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图说中国女性 >

第42节

图说中国女性-第42节

小说: 图说中国女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人雅士之间。有一段时期,“卿”字带有狎昵之意,偏用于女伶爱妾、名妓中,后来逐渐普遍。而且,重又带上文人名士的风雅色彩。现代女名则极少用卿字的。  也有的女名直接引用男名,丝毫不带女性色彩。如古代梁鸿妻叫孟光,字德曜;汉武帝后卫子夫;孙权长女名鲁班……近代的陈衡哲、沈兹九、史良等等,这类女名不多见。    (八)与政治关联的特殊女名  古代有两个最特殊的女名,一个是汉代的吕后,一个是唐代的武则天。  吕后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名雉。雉,俗称野鸡,与多用于女名中的“莺、燕、画眉、黄鹂”等相比,虽体态较大,但亦属羽毛绚丽的彩禽。可是,由于吕后凶残冷酷,后世避其恶名,再也不以雉字为女名了。  吕雉生于公元前二四一年,卒于公元前一八O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凶残出名的女强人。她与刘邦在患难之中奋力创业,又曾经被项羽掳去做过人质,拘留两年多。楚汉停战后,当她大难不死,重又回到刘邦身边时,已经不是一个孤陋寡闻的普通妇女了。刘邦立汉后,吕雉被封为皇后。她积极参与国政。她帮助参谋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整治、清除了一些手握兵权的建国勋臣。其中第一个被杀的就是为立汉而东征西杀、战功显赫的大将韩信。刘邦畏惧韩信才能,恐其谋反,设计软禁韩信。韩信心怀怨愤,称病不出,并意欲策应反汉。吕后得密报后,不动声色,与萧何合谋,伏兵于朝,诱韩信入宫,一拥而上,未加审讯就立斩于长乐宫。韩信死前自叹,一世英名竟丧于一妇人之手。而吕雉当机立断,消弭了一场兵变。对于另一个帮助刘邦打天下的功臣彭越,吕后不仅杀了他,还把他剁成肉酱,分送诸侯,警诫谋反者。至此,吕后的所作所为已触目惊心,然而,她还有一个震惊世人的残忍之举。刘邦死后,吕雉嫉恨刘邦生前的宠姬戚夫人,她以淫乱宫廷之罪,剃光戚夫人一头秀发,叫戚夫人身穿粗布囚衣,脖颈上带锁链,每天舂米不止。接着,又用毒酒毒死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并对戚夫人动用一连串惨不忍睹的酷刑:灌哑药,烧耳朵,挖眼睛,把她弄成非人非鬼的怪物。戚夫人不堪忍受,只求早死,但吕后嫉意难消,残忍地继续折磨,直到最后,在戚夫人身上已没有施刑的地方了,她才命人砍去戚夫人的四肢,扔进粪坑,称作“人彘”。吕后的凶残冷酷至此可谓登峰造极了,无怪乎后人纷纷避恶,再也不用“雉”字为名了。  另一名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女皇帝,历代对她褒贬不一。


第八部分:中国的女名象征阴柔之美的花鸟景物字(3)

