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恩仇录-第1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加诺总统每到一地,总要受到数十万、上百万民众的热烈欢呼。可是,这回陆军部队一占领雅加达,枪杆子一说话,老百姓就鸦雀无声,苏加诺就当了阶下囚……可见,这「个人迷信」、「领袖崇拜」也确是个花架子,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华而不实。机枪坦克一上街,它就屁用没有,屁钱不值。要是在北京,刘少奇们以党中央名义动用军队,把中南海控制起来,把他毛泽东禁锢在丰泽园,划地为牢,而提出的口号又是「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那些没有文化的农村士兵娃娃怎么晓得?还不是长官们叫他们怎样放枪就怎样放?他毛泽东不就成了中国的苏加诺?
印尼共产党九月三十日政变的失败,老朋友苏加诺和艾地的下场,使得毛泽东有了一种时间上和行动上的紧迫感。早在一九六二年以来他就认定,在北京,在中南海,刘少奇、邓小平、彭真们已经抱成一团,形成了他们的司令部和党中央。毛泽东不得不到上海,拉住病夫元帅林彪,另立一个司令部和党中央,而且属于少数派,但握有兵权。南北两个司令部和两个党中央,彼此心照不宣,只是暗中较劲。事到如今,毛泽东只有调动军队来对付北京,对付刘、邓、彭。与其让刘少奇发动政变,不如自己先下手,来个主动政变,制伏对手。历史和真理,从来由胜利者撰写。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古今一理。试看当今天下。亚非拉国家,大都是军人执政,真正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政权政权,说穿了就是镇压之权。
毛泽东所慰者,是他相信林彪,在动用军队一事上,会跟自己合作无间。
但必须等到诸事完备,需要秘密调动军队的那一天才能跟林彪谈。林彪多病,四九年以来很少出面,正有一种政治野心上的饥渴感,可以给他许愿,搞掉了刘少奇,他就是二把手。谅他半条性命,纵有野心也形成不了危险。当初派他接替彭德怀,就是看中他的多病,少管事,而由军委主席一人军权独揽。
在动用军队之前,毛泽东还要先办文武两件要事。一是发表江青、康生他们在上海弄出来的那篇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江青这两年算起了一点作用,除了抓样板戏,还秘密抓出来这么一发炮弹。文章先后历时一年,七易其稿。毛泽东只看了最后两稿。每次都把稿子夹在样板戏剧本里,由张春桥坐专机专程送到江青和康生手里,硬是瞒过了少奇同志的那批耳目呢;二是要解决罗瑞卿的问题。参照印尼发生的事变,看来林彪讲的也对,罗瑞卿这几年手伸得很长,有野心。林、罗二位不合作,关系闹的很僵。可自己要动军队,就必须借重林彪。罗瑞卿一旦发觉自己处境有问题,就很可能死心塌地投向刘少奇。刘少奇不是许了愿,日后提升他当国防部长?对于罗瑞卿,已经是息虎为患了。他现在兼任多少职务?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秘书长,总参谋长,集党、政、军、情于一身,并且直接控制京津地区卫戍。上回汪东兴也反映过,罗长子连中南海警卫师的人事任免都要插手……林彪说得好,彭德怀已经调离北京,现在中国要出苏哈托式的人物,必定是罗瑞卿无疑!
