,比上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成为1993年以来的最高纪录,在中部6省中无论是增长率还是上升幅度,均居首位。    
    除了生产总值之外,2003年江西其他许多重要经济指标都出现了惊人的突破:如工业实现利润46亿元左右,比上年翻一番;利税总额150亿元,增长40%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RP的比重突破了30%。全省财政总收入实现284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利用外资的总量和增幅均居中部地区前列。    
    为什么会出现“江西现象”    
    我们把近年来江西经济出现的神奇变化,称之为“江西现象”,是因为通过观察和实地调研,我们感到,“江西现象”的发生并不是一种偶然,而是带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尽管从客观上讲,全国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启动和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加快等外部因素,对江西经济产生了不小的推动效应。但从根本上看,是与江西省近几年从上至下的自身努力分不开的。这种自身努力主要体现在:展开思想解放讨论,确立明确的发展定位;坚定工业强省的主攻方向,培育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抢抓沿海产业转移机遇,实施瞄准长珠闽的开放主战略。    
    第一,推动思想解放的学习讨论,理清发展思路,明确战略定位。    
    面对前些年江西经济发展与周边省份越来越大的差距,大多数人已认识到落后的观念和制度对江西经济发展的严重禁锢。于是,2000年下半年,在制定江西“十五”发展计划纲要中,明确地把“深入推动思想大解放”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方针摆到首位。2001年3月底,中央决定让孟建柱同志到江西工作,由此在赣鄱大地上掀起了一轮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的高潮。


第二部  爱恨交织的土地不仅仅是“江西现象”(2)

    2001年5月,江西省书记孟建柱亲自带队赴广东考察,这次考察形成了“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战略构想,并在同年召开的省委井冈山全会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报告中作了深入阐述。同年8月,省委通过了《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以加快工业化为战略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的思路。同年12月,提出了“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目标。从而使全省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方向进一步明确。    
    事实证明,思路决定出路,思想决定作为。江西崛起的思路在坚持中不断地完善,发展的绩效也取得了质的飞跃。自2001年开展解放思想的学习讨论以来,江西经济先于全国摆脱了增长迟缓的局面,当年GRP增长8。8%,比上年增幅提高了0。8个百分点;2002年和2003年连续两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出现了中部地区发展的奇迹。    
    第二,坚定工业强省的主攻方向,培育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中部地区基本上都是农业大省,工业化水平低,目前第一产业在GRP的比重大都高于全国水平(15。4%),而江西在中部6省中又最高,达到21。9%。工业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带动城市化、推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没有工业化的发展,物质财富就不可能极大丰富,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就难以提高,区域经济落后的面貌就难以改观。近几年,江西切实把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主攻工业上,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快速增大。2000年工业占GRP的比重为27。0%,2001年为27。4%,2002年则上升到28。3%,2003年已经突破30%。从目前江西工业运行的一些新特点,我们不难发现江西近年主攻工业的努力及其成效。    
    一是大力发展产权清晰、机制灵活的微观经济主体。目前,江西非公有制经济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50%,居民投资已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1%,个私经济上交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11。1%。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及私营企业引领全省工业快速增长,其中私营企业增速居各经济类型之首。    
    二是重点培育汽车航空及精密制造业等六大支柱产业。这六大支柱产业实现销售收入已突破1;000亿元,完成的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69%,成为工业快速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    
    三是借鉴国家产业集群化经验,突出抓好工业园区的建设。全省共建成工业园区118个,逐渐形成了科技型、特区型、支柱产业型、技工贸型、外商投资型等特色鲜明的工业园区,格林柯尔、娃哈哈、银志、TCL等著名大公司纷纷在此落户。2003年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长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倍,成为新的增长亮点。    
    四是积极推进企业资产重组和联合,扶持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萍钢、天狮药业和晨鸣纸业改制重组,江西电机厂与四通集团、南柴和中泰凯马等靠大联强,昌河与日本铃木、星火化工和美国卡博特、江铜与美国耶兹等重大合资项目已经或即将投产见效,这些重组联合必将带动江西工业整体竞争优势的提升。    
    第三,实施瞄准长珠闽的开放主战略,抢抓沿海产业转移的机遇。    
    开放程度低是江西经济弱小的一个重要原因。改革开放20多年,直到2000年江西经济的外向度仅为6。8%,比全国低29。7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和出口总额,在中部六省中大都处于倒数第一二位。确立新的战略定位以后,江西省把大开放的目光集中到了长珠闽地区,多次组织企业家和政府部门到周边地区特别是浙江、广东等地学习取经,研究与周边省份经济的互补性,主动接轨,主动融入,谋求在更广阔范围、更高层面的联动发展。其次,积极到这些地区举办各种招商引资活动,寻找有投资或产业转移意向的对象,宣传介绍本地的优势条件和可供合作的项目。再次,根据区位条件,确立对接或融合的目标地区。如江西南部的赣州市主要瞄准珠三角地区,全力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江西东北部的上饶市实施“掉头向东,通江达海”策略,着力与浙闽沪结盟,并取得明显成效。许多浙江企业纷纷到上饶落户,上海交大已斥巨资在上饶建大学城。    
    大开放主战略的实施,使江西开放型经济又取得了重大突破。2003年数据显示,全省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759家,新签合同外资额23。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内资合同引资1;389。9亿元,同比增长38。3%;实际进资700。02亿元,同比增长64。3%,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资本向江西集聚的现象越发明显。据商务部统计,江西省实际利用外资自2003年3月之后一直位居中部省份首位,新批合同利用外资金额保持中部省份第二位。不仅数量取得突破,引资质量也明显提高。世界500强企业已 有18家落户江西,一年内签订243个超亿元的合同内资项目。    
    应当说明的是,江西经济的高增长从可以观察到的数据看仅有两三年时间,随着许多重大项目的陆续建成投产,未来几年的发展形势仍比较乐观。但这并不意味着,江西经济中一些深层次的结构矛盾已经解放,江西经济的总量在中部6省中依然排在倒数第二位,要实现真正的崛起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对中部崛起的启示意义    
    我国中部六省国土面积为102。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0。7%;人口3亿多,占全国的28%;地区生产总值约2万亿元,占全国的1/5强。中部六省不沿边、不靠海,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能源和原材料工业基地,无论从区位条件,还是产业结构特征和经济发展水平,都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尽管江西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还未消除,经济总体实力仍不强,近两年的快速增长也有外部环境趋好的影响,但是,“江西现象”对于中部其他地区可以说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可资借鉴的经验。    
    第一个启示:在当前宏观政策环境下,是继续抱怨,等待政策的阳光普照,还是立足于自身努力,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自己?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基本上处于国家投资的非重点区域,从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地区分配看,1980年以来的20年,中部的安徽、河南、湖北等省投资额在全国所占比重分别为2。3%、3。8%、4。1%,而江西仅为1。5%。自1998年至今,国家共安排江西国债215。5亿元,在14个领域实施国债项目632个,主要集中在交通基础设施、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方面,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浙江温台地区也一直没有得到国家多少投资,不仅发展得很好,而且保持着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旺盛活力。事实表明,任何单靠要政策获得的地区发展,都是短暂和脆弱的,不可能具有可持续性。    
    第二个启示: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