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5795-武夫当国(1895-1928):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 >

第38节

5795-武夫当国(1895-1928):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3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统一问题虽然困难重重,张绍曾并不因此灰心。他打算先发表四川、湖南、云南、贵州四省督理、省长的任命令,再来一次“纸面上的统一”。吴佩孚在这个问题上意见与之相同,他曾劝诱湖南取消省宪,如果不愿取消,则由北京政府任命赵恒惕为湖南督理,赵可以采取既不接受又不反对的态度,借以表示“赞助统一”。但是张绍曾根据各方情报,知道这些命令如果发表,一定会引起西南各省军阀的否认,因此又不敢发表了。    
    二张内阁辞职、复职的戏剧性表演。闽粤两督理命令发表。上海和平谈判失败    
    1923年2月21日孙中山回到广州。22日北京政府发表了尊重约法的命令,这个命令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阻止孙中山在广东重组政府,另一方面阻止曹锟以武力篡夺总统,或者采取非法手段促进总统的选举。因为国会已在北京复会,另组政府就是破坏约法的行为,而在宪法未完成以前选举总统,也是违反约法的行为。


《武夫当国(1895…1928)》 第三部分第六十二章 艰难内阁(2)

    孙中山并未关闭和平之门。2月24日通电,重申先裁兵后统一的主张。电报指出:“江防司令部之变,黎张南下代表因而中止,其为浅薄,至可慨叹。……直系诸将对于裁兵主张,久付暗默,报传洛吴于自治诸省,均欲以武力削平,文犹未忍以不肖之心待之。……文愿先行裁兵以为首倡,决裁粤兵之半以昭示天下。”28日,孙中山派胡汉民、孙洪伊、汪精卫、徐谦四人为办理和平统一事宜全权代表。但是曹、吴认为孙中山回到广州称起大元帅来,就是破坏约法,破坏和平,主张下令加以“讨伐”。曹锟派项致中、吴佩孚派李倬章 到北京,催促发表闽、粤两省督理的命令。曹锟在一天内连打几次长途电话来催问。项致中看见张绍曾十分疲塌的样子,拍案大骂他“全无心肝”。3月8日,国务会议决定拒绝发布闽、粤两省督理的命令,并用总辞职的手段回答两大军阀的压力。当天以内阁名义发出庚电说:“绍曾等受任之始,即宣言以和平统一为职志,以促成宪法为指归。近日以来,粤中有僭名窃位之行,各方呈枕戈待旦之兆。和平立破,调剂无方。惟有引咎辞职,以谢国民。”这个电报发表,立刻引起了全国各方面的广泛同情(除国民党和直系军阀),认为这个内阁两个多月以来的一切措施,虽然极尽颠倒错乱之能事,但还不失为“硬骨头”,敢于与大军阀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而这种勇气和决心,是北京政府历届内阁所无的。    
    但是事情的真相马上被揭穿。原来内阁阁员分为府派和保派,政学系阁员李根源、彭允彝属于府派,高凌霨、吴毓麟、刘恩源则属保派。黎元洪要拉拢孙中山,同时由于孙、岑合作的关系,政学系阁员也反对发表足以伤害孙中山的任何命令。3月8日,张绍曾在军阀的威胁下拟就两道命令,一道发表孙传芳为福建督理,一道“诰诫”孙中山勿在广州组织另一政府。政学系阁员反对第二道命令,保派阁员则主张下讨伐令而不满意于下诰诫令,双方意见不合,竟至拍案对骂。吴毓麟首先大喊大叫,“内阁不能统一,我们不如及早下台”。张绍曾也表示除下台外别无他法。因此,大家作出了内阁总辞职的决定。张绍曾为了骗取全国同情,就用拒绝发布闽、粤两省督理的命令,作为内阁总辞职的借口。    
    内阁的庚电引起了国民党和直系军阀的极大反感。国民党反对的是“僭名窃位”四个字,直系军阀反对的是“枕戈待旦”四个字。国民党议员发表通电,指斥“僭名窃位”的不是别人,正是张绍曾自己,因为黎元洪并非合法总统,黎所提出的内阁当然也是不合法的。    
    张绍曾提出辞职后,时刻期待着各方面的挽留电报,并吩咐国务院随时将这些电报油印出来分发各报发表。果然卢永祥、何丰林、王永泉都有电报挽留他。这些皖系军阀对他并非具有好感,而是借题发挥地打击曹、吴。这些军阀都不是北京的当权派,他们的声音不足以左右北方政局。于是报上又发现了吴佩孚的“昌密”灰、真两电,这是强有力的声音。有一位记者怀疑吴佩孚不会支持张内阁,打电报问洛阳,那边的回电说:“我们这里根本没有发过这种电报。”    
