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写给未出世的你 >

第1节

写给未出世的你-第1节

小说: 写给未出世的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年前,法兰西共和国总理若斯潘来华访问,在访沪期间,邀请中方各界人士数十名在法国人设计的上海大剧院会面。记得在会上,我曾针对若斯潘总理在演讲中所强调的“文化价值”问题,向他发问:“文化与语言密切相关,面对世界的‘英语化’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法国政府何以维护法语的地位,又何以发扬光大法兰西文化?”他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而是作了一个原则性的思考:一个民族语言的丧失,就意味着这个民族文明的终结。任何一个维护民族文化价值的国家都不会听任自己的语言被英语所取代。而对世界来说,经济可以全球化,甚至货币也可以一体化,但文化则要鼓励多元化。他认为,正是本着文化多元化的精神,法兰西文化在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同时,得到了自身的不断发展与丰富。若斯潘的这番回答,尤其他对文化多元化原则的阐发,引发了我日后对文化问题,尤其是对翻译问题的不少思考,而这个冠以“法兰西书库”之名的开放性译丛,就是我们对文化多元价值观的一种认同,也是多元文化精神的一种直接体现。    
    若从政治的角度来看,法国鼓励全球文化的多样性,推崇文化多元价值观,也许是对抗美国经济霸权的一种策略。但以历史的眼光来看,法兰西对文化价值的推崇,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对实现文化多样性的努力,是以其深厚的民族传统为基础的。不然,很难想像法兰西民族会有其绵延千年、昌盛不衰、为世界瞩目的灿烂文化,更难以想像近代以来,西方思想、文化领域的诸多思潮与流派大都会发轫于法国。近20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门一步步打开,国人的视野愈来愈广阔;于是,尽可能全面深入地了解异域的思想与文化,愈来愈成为一种必要。而这套“法兰西书库”,便是我们为国人了解当代世界打开的一扇小小的窗口,也是我们为沟通中西文化,促进文化交流所做的一分实实在在的努力。    
    以“法兰西书库”来命名这套开放性的译丛,似乎太大,难以名副其实。而这一丛书名却体现了出版社、丛书策划和主编者的一种追求:以恒久的努力,不断汲取法兰西文化宝库中深刻而丰厚的思想资源,展示法兰西多姿多彩的当代文化风貌。在我们的计划中,这个书库应该是丰富的。其丰富性主要是体现在其内容上。在选择进入书库的书籍时,我们遵循的是多元的原则,旨在让广大读者能听到法兰西思想的不同声音,看到法兰西文化的不同侧面,欣赏到法兰西文学艺术的不同风采。为此,我们在“法兰西书库”的总名下,将以系列的方式,不断推出能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当代法国思想、文化领域最新成果的图书,在丰富、充实整个书库的同时,为中法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与沟通提供一个有益的参照。    
    我们的努力得到了方方面面的支持。如果没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领导的独特目光和非凡魄力,没有陈丰博士和楚尘君的精心策划,没有法国文化部门和有关出版社的实际推动,没有诸多译者的辛勤工作,就不可能有这个“法兰西书库”的开张、亮相。但愿我们走出的这一步能得到广大读者的广泛认同,但愿我们能在广大读者的有力支持下,走得越来越远。    
                                                                                                许钧    
                                                                                        2001年7月22日于南京    
    


