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疯狂医生 >

第10节

疯狂医生-第10节

小说: 疯狂医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在脑子里,除了沟回和各个神经血管脑脊液之外,再加上这些东西,别的不敢说,我相信它带给你的重量,绝对不仅仅只是那几本书的KG。读书,对我们而言,除了身体上的锻炼,阅读就是大脑是最好的运动,无疑。


第二部分 角色互换第18节  掐住你的脖子

    小时候听老师说,美帝国主义总喜欢掐我们的脖子;这些美国佬可真不是东西,不掐别的地方,专掐脖子;脖子被卡住可不是好玩儿的,呼吸困难不说,连话都不会说,成天憋红个脸但就是发不出声音来,后来读了专业才知道,这叫做失声。    
    “失声”,通俗地说,就是不会说话,不会唱歌,也不会骂人——这些毛病出现时非常害怕的应该是这么三种人:相声演员,歌手,以及网络上的棍子手们,因为他们都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手段,乖乖,恐怖的很。    
    在媒介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关于“失声”的新闻,这些似真似假的段子也经常的把那些歌星的FANS们吓得要死:今天是张柏芝哑巴,明天是孙悦失声,铺天盖地的或真实或炒作的传言接踵磨肩,让人们防不胜防,也让我们云里看花,一头雾水。    
    这些新闻是真是假都无所谓,因为对我个人来说,我是很喜欢听这些星星们唱歌的,也不管这种喜好是不是很俗,或者是很没品位,反正我很早以前就被拉我去听肖邦和很多个‘司机’音乐未遂的太太定性为在欣赏音乐方面很是没有格调了;而我想注意的,是这些歌手们的健康状况,毕竟,出于一个医生的角度,我很想为他们提供一点建议,免得就象去年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应邀到上海演出时,会出现突然“失声”的情况,也免得那位已经年岁已高的大腕那样流着泪对观众说:“我很难过,我已经感冒三天了,还没有好。原以为可以把这一段唱下去,很遗憾没有完成。”    
    多明戈作为世界最伟大的三位男高音歌唱家之一,他的艺术成就绝对应该让我们啧啧赞叹,但多老师毕竟已经是六十岁的人了,再加上来上海时是颠簸了三十多个小时才到的;这样的状态,“失声”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不过我总在想,拿了那么多高的出场费,在主办方准备了那么多时间之后,在这样一个万众期待的场合下,多大师却感冒了:这样的结果,我真不知道自己应该鼓掌,还是应该唾弃。    
    但提醒是一定要的:如果多老师不仅失声,并且有严重的喉咙痛,使他无法吞咽口水的时候,就一定应该立即看医生了,因为喉咙上半部如果太过肿大,就有可能阻塞呼吸道;另外,若发现咳血,呼吸时喉咙有杂音或休息声带却无济于减轻沙哑症状,都应该去看医生——还有一个严重点的警告:若喉炎持续未消,可意味着喉癌。无论如何,如果你的声音在3…5天内未恢复正常,就应该向医生进行咨询,对于那些出场费再高的演出,您也就先推脱一下吧,毕竟是自己的身体要紧。    
    总的来说,除了那种连续熬夜,烟酒过度之后的喉咙不合可以将就一下,吃点酸梅,多喝点水就可以搞定的,还是应该去医院看看——别太忌讳去医院。    
    小资·咖啡·机体    
    ‘小资’一词似乎还没有完全降温的意思,反而还有种愈演愈烈的趋势。已经记不清楚从什么时候开始,越来越多的人举着小资的幌子,带着小资的帽子,踩着小资的鞋子,大踏步地向各个与小资身份相符合的任何角落杀进,也不管他们在愤青眼里有多么地可笑,有多么地不可理喻;很是有点特立独行的意思。    
    咖啡永远是小资们的最爱。最近一次去北京的时候,和几个人在茶吧里喝茶,隔座就呆着一个喝咖啡的,一个人默默地品着味道,并且要求服务生为他播放班得瑞的音乐——他看着象是个小白领,身上的衣服也很是干净,让我顿时在心里断定这就是一个小资。    
    我并不是纯粹意思上的愤青,当然也不是小资,更不是有涵养高素质的知识分子;我只晓得口渴了就要大口地喝水,哪怕是和女士坐在幽静的酒吧里喝茶也会把舌头和嘴巴弄出很大的声响;有钱则打车出门,没钱就拥公共汽车,悲伤了会挤几滴眼泪,愤怒了会挥挥拳头,从来不吃西餐是因为没有机会,地摊羊肉串才是真的最爱,仅此而已的一个人——但我也从来没有鄙视小资的意思,从来也没有。    
