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猪业实录 作者:南方农村报 >

第1节

猪业实录 作者:南方农村报-第1节

小说: 猪业实录 作者:南方农村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党国英
  读《猪业实录》让我对养猪业有了很多了解。养猪业出了问题,实际是我们的体制出了问题。这是我阅读本书的最大感受。书的编者想告诉读者〃一个真实的猪业,一个真实的农产业,一个真实的中国〃,我看达到了目的。透过养猪业,我们的确从一个侧面观察到我国产业链条上存在的诸多问题,也看到政府所能做出的努力以及这种努力所受到的制约。
  养猪业问题大概可以分为两个类别,一是市场调节产生的常见的产量和价格波动问题,另一是经济管理体制问题。后一问题会影响前一问题,使情况变得复杂,让我们感到一头雾水。其实两方面的问题是可以分开看的。
  市场调节难免价格波动。按照经济学的一般说法,对猪肉这种产品,需求对价格的反应程度要大于供应,加之猪肉生产的周期比较长,就使得猪肉生产周期变动的幅度比较大。经济学的〃蛛网模型〃大致描述了这种状况。这样说来,猪肉价格波动也不需要太大惊小怪。问题是政府的政策不要助长这种波动。但偏偏这样的事情就出现了。南方农村报的记者给我们分析了这种情形。在猪肉价格下跌的时候,政府没有出手帮助猪农,为下期猪肉大涨留下隐患;猪肉价格上升了,政府的补贴开始了,市场和政府两个方面都会使下一期猪肉产品供应大大增加,埋下了下一期猪肉价格大跌的种子。所以,政府方面学会避免逆向调节是很要紧的;逆向调节还不如不调节。
  经济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本应该通过吸取经验教训逐步得到解决。南方农村报的记者们在报道中对养猪业的行业政策和基础管理制度做了深入分析。影响生猪生产的主要因素包括疫病防治、环境标准设定、产业组织扶持、市场开放节奏、技术研究和开发、产品质量控制和市场流通秩序维护等方面。应该说我国政府在这些方面都做过一些努力,也有很大成绩。当然管理方面的弊端也很明显。南方农村报的记者们深入采访,又请教养猪业技术专家,在这方面提出了一些很是深刻的见解。在书中,关于有关部门监控〃瘦肉精〃使用的真相,关于种猪培育的难题,关于产业链内部的利益分配等,都有细致的描述和深入的分析,表现了记者们很强的洞察力。
  这两年,国外研究环境的学者开始关注牲畜饲养中的污染问题,有的报告称,一头牲畜排放的污染比一部汽车还多。中国现在各类牲畜(大牲畜和猪、羊)的存栏数量大约10亿头(只),加上城乡所养的狗的数量,估计也在13亿之上,就是说平均一人一头。如此说来,畜牧业的总污染量的确是很惊人的。
  但问题似乎还有另一面。说养猪业关乎国计民生,也不为过。现在生猪每年出栏大约在7亿头左右,总产值约10万亿,这也是养猪的全部产业链的收入。若其中一半是劳动的报酬,又假设劳动者人均年工资是2万元,产业周期是1年半(包括上游产业),那么,养猪业全部产业链吸收就业的人数少说也在1600万上下。这自然是很重要的。还有,中国人的食谱离不开猪肉;猪肉供应似乎事关中国人的健康。
  以上两个方面需要权衡轻重,而权衡的依据与人们观念有关系。观念是可以变化的。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为养猪付出的环境治理投资就会增加,猪肉的价格也就会增加,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养猪业的规模就会收缩。也许这是一件好事。最近还有报道说,人吃素不见得不利于身体综合素质的提高,吃素的观念普及以后,也会促进养猪业规模收缩。观念会影响到猪肉产品供需两个方面的变化。由此引起的就业问题,也可以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政策也应该注意将人们观念的变化作为决策的依据之一。
  一般说来,记者的报道是个案分析,在统计学上的意义不大。但大量个案集中起来也足以说明事情的一般情况,因此,我还是认为,这本书对我国养猪业的描述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其中的观点很值得决策部门参考。
  2008年1月18日于北京
  第一部分猪年猪事
  猪业革命:昭示宏大的国情难题
  2007年的猪事,可以〃猪业革命〃视之。
  一头猪在猪年以价格暴涨的方式革了全中国老百姓嘴中〃那一口〃的命。
  一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肆虐国内绝大部分省区无数大小猪场,从而带来养殖、动保行业技术革命的契机。
  今后猪业该往何处走?
