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隋末逐鹿记 >

第355节

隋末逐鹿记-第355节

小说: 隋末逐鹿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神通站在一处高坡上,视野的远处,永济渠像一条黄色的带子沿着山脚蜿蜒流淌,稍近一些的驰道上,被袭击的瓦岗军已然乱做了一团,将是将,兵是兵,都只顾夺路向前狂奔,想要摆脱箭雨的袭击,却没有人想到组织起士兵来向一侧的高坡发起冲击。

“这就是名震天下的瓦岗军?”

李神通发出了一声长叹,纵然是在退兵的途中,李密仍然在前方派了不少斥候,在队伍的前面侦探,李神通率领的这只伏兵共有万余人,李神通见到瓦岗军的斥候,心顿时提了起来,他的部队因为人数众多,永济渠一侧的高坡又是埋伏部队的好地方,那些斥候从此地经过,断无不上来查寻的道理,若是部队的埋伏地点被瓦岗斥候发现。便只能由伏击改为正面强攻了。面对士气低落地瓦岗军,就算是强攻,李神通也认为自己地军队能够取胜。不过,损伤恐怕就会变得大一些了,这是他不想看到的结果。

然而,那些瓦岗斥候的巡查就像例行公事一般,他们大摇大摆地从驰道经过,偶尔有人抬头往一侧地高坡望了一眼。却没有人驱马上来仔细查探,或许是因为前方不远处就是汲县的原因吧?他们认为在这里不会受到伏击,可是,这些斥候又怎知道,就在李密率领军队出汲县前往朝歌攻打王轨后不久,汲县就已经被李神通率领唐军所袭击了,由于唐军切断了驰道通信,故而。李密到现在仍然没有得到汲县陷落的消息。

由于斥候的大意和不作为,李密一行也就钻进了李神通为他布下的口袋阵中,也就出现了刚才的那一幕!

就在徐世绩,元宝藏。王轨等人向李唐称臣之后,李神通就奉李渊之命率领万余精锐唐军从长平郡越太行。从太行进入河内,然后,一路隐藏踪迹,昼伏夜行,穿越河内山川,奇袭汲县,断了李密地后路。

由于王轨率军在后方紧追不舍,李密一行的行军速度非常之快,一心想奔回汲县,主力回师河内,以图日后,只留一偏师据城固守。

李密没有想到的是,居然在距离汲县如此之近的地方遇见了敌人的伏击,这么看来,汲县多半也落入了敌手,如此前有阻敌,后有追兵,除了上天入地,几乎无路可走,难道是天真要灭他李密?

数十个心腹亲卫死死地卫护着李密,在乱兵之中朝前疾奔,中军大旗并未倒下,仍然按照李密的命令在向全军发出号令,可惜,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理会中军的命令了,大家都在舍命往前奔跑,想要躲过箭雨的侵袭,想要在敌军杀到之前逃出生天,狭小地驰道上,人挤人,人踩人,人推人,拥挤不堪,有的将帅甚至开始命令亲兵砍杀那些挡在他前方的士卒,一切都是为了活下去而已!

李密其实并不想像手下人那样夺路狂奔,他算得上是一个南征北战的骁将了,自然明白,敌人既然再次伏击,那么就必定在前方埋伏有阻击地部队,就算你逃过了一侧高坡射下的箭雨,也绝不会逃过前面地那一关,汲县既然已经陷落,再继续向前,也不过是死路一条而已!

往后退?

也是绝路,王轨部一直在后紧追不舍,两军的距离也不过是三四十里而已。

在李密看来,现在唯有的出路就是一侧的永济渠,只有跳入永济渠,游到对岸,或许才能保住性命,若敌人在永济渠对岸都安排有伏兵,那就是老天真的有灭他李密了,既然天命如此,他李密也只能认命了!

昔日高高在上,享受各路豪雄的觐见,此刻兵败如山倒,惶惶如丧家之犬,乱世之中,兴盛其勃,溃败也其速也!

“脱!”

李密向卫护在身旁的亲卫们高声吼道,然而,周遭尽是人们临时前的惨叫和哀号,他的声音显得是那样的无力,见众人并未明白过来,李密抢先一

掉了肩上披着的赤红色大氅,然后,解下腰间的佩刀华丽的铠甲。

亲卫们目瞪口呆地望着他,不知道他为什么这样做。

一个自以为聪明的家伙飞快地脱掉了自身的铠甲,然后,从地上捡起李密的铠甲,想要穿在他身上,他以为李密是要寻找一个替身。

“啪!”

李密拍掉了他手中的衣甲,神情焦虑地朝永济渠一指,几乎是嘶吼一般地说道。

“下河!”