    我不是小资,但我可以理解和接受他们;但和我们相邻而坐的那位小资哥哥似乎却不怎么理解和接受我;在我把茶水在嘴巴里弄出很大声响的时候他很明显地皱了皱眉头,让我觉得很是内疚;毕竟,这是一个小资味十足的地方,我这样山野村夫般的举动如此破坏这里的气氛,恩,很是不对。    
    于是我便乖乖地学着别人一样,慢慢地品尝两百多块的龙井,然后再细细咂着咖啡,除了有点不痛快感觉还有点憋屈,看来牛皮真不是吹的,小资也同样不是盖的,当一个小资,不是那么容易的。    
    可能那位小资哥们似乎也有点渴了,不到一个小时,那么慢的速度,居然也喝下十几杯咖啡——不知道他知不知道里面有咖啡因,这可不是白开水,似乎有点过量了吧。    
    咖啡是否影响健康是很多人都极为关心的话题;多年以来科学家之间争论不休。但事实上,70年代左右,这方面研究的结果通常是负面的:广泛的媒体报道使人们对他们饮食內所含的咖啡因感到很是不安,甚至也有点惊慌失措的意思,不过进入90年代,很多研究报告就消除了这一恐慌:在许多方面咖啡因对人体其实是有益的——但是,就算是水太过量了也能引起一些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的疾病,何况是那浓浓的咖啡。    
    一杯咖啡平均含有60 至90毫克的咖啡因,而一般人体一天可以消耗将近500至600毫克的咖啡因并且不产生任何副作用,但上瘾归上瘾,喜欢归喜欢,但一旦如果发现自己喝咖啡后感到身体不适,就应暂时不要喝咖啡,然后再从减少摄入量、改变喝法等方式着手;倘若自己不舒服还是不听,非要当那个劳什子小资的话,那就只能来个胡萝卜加大棒,想不听也不行。    
    谁的眼泪在飞    
    有人曾做过一个统计,在“Google”上搜索“泪流满面”一词,会有上千个结果,无疑,这都是宝贝小资们的伤心:看见一只猫在风中颤抖会让他们泪流满面;目睹蔡琴的委婉演唱会让他们泪流满面,就连看安妮宝贝的书都可以让他们泪流满面;我想安妮宝贝一定会很不乐意,她的书又不是催泪瓦斯;最后,该人得出了一个结论:小资们的泪腺普遍都要比寻常人发达。    
    其实不管是不是小资,只要是哭了,必定是遇到了让自己感动的事情,没听说过谁动辄就是泪流满面的,就算是泪腺再发达,倘若连续哭个一天半夜的,眼睛也会肿胀起来。    
    去年夏天的某一个黄昏,我记得当天晚上的意大利甲级联赛正好是国际米兰VS尤文图斯,我正在电视机前捏着拳头,绷着神经等着国米进球,没想到在维埃里抬脚射门的那一刹那,门被推开了,是一个急诊病人。结果是,那个等了90分钟的进球和我的眼睛还是擦肩而过,叫我痛感遗憾。    
    不过我的眼睛倒也没闲着,那个阻挡了进球的患者是一位因为殴打而就诊的男士,该人显然是江湖中人,浑身上下皆是纹身,左青龙右白虎,仙女在腰间,龙头在胸口,看得我的心也砰砰直跳,怎么看都觉得象是陈浩南。    
    当时的事实是,这个“古惑仔”并没有我想象地那样坚强和彪悍,光是打针据说就哭了两回,而跟随他过来的几个朋友倒是满脸横肉,一脸冷酷,看起来个顶个地像电影里的冷血杀手,无不叫嚣“从医院出去就去废了丫的”等等豪言壮语,令人不寒而栗——只有其中一个面貌清秀的小伙子,似乎与患者感情非常地深厚,而且情义绵绵,一个人躲在角落抽泣,还不住地用手擦眼角的泪水。    
    面对这个可以难能可贵地保持清醒的孩子,主任也是非常赞叹,临走时正想去鼓励与劝说几句,没想到他直接主动地走了过来,一边流着泪,一边恶声恶气地问道:“老头儿,眼科在几楼?”主任一愣,那小伙子立刻说道:“看什么看!没见过风沙迷了眼的?!”    
    说到保持清醒,叫我想起在自己不多的读书生涯中,迄今为止只哭过三次。第一次是因为《平凡的世界》,第二次是《战地钟声》,而最后一次流泪,则是在医学院的妇科课上,当时全教室里的男生都哈欠连天,只有我聚精会神地坐在最后一排,用极其认真的表情看着《天龙八部》,当看到阿朱被乔峰一掌打死的时候,我仿佛也置身于那个感天动地的雨夜,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当然,我还有足够的清醒,硬是生生地把哭声憋了个倍儿严实,结果在那节课后,我受到了老师的点名表扬,理由就是:“全系唯一在妇科学课堂上能够保持足够清醒、不打瞌睡的男生。”


