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

第102节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第102节

小说: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驾雾、逍遥自在的神仙。
人们羡慕神仙般生活,其实,道教创造的神仙世界,也只能按照自己的
认知来制造各路神仙的形象,他们也只能按现有的意识和思维机制,所以天
上也有王国,它是人间的折射。在天上仍是按照人间宗法制度,建立了一个
以玉皇大帝为万仙主宰的必然王国。
既然有天国和玉皇,那它也必然有宫殿,所谓有三十三座天宫,72 重宝
殿,在那金碧辉煌的灵霄宝殿里,乃是万圣朝参玉帝处。大概是天宫的神圣
虚渺,它不需要有红尘大千世界的围城;不过为了让神仙进止有轨道,总得
有路标指引,因而也仿照人间,在天宫南北东西,以灵霄宝殿为中轴线核心, 
向四面开了进出口,这就是美其名的“天门”;其实所谓四天门,最为人提
及的,也就是“南天门”。玉帝坐灵霄宝殿面南朝北,三界神祇要朝拜,这
里是最佳通道。《西游记》的孙悟空首次上天,就得先至南天门,“只见那
南天门,碧沉沉,琉璃造就;明晃晃,宝玉妆成。两边摆数十员镇天元帅, 
一员员顶梁靠柱,持铣拥旄;四下列十数个金甲神人,一个个执戟悬鞭,持
刀仗剑”(《西游记》第四回)。要进门,谈何容易,因为这是要紧的一关。
为了把好南天门,玉皇大帝挑选能员负责镇守,高标准、严要求挑选。
他至少得具备:(一)好武艺,而且身材要魁梧、貌能吓人、能吓那些乱闯
瞎闯的散仙;(二)工作负责认真、细致;明察秋毫是要紧的;另外不能嗜

酒,这样容易误事。由于种种条件,所以南天门的守门官虽职卑而位尊,竟
以“元帅”衔的人员充任,鉴于出自各种记载,也许是天门守门官经常换班, 
四天门守门的四大元帅竟有几种说法。
一是马、赵、温、关四元帅说。明清小说多有“请神”,这是道教法师
一大本领。《三福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有张天师“请神”描写,说他“取
出那个令牌来,拿在手里,连敲三下,喝声道:‘一击天门开,二击地户裂, 
三击马、赵、温、关赴坛!’敲了三下令牌,急忙里把个飞符烧了两道,猛
听得半空划喇喇一声响,响处吊下了四位天神:“同是一样儿的长,长有三
十六丈长;同是一样儿的大,大有一十八围。”(第十三回) 
这四位元帅,马元帅是灵官马元帅,“眉生三眼照天堂”,也就是《南
游记》主角华光天王;赵元帅乃是“竹节钢鞭手内擎,坐下斑斓一猛虎”的
赵公明;关元帅是关羽,有诗为证:凤翅绿巾星火裂,三绺髭须脑后散。卧
蚕一皱肝胆寒,凤眼圆睁神鬼怯。青龙刀摆半天昏,跨赤兔坛前谩谒”。温
元帅是温琼,原系东岳大帝部将,因为英勇,受到玉皇大帝特殊恩遇,封为
“亢金大神”,赐与“无拘霄汉”金牌一面,使他能自由出入天门,此神长
得“朱砂发梁遍通红,青脸獠牙形太毒”。尔后又被借来作为南天门元帅之
一。
二是马、赵、温、周四元帅说。《红楼梦》曾提及大观园冷落时,贾赦
请道士作法,就供有四大元帅神像,他们是马、赵、温、周。这里的关羽换
了周广泽。它大概是见清王朝特别推崇关羽,把它放进南天门守门,未免是
降低了“武圣”特殊身份,因此补上一个无有声誉的周元帅,据称此人原系
一怪,后隶为北方真武大帝部将,被玉皇大帝封为风轮周元帅,而调来守南
天门的。
三是岳、赵、温、康四元帅说。岳是岳飞。据《说岳全传》,岳飞系如
来佛顶大鹏金翅鸟降世,死后当然回归我佛如来处仍当菩萨,何为神,调守
南天门,不详。是否因为小说称“岳元帅”由此移植。康元帅名康席,原也
是黑松林妖怪,后归真武大帝,被玉皇大帝封为“仁圣康元帅”。《三教搜
神大全》称他从来慈悲为怀,不伤蝼蚁,“四方谓之能仁,声闻天下”,故
有“仁圣”之誉。现在台湾彰化和嘉义还有康元帅和赵元帅合庙,金碧辉煌, 
供信徒膜拜。
四是四大天王说。按四大天王应是佛经中所称居须弥四宝山的护世四大
天王。但此处所指四大天王,并非由佛地借来,而是姜子牙在《封神》中所
封的四大天王,他们是增长天王魔礼青、广目天王魔礼红、多闻天王魔礼海、
持国天王魔礼寿。“今将敕封尔为四大天王之职,辅弼西方教典,立地水火
风之相,护国安民,掌风调雨顺之权”(第一百回)。他们大概是被玉皇大
帝调派守南天门的。孙悟空初上天时,“先至南天门外。正欲收云前进,被
增长天王领着庞、刘、苟、毕、邓、辛、张、陶,一路大力天丁,枪刀剑戟, 
挡住天门,不肯放进”(第四回)。大概因为守门官守门不定位,所以像这
位增长天王魔礼青,后来也曾守过东天门。孙悟空在万寿山五庄观,就是用
当年任弼马温时“在东天门与增长天王猜枚耍子赢的”瞌睡虫儿弹与看守童
子逃跑了的。(第二十五回)。
四天门把守是哪些元帅,各说各的;它不可能有界定,也不需要有界定, 
因为道教和民间信仰,从来就不排除多说并存同理的。
(盛巽昌)

