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

第10节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第10节

小说: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开的一个谜。
(钟鹤) 
袁世凯告密导致了戊戌政变吗? 
1898 年夏,27 岁的光绪皇帝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推动下,“不惑于浮言, 
不挠于旧党”,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开始了“百日维新”。九月二十一
日凌晨,慈禧太后自颐和园间道入西直门,直奔光绪帝住的大内养心殿,尽
括章疏,携之以去。她怒斥光绪帝:“我抚养汝二十余年,乃听小人之言谋
我乎?”光绪帝战粟不敢出声,良久才嚎嚅说:“我无此意。”慈禧太后唾
骂道:“痴儿,今日无我,明日安有汝乎?”立传懿旨,以光绪帝不能理万
机为辞,再次临朝训政,将光绪帝幽禁于南海瀛台涵元殿。从此,这位青年
皇帝在这四面环水、太监把守的孤岛上度过他一生中的最后九年,他所兴革
之事被全部推翻。“伏尸名士贱,称疾诏书哀。”这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戊
戌政变。
是什么原因促使慈禧太后突然发动这场宫廷政变呢?史料记载不一,后
人观点分歧。最流行的说法是,谭嗣同夜赴法华寺,劝说袁世凯起兵勤王, 
围攻颐和园,劫持皇太后,杀死直隶总督荣禄;袁世凯佯作应允,立即向荣
禄告密;荣禄星夜进京,闯宫告变;慈禧太后即刻赶回皇宫,政变发生。例
如,常为史家所征引的费行简《慈禧传信录》就是这样描述的:袁世凯从谭
嗣同之口得知维新派“锢后杀禄”之谋,赴天津向荣禄密告,荣禄大惊失色, 
即嘱袁世凯守卫天津,自己乘火车微服入京,直奔颐和园告变。时已夜午, 
荣禄急叩园门,守门人不肯开门,有一待从出来,认得荣禄,才导引入内。
到慈禧太后寝宫,荣禄捶门而呼,时慈禧太后己寝,闻报召荣禄入内室,问
道:“是康有为等谋变耶?”荣禄告以袁世凯告密之语,慈禧太后震怒,连
叫:“小子负心”,立即起驾回宫,并命令荣禄驰赴宋庆、董福祥诸军防变。
这天光绪帝原拟赴颐和园向慈禧太后请安,未及成行,慈禧太后的轿舆已进
皇宫,正在他出而迎驾、惊异不止之时,慈禧太后把他狠骂一通,宣布“训
政”了。范文澜的《中国近代史》、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作为高等
院校教材的《中国近代史》等有影响的论著,都持这种说法。
有的史料说,袁世凯告密后,荣禄不是闯宫告变,而是电奏慈禧太后的。

