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5396-2006中国年度最佳高考满分作文 >

第2节

5396-2006中国年度最佳高考满分作文-第2节

小说: 5396-2006中国年度最佳高考满分作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来。    

  荆轲上前,心平气和地翻着地图,一点一点地向后翻着。    

  也许弱者永远摆脱不了被命运戏弄的命运。    

  当图穷匕首见时,荆轲忙上前抓住利刃,朝着秦王猛刺,双方一场生死搏斗就此展开,殿上的秦国武士怒吼声没有使荆轲退缩胆怯,秦国大臣百般阻挠也未能使他有半点分心,但秦王仗着长剑终于将荆轲打败,伤痕累累的荆轲临死之前,使出全身力气,把匕首投向了自己的强大敌人。英雄长叹一声,含恨而死。    

  后人对荆轲此行的做法往往褒贬不一,但有个叫司马迁的人,把荆轲的事迹列入了《史记》,原因很简单,荆轲挑战强者的勇气令人钦佩:他是一个时代的化身,他虽败犹荣。    

  '名师点评' 本文角度新奇,故事曲折,语言精练。    

  一、文章选择荆轲作为写作的主要人物,并且能精确地表达主题,给人以新奇之感。有创新意识。    

  二、文章围绕人物精心描写,通过动作、语言、心理、肖像等描写方法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勇于挑战强者的英雄形象。    

  三、文章语言十分精练,无论是描写还是议论抒情都很讲究用词的俭省,力求一字传神,一句传情。如“太子丹一腔热血发誓救国,他携重金求到自己门下,声泪俱下,一掷千金,赠良田,赐美姬,痛陈亡国之祸迫在眉睫”一句就蕴含了众多情结。    

  '亮点透析'    

  基础等级 内容充实 围绕“勇于挑战强者”,采用叙事手法精心描写,塑造了一个勇于挑战的英雄形象——荆轲。    

   结构完整 作为记叙文,文章情节完整,过渡自然,结尾段以后记形式点名主题,结构清晰。    

  发展等级 有创新材料新鲜构思精巧 尽管“荆轲”的故事已经在高考中被许多考生使用过,但本文的切入点仍然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老素材写出了新鲜感。    

   有文采词语丰富描写细致 文章语言十分简练,借鉴了古文的一些特点,词汇丰富,文雅蕴藉,如“风萧萧兮易水寒,荆轲立于山头茫然凝视远方,马啾啾兮燕山苍,众人表情肃然”。此外,文章多用短句,描写细致入微,人物的思想性格表现得很好。    

  '失误作文'    

  勇于挑战    

  河南一考生    

  一条蚯蚓,虽然没有强劲的筋骨,锋利的牙齿,但它能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一只蜗牛,虽然没有雄鹰那双大翅,不能够飞向高空,但它可以站在金字塔的最上方,来俯视整个大地。    

  蚯蚓、蜗牛,都敢于向自己挑战,他们没有屈服于自己天然的不利条件,而是克服自己的种种不足,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即使蜗牛没有达到金字塔顶,我想,它也是无悔的,因为他为自己的目标付出了行动。    

  敢于挑战自己,是不仅仅需要心目中的目标,更需要那种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    

  前几日,在报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说的是一个失去双脚的人,要去攀登世界上最高的山脉珠穆朗玛峰。当时我想,他是否脑子有问题,没有了双脚怎么登山,或许这是一则假新闻。可是,一个月后,我再读报时,竟然看到这样一个大标题:“双脚残疾,登上世界最高屋脊”。我竟然不敢想象他真的能够登上山顶。看着图片上,他那假肢和他脚下的山顶,我的内心充满了敬意。它的内心充满斗志,它是不屈服的人,它是一个敢于挑战自己的人。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抱怨自己有某方面的缺陷,而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并以此当作自己的借口,来掩盖自己的懦弱。    

  学生想,我若有像爱因斯坦的脑子就行了,可以每次考试都拿全校第一。可是他没有考虑到爱因斯坦所付出的努力,他是怎么向自己挑战的。    

  弱小者想,我若足够的强壮,绝不会向任何一个人屈服,可是,他忘了屈服于别人,不是因为它的弱小,而是他内心没有足够的勇气向强者挑战。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我们不能够失去勇于挑战的勇气。只有敢于向自己挑战,你才能够有成功地希望。    

  不要抱怨自己的不足,要敢于向自己的不足挑战,即使失败也无悔。    

  '误区警示' 本文根据材料从一个侧面入手提炼观点,赞赏乌鸦的勇敢精神,立意较准确,写作中能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论证,结构完整,思路清晰。被评为二类卷,得分为45分。但仔细分析,本文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事例的典型性不够,如从报纸上看到的新闻,作者在引述时不严密,前面说“前几日,在报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后面又说“可是,一个月后,我再读报时……”显然作者对这个材料的记忆是似是而非的,这也让人不能不怀疑其真实性。再如后半部分举例,“学生想”“弱小者想”等等说法都是缺乏典型性的;二是语言基本功不够扎实,表达不够准确,病句,错别字,书写影响了阅卷老师对文章的整体评判。这就提醒我们,无论是平时的写作训练还是考场上的二类作文的调整升格,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阅读,学会思考,积累材料。    

  纵观考场作文,众多失误文共存的一个毛病就是材料不佳。一是缺乏材料,一味空谈;二是材料陈旧,缺乏新鲜感;三是材料粗糙,缺乏提炼。因此,在平日的作文训练中,加强作文材料的积累就显得十分重要。材料的积累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多留心、多细心。搜集材料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强化阅读,把阅读材料转化为写作材料,这个过程中少不了思考,思考的过程就是提炼的过程,材料经过思考之后才会具有精练性、新鲜性。    

