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第7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布雷经常穿的是旧衣服,戴的是一顶旧礼帽,只有逢到出席重大会议或典礼
时,才换穿一套藏青哔叽中山装,算是他的礼服了。陈布雷自杀前后,正值
货币贬值,陈布雷多年积蓄所换成的金圆券都变成了一堆废纸,最后连家庭
生活开支都成了问题,他因此“孤愤难抑,觉得只有一死”,这种说法以前
曾经广泛流行,现在赞同者甚少。
(俞姡а
逸闻篇
清初“太后下嫁”是否确有其事?
清初三大疑案之一的“太后下嫁”,说的是顺治朝太后博尔济吉特氏下
嫁给摄政王多尔衮。博尔济吉特氏(1612—1687 年),史称“孝庄文皇后”,
蒙古族人(父塞桑,受封为内蒙古科尔沁部贝勒),系清太宗皇太极妃,清
世祖福临生母,一生扶立二代幼主(子福临及孙清圣祖玄烨),掌握和影响
朝政达几十年,终年75 岁。多尔衮(1612—1651 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第
十四子,太宗时封和硕睿亲王。清世祖以冲龄即位后,多尔衮即称摄政王,
于顺治元年(1644 年)统兵入关,镇压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取明朝统治而
代之,并创建了清入关后各项制度,成为清朝政权的实际开创者。
“太后下嫁”之说自明末清初既己流传,清末排满时重又复炽,传播300
余年而未有定论。本世纪30 年代明清史大师孟森著《太后下嫁考实》,力辨
其无,但近代学者中亦颇有以“太后下嫁”为事实者,其所持各端,俱有说
焉。
“太后下嫁”说之背景,在于崇德八年(1643 年)皇太极死后皇位继承
权的激烈斗争。由于皇太极生前未指定皇位继承人,所以他的第十四弟睿亲
王多尔衮、他的长子肃亲王豪格和第九子福临围绕着皇位展开了角逐。
当时作为政治、军事力量唯一支柱的满洲八旗中,三股势力的对比,对
年仅6 岁的福临大为不利:皇太极自将的正、镶黄旗和正蓝旗中,两黄旗倾
向豪格;镶蓝旗旗主济尔哈朗表示拥立豪格;多尔衮取
得了两白旗的支持,两红旗旗主礼亲王代善的儿子硕托、孙子阿达礼起
初也拥戴多尔衮。但是福临的生母博尔济吉特氏首先看准了代善辈份和威望
最高,因而具有左右大局的力量,便紧紧拉住代善,使两红旗长支持福临。
继之八旗中力量较弱的济尔哈朗的镶蓝旗也自然听命于代善而倒向福临。然
后因两黄旗系皇太极自将,拥立豪格和福临皆可,也舍豪格而举福临。最后,
博尔济吉特氏使多尔衮改变初衷,拥戴福临。结果是幼主福临即位,是为清
世祖,年号顺治。5 年后豪格被多尔衮构陷,削爵下狱而死,而多尔衮则由
摄政王而封叔父王、皇叔父、皇父,持国柄至死。
从福临即位以后豪格狱死和多尔衮殊荣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来看,人
们往往以为多尔衮有翊戴之功而豪格则觊觎帝位。但多尔衮为什么要拥立福
临,说者又往往以为与“太后下嫁”有关。这从顺治八年多尔衮死后宣布其
罪状中“自称皇父摄政王,又亲到皇宫内院”等语中可窥见。更增加人们怀
疑的是记载在蒋良骥《东华录》中的上述这两句话,后来在修实录时删去了。
与“自称皇父”和“亲到皇宫内院”相印证,南明弘光政权的权兵部尚书张
煌言《建州宫词》有诗云:“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躬逢太后婚”,“掖庭
又闻册阏氏,妙选孀娃足母仪”。前言太后再婚,后言清俗不讳再嫁,“太
后下嫁”遂成通行之说。
反对“太后下嫁”之说者驳之日:蒋氏《东华录》所记与张煌言诗,不
能作为“太后下嫁”确证。他们或谓“皇父”犹古之“尚父”、“仲父”,
是君主对某个臣下的尊称;或谓“皇父”系清世祖封多尔衮为“皇叔父”后
以其定鼎功勋桌著,无可进爵,乃以“皇父”为封。“皇父”之于皇帝仍为
臣下,非太上皇可比。又“皇父摄政王”满文为Haniamawang,直译为“汗