阎罗王的形象是谁? 
长江中游,濒临三峡的酆都小城,背山面江,据说是阎罗王地府所在地。
在那里,从唐宋伊始,陆续建起了“玉皇殿”、“阎王殿”、“阴阳界”等
大大小小48 座庙宇等系列工程,这就是人们谈而色变的“鬼城”了。
酆都城从此俨然成为“阴曹地府”,它像阳间那样也设立了重重迭迭的
官僚机构:有司理各曹的判官,也有牛头马面差役人等。民间通常就把它的
总头子呼之为阎罗王。
按照道教《玉历宝钞》等说,阎罗王并非是阴曹地府第一把手。说也奇
怪,在唐朝宋年兴起的地府十王之说,称整个阴间有十个主宰分居十殿,即
通称的十殿阎王。其中第五殿主宰就是阎罗王。这位阎罗王,据说他“本居
第一殿,因怜屈死,屡放还阳伸雪,降调此殿”。
也许基于这种说法,人们通常把五殿阎罗王说得尤为正直、刚毅。农耕
社会塑造的阎罗王形象,当然是达到“天地无私,鬼神明察”的高标准境界。
由此意向中的阎罗天子选择,首先也得是铁面无私的。盖中国传统文化最注
重因果现世报。阳世善恶未了,只有到阴间彻底、完全和圆满解决。取得好
有好报,恶有恶报的最后结论。因此,阎罗王在小民百姓心灵里的威信是非
常高的,人们对他寄以无限的理想和希望。
所以,传说中的阎罗王必定是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站在忠臣义士孝子节妇
这一边的。世间多少冤狱奇案,到他那里就都得到洗清,而且取得不同的报
应。
清朝平话《说岳全传》就写了一出书生胡迪游地府,亲睹秦桧及其党羽
和岳飞父子对案,阎罗王对岳飞奉为上宾,而将秦桧作为阶下囚犯。这是农
耕社会封闭的人们对忠奸观的简单、单向思维定势,一个脸谱化的色彩反差。
从当时人的认知,阎罗王必须站在忠臣的衡器上,否则,他不能主宰阴
司。胡迪所说“愚生若得阎罗做”,也可证阎罗王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角色定
位。胡迪在和阎罗王答辩中,就曾提出:(一)阎罗王不是定位于某某的, 
他人是可以顶替的,所谓“新者既临,旧者必生人世,去做王公大人矣”(《说
岳全传》第七十三回);(二)凡能充当阎罗王的,亦须是人世间的王公大
人,而且还须是正直刚毅之士,“阎罗王皆是世间正人君子所为”,“人之
正直死为冥王”。
胡迪很是有点气魄,在和阎罗王答辩中,还对这个森罗殿主宰的原有身
份作了猜测,他提到了韩擒虎、寇准和江丞相。说是此三人在生前都分别讲
述自己死后做阎罗王的话。
可见自隋唐到清代,就多流行诸家阎罗王之说。
一是隋将韩擒虎。韩擒虎是隋初大将,据称他在13 岁时打过猛虎,所以
取名叫擒虎。在隋王朝统一中国的灭南陈战争中,首先渡江进入建业(南京), 
由此立下了大功。李世民(唐太宗)主持的《隋书》记述他病重临死前夕, 
“其邻母见擒(擒虎,唐人讳虎字,故省略“虎”字)门下仪卫甚盛,有同
王者,母异而问之。其中人曰:‘我来迎王’。忽然不见。又有人疾笃,忽
惊走至擒家曰:‘我欲谒王。’左右问曰:‘何王也’?答曰:‘阎罗王’, 
擒子弟欲挞之,擒止之曰:‘生为上柱国,死做阎罗王,斯亦足矣。’因寝
疾,数日竟卒。”《二十四史》多讳鬼神,很少记有阴阳界故事,而韩擒虎