亲卫们的视线投了过去,驰道太过拥挤,又没有人敢于靠近箭雨射来的高坡,故而,有不少士卒都被挤下了河岸,掉入永济渠中,身上依然穿着沉重甲冑的自然像铁秤砣一般掉入了水中,连一丝涟漪都没有激起,那些穿着单衣,或是简单的皮甲,穿戴不起沉重铁甲的杂兵们则比较幸运,若是会水,则奋力扑腾着,朝永济渠对岸游去,就算不会水,也扑打起了几朵浪花,方才沉入水底。

瓦岗军并没有什么水师,仅有的几条破船现在都在王伯当处,让他用来防御黄河南岸的王世充,抵御段达的进攻,在下水的那一刻,李密心中又滋生了一丝懊悔,早知道弄几条船来,现在就不会在初春之际进入冰凉的河水之中了。

不过为了逃命,他也顾不得河水的寒冷了!

在李密的带领下,大量的瓦岗士卒纷纷脱下铠甲,冒着高坡上的箭雨奋力跳入永济渠,朝对岸游去,当然,也有不少人还没有来得及脱下沉重的铠甲,就已经被同伴挤入了水中,瞬间变为了河中水晶宫的来客。



那些不会水的家伙一脸煞白,但是,仍然尖叫着不管不顾地跳入永济渠之中,恐惧在这一刻彻底笼罩在他们身上,让他们根本来不及思考。

瞧见越来越多的瓦岗军脱下衣甲,跳入初春冰冷的河水之中,高坡上的李神通嘴边浮现出一丝冷笑,他向传令兵挥了挥手。

过了一会,一面红旗出现在了高坡上,左三下,右四下地摇了起来。

随后,嘹亮的战鼓声在高坡上响起,在永济渠两岸回荡,接下来,另一阵战鼓声从永济渠对面响起,与这边交相辉映。

一只船队从对面的河湾飞快地钻了出来,几只大船,在大船的四周,密布着许多乌篷小船,船上的唐军士卒有的拿着长长的勾杆,有的拿着弓弩,拿着勾杆的将落水的瓦岗军勾了过来,拿着弓弩的则射杀那些仍然在反抗的瓦岗军将士。

“活捉李密!投降不死!”

高坡上的唐军开始向驰道上的瓦岗军发起了最后的冲击,他们从高坡上呼啸而下,宛如春天山谷内的洪水倾泻下来,无可阻挡。

同时,在船上的唐军同样喊着这样的口号,浮在水面上的瓦岗军已经绝望到了极点,随着河水乍浮乍沉,停止了反抗。

怎么办?

在这个时候投降,只能像薛仁果一般被李渊拉到长安斩首,或许为了安抚自己的旧部,李渊会封自己一个闲职,软禁起来,然后在自己的威信在旧部的心中丧失了之后,毒杀自己,对外只需一句暴病而亡就可以搪塞过去。

逃命吧!

希望能逃过唐军的追杀,在河阳,还有王伯当的一万人支持自己,在襄城郡,张善相手里也有一万余人,以及一郡之地,他仍然愿意听从自己的命令,在其他地方,还是有些豪强打着瓦岗的旗号,对,只要逃出去,我李密一定能东山再起!

各种各样的念头在李密心中轮番出现,形形色色的画面在他脑海中交替闪过,他奋力地划动着冰凉的河水,朝着上游拼命游去,下游的水面上,已经被唐军的小船彻底封锁了!

累!

很累!

真的很累!

但是,我一定要活下去,我李密天命所归,谁也杀不死我!

一只弩箭破空而来,穿过河面,正好从李密的后背射了进去,水面上,泛起一丝雪花,李密的身影沉了下去,过了一会,重新出现在水面。

奋力地向前划着,李密口中念念有词。

当初,汉高祖屡败屡战,最后,还不是打败了项羽,当上了皇帝,我李密也是能行的!

那张金碧辉煌的椅子在李密的眼中闪耀着,它在云端之上飘啊飘,是那样的炫目耀眼,李密觉得自己正踏着青云所铺就的阶梯,一步一步地走上它,满心欢喜!随后,黑暗降临!