(君)的父王”,而满族旧俗向有呼尊者为父之例,多尔衮前封之“皇叔父
摄政王”满文为Haniccikeamawang,直译为“汗(君)的叔父父王”,其中
也用了ama(父亲)的称呼。至于后来修实录讳言“皇父”,则是因为实录
修于多尔衮追夺封爵之后,凡所追夺者俱删,并非只是删去“皇父”字样。
所谓多尔衮“亲到皇宫内院”则指他曾渎乱宫廷,不是指与太后大婚。多尔
衮在构陷豪格死于狱后,曾取其福晋(夫人),遂有无礼于太后之传说。张
煌言诗系远道之传闻,敌国之口语。诗非信史,不足为凭。后人附会“春宫
昨进新仪注”为降清之钱谦益撰太后大婚仪注,则更为无稽之谈。
从史料考证说明无“太后下嫁”之事实,固然亦能成说,但清代文网森
严,事涉宫闱,更密而不泄,因而有的学者从理论上及满族的习俗上推论“太
后下嫁”之可能。博尔济吉特氏既然要为自己的亲生儿子谋取皇位,扩大政
治势力乃其必由之途径。以博尔济吉特氏之随机应变之政治手段之高明,不
会不考虑到婚姻“是一种借新的联姻来扩大自己势力的机会”(恩格斯语)。
而且满族人关前社会性质虽已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迅速过渡,但还保留着兄死
则妻其嫂等一些旧俗遗风。叔嫂相配的现象即使在汉族中也容或有之,当不
足为怪。《朝鲜仁祖李倧录》记载:郑太和说多尔衮“似是已为太上矣”。
“太上”与“太后”对称,是“太后下嫁”的一个旁证。
总之,“下嫁”是否确有其事,在目前难以遽然定论,只有待新的材料
发现和研究工作的深入,才能解开个中之谜。
(稼禾)
太监娶妻奥秘何在?
太监,只是一个通俗的名称,因为在小说上、戏曲里、电影中,常常有
太监的出现,小说中讲太监的更多。近几年来,随着电视剧的发展,太监的
形象频频曝光于荧屏。太监又称寺人、奄(阉)人、中官、内侍、宦官等。
它是我国封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特有的产物。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太监是阉人,不能算男性。他们没有胡须,声音尖
细,行为、声音皆有女性化的倾向,可以说是无性别的“中性人”。然而令
人感到奇怪的是,有的太监还会娶老婆“成家”。在中国历史上,太监与女
性组成家庭的事是屡见不鲜的。太监的妻子大多为宫中女官,两者组成家庭
始于汉朝,当时称为“对食”。
那么,太监为什么要娶妻呢?其动机何在?奥秘何在?这一问题,曾引
起不少文史学家、人类学专家和医学家们的兴趣,并进行了长时期的研究和
分析,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其看法、观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料理家务说。
有一种观点认为,太监和常人一样,亦须整理家常以及做缝补浆洗诸事,
而最省事的办法,就是娶妻回家,太监之间等级森严,大致分为总管,首领、
御前太监、殿上太监和一般太监。侍候帝、后、太后的是总管、首领,妃嫔
身边只是首领。各管事的上层太监都有自己的小厨房和花园住宅,过着养尊
处优的生活。为了料理好家务,那些上层太监定然会娶妻纳妾。但是,有的
学者不以为然:“此则雇用女佣足矣,何必定须正名而娶妻室?且有诸皇帝
所赐,更有一妻不足,增至二三妻者,抑亦怪矣”。在他们看来,太监娶妻
是为了料理家务,于情理上是说不通的。
二、夫妻生活吸引力说。
太监虽然已被阉割,正常夫妻间的生活已经没有“文章”可做,但作为
一个富有的人,他总是希望能享受一下家庭的“乐趣”,需要有个女人在身
边侍候,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讨一房老婆。特别是对那些敬事太监来说,皇帝
和皇后、嫔妃的夫妻生活对其无疑是一个强有力的吸引,久而久之,便也想
一尝其乐。执掌皇帝闺房之事的太监叫敬事太监。因嫔妃人数众多,每天太
监托着一只银盘,里面放着十几张乃至几十张“绿头牌”,牌上写着嫔妃的
名字。当皇帝吃完饭,由太监呈上供皇帝挑选,其中当然私夹着太监的用意:
