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猪业实录 作者:南方农村报 >

第46节

猪业实录 作者:南方农村报-第46节

小说: 猪业实录 作者:南方农村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热病〃烤热动保业
  近几年是兽药行业的动荡之年。刚刚在2005年之前倾其所有通过了GMP认证,尽管企业总数少了将近一半,但仍然有1000多家已通过GMP认证,大大超出了原来的预期。
  从运作看,并没有降低企业之间的竞争,相反企业间的竞争在加剧,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的杀价,使得企业的销售额下降、现金流减少甚至断裂,加上市场环境的恶化,最终导致销售额下滑、市场费用急剧上升。但这个数量之多仍然大大超出他们的预期(普遍认为是800家左右),尚未喘口气,又忙着地标升国标,不少赖于赚钱的产品由于不能升标只能忍痛割爱。
  在产品销售终端上,家禽业遭遇禽流感一蹶不振,猪价在2005年下半年后价格一落千丈,GMP认证接踵而来的打击让不少兽药企业度日如年。不少企业开工率连一半都达不到,放着昂贵的GMP生产线在那里折旧,有的干脆就关门大吉或低价出售。
  但这种现象在2006年年底以后开始有了好转,猪〃高热病〃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暴发,对兽药的需求剧烈增加。企业开始加班加点满负荷生产,方能满足猪场的需求。
  与此同时,一系列标明能有效控制〃高热病〃的药物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商家对市场的敏感性可见一斑。从事技术服务的兽医和公司业务人员忙得不亦乐乎,一天跑四五个猪场是常有的事。疫情给猪业带来了损失,但同时也给商家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兽药企业负责人表示,2006年后3个月的兽药销量相当于过去3年的总和,有些企业仅靠一个拳头产品销售额就过千万元。或许不是所有企业都能达到这个高度,但这确实就是当时兽药企业销量火爆程度的写照。河南黑马动物药业有限公司销售经理赵国锋坦言,正是这场席卷全国的〃高热病〃让它的公司迅速完成原始积累,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这家公司在2005年才刚刚成立。
  行业乱象暴露无遗
  猪〃高热病〃尽管给处于萧条期的兽药企业带来了巨大商机,但在责任感的考验方面,不少企业并不过关。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夸大产品功效,加大用药剂量。这样不仅不能起到防控疫病的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为这次疫情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位养猪界知情人士透露:可以大胆地说,猪有三成是病死的,更多的是给药毒死和打疫苗打死的。笔者不敢对这个比例下肯定的结论,但南方农村报记者在江西了解疫情时,确实了解到不少猪场出现过不同程度乱用药的情况,以致药物中毒造成肾衰或者肾脏中出现尿酸盐沉积堵塞肾小管及输尿管,导致猪只大量死亡。
  一位养殖户拿出一个专家给他的猪场开出的处方,里面居然要求养殖户每头猪打80头份的猪瘟疫苗,在每吨饲料中添加3公斤的磺胺药,还有的居然要求养殖户一夜之间注射猪瘟、伪狂犬、蓝耳病三种弱毒疫苗……种种处方,让人惊愕不已。这些均是稍有些兽医常识的人都不会开出的处方,在这场灾难中,居然出现了。这让养殖户如何相信专家、如何相信企业?殊不知,养殖业与兽药唇齿相依,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种短视的行为最终将让养殖业与动保业两败俱伤。
  养殖模式决定动保业结构
  随着季节的变化、猪存栏数量的急剧减少,猪〃高热病〃在2007年下半年后开始趋于缓和(请原谅笔者不把政府控制得力作为其中的因素)。在经历了产品销售高潮后,兽药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事实是:养殖业结构已经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后的道路该怎么走?毕竟靠疫情突发来赚钱一方面显得不够光彩,另一方面也不可能长久。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养猪业在经历了〃高热病〃的〃扫荡〃后,元气大伤。猪存栏量保守估计下降了30%以上。尽管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来鼓励农民补栏,但对疫情的恐惧以及早已血本无归使养猪户没有勇气也没有能力再去养猪。可以肯定地说,经过此次疫情的打击,养猪业必将遭遇集约化养猪以来最大的一次洗牌,规模化、集约化的程度将越来越高,养猪业真正成了〃有钱人的游戏〃。