第二部分 角色互换第19节  快乐的意义

    我在去年的时候曾经出版过一本小说,在出版后的半年之中,我收到了大量的读者来信,而在其中我被质问到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人生究竟还有没有意义?”我的回答是:有意义,人生实在是太有意义了。    
    其实我本来是想引据毕淑敏在一所大学里回答读者同样问题时说过的一句话:人生毫无意义。但对于大众来说,毕竟还是喜欢看见阳光,所以,我们只好给予鼓励,不管自己的心理是否黯淡无光。这一点,对心理素质不是太强的人,尤其重要。    
    我曾经有一段时间就是这样,对任何事情都打不起精神,看见什么都没有兴趣,有时候甚至包括足球和美食。大概过了几个月之后,因为调节和辅助休息,我才逐渐恢复,但一个心理科同事的警告还是叫我吓了一大跳。她在得知我连吃饭时两个拳头还紧握着,就告诉我:一定要放松,不要紧张和忧虑,否则就有可能和德国的中场天才球星巴斯勒一样,患上抑郁症。    
    后来的种种迹象表明,我仅仅只是休息不够和工作强度太大,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感觉,但不可否认的是,不管是任何一个人,保持心态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甚至有的时候,要比身体健康还值得引人警醒。    
    我有一个小时候的玩伴,现在从事交通警察的工作,每当我路过交通岗时,总会看见他神采奕奕,精神抖擞的指挥着车辆,但是没有想到,就是这个活力四射的小伙子,前不久会曾经因为一场车祸而失去了部分的头发和眉毛,以及遗留给自己的伤疤和严重的抑郁心理。他今天的重新振作,来自于对生活的动力,当然,还是全力辅助治疗的配合。    
    配合,认知,是心理疾病者最需要的两个药方,缺一不可。我见过许多的抑郁倾向的人,谁都不肯承认自己的心理素质薄弱,倘若谁要是敢对此说三道四,立刻便会翻脸。结果,他们中的很多人现在无一不都是满脸菜色、萎靡不振、唉声叹气、愁眉苦脸……不过其中有一个对此倒是颇为满意,他管自己的状态叫作“颓废”。    
    显然,这厮是小资产阶级的忠实拥护者,他所迷恋的类似于《挪威的森林》里那些成天“颓废”的男女主人公也许就是他心中的最佳状态,但如果单纯只是为了将小资进行到底,就把自己填到抑郁症的群体中,估计连他的心理医生也会一声叹息。    
    还是将快乐进行到底吧。    
    笑傲江湖    
    很早以前,我曾对武侠电影产生过极其浓厚的兴趣,而且深深地迷恋其中,还有过手持李连杰的电影海报,让理发师专门给我‘量身定做’的经历。当然,效果极其不好,但照样不能把我的狂热之心泯灭。老实说,一直到了现在,我都会常常做一些类似于变成黄飞鸿那样的英雄的南柯一梦。    
    事实上,到了长大后我才得知,武侠片里的很多功夫都是假的,特别是那些比原子弹还厉害的“排山倒海掌”和“核弹爆炸脚”。但就人体的极限而言,也有一定的道理。比如用医学的角度分析,人在特殊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做出平常做不出的动作和事情来,而这种事情在以科学的眼光来看,是不太可能的。由此我也会很不忿:就连科学也会有失误的时候。    
    举个真实的例子。去年的这个时候,我正在一楼科室机房里的电脑上打诊断报告,忽然眼前一花,似乎有什么东西从上面掉了下来。站起来透过大窗户一看,原来是一个患者,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