第四十八章 乱,乱,乱

五凤二年(公元619年),二月,初五。

李密率瓦岗残部回师汲县途中,与汲县城外二十余里,永济渠北岸的驰道上遭遇唐军李神通部伏击,全军溃灭,死伤无数,被俘者数千,几无人逃脱,李密也亡与乱军之中,只因河水喘急,尸体遍寻无着,以失踪论处,一段时间后,仍然有一些变民军打着瓦岗李密的旗号肆虐乡里,劫掠四方。

李密败亡,关东震动。

河内,河阳两地的瓦岗军残余大为惊恐,唐军尚未抵达,就纷纷改换门庭,弃掉瓦岗战旗,在城楼上改为李唐的赤红色战旗,除了王伯当镇守的河阳外,其余的大小城池都尽入李唐版图。

李神通与王轨率军会合,进袭河阳,另一方面,唐军主力由长平越太行,进入河阳郡,同样直奔河阳而来。

有人劝说王世充献出河阳,投降李唐,王伯当大声斥责其人,说是自己身受李密大恩,无以为报,又怎会以个人的生死和富贵为念,投降杀害李密的李唐。

王伯当遂将河阳城献给黄河南岸的王世充段达部,以拒唐军。

段达率军进抵河阳,随后北上,以济水为界,将唐军挡在济水对岸,唐军主帅李神通曾命令大军越过济水向对岸的东都隋军发起攻击,却被段达和王伯当多次击退,最终,只好撤军返回济源。

就在段达和王伯当在河阳郡和唐军作战之时,王世充亲率大军出东都,攻击唐王朝的榖州。唐王朝秦王李世民亲率大军出潼关。迎击东都隋军。

秦叔宝和程咬金因为家族落入王世充手中,不得不投降了王世充,但是。这两个人打心眼瞧不起王世充,他们认为王世充为人气量狭窄,见识肤浅,又喜欢信口胡说,说话不算话,动不动就向属下赌咒发誓。不是一个值得投靠的英雄,当初,李密与其说是败在王世充手中,倒不如说是败在单雄信等现在地东都新贵手中。

单雄信投降王世充后,王世充对其非常看重,还将自己地妹妹嫁给了他,这更让秦叔宝和程咬金对其不满。

虽然,王世充命秦叔宝为龙骧大将军。程咬金为将军,这两人却也不愿为其效命。

后来,魏征从徐世绩处化装为道士潜入东都洛阳,秘密和两人取得了联系。就在王世充率领大军出征之际,魏征动用了李唐在东都的密谍。将秦叔宝和程咬金的家人偷偷运出了东都,送往关中。

当王世充和李世民在九曲(河南省宜阳县北)列阵会战时,秦叔宝和程咬金率领亲信骑兵卫士共百余人,突然离开阵地,向西狂奔数百步,下马向王世充叩拜。

“我们受郑公礼遇,非常感激,然而郑公你并非能够安定天下地那个人物,不是我们托身的地方,故而,我们不能继续为你效命,请准许我们就此告辞!”

说罢,两人翻身上马,直奔唐军阵地而去。

王世充气得几乎口吐鲜血,见军心为之涣散,不得不徐徐后退撤军,被唐军乘势掩杀一番,后军损失千余人,方摆脱了唐军的追击。

就在李世民击退王世充的进攻时,黄河北岸的李神通让任城王李道宗镇守济源,抵抗段达的东都隋军,自己则率领万余唐军精锐和王轨部东进,进驻黎阳,徐世绩打开黎阳城城门,迎李神通入城,李神通带来了李渊对徐世绩地最新任命,赐姓为李,为右武卫大将军,黎阳总管,让他率军进攻虎牢以东的东都隋军,所得的土地城池,大小官吏皆由其任免。

随后,李神通在黎阳得到粮草支援后,继续北上,与武阳郡元宝藏会师,计划攻打仍然盘踞武阳郡大部的宇文化及军。

当李神通率领大军赶到武阳和元宝藏会师时,三月已经过去一大半了,李神通到达魏县后,与元宝藏以及其他投降李唐的大小势力联军,向武阳郡以东的宇文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在武阳郡驻守的乃是宇文智及,他地兵力单薄,无法抵御唐军的进攻,忙一边后退,一边向聊城求援。

然而,位于聊城的宇文化及却不敢向他发出援军,前段时间,刘黑率领三千轻骑袭扰聊城,虽然被宇文成都击退,可是,这并不能担保高畅不会发起进一步的攻势,在宇文化及看来,刘黑地进攻只是试探性攻击而已,接下

是高畅的主力来袭。

高畅境内虽然对各方细作地查探极其严密,不过,宇文家在河北也算经营了不少时间,情报系统虽然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却也有些残存了下来,从那边传出来的消息中,宇文化及得知高畅现在正在清河郡,清河的夏军达到了数万之多,而宇文化及不管怎样搜刮兵源,强征精壮,以济北一地,也不过征集了三万多人而已,兵力和夏军相比,无疑处在了下风,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自然不敢抽调兵力去帮助宇文智及。

没有援军,宇文智及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