  猪业问题,积重难返;猪业革命,迟早都会发生。只是以一场席卷而来的猪病作为导火索,恰逢农历丁亥,猪事在猪年暴发,因而蒙上了一层戏剧色彩,这是一个巧合。现实往往比艺术更为丰富,更为复杂,相信往后会有更多的文章著述,去记录这一段历史,它将远远超越养殖业的范畴,超越农业的范畴,直接紧扣中国国情以及城乡民生等宏大主题。
  2007年有两个数字:持续的高猪价与空前的病死猪数量,作为刷新纪录的历史数据,将会留存于中国养猪业的文档中。全体养猪产业中人,包括动保与饲料行业人士,共同见证了21世纪初叶猪年猪事,这是一段特殊的历史,他们最清楚,这个行业究竟出了什么事?
  一头猪能闹多大事?答案与粮食能闹多大事相若。它涉及产业中1亿多人的生计,年产值达5000多亿,是全国十几亿老百姓最主要的蛋白质来源。生猪供应短缺,价格暴涨,充当了引发一轮通货膨胀的〃带头大哥〃,猪年猪事,惊动中央,政府多次政策干预,可见非同小可。
  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现代化养殖场技术水平基本上与国际同步,但是遍布乡野的农村家庭,〃一户一猪〃仍然不在少数,其中不少甚至与1000年前几乎一样。统计数据表明,目前由散养户支撑着全国市场80%的生猪供应量。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农业,存在如此巨大的技术与规模差异,有着如此大起大落的市场行情:2006年,猪价曾经跌入历史低谷,岂料翌年一冲直上谷顶,在疫病重创之下,欲追高而不得,这阵势,令养猪几十年的行尊也束手无策,徒呼奈何。这一轮〃洗牌〃,不知令多少人血本无归。农村、农业、农民,三农的真实生态,就是如此。
  疫病、食品安全、环保,是猪业的三大难题,都能成为引发〃革命〃的诱因。疫病为什么越来越棘手?食品安全为什么总是不能令人放心?瘦肉精为什么屡禁不绝?逼迫养猪业搬迁,真就能解决猪业的环保问题了吗?环保问题是不是政府势利的借口?猪业的问题,从来都不仅仅是养猪人自己的问题。革命总是在最薄弱的环节发生,猪业革命将是一个漫长艰辛的历程。
  2007年12月的第一周,媒体接连报道了广东东莞、博罗等地发生百头猪场被偷被抢的案件,看起来像一条与猪业无关的社会新闻,事件简单地可解释为猪值钱了,偶然事件背后可以分析出并不简单的根源。民生的困惑,社会的不安定因素,这样一些虽非主流却含暴力的因素加入,隐约地对〃猪业革命〃的残酷性提了一个醒。
  (《猪业革命》特刊2007年12月)
  第一篇 猪价暴涨寻因
  质疑〃成本说〃、〃周期说〃,正视疫病对产业打击的严重性
  还原猪价上涨本来面目
  关于将近一年来国内猪价异常上涨的主要原因,根据公开披露的信息,将原因归结为饲料原料价格的上涨(〃成本说〃),以及2006年上半年猪价低迷,受生猪生产周期的影响(〃周期说〃)。在这些来自权威渠道的分析中,猪病只是作为其中一个附带因素,并没有放到值得重视的位置。但现实情况真的如此吗?