※※※※※※※※※
第二十节 先下手为强
一九六五年十一月十日,上海《文汇报》以头版头条位置发表了姚文元的大作《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事出突然,使北京的刘少奇、彭真们吃了一闷棍,感到文章大有来头,且是来的不善。据一手代毛操办此事的江青后来说,姚文元的文章打响了文化大革命的第一炮,敲响了刘少奇一伙人的丧钟。
同年十二月十日,也是在上海,毛泽东授意林彪,诱捕了罗瑞卿大将。执行诱捕任务的是林彪手下的空军司令员吴法宪。十二月十五日,林彪在中共中央军委紧急会议(扩大)最后一天的会上,代表党中央主席兼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宣布:撤销罗瑞卿党内外一切职务,交由中央军委项目组审察。紧接着,毛泽东下令撤销中央办公厅主任杨街昆职务,离开北京,调外地工作。
至此,毛泽东清除了他行将调动野战部队包围北京的一大障碍,朝着他革命政变的目标步步进逼。他真正是一只老谋深算的老狐狸。他决定,在完成调派大军包围、控制北京之前,他绝不回到北京去了。他人外地,有中央警卫团加上当地军队保护,刘少奇们在北京就搞不了兵变。因为捉拿不到他毛泽东本人,兵变就失去意义。就算刘少奇一党横下一条心搞政变,非法宣布停止毛泽东的一切职务,他毛泽东也可以在外地召集各路动王大军,前去进剿。南京军区的老朋友许世友司令员早拍过胸膛了:中央出了修正主义,他带兵从南京打向北京!就算打一场内战又有什么了不起?刘少奇们至多只能撑三两个月。那时,老朋友周恩来就又会发挥他的谈判天才,居间和谈。和谈?可以,刘少奇先举白旗投降……毛泽东在发配彭德怀(去大西南),诱捕罗瑞卿等谋略杀伐上,事事顺遂。可是他授意上海《文汇报》发表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却在刘少奇、邓小平、彭真的党务系统面前碰了壁。江青说那是一道铜墙铁壁。
康生说简直要用原子弹才轰得开。毛泽东说,再厚的樯也要透风的。
署名姚文元的文章在上海《文汇报》的发表日期为十一月十日。毛泽东等了整整两个星期,全国各地如一潭死水,毫无反应,不要说予以转载,连提部没有人提到。毛泽东十分恼怒,问康生是怎么回事,中国成为谁的天下了?康生报告说,是中央书记处对此文保持沉默,中宣部则公然表示反感和不可理解,新华社也就不敢擅自做主,全国各省市的报纸自然是看北京的眼色行事,与中央书记处保持一致了。毛泽东气得眼睛发绿,脸块铁青,发誓要摧毁「北京独立王国」,倒毁「中宣部阎王殿」。只因尚未完成军事部署,不得不强忍下一口恶气。毛泽东下令,报刊不转载姚文元的文章,新华书店出小册子,立即全国发行。
为了打破沉寂,也是给北京方面一个警告,十一月二十一日,毛泽东在杭州会议上公开讲话了……姚文元的文章好处是点了名,但没有打中要害……《海瑞罢官》的要害是「罢官」。嘉靖皇帝罢了海瑞的官,一九五九年我们罢了彭德怀的官。彭德怀也是海瑞。
十一月二十二日,毛泽东又亲自把上面的话对彭真讲了,并质问彭真,为什么要包庇吴。彭真却当面顶撞说:我们已经调查过了,没有发现吴晗同志和彭德怀同志有什么组织上的联系。十一月二十三日,在彭真的请求下,彭向毛作了一次个别汇报。彭态度谦恭诚恳地回顾了《海瑞罢官》一剧的始末,等于当面揭了毛的老底:是毛当年提倡向海瑞学习,是始作俑者。
十一月二十四日,上海新华书店奉命向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征订姚文元文章所印制的小册子。北京市新华书店遵市委之命拒报征订数。上海方面以长途电话催订亦不予理会。在拖了一个多月之后,北京市新华书店迫于上海方面的强大压力,勉强接受了区区四千册,但堆放在仓库里准备作废纸处理。
表面上是北京市与上海市的公开对抗,实际上是刘少奇的北京党中央对抗毛泽东的上海党中央。中共的南北两大司令部壁垒分明,出现了中共高层从未有过的分裂对峙。且南北两大司令部各有优势:毛泽东、林彪在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常委会内属于绝对少数,但握有兵权和党内警卫情报系统;刘少奇、邓小平加上周恩来、朱德、陈云、彭真是政治局及其常委会内的绝对多数,足以阻止毛、林任何无理提议的通过,且真理在他们一边:过去号召全党干部学习海瑞精神的是毛泽东,表扬《海瑞罢官》是出好戏、马连良演得好、吴剧本也写得好的是毛泽东,今天指《海瑞罢官》是替彭德怀翻案的,也是毛泽东!太过恶劣、太过出尔反尔、翻脸不认账了。刘、邓、彭司令部的致命伤是人齐心不齐,还各自防范,刘少奇作为反毛派领袖也缺乏气魄和胆识,缺乏同舟共济、生死与共的政治道德凝聚力。