这一年九月二十九日,日本驻天津领事曾发电报给外务相,内称:“皇帝在
九月十九日接见袁世凯时,密令他从小站派四千名兵士到皇宫担任皇帝的禁
卫军,在袁世凯回小站的第二天,袁向后党分子直隶总督告密了。直隶总督
立刻电奏慈禧太后,太后立即重新执政。”(《大陆杂志》第三十八卷第九
期)国内颇有影响的《申报》十月八日也发表报道:“康有为等曾奏请饬调
新建陆军三千人,入京围颐和园,劫令皇太后改易服式,为天下倡。。慰帅
(袁世凯)微有所闻,。。密告荣中堂(荣禄),电奏皇太后,宫寝得免震
动。”(戊戌变法》资料丛刊第3 册) 
但当事人袁世凯却否认此说。袁世凯的《戊戌日记》记载,他于九月二
十日陛辞出京,日落时乘车抵天津,拜谒直隶总督荣禄,“略述内情,并称
皇上圣孝,实无他意,但有群小结党煽惑,谋危宗社,罪实在下”,所以“必
须保全皇上”。后因叶祖珪等人入座,而约次日详谈。第二天一早,袁世凯
备述详情,荣禄大呼冤枉:”荣某若有丝毫犯上心,天必诛我!”袁世凯说: 
“此事与皇上毫无干涉,如果及皇上,我惟有仰药而死耳!”筹商久之,迄
无善策。当晚,荣禄折简来招袁世凯,出示训政之电,政变“业已自内先发
矣”。这与流行的“袁世凯告密,荣禄闯官告变”的说法不同。日记为政变
后第8 天追记,直到1926 年才发表于《申报》,此时袁世凯已死了10 年, 
以世人唾骂的“窃国大盗”的形象钉在历史的耻厉柱上,有谁再去相信他的
自我表白呢?不过,不少人还是认为袁世凯告密不是戊戌政变的直接原因, 
如苏继祖的《清廷戊戌朝变记》、丁文江、赵丰田的《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 
台湾学者黄彰健的《论戊戌政变的爆发非由袁世凯告密》等论著皆持这种看
法。
也有的材料认为,慈禧太后是害怕维新势力与外国势力勾结才发动政变
的。当时,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访问中国,许多京朝官员奏请光绪帝留伊藤
博文为顾问官。九月二十日,光绪帝接见伊藤博文。伊藤博文由康有为同乡
好友、户部侍郎张荫桓带领,他们在到班、上殿、下殿时都拉手致意,在帘
内监视的慈禧太后顿起疑心。“伊藤果用,则祖宗所传之天下,不啻拱手让
人。”加以她早就听到康有为勾结日本谋劫太后之说,于是发动政变。曾押
解牵连获罪的张荫桓流戍新疆的王庆保、曹景郕的《驿舍探幽录》就是这样
描述的,台湾学者萧一山《戊戌政变真相》即信此说。
还有些记载认为,李鸿章的儿女亲家、顽固守旧的御史杨崇伊上“即日
训政”密折,说康有为兄弟为梁启超来京讲学,煽动天下之士心,且引入内, 
廷,即为清制所不许,又为太后所忌;而变更成法,斥逐老成,布置党羽, 
更无异向太后夺权。慈禧太后接受他的奏请,回宫发动了政变。李剑农的《戊
戌以后三十年中国政治史》认为此说是实,房德邻著《戊戌政变史实考辨》
不仅赞同此说,而且以大量新资料考证:慈禧太后己于九月十九日起从颐和
园回宫,住在中南海,九月二十日荣禄夜奔颐和园告变之事不可能发生;荣
禄得袁世凯密告,电奏太后之说不合清廷奏事制度,自太后归政,她那里也
不再设奏事官,也无专用电台,往来电报都经京局,荣禄岂敢冒险电奏?袁
世凯和荣禄确有保全光绪帝之意,所以,荣禄在九月二十一日政变发生的当
天晚上才将袁世凯的密告奏报慈禧太后;政变当天,清廷只下诏捉拿康有为
和无关重要的康广仁,不捉拿“谋乱要犯”谭嗣同,也证明政变不是袁世凯
告密所致。多年来传说袁世凯告密致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是以讹传讹:九月
十八日谭嗣同夜劝袁世凯勤王,二十日袁世凯向荣禄告密,二十一日一早慈

禧太后发动政变,当晚荣禄密报慈禧太后,二十二日起清廷搜捕维新派,二
十八日处死谭嗣同等维新六君子,二十九日依据袁世凯告密内容宣布维新派
“谋围颐和园,劫制皇太后”的罪状,这样就给不了解内情的人们造成错觉, 
以为慈禧太后是得到袁世凯密告后才发动政变的。
诸位读者,你以为哪一种说法可信呢? 
(夏林根) 
袁世凯是怎样呜呼哀哉的? 
1916 年(民国5 年)6 月6 日,窃国大盗袁X 世凯一命呜呼! 
偷鸡不着蚀把米,用现在人们常喜引用《红楼梦》的一句话,那就是叫
做“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袁世凯自从辛亥武昌首义后,从
养晦一度的彰德家乡再度出山,摄政王载沣甘愿让位,由他出任王朝国务总
理大臣,在南北议和后,又代孙中山当民国临时大总统,一年后又爬上了正
式大总统宝座,正是步步高升,可是袁世凯野心勃勃,他的目的是做皇帝。
现在皇帝是当上了,却受到全国各界反对,年纪还未过60,一顿可以吃一只
带皮蹄胖或一只全鸡的袁世凯,终于在亿万人众声讨中呜呼哀哉了。
袁世凯死在中国人民反对帝制复辟的大背景时代。
千夫所指,无疾而死!鉴于他的接班人,仍是袁世凯北洋系统的老同事、
老部下段祺瑞、冯国璋、徐世昌之流,为尊者讳,为亲者讳,因而对他的死
因讳莫言深,据讣告说是病死的。但通常说是气死的,诸说不一。
说是病死的,佚名《袁氏盗国记》还作了详细说明,“五月二十七日, 
经中医刘竺笙、肖龙友百方诊治,均未奏效;延至六月初四日病势加剧,即
请驻京法国公使馆医官博士卜西京氏诊视病状,乃知为尿毒症,以加神经衰
弱病人膏育,殆无转机之望。”佚名《袁世凯全传》也称袁世凯所患,“相
传为尿毒症,因中西药杂进,以致不起。”佚名《袁氏盗国记》、《袁世凯
全传》都是袁世凯死后推出的出版物。自有其可信处,因而50 年代刘厚生《张
春评传》说“袁世凯患尿毒症,摄护腺肿胀,如果及时采取外科手术治疗, 
决无生命之虞。可是在医疗方案上,袁世凯的两个儿子意见分歧,大儿子袁
克定相信西医,主张动手术;二儿子袁克文则竭力反对,相持不下,贻误时
机,终致不治。”又说据当时形势“说他会被活活气死,这断然不可能”。
此说以为袁是因医疗误时而致命的,与此相近之说,有袁世凯患病后不
肯服药因而毙命的。据说,当年袁世凯归隐彰德时,有术士算命,“称袁不
得过五十八岁。袁问有何禳解否!曰此事甚难,非得龙袍加身不可。袁默然
无语。饮术士以酒,比出户,而毙,盖鸩之以灭口也。然自此遂怀异志。革
命以来,适得称帝之机会,愈自喜,谓龙袍一加身,即安然富贵矣。谁知事
不如愿,各省纷纷反对,不特称帝不成,抑且性命难保,于是积忧成疾;昏
迷之中,恒见术士来索命。医者以药进,袁皆拒而不服,指之为鸩,盖其视
药与当年饮术士之酒无异。左右颇知其隐,而不敢喧之于众,但改用针砭而
卒无效,世所传庸任针医出于袁大公子之意,不知其别有原因也!”(《袁
世凯轶事》) 
但是,多家均以袁无论得病与否,症结还是因帝制失败、众叛亲离而气
愤始成疾的。所以如“袁世凯以称帝不成,中外环迫,羞愧、愤怒、怨恨、
忧虑之心理循生迭起,不能自持,久之成疾”(《袁世凯全传》);“盗国