  准入门槛的提高,将推动养殖业逐步向规模大、成熟度高、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原来〃行情好一哄而上,行情差一哄而下〃的投机现象会逐渐消失。养殖业经过规范、发展,规模化养殖群体将逐渐壮大,并日趋稳定,其对兽药产品的综合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对兽药企业的选择会越来越慎重,其合作对象会更倾向于名牌企业以及具备优势产品的企业。随之而来的是对兽药产业传统、守旧的运作模式的挑战和颠覆。可以断言,未来养殖业的规模化将给兽药企业带来极大挑战,甚至对行业格局变化产生决定性影响。
  就猪药而言,随着养殖方式的改变,相应种类的比例资料将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资料显示,目前,猪药所占的比例大约是针剂30%、疫苗30%、消毒药20%、粉剂20%。
  分析认为,随着规模化养猪的快速发展,猪病会得到有效的控制。随之而来的这几类药物所占的比例也会发生变化,其中针剂治疗用药比例会降低,每头出栏猪药费会减少,而猪药总需求量不会减少(与饲养量增长相抵消)。随着养猪者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未来几年猪药的需求量大约是粉剂54亿占30%、疫苗36亿占20%、消毒药36亿占20%、针剂36亿占20%。
  产品结构方面,业界普遍认为目前占主导地位的抗菌素市场将萎缩,抗病毒性新型药物、中草药及无公害无药残的环保型药物将热销;未来的猪药市场将是为数很少的、具有高新产品开发能力的、有实力的猪药厂家市场。这在近两年的〃高热病〃中已经印证了这一点,平时被边缘化的中兽药被养殖户热捧,着实风光了一把。其中以中草药为原料的免疫增强剂更是被业界认为是引领未来动保行业的新秀。
  产业整合将现〃剩者为王〃
  10月13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的2007中国动物保健品暨兽医技术展览会期间,举行了一场主题为〃适应养殖形势变化走兽药专业化道路〃的互动式高峰论坛,与会兽药企业负责人认真地探讨了今后兽药产业的出路。其中产业整合被认为是不可阻挡的大势。
  北京伟嘉集团总裁廖峰在会上表示,整合是大势所趋,兽药作为一个行业,必将会走向整合。行业发展的过程也就是90%企业死亡的过程,谁能在这个过程中走得更快,发展更猛,谁就能成为最后的保留者,这就是所谓的〃剩者为王〃。
  这不是一个危言耸听的描述。除了面对自身的问题外,国内动保企业还必须认真重视外资动保企业对市场的〃蚕食〃。养殖模式的日渐成熟,对于外资企业来说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消息。
  据了解,当前外资动物保健品公司在中国市场总体占有率不足3%,这与中国畜牧业长期以来千家万户的养殖方式有直接关系,因为他们的产品绝大部分是销给集约化程度高的养殖企业。禽流感和猪〃高热病〃的发生对加速中国养殖业的集约化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这将帮助众多外资动物保健品企业扩大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反观我国动保企业,虽然经历了GMP的洗牌,但产业散、乱、小的格局依旧,而且产品同质化严重,利润透明度越来越高。近300亿元的产值,被1300多家企业瓜分,90%的企业年产值都没有超过3000万元,业内超过亿元的企业屈指可数。这样的数值,只能将兽药带进弱势产业的行列。与实力强大的跨国企业争夺同样的客户,难度可想而知。
  国内部分优秀兽药企业的领导者对养殖规模化的发展趋势也持肯定态度。他们认为,规模化养殖将导致以社会散养为主要市场的中小型兽药企业逐步萎缩,动保行业的规范、整合速度也必将加快,优势资源将向部分已经处于动保行业第一、第二梯队的企业集中,逐渐形成一些〃寡头〃企业领跑市场的局面,甚至在未来3…5年内,行业或许会有一个初步的调整与集中。
  笔者认为,随着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兽药企业在经营上将会越来越专注于做强某个领域,成为该领域的领导性品牌。
  像广东腾骏多年来专注于做猪药,在氟苯尼考几乎〃烂市〃的时代,它却成功地在养猪界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加康〃;佛山正典努力向驱虫药方向转型,已经成为国内驱虫药生产的一线企业;湖南五指峰更是全国最大的专业消毒剂生产企业;中山天天动保专注于中草药保健品的开发,短短几年时间就成为禽药市场的一线企业。他们的成功是否值得同行借鉴呢?