    倒是黎元洪真心不愿张内阁下台,他声泪俱下地请求吴景濂、王家襄支持这个内阁。张绍曾也表示愿意帮总统的忙,不使政务停顿,每天在私宅处理公文,副署命令,仍然像是一个在职的总理。    
    张绍曾是个神经不正常的人,大家背地里都叫他“张疯子”,说他做事有头无尾,并举早年滦州兵谏一事为例。他宣布辞职后,疯病发作得更厉害,经常喃喃自语地自称为九重天宫的古佛下降人间,当代人物多系他手下的星君托胎转世,但也有妖魔鬼怪下凡作祟,他念动经文,请求仙师赐以神斧斩尽群魔。3月16日,他忽派程克乘专车到天津,迎接财政总长刘恩源、交通总长吴毓麟回京复职,又派汽车守候在东车站,等到专车开回时,就把这些阁员迎接到自己的住宅,讨论复职问题。果然,17日这两位保派阁员都服帖地回来了。刘恩源在谈话中首先炫耀自己是保定的“留声机器”(传声筒),保定所提的两道命令如肯发表,当然可以复职。吴毓麟认为今天不必多所讨论,命令发表与否一言可决,我们复职与否也就一言可决。于是张绍曾表示“意见已趋一致”,定于19日全体复职。    
    闽、粤两省督理问题虽是内阁总辞职的导火线,但是津保政客集团早已决定了“阁员倒阁”的计划,为什么保派阁员又肯跑回北京来复职呢?原来这里面又有一个内幕。在此以前,张绍曾秘密向曹锟表示,对南方针完全一致,闽、粤两省督理命令可以发表,曹锟也就应允维持张内阁,电嘱刘、吴两人回京复职。    
    内阁复职虽已决定,张绍曾究竟觉得发表这两道命令,对自己的面子太不好看,想仿照蔡成勋为江西督理的前例,用参陆办公处的电令发表,而不用总统的命令。这个意见不为保、洛两方面所接受。    
    19日,张内阁复职后举行国务会议时,吴毓麟首先提议讨论闽、粤两省督理一案。张绍曾说:“我已大彻大悟,今天一定要发表这两道命令。前些日子,我们为了这个问题闹辞职是错误的。”他的话刚说完,以前坚决反对发表这两道命令的两位政学系阁员一致附和,李根源愿意负责疏通总统盖印。原来他们为了保全位置,也不得不扯起顺风旗来。    
    3月20日,北京政府下令特派沈鸿英督理广东军务善后事宜,杨希闵为军务帮办,林虎为潮梅护军使兼粤军总指挥,陈炯光、钟景棠为广东陆军第一、第二两师师长,温树德为驻粤海军舰队司令;特派孙传芳督理福建军务善后事宜,王永泉为军务帮办,臧致平为漳厦护军使。这些命令超过了保、洛两方面所要求的范围,督理以下的任命令都是张绍曾自己加进去的,这是为了更进一步地讨好保、洛两方面,同时用以粉饰这些命令并非出自军阀的胁迫,而是内阁主动地决定的。    
    这些命令是向国民党和孙中山的公开挑战,张内阁上台后卖和平统一的野人头,到此原形毕露了。    
    4月3日,北京政府继续任命刘冠雄为闽粤海疆防御使,显然具有调动海军进攻广东的意图。同日,任命洪兆麟为洪威将军兼广东陆军第三师师长,李易标为广惠护军使,申葆藩为钦廉镇守使。这是把一切反对孙中山的势力集中起来,以便总攻广州的具体表现。    
    但是黎、张两人还像做梦一样,不肯放弃和平统一的进行。除3月27日丁槐以总统特使名义到广州慰问孙中山并拟授为“全国兵工督办”外,4月7日王宠惠又以内阁代表名义携带全体阁员的联名函件南下,劝告孙中山取消大元帅府,或者到北京,或者到上海赞助和平统一。黎还授意金永炎致函湖南省议会议长林支宇,表示并不反对联省自治,希望湖南也赞助和平统一。    
    4月15日,张绍曾到保定商谈对孙、对奉等问题,并同意齐燮元所提的召开南京会议解决南北统一问题的建议。曹、吴本来把黎、张二人所进行的和平统一当作痴人说梦,但是正要利用他们分化南方,所以曹锟对张绍曾的和平建议采取了“姑妄听之”的态度。    
    王宠惠到上海后,4月11日曾与孙中山代表胡汉民、孙洪伊、徐谦等进行统一问题的谈判。胡等提出北京政府撤销闽、粤两省督理为南北统一的先决条件,孙洪伊还提出黎元洪下野的条件。王宠惠的随员杨天骥电告北京,如欲孙文下台,吴佩孚必须同时解除兵权。报纸把这个电报登出来,徐谦、孙洪伊曾质问王宠惠:“此说从何而来?”    
    4月16日,沈鸿英果然在吴佩孚的指示下带兵进攻广州。孙中山电令驻沪代表向王宠惠提出严厉质问:“北方阳为言和,阴实迷信武力,且借以懈我之备,言之殊堪痛恨!”