殃民,丧权乱法,在中国为第一元凶,在人类为特别祸首,其致死固宜,益
以年老神昏、兵亡将变、人心怨怼、体面无存,袁氏心非木石,顾后思前, 
能不自疚,此即袁氏病死之真因也”(《袁氏盗国记》)。袁世凯子女也说, 
袁当时是患膀胱结石症,“内外交攻,气恼成病而死”(袁静雪《我的父亲
袁世凯》;《文史资料选辑》第74 期)。因为气愤,方致患病,连气带病, 
病中加气,恶性循环,那么袁世凯因何以气病死的? 
通常的一种说法是四川督军陈宦背向,宣布“代表川人,与项城告绝, 
自今日始,四川省与袁氏个人断绝关系”(陈宦通电),是促使袁世凯的一
贴催命药。所谓“袁氏自遭各地反抗,忧郁成疾,逮四川警报至,疾益剧, 
至是殂”。“六月六日,愤疾而死”(《民国徐又舒先生树铮年谱》)。“他
这时羞愤交加,又恨又怕,就再也支撑不住,以至身死”(袁静雪《我的父
亲袁世凯》)。此说时人多无异词,白蕉说:“袁自南方独立,内政外交事
务之纷扰,已昼夜焦虑,体力不支;帝制失败,更羞愤万状,迨其亲信川督
陈宦、湘督汤芗铭反戈独立之报至,遂以忧愤死”(《袁世凯与中华民国》)。
章炳麟也说:“陈宦以四川独立,世凯犹不信,见其露布,始怒,命秘书发
电痛诋之,秘书不肯,世凯惭怖,呕血至碗许,渐不支”(《太炎先生自定
年谱》)。
为什么陈宦背袁,导致袁世凯加剧病死呢?这是因为陈宦是袁世凯的亲
信、帝制拥戴者,而且又有实力。据说,当袁派陈宦带兵入川前夕,他向袁
辞行时,就行三跪九叩之大札,“项城惊异道,何必如此。陈对以陛下登极
大典,臣恐未必能躬预,故先行庆贺。项城即说,即改国体亦废跪拜礼了。
陈又跪下,三嗅项城之足而退。”(《曹汝霖一生之回忆》)陈宦先是用臣
子见皇帝礼节,而后又是学喇嘛拜叩活佛的最高敬礼,真可谓是阿谀奉承到
了顶峰,果然使袁世凯对他感觉良好,以为只要陈宦坐镇成都,“倚以镇慑, 
谓西南可无事,江上刘戍,亦自谓慎固也。”(《太炎先生自定年谱》)因
而陈宦在这年5 月22 日宣告独立,对毫无思想准备的袁世凯是最大打击,“陈
宦的叛离,最使他恼火”(彭明《中国近现代史论文集》)。此中还有一个
原因是陈宦又为袁的其他亲信起到带头羊作用。他们就是5 月26 日宣告陕西
独立的陈树藩和5 月29 日宣告湖南独立的汤芗铭,所以有人说:“袁世凯最
后服了一贴‘二陈汤’以致送命,这3 个人对他宣布独立是他所料不到的, 
因此活活气死了。”(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 
但也有不同意袁世凯是因陈宦等背离而气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