前言前言

    你会在我百年诞辰的时候读到这封信。我是在1999年夏天写下它的,等你读到它时,四分之一个世纪已悄然流逝。你正生活着的“今天”,对我而言是永远不可及的“明日”。在读到这些字句的时候,也许你会有个念头,想在你和你父母曾经提起的这个遥远的男人之间建立起绵长的联系,即便这样一个曾祖父对于你来说连“老”都谈不上,因为我根本就是一个已经消失了的人。    
    我对你所知的全部,就是你是我的重孙之一。是个女孩子还是男孩子呢?是不是已经有15岁了,还是更小些或更大些?把你带到人世的可能会是我的孙女,撒拉、奥罗尔、克罗埃或者是马里翁,也可能是我的孙子于连、贝里尔、纳当或者是西蒙。我没法知道到底会是谁。但肯定是他们中的一个,把自然赐予我组成身体的东西的一部分传下去,我自己呢,也和阿丽克丝一样,传播并完备了这一份给我们的儿子贝尔特兰、皮埃尔或贝努阿。不过实际上我的这一份很单薄:对你来说只是八分之一,因为我只是你的曾祖辈的8位长辈之一。也许你是领养的,那么就连这八分之一也没有了,不过不要因此而忽略了我渴望穿越时间和三代人的距离来到你面前的心情。    
    领我到你面前的道路实际并未铺平,它还在建设中。现在你身上的几百万来自我的基因的复制品(也许你知道,我曾经在基因学领域工作过)只算是微不足道的铺路材料,我还得找到其他的道路,并紧抓住扶手,一步步走到你的身边。    
    你,活在我的以后;    
    你,大概已经在被关于未来的念头缠绕;    
    你,在读我的信的同时会感觉到生命的颤动,而此刻,我给你写这些文字时,生命也在我身上以同样的节奏跳动着;    
    你和我看到的是几乎一样的天空,然而它还是变化了;因为时间的流逝改变了一切充塞宇宙的东西;你可能开始想像自己将来的形象;    
    你,对这样的你来说,我甚至连一个回忆都算不上,最多只是个时而被提及的名字、一个旧照片上模糊不清的人,请接受我这样跳跃时空,穿过25年,不请自到地在某些时刻走近你的生命。我分享你的生命,把自然曾经拒绝的一些时刻再给予自己。我走过了20世纪的大部分时光,你将走过21世纪。是你显身手的时候了,而我的任务就是帮你照明前路。请接受我这样的自语,它使我又重新存活于活着的人群之间。


第一部分革命

    你一步步远离了童年。在此之前,你还一直是被一些大大小小的事件带着走,就好像一只跟随着风儿的帆船。现在则进入了水流激荡、风雨交加的地段,你得自己选择航向,甚至有时还需要在浪尖打拼。    
    自出世以来,你的身体长大了,器官成熟了。这些变化不曾间断并一直在逐步加强;是它们给你带来了整体的和谐。但很快会有真正的革命爆发,它所引起的震动将比蛇在一定季节的蜕皮还彻底,其外在表现也仅亚于茧裂蝶出的惊人一刻。    
    在这一变化的过程中,你可能会在瞬间迷失自己。然而你是不会变成另一个人的。你只是在忙于构造自己这个不可预知的人物。这个人通过你与周围事物的关系而体现出来,其中包括周围的物品、动物和人。你将根据自己的意愿处理这些关系。你面对的希望是令人激动、振奋、伟大又几乎叫人难以接受的:你将成为自己选择成为的那个人。到此为止,你与周围事物的关系还是单向的。你从它们那里获得信息,并以为它们全都代表了真实情况。你收到一些建议,你倾听但并没完全照做。你也接到一些命令,并多多少少听从了。所有这些关系使得你一步步地在万物中勾画出自己的肖像。    
    你会开始发现这个宇宙不是恒久不变的,根据历史学家的眼光,从人类社会更迭开始算起,世界历史已经延续了几千年;根据人类学家的意见,以人种的起源为起点,则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万年前;而若根据生物学家的观点,着重研究生物的演变,那么地球岁数已经不止10亿年;要是根据星象学家的看法,那么地球岁数甚至超过百亿年。    
    这些时间概念看上去似乎大到无法想像,但这只是历史的一个微小的部分。对宇宙来说,几十亿年算不上什么,对于一个种类,几百万年是很常见的,对文化而言几千年也很正常。宇宙、人类、我们的社会,都和你一样正值青春。它们的明天也和你的未来一样等待着被开发。    
    这些过去的万年算不上什么!重要的是展开现时的篇章。你处在现在的中心,又将要参与到未来的事件中去,无论愿不愿意,你都将影响它们。    
    千万不要认为你的影响是可以忽略的,不要认为你只是预测中2025年将遍布地球的80亿人口之一。事实上,和他们中的每一个一样,你也占了一席之地。你并不比那些所谓强大的有社会地位的人弱多少,也不比那些在人们眼中遭社会抛弃,似乎总被排斥的不幸者强多少。你的存在的重要性与总统和流浪汉的一样。永远不要被这样的潜在思想控制:“我有什么用呢?”不要满足于扮演蓬斯·皮拉特蓬斯·皮拉特(Ponce Pilate):罗马骑士,福音书中说他根据古犹太人法庭的建议宣读了耶稣的死刑。此后他就去清洗双手,似乎想洗脱自己在耶稣之死上的责任。——译注(本书所有脚注均为译者所加,此后略)这种角色。永远不要说“我是无能为    
    力了”,或者更糟的,“反正我没有办法”。    
    的确,星系运行以及微生物的活动不会被你的个人选择所影响。但在这两种极端之间,在无限的大与无限的小之间,存在着人类的世界,“人类的地球”,在这个舞台上,你和其他80亿人一样,将要演出自己的角色。    
    而这一角色尚未被写定。    
    但它对你周围的事物是既定的:无论它们被称作无活性的还是活性的,都要绝对服从自然。    
        