  2.加强语言训练,练就打动阅卷老师的本领。    

  考场作文,归根结底,要想打动阅卷者,语言是首要的,低分作文大多语言平淡,词汇贫乏,词句不善变化,缺少文采。所以,考前训练一定要重视语言训练,把语言训练提升到第一位的高度。积累词汇,学习造句,学会运用修辞。    

  3.学会文体创新。    

  文体的创新不是万能的,但又是很重要的。比如这里所选的几篇文章中就有文体创新的佳作,有的时候试着写一写“日记”、“书信”、“辩论”等文体,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006中国年度最佳高考满分作文2006年全国卷Ⅱ

  2006年全国卷Ⅱ(吉林、黑龙江、内蒙、贵州等地区)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青年人多数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    

  与图书阅读率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1999年为3.7%,2003年为18.3%,2005年为27.8%。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诠释'    

  2006年全国卷Ⅱ的作文不是以往的话题作文,也不是原来的材料作文,而是介于材料与话题之间的作文,笔者把这种作文形式叫做“命意作文”。这种作文形式与2005年湖北卷作文相似。所谓命意作文,就是给定材料,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这种命意作文相对于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来说,属于新生事物,其生命力是强大的,从形式上讲,材料给考生提供了构思的蓝本,“要求”给考生规定了构思的范围,免得考生思维无章法,成文太随意。    

  面对这样的命意作文,我们在作文时关键是准确审题、恰当立意。材料作文审题太难,话题作文“不需审题”,命意作文要慎重审题。因袭话题作文“不需审题”的错误思想,在看到命意作文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其当成话题作文来作文,不要认为“命意作文也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如何审题呢?首先,审材料。材料是触发我们写作的第一要素,材料是激活我们作文思维的催化剂。比如,我们在阅读本材料的时候,一定会知道这是关于阅读方面的材料,那文章的立意就可以确定为“阅读”;其次,审要求。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是今年作文的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是明确作文的构思方向;“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是作文的“三确定”原则;“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是作文的“三不”方针。其中作文的构思方向是我们审题的焦点,也是我们立意的切入点。“全面理解材料”意味着考生要对本材料作一个全面的理解,这个内容应该是“图书阅读率与网上阅读率”的问题,核心是“阅读”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以此立意,阅读是什么?怎样阅读?阅读的结果会怎样?“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成文”意味着让考生可以选取材料中的任何一个片断,如图书阅读率或网上阅读率等,这样可以有下面的立意:读书心得,网络阅读之利弊等等。这时,我们还有一个关键点不要忽略——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这是一种较之话题作文要严格的一种限制,脱离了这个限制来谈任何问题都是离题的。如我们由本材料不可以谈人们观念的变化,单纯地谈科技如何迅速发展等问题。    

      

  '满分作文2'    

  阅读是一种孤独    

  吉林一考生    

  曾经读过著名女作家毕淑敏的一篇名叫《阅读是一种孤独》的文章,今天看到这个作文题目,首先想到了这篇文章。“阅读是一种孤独”也是我对阅读的一点看法,下面就来简单谈一谈。    

  阅读是一种环境上的孤独。当我们捧读一本书,徜徉在字里行间时,我们与文本对话,与书中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这时我们需要环境的清幽。嘈杂的环境固然也能读进去,但很难走出来。阅读需要一个宁静温馨的氛围,一个无人打扰的“世外桃源”。曾记否,夜深人静、细雨如丝的夜晚,我们坐在椅上,品一杯香茗,与书相拥,思绪在文字间游走,情感在文字间跌宕,这样的夜晚是何等惬意!曾记否,在孤灯相伴的夜晚,读孔孟言、悟李杜诗、品刘墉文、赏清玄章,积智慧之沙建文学之宝塔,感悟文学之纯美,悟得人生之真谛的思路过程!    

  阅读是一种心理上的孤独。“宁静致远”是一种大境界。阅读,同样需要一种境界,那就是心理上的孤独。所谓心理上的孤独,并不是说心理上的孤僻,而是阅读时需要达到的一种境界。祛除芜杂的思想,净化心灵的空间,是阅读需要的一种境界。不管是浏览,还是精读,都要有一种心理孤独的境界。这样,才能真正咀嚼文字的魅力,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给我们营建的思想空间。    

  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古今中外,凡是成大事者,无一不是精神上的强者。阅读,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渠道,是一种丰厚人生积淀的好方法。书籍是人类最好的精神朋友,是至高无上的朋友。人世间,很多事情都是得失参半,当你得到其中的一部分时,同时也意味着失去了一些东西。阅读也是这样,当你在享受读书带给你的快乐时,你也失去了与朋友觥筹交错、推杯换盏的时刻。但作为一个真正读书的人,不因失去这样的机会而惋惜,而是更加庆幸失去了这样的机会,因为他们深知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没有精神上的孤独,也就不是真正的阅读,只有在精神领域全方位地阅读,才是阅读的真正要义。    

  阅读是一种环境、心理、精神上的孤独,这样的孤独是大智慧的孤独,我喜欢这样的孤独!    

  阅读就是孤独!但在孤独的时候,我懂得了阅读!    

  '名师点评'这是一篇谈对阅读的看法的文章。本文具有以下几点特色:一、观点明,立意好。文章的题目“阅读是一种孤独”,是观点,题显论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