  武则天原名武媚,公元六八四年,她正式临朝称皇,自己取名“则天”,后又改名为“”(音“照”),“”是她自造的一个字,意思是日月当空,不可动摇。以这个“”字为女名,在中国女名中独树一帜。  武则天出生于仕宦之家,白幼注重权谋,热衷于政治。十四岁选入宫,作为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太宗死后,她被发落到感业寺削发为尼。但武则天毕竟不同于一般女子,在内宫时,她已凭着姿色和机敏,取悦于少不经事的太子李治。当高宗李治继位时,高宗的王皇后与萧妃争宠激烈,王皇后谙知高宗喜欢武则天,便私自让她蓄发人宫。果然,武则天很快得宠,封为昭仪,排挤了萧妃。但是,萧妃一除,武则天回过头来,明里侍奉皇后,暗中向王皇后进攻。武则天生了孩子,王皇后听说后十分高兴,前来看望,并抱在怀里,喜爱地抚弄了一阵才离去。王皇后一离开,武则天立即亲手将婴儿扼死,并用被子复盖住。不一会儿,皇帝来探视孩子,他欢喜地揭开被子,却见婴儿已气绝死亡。武则天假装惊恐得晕了过去,一会儿,又声泪俱下,痛不欲生。高宗得知王皇后刚来过,疑团顿生,大怒:“皇后杀吾儿也!”武则天趁势列数皇后罪状,终于使高宗废了王皇后,把她与萧妃一起囚于密室,而立武则天为后。武则天残忍地使人鞭打王氏、萧氏,并砍断她们的手足,投入酒瓮之中。两人被折磨死后,还命人断其尸首。此后,武则天一步步运用手腕,争权夺位,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皇帝。从政期间,她曾惩治腐败贪官,起用狄仁杰等人才。她改革科举制度,试行较开明的人才政策。为提高女性地位,她曾两次举行极隆重的祀先蚕(女性先祖)典礼,并召集名士著撰《列女传》二十卷,《古今内范》一百卷,以彰明妇女的伟大和不容忽视。但是,武则天在集中权力,巩固统治中,也采用十分狠毒的手段,她大杀唐室,起用酷吏掌握刑部,盛开告密之风,大兴恐怖冤狱。武则天可谓是历史上淫杀并举,威福自专,功过皆有的女皇帝。她自造的“”字,成为中国女名中一个最特殊的名字。  在现代社会中,也有一些特殊的女名。  有的女孩出生时,正逢民族、国家大事件,父母为纪念,就以此为名。比如“建国”、“解放”、“抗美”、“抗抗”、“胜利”、“援朝”、“跃进”……这些女名已不再具传统女名的特征,而是代表了一个年代、一件大事,一般男女都通用。如出生于一九五八年的,起名为“跃进”的男孩、女孩都很多。有的女孩出生于“文革”时期,尤其是在一九六六至一九七二年之间出生的,由于当时正值现代迷信、个人崇拜颠狂之际,因此,女名大多带上时代色彩。如以毛泽东的诗句“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为出发点,起名为“爱武”、“奇志”;以“红卫兵”、“捍卫红色政权”为出发点,起名为“爱红”、“卫红”、“红卫”、“一兵”、“向红”等;以忠于领袖为出发点,起名“卫东”、“忠东”;还有的热爱、崇拜军士,起名“爱军”、“拥军”。  当代许多女孩儿,因为中国实行计划生育,大多实行一胎制,这些独生女儿的地位显然不同于以往历代的女性,父母亲在为她们取名字时,往往喜欢采用父姓加母姓的方法,比如“虞杨”、“王郑”、“李成”、“张林”。有的则在父母姓氏上加一个“赞”字,如“杨钟资”、“方许贸”等,以示女儿是父母亲的宝贝。还有的父母在为独生儿女起名时,寄托了自己的期望和理想,不论生男还是生女,都有“振华”、“亦斌”、“鸿飞”等名字。  这些女名与历代女名已是大相径庭,一方面,这些女名失去了女性阴柔美的特征,摈弃了对女性的偏见;;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现代人的心态及现代女性的气息。


第八部分:中国的女名象征阴柔之美的花鸟景物字(4)