死做阎罗王的传说,竟被记进本传,可见在初唐时,这条传说是颇见风行的。
所以在晚唐敦煌变文《韩擒虎话本》,更是维妙维肖描述了韩擒虎在灭陈后, 
五道将军持天符请他出任阴司之主,韩应允,请假三天。隋文帝杨坚并举行
了告别宴会。第三日,有一紫衣人、一绯衣人乘乌云前来迎接,自称“原是
天曹地府,来取大王”上任。于是,他辞别朝廷君臣和家小,赴阴间当阎罗
王去了。显然,仍是循《隋书》嬗变而来。
二是北宋名相寇准。寇准以秉直见闻于民间。唯刚正者,常能令人长相
思,这大概是他得以从诸多文武大臣行列间选拔的一个原因。传说他的爱妾
茜桃临死前说:“吾向不言,恐泄阴理;今欲去,言亦无害。公当为世主者
阎浮提王也”(《涌幢小品》)。“寇准卒,有王克勤者,见公于曹州境上, 
向从者,曰:‘阎罗处政。’”(《翰苑名谈》)可见他生前已知己要出任
阎罗王,而死后果然当了阎罗王了的。大概在他生前已经流传此说,所以当
时就有人在驿舍侧,挂起寇准图像,上面写有“今作阎罗王”字样(《通俗
编》)。
三是北宋名相范仲淹。范仲淹也以清廉、正直著名,生前就以官声好誉
为民间称道,因而在他死后,就有传说他“在冥间”“见司生杀之权”,“人
死五七则见阎罗,岂非文正为此官耶”。(《中吴纪闻》) 
四是北宋龙图阁直学士包拯。包拯死后出任阎王,在当时就有传说。“俗
传包拯为阴司阎罗王,其说在宋时已盛,《宋史·包拯传》云:童稚妇女, 
亦知其名,呼曰包侍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范烟桥
《茶烟歇》)。由此元明杂剧、平话多有包拯下阴司审案故事。石玉昆:《三
侠五义》还出现包拯扮阎罗审郭槐“狸猫换太子”情事。我在儿时就常听乡
间父老谈包拯死后是阎罗王。包拯的刚正直言、执法严峻,自然是人们理想
意境的阎罗王最佳人选。东方传说文化是讲现世报的,阳世之冤,阴司必报, 
所以必须要有包拯做阎罗王,才能了结冤报也。
五是南宋江丞相。江丞相即江万里。为人刚直,因触犯权奸贾似道,回
乡,后来元兵攻陷江西都昌,他投水自杀。一个阎罗王职位,传说却有五家
轮回,而是很紧凑,当然还不止这些。此中韩擒虎是武人,其他都是文质彬
彬的书生,是被捧为正直、刚毅的好官,可见阎罗王并非通常画图常见的那
副狰狞凶相。
中国阎罗王不过是传说“十殿阎罗”的第五殿,它们组成的整个地府建
构乃是参照人间官衙,所别致的乃是要十殿按序审判,以防舞弊行私,这种
层层审判,很有点集体决狱味。这种文化现象正是农耕社会的思维定势。世
道无常,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们在现实世界里,是很难按善有
善报,恶有恶报的意向如愿的。由此寄希望于阎王的正直、公正,由此就出
现了各种文化环境下产生的阎王造像。
(盛巽昌) 
哪吒的形象是怎样来的? 
历史上没有哪吒这个人。
但他却是中国人颇为熟悉的神话角色。心有灵犀一点通,也许都是儿童
吧,中国孩子特别喜闻乐见哪吒的故事。那电影、戏剧和画册中的哪吒图式, 
一副初生牛犊不畏虎似的英武气概,为古老而丰富的中国文化提供了一个盛

而不衰的文学艺术形象。
通常的一种说法是,哪吒形象不是国产,它是由印度较早送到中华的舶
来品。所谓哪吒,它是佛经所载四大天王中毗沙门天王的太子。天王有五个
儿子,其中第三子就是哪吒。毗沙门天王随着佛经来到中国西域,正好是隋
唐昌盛佛教的最佳时期,因此香火极为兴旺,往来善男信女莫不知有毗沙门
者。据说,他在古印度神话中也颇有名气,界定为北方守护大神,又是掌管
财宝的超级总管,即相当于中国的财神老爷,因而在四大天王中始终保持着
最高的信仰,原因就在于“既能充警察保护良民,又开银行发行贷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