  2008年,养猪业还会有劫难吗?兽药企业的日子好过吗?面对养殖模式的重大变革,您准备好了吗?
  (记者:钟怡群《猪业革命》特刊2007年12月)
  第三篇 专家会诊
  行业大会诊: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农业部4月3日宣布去年发生的猪〃高热病〃的元凶是变异的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针对该病的疫苗亦已由指定的生物制品企业紧锣密鼓地生产。但业界关于〃高热病〃病原以及蓝耳病疫苗接种问题的争论,从疫病暴发之日起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在这场被称为〃集约化养猪以来最大浩劫〃冲击下,生猪大量死亡,不少养殖户血本无归,并直接导致了猪价暴涨。
  当前,猪价一路攀升,但面对如此可观的利润空间,养殖户却只能望〃市〃兴叹,对疫病的恐惧,令他们不敢入市。到底应该怎样应对疫情?应该怎样注射蓝耳病疫苗?又该从这场浩劫中反思什么?所有的这些疑问使猪〃高热病〃成为当前养猪业最为热门的话题。为此,南方农村报《养殖宝典》组织了一批兽医界人士就猪〃高热病〃的话题进行探讨,他们有来自各个科研院校的著名学者,也有长期工作在生产一线的基层兽医专家,他们的观点可能针锋相对,也可能高度统一。我们期望利用媒体这个平台,让养猪界听到更多的声音;我们更希望通过此次讨论,读者对猪〃高热病〃能有更深刻的认识,专家的意见对疫病防控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焦点问题一:
  农业部已经将〃高热病〃的元凶确定为变异的高致病性蓝耳病,但目前还有一些专家认为蓝耳病最多是重要的病因,并不是真正的主因,有的认为是流感,有的认为是细菌病。
  杨汉春(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博导):从现有的〃高热病〃(此病名不科学,提法不对)病原学分析结果来看,一种变异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病毒是原发性感染病原,至少是原发性感染病毒之一。从我们对分离毒株的实验证据来看,该毒株的致病性很强,人工感染可引起与临床相一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至于认为是流感的观点,缺乏实验室病原的数据,更不可能是细菌病,因细菌病不可能引起疫病大范围的流行,细菌病(如副猪嗜血杆菌)仅仅是继发感染而已,因蓝耳病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病毒感染后可导致猪的免疫功能下降,受到严重抑制,就很容易继发细菌性疾病。
  朱连德(勃林格全国技术服务经理):〃高热病〃是多病原引起的猪高体温综合征,从各地实验室病原检出率来看,蓝耳病病毒可能是此次疫病流行的主要病原。因美洲株蓝耳病病毒一变异毒株检出重复率较高,而被农业部确定为一年多来大面积暴发的猪〃高热病〃的主要病原,并定名为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
  农业部已下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推荐用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去防控高致病性蓝耳病。但〃高热病〃并不是高致病性蓝耳病,仅仅用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免疫而忽略其他并发或继发病原如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圆环病毒及副猪嗜血杆菌等的控制是不够的。中国的〃高热病〃正像美国1996年发生的〃母猪流产死亡综合征〃、全球性的〃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一样,蓝耳病只是其中一个主要病原,而不是唯一。发生〃高热病〃的猪场是否都能分离到高致病性蓝耳病毒株?没有发生〃高热病〃的猪场是否就一定没有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毒株?目前尚未见资料证实。从猪场临床实践看,〃高热病〃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简单的一个蓝耳病是很难解释过去的。《防治规范》讲得很好,用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疫苗控制高致病性蓝耳病,而不是控制〃高热病〃。灭活疫苗免疫效果如何,只待实践检验。
  白挨泉(佛山科技学院副教授):据报道,1997-2006年,对广东省PRRS抗体进行监测,结果显示广东省遭受PRRSV感染日益严重。其中部分小规模猪场未进行PRRS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