  既然人之所以有名,最根本的是为了识别,那么,女名应该具备女性的特征。“名者实之宾,男女有别,命名应有可识。”就此而言,历览中国的女名,倒是颇具“女”色。如常用的“媛、婷、娟、娴、婉、莲、薇、蕙、兰、莺、燕、;鹃、蝶凤、绮、茵、珍、珊、琼、瑶、珠、莹、丽、秀、绮、绛、翠、怡、贞、淑、静、玉、芬、慧”等,无论是择字或是音韵,都显示出女性阴柔之美。其次,中国的女名不但极具“女”色,可识性强,而且,还以其丰富多变的组合显示出女子的各种神态姿色,品格性情,使人具体可感。如“静娴”、“淑仪”、“玉端”、“文秀”、“静兰” ……给人以,端庄尔雅之感;“玉姣”、“丽娟”、“芳娉” 、“静婉”、“绛妩”、“秀倩”、“丽雯”、“冠玉”、“琼花”、“美娜”……给人以秀丽妩媚之感,因此,中国女名除可识性强,女性特征显著外,就名字本身而言,也是声色俱美,丰富多姿的。  但是,如果我们进一步玩索中国的女名,以此体察中国女性在历史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的话,那么,至少可以体察到这些特点:    (一)中国女名作法较为稳定,历代变化甚微  中国女名的作法局囿于与女性狭窄的生活天地以及与女性性别特色相关联的一角,无论是用直接标明性别的女性字命名,还是象征阴柔之美的花鸟景物,或是以奇珍异宝、女用物品、才貌德行字为名,都紧紧扣住一个“女”字,除了在表示德行方面的女名稍有起伏变化外,其女名用法历代并无显著变化,光从名字上几乎很难区分时代。许多女名沿袭几千年不变。而中国的男名则历代变更,各具特色。如春秋的命名,《左传》中桓公六年,太子出世,桓公问其大夫申,该如何命名,申陈述命名的五种方法和六项规定:“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六种规定是:“不以国,以国则废名;不以官,以官则废职;不以山川,以山川则废主;不以畜牲,以畜牲则废祀;不以器帛,以器帛为废礼;不以隐疾。”而五代时期,男名中多用“彦”字,如徐彦章、史彦琼、卢彦延、李彦韬、王彦温、焦彦宾……据统计,自唐末入五代至宋,见于史册的以彦为名的大小人物就有150人左右。到了宋代,男名中又多用“老、叟、翁”字命名。如胡唐老、苏元老、王涣老、李德老、陈朝老、汤莘叟、徐清叟、刘温叟、王积翁、徐存翁、程楚翁、刘展翁等。其他,男性名字有用天干地支、金木水土火五行命名的,也有以志向、德性、身份、称谓等等。总之,中国的男名历代变化无穷,而中国的女名,相形之下,总显狭窄、单一和刻板。    (二)中国女名与阶级职业、宗族思想等关系疏远  中国的历史,乱多于治,朝代更替频繁。虽没有较为强盛持久的宗法制和显赫于世的贵族世家,但是,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却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富者和贫者分得清清楚楚,每个人出生于贵贱贫富不同的门第,教养不同,文野各异,所命名用字也绝然不同,帝王族、土大夫阶层、豪门巨富、书香门第或村野农夫、市井百姓,都带有本阶层、本职位的色彩,只是这种现象又以男名为显著,女名则区别不大。豪门贵族与乡村农夫之女都以女性容貌、柔情、才德或花鸟景物字为名,豪门千金有名淑贞、玉英、莺莺的,贫家女子也多用此名。  又如宗族思想,受儒家思想支配了数千年的中国社会,由于提倡孝道,提倡亲亲,提倡齐家睦族,因此,含有承先、启后、敬宗、孝祖、延续等理想的名字比比皆是,如“绍祖、继祖、念祖、光祖、孝先、广嗣、延嗣、裕孙,绳武、绍裘、延族、光宗,悦宗……”但是,这仅仅反映在男性名字上,中国女名并无此类寄寓。这当然也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和男主外女主内以及宗法思想的缘故。    (三)与中国男名比,女名使用简单,范围狭小  由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变化错综,中国的人名早已超出“识”的职能,其组合、使用和嬗变成为历史文化的一个特殊的凝聚点。华人中盛行多名制,这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一个人的名字多少,一般视其社会关系的单复和文化程度的深浅而定,事业越大,社会关系越复杂,起落升沉、流转颠簸越厉害,名字也随着增多。因此,每个中国人至少拥有二三个名字。就多名制本身来说,其构成有“正名、小名、字、别字、号、别号,室名”等,显官还有封爵、谥号,卖艺的添艺名,写文章的有笔名,逃亡的有假名,还有绰号,信教的有教名,出洋的有洋名,从商的有商名,男女相爱有爱称,君主登极有年号,死年有庙号、谥号。其他,还有随思想潮流、历史变故等时时改变或增加的名字。总之,一人多名,且每个名都有其特殊意义。  如小名,也称乳名,大多只让父母兄弟呼唤,偶尔也流行于亲朋好友之间。如“老大、老二、阿三、阿四、小狗、阿兔、咪猫、扁头、大眼睛、小耳朵、康康、小小、阿福、阿宝、阿囡”等,小名浅俗亲昵,洋溢着亲情之爱。  正名,较为庄严和慎重,一般代表了本人的权益、志向等等,在较正规的场合使用。有的在入学时取一个雅驯、意义深远的学名,沿用为正名。有的以代表族系行辈的族名为正名,如萧氏,辈序为“奕、朝、师、寅、亮”,孔氏辈序“宪、庆、繁、祥、令等。而现代,大多是在出生之际就已取好正名了。  名之外还有字。名一般在幼年时就有了,而字是成年才加上去的。《礼·檀弓》:“幼名,冠字。”按古人习俗,命名是用来自称的,表示谦虚;命字,是用来给朋友呼唤的,表示客气。名除自称外,几乎是神圣的,绝不轻意让人称呼。而字较随便些,有的是一名多字。  号,包括人号(官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