“其妃近来身体欠佳”、“其妃近来容光焕发”,这就是变相的指名道姓。
对嫔妃来说,太监不仅是侍候皇帝夜生活的人,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皇帝
夜生活的支配者。因此,嫔妃在平时就要宠络太监,以便自己中选得宠。嫔
妃在皇帝寝宫前,先要香汤沐浴,精心化妆,然后方由值班的太监用羽毛制
成的袋包背着、裹着赤裸的嫔妃至皇帝的寝宫,由太监送上龙床,揭开被的
下端,再让被宠幸的嫔妃爬入被中。行房之时,外边另有一个太监守着,到
了一定时间,这个太监就跪着喊四个字:“是时候了”,这是规矩。有些皇
帝可能拍掌为号,让太监再用被裹着嫔妃退出。有些皇帝可能龙心大悦,不
理什么时候,外边尽管叫“是时候了”,他充耳不闻;有些被宠幸的嫔妃被
留宿一宵也是有的。所以,长时间的耳闻目睹皇帝的性生活,当然吸引和刺
激着太监。于是,娶妻就出现了。从另一个角度论,一年之中轮不到的嫔妃
多得很,故敬事太监常年受到她们的孝敬。凡得到太监帮忙的,她的签牌就
有机会放在盘中,就因为这个关系,敬事房太监就可以对这些女性下手,惟
有处子,不能乱来,一经皇帝宠幸之后,智慧大开,可能兴趣渐浓。所以,
太监对宫女还是欲念旺盛,碰到宫中女性饥不择食时,也只好听凭太监随意
处置。宫中的怨女,当然最喜欢年轻的太监,她们认为太监总算是一个男性,
所以,小太监时常得到亲近的机会,称为“上床太监”,这是宫中公开的秘
密。太监一经接触,自然乐此不疲,最后也就必定会娶妻法定了。
三、摆脱孤独心理说。
日本著名学者寺尾善雄是这一派的代表人物。他在研究太监的力作《宦
官物语》一书中写道:“太监与女性组成家庭主要是摆脱孤独的心理,他们
在世间受白眼,遭人蔑视,所以要求得到妻子的温暖,这倒也是不难理解的。
太监的妻子大多为宫中女官。因为宫廷生活与世隔绝,只有宫内女官才能与
太监成双作对,这样就可以相互依靠。”太监之所以会有孤独心理,源于他
们的变态的身体与性格,太监不是男性,因为身体和性格已失去男性的味道;
可也不是女性,而是介于男女之间的一种被扭曲了的人。这种被扭曲了的变
态人,使人感到就像是一个穿着男装的老婆子。太监除了肉体上的变化之外,
在性格上也会发生变化,他们会无缘无故地哭泣,会为一点小事无故发火,
发怒时又会突然火气全消,喜怒无常。他们看到比自己强的人便会摇尾乞怜,
卑躬屈膝地去迎合,表现出自卑感和软弱性。他们还会对小孩和女性有爱情
表示,也会变态地迷恋着饲养的小狗。这种特殊的心态再加上不少人不耻与
太监为伍,就很自然地会使太监产生一种孤独、失落感。在这种情况下,太
监们有可能娶一个妻子回来,以便使自己能够摆脱这种孤独感。
四、净身(阉割)不彻底说。
有的学者在探讨小德张娶妻问题时,均持此说。小德张是自幼净身的阉
人,何以到了青春期忽然对女性感起兴趣来呢?以致后来陆续讨了几个老
婆?有人解释说,小德张净身不彻底,留了些根蒂,致有日后之变,我国著
名的医学博士兼文史家陈存仁曾多年研究太监问题。他认为太监净身不彻
底,阴茎重生,而导致性欲产生是极有可能的。他的根据在于:(1)宫廷中,
恐怕小太监阉割未净,所以要三年看一看,五年再查一查,看是否有凸肉长
出,这是法例所规定的。但宫廷之内,黑幕重重,如果某一个小太监为某一
个贵妃所赏识,对检验的太监说一声“免了罢”,那么,那个太监即使有凸
肉长出,也可不加“修理”,听其自由发展。(2)有一些人家,准备将自己
的孩童日后进宫当太监,所以在襁褓之中,就由特种佣妇带领,用她的巧妙
手术,扭捏婴孩的下身,到婴孩的生殖器渐渐萎缩,把天然的机能完全毁灭,
从小就把他送入宫闱,和年幼的太子及公主作伴嬉戏。这种儿童太监,日后
极有可能在发育期中,得到生理上的天然力量恢复他的性机能,要是与小太
子已亲若兄弟,那么,宫中的检验太监也不敢再预以细察,这是玉茎重生出
于天然的因素之二。(3)从阉割过程来看,老太监带领发育不全的年轻人进
入阉房,对动刀阉割的人加以贿赂,那么就可以不彻底的净身,留着部分根
茎,便有重生之望。进入宫中又要经过检验,于是就对检验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