十二月二十九日,周恩来为了缓和行将爆炸的紧张局面,说服硬汉子彭真作出有限度的妥协,由北京市委机关报《北京日报》和《光明日报》全文转载姚文元的文章。三十日,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在「学术研究」版转载了姚文元的文章,并冠以一个经周恩来亲自修改审定的「编者按」,用语十分温和,提出学术问题,既应允许批评,也应允许反批评,实事求是,以理眼人。周恩来确是费了一番良苦用心,力图将双方的争论限制在历史学术范围之内,不把事情闹到天大。他实际上是在帮刘、邓、彭的忙。
毛泽东明察秋毫,自然看出了周恩来的「祸心」,更感到资己的孤立,有刘、邓、彭三个公然作反还不够,又跳出来一个智多星周恩来,两面派,搞「学术讨论」!毛泽东对此恨之入骨,他再一次痛骂北京市是「独立王国」,「针插不进,水泼不进」,要「打倒阎王,解放小鬼」。他所指的北京已经不仅是北京市委,更主要的失指把持党中央书记处、政治局的刘少奇、邓小平、彭真了。
毛泽东由此越加印证了自己的看法:刘、邓、彭已经自成体系,另立司令部于中南海了。他面对的简直是一堵铜墙铁壁,还是江青说得对。
一九六六年一月,北京的刘少奇为了争取主动,从正面来引导,也是掌握有关〈海瑞罢官〉的这场学术讨论,征得政治局多数常委的同意,并报备了毛泽东主席,在中央书记处名义下,成立一个「中央文化革命五人领导小组」,组长彭真,成员陆定一、康生、于立群、姚溱。毛泽东所以同意成立这个「五人小组」,一是为了赢得时间,完成军事部署;二是为了让刘少奇、彭真们去充分表演,去玩他们的贼喊捉贼的把戏,让他们暴露得更彻底。
※※※※※※※※※
第二十一节 北京二月兵变㈠
一九六六年一月,毛泽东乘坐他的专列火车离开杭州,移居湖北武昌东湖宾馆。他十分清醒,自己面临的是一场生平最大的政治权力豪赌:如何调动军队去包围北京,剪除刘、邓、彭集团。他在军事上的难题,首先是怎样对付北京军区。
北京军区是全国十大军区之一,拥有三十余万野战部队,辖区为河北、山西、内蒙三省区,司令员杨勇原是彭德怀手下的虎将,政委廖汉生中将更是贺龙的外甥!根本不可能叫他们派兵去接管北京市,去抓那些中央大头头。可是若从外地调大军进入他们的辖地,又怎能瞒得过他们,说服得了他们?
再者,究竟从哪一个外地军区调动大军来包围北京?毛泽东优先考虑到南京军区。该军区的司令员许世友上将早就向他拍了胸口,立了军令状:「中央出了修正主义,我带兵从南京打到北京!」难得少林寺和尚出身的许将军的这分忠诚。派诈世友领军包围北京,可说是万无一失。问题是南京军区的部队北上,一路上要经过安徽、山东地界才能进入河北,或者从安徽绕道河南进入河北。只怕大军尚未进入河北地方,已经闹得全党全军大哗,目标早就暴露无遗。派武汉军区的部队北上,也有同样的问题。且军区司令员陈再道上将,最先是张国焘的部下,后来是二野邓小平的部下,毛泽东怎么能信任?离北京最近的外地军区,应数济南军区,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上将倒是向毛泽东表过忠心。
但杨得志上将也是二野人马,邓小平手下一员虎将,据说跟邓小平私交不错。
他要是接受秘密任务后,稍稍透给北京的老上级一点风声,岂不坏了大事?而且河北、山东,到处都是刘少奇、邓小平、彭真们的耳目……依着毛泽东的用兵方略,自己既要借重林彪元帅,就不想动用林彪麾下的人马。非战年代,将帅一系,兵家大忌。可思前虑后,在别无选择的情形下,毛泽东不得不激活沈阳军区的精锐。那里正是林彪的老巢。从沈阳军区调军队入关,倒是路程短,沿途多山,目标小,较易保密。数万铁骑,日夜兼程,几天之内,即可抵达北京外围,占据有利地形,完成军事包围。印象中,幸而军区司令员陈锡联不是四野出身。
毛泽东信奉马列是个名,信奉帝王术数倒是真。他认为,纵览中国历史,从北向南用兵,总是大吉大利,所向披靡。
由此,毛泽东于一九六六年一月间认定了,从沈阳军区调精锐部队入关,包围北京,最是大吉大利。他谋略在胸,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