  一头猪饲料成本增加150元,卖价即暴涨900元
  〃成本论〃者认为,引起猪肉涨价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去年生猪价格达到低谷,饲料价格大幅上涨,两者相叠加造成母猪存栏数一定程度下降,使今年猪肉价格发生波动。
  但市场人士认为,〃饲料成本增加是主因〃的说法片面夸大了饲料成本上涨对生猪价格的影响。以最简单的例子分析:行业中普遍认为,饲养一头猪约需要6…8包的配合饲料(40公斤规格),按每包饲料涨价10元计算,每头猪饲料成本上涨约为60…80元。这大约会导致猪价上涨0?6…0?8元/公斤,事实上,广东地区猪价(出栏价,下同)自去年6月以来,足足上涨了4?1元/公斤。
  一直以来,饲料成本占养猪总成本的70%…82%。我国猪饲料主要原料所占比例大约为:玉米60%,豆粕20%,麦麸15%,预混料(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等)5%,其中玉米价格是决定养猪饲料成本的主要因素。
  玉米价格的上涨会增加多少的饲料成本?2006年6月,全国二等黄玉米的均价为1337元/吨;2007年7月上旬,广东蛇口二等黄玉米报价为1720元/吨,价格涨幅为383元/吨。按料肉比2?6∶1计算,100公斤的肉猪需消耗260公斤的饲料,可以计算出,玉米价格的上涨会增加100元的饲料成本。根据行业人士估算,综合计算其他原料价格的变化,与去年同期相比,每头100公斤的肉猪因饲料原料涨价而增加的饲料成本约为150元。同期每头相同体重肉猪售价却增加近900元(以广东地区价格计算,2006年6月肉猪均价约为6?6元/公斤,2007年7月上旬肉猪均价约为15?4元/公斤)。
  根据经济规律,在供求平衡的条件下,成本上升会推动价格上升,但从近一年的情况来看,猪价上涨幅度要远高于饲料成本上涨,显然还有其他力量在起着更为主要的推高作用。
  波动超出周期规律,〃周期性原理〃解释不了
  纵观时下各方分析,均承认了母猪和生猪的存栏减少,从而造成供应不足的事实。因为我国散养户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所以难以准确统计母猪和生猪存栏数量的变化,但饲料销量的减少可以侧面反映存栏量的变化。
  根据中国饲料工业统计报表汇总结果,2006年猪饲料产量同比下降5。5%,其中猪配合饲料同比下降6。4%;猪浓缩饲料总产量同比下降5。6%;今年第一季度广东省饲料生产总产量为270万吨,比去年同期上涨7%,但猪料产量却下降了4%,4、5月份广东猪饲料生产企业的销量至少下降了20%,预计即将公布的第二季度猪料销量下降幅度会更大。
  的确,自2005年下半年开始,猪价逐渐陷入低谷,特别在2006年上半年,几乎所有的散养户都亏本。全国各地特别是以散养为主的地区,养猪户纷纷大量淘汰宰杀母猪,减少母猪及生猪的存栏量。据湖南地区饲料经销商刘杨透露,由于养猪户大量淘汰宰杀母猪,在2006年上半年湖南地区饲料企业的猪饲料销量减少50%以上。
  但从2006年7月开始,随着母猪、生猪的减少,猪价触底反弹。在正常的生产周期中,养猪户会跟随着猪价的上涨慢慢补栏,逐步缓解紧张的供求关系。事实上去年9月左右,养猪便开始有较多的盈利了,可以算出大概是100…150元/头,按常理养殖户会补栏,在今年7…10月供应便可以缓解。
  但现实中,单在今年春节后、5月中下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就出现了三轮迅速的上涨过程,其中6月下旬至7月上旬,广东地区猪价由原来的13。30元/公斤上涨到15。40元/公斤,上涨幅度达15。8%,最高地区曾超过16元/公斤,创下了集约化养猪以来的历史纪录。
  由去年6月到今年7月,猪价上升时间已经持续一年,依照生产周期规律计算,母猪及生猪存栏量将恢复到正常或者比较高的水平。但从市场反馈的信息显示,母猪及生猪的存栏反而越来越少,猪价也越来越高。这一切显然并非生猪生产周期性波动原理所能解析得了的,所以用〃周期说〃来解析这一轮猪价上涨并不恰当。
  疫病贯穿猪价上涨过程,打击面回避不了
  对于去年以来暴发的〃猪高热病〃是否影响猪价上涨的第一因素,生猪的病死率与市场猪肉价格变化有没有明显的相关,行业人士普遍持肯定观点。
  权威兽医专家、中国农业大学杨汉春教授在其论文中描述,〃一些严重暴发此病的地区,猪的总量下降了60%。据官方估计,有超过1000万头猪在这场疫病暴发中死亡和被销毁〃,这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疫病给养猪业造成的严重损失。
  近一年来,疫病贯穿着猪价上涨的整个过程。据悉,2006年5月,安徽首先出现疫情,但对同期广东猪价影响甚小。疫病跟随着病猪及猪苗的流向,由安徽传至江西,再传到湖南,不过当时大部分行业人士对该病缺乏了解,情况亦未引起政府足够的重视。直至2006年7月〃碧利斯〃及〃格美〃台风过后,广东猪价迅速回升,行业人士才开始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