    而对于人类来说是不确定的:只有人类有能力对自然说不;只有他们能改写命运之书,在其中加上他们自己创作的篇章。    
    你面临的这一时期,将会引起你身体和精神上的动荡,同时它对你所处的社会而言,也很可能同样是个骚动的阶段。你很幸运;遇上了人类历史有过的几次大革命之一。这只是我的看法,但我并不是要对此进行预言。转瞬即逝的25年(1975年仿佛就是昨天)让我可以从今日的勃勃生机中看出未来的些许特征。作为20世纪的人,我可以试图设想2025年的社会特征,今天已有的各种变化只会再进一步扩大。要说世纪末开始刮起的这些风暴会在你读这篇东西的时候归于平静,那几乎是不可能的,我相信在未来,在你周围的世界里还会有不安的骚动。某些时刻里,这的确让人无所适从,但这也正给了你以及其他所有希望有所作为的人一个机遇,要参与到这些变化中去,而且要给予引导并有所抉择。    
    但是毫无作为的选择是无意义的,而没有理解一个个事件接踵而来的过程就发生的盲目作为也同样苍白无力。只有当我们洞察了事实的结构,作出分析,找到作用于此的力量,并最终有能力运用这些力量引发朝向目标的动力,这时才可能引导事件向着我们所希望的方向发展。而我正试图在你面前思考这些问题。    
    自从人类意识到自身的存在以来,萦绕着他们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要找到并理解各种现象背后隐藏的道理,因为只有理解道理才可以驱散忧虑的心理。人类和动物一样惧怕火,惧怕这种从火焰中透出的可能是带着魔咒的强大力量;接着惊异与惧怕又转变为疑问:怎么会有这样的光线?热又从哪里来?最初的答案可能更多地受到信仰而非理智的启迪,不过它们在慢慢地接近真理,神秘也开始让位于合理的解释。    
    惊叹却并没有减少,相反还增加了。了解了火苗炽热耀眼的自然原理后,它依旧迷人。迷惑力之外还有赞赏,赞赏化学家描绘下分子间作用产生的火苗跳动。正如当星象学家揭示了天空中除了能见的星星以外,还容纳了无数只有望远镜才能观察到的星系和只有数学公式才能算得出的神秘黑洞,它就变得愈加美妙如仙境。    
    这便是科学,我以后还会常跟你提到:这是一种永无止尽的力量,它希望能在世上和人们的观念中建立一个世界的模型。这个力量常常是苛求的,每一步都很艰辛而且往往还看不到努力是否有了结果。正如一个不畏困难朝向山顶迈进的人,他的每一步也都同样费力,但他不会放弃,因为他知道当他眼前再没有障碍阻挡,当视野拥抱天际之时,他将获得怎样的回报!    
    由理解而带来的是能力。为扩大知识面而付出的必要努力是巨大的,而人们往往在这些努力所带来的先进科学技术中为它们的价值找到证实。在我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