《武夫当国(1895…1928)》 第三部分第六十二章 艰难内阁(3)

    沈鸿英进攻广州失败,北京政府于4月21日任命洪兆麟为汕头防务督办,叶举为惠威将军,尹骥、李云复、赖世璜、苏世安、杨坤如、翁式亮为广东陆军第五至第十师师长,企图拉拢陈炯明旧部与沈鸿英合作夹攻广州。孙中山电令驻沪代表,北方如欲言和,应先罢免吴佩孚,否则和谈可以终止。当然,北京政府不可能接受这个条件,因此这个具体而微的上海南北和会也就无法继续下去了。    
    王宠惠本来想做孙中山与吴佩孚之间的桥梁。孙、吴关系破裂后,4月24日他到广州谒见孙,随即出国到海牙就任国际法庭的审判官去了。    
    三北京学生发起驱彭运动。京汉铁路工人举行政治性大罢工,直系军阀对罢工工人展开了血腥屠杀    
    在军阀统治下,法律是用以镇压劳动人民,巩固他们专政的工具,根本谈不到人民权利的一章 。但是统治阶级内部也经常发生狗咬狗的现象,在这一情况下,法律是为强有力的军阀服务的。即如罗文干一案,仅就受贿部分而论,罪名不能成立,北京检察厅已经决定不予起诉,由于曹锟打来一个电报认为有罪,法院的裁决书便不敢发表,罗文干又被解往看守所收押。这一事件,引起了当时士大夫之流的普遍不满,帝国主义也指为小国司法制度不良、蹂躏人权的一个证据,并且引为不能废止领事裁判权的借口。    
    张内阁上台后,1923年1月11日检察厅仍然认为此案证据不足,不予起诉,并将罗文干、黄体濂二人释放出来。接着,五省直系军阀一致抨击法院裁决不当,通电要求重行处理。而司法总长程克为了讨好军阀,15日公然发表部令,又将罗、黄两人逮捕入狱。    
    国务会议讨论此案时,由于缺少告发人,想不出一个定案有罪的法律根据来。彭允彝建议由国务院代表国家出面为告发人,申请法院复议,大家一致赞成。于是彭自告奋勇起草咨交法院的文件。消息传出来,北大校长蔡元培认为彭允彝身为教育总长,不惜逢迎军阀,破坏司法独立,不愿在这样一个卑鄙政客之下供职,即于18日辞职出京。    
    1月19日,北大学生到公府请愿撤换彭,彭是府派阁员,黎借口总统不能干涉内阁,不予接受。北京各大专校长支持学生的行动,联名呈请去彭留蔡,彭忿而辞职,黎将辞呈退还。北大学生代表又到众议院请愿否决教育总长的同意案,议长吴景濂公然指挥院警殴伤学生多人。24日,学生又到参议院请愿,该院议员竟以学生“聚众要挟”为由,通过彭允彝的同意案以示报复。    
    1月31日,北京专科以上学生分批出发讲演,向人民群众控诉内阁蹂躏人权,破坏司法独立,国会违反民意以及议长指挥警察殴打学生的暴行。同时学生代表十余人又一次到公府请愿,黎回答说,已电请孑民(蔡)回京复职,教长问题须由内阁、国会解决。2月1日,学生代表又到国务院请愿,张绍曾对于彭允彝应否撤换并不回答,只说阁员同意案已由国会通过,未便有所变更。    
    北大、高师等六校学生鉴于政府、国会都不讲理,请愿无效果,决定停课,并对教育部宣布“独立”,不接受彭允彝署名的部令和公文。六校教职员一致支援学生的行动。因此,北京又一次出现了以驱彭为目标的学生运动高潮。北京政府认为“学风不良”,2月9日下了整顿学风的命令。    
    与此同时,京汉铁路工人为了争取人民权利,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