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有这一切都令小王十分感动,也终于服气了领导为什么就没看上他,也许就是没有这个度量和胸怀吧!于是满腔的愤慨和不平都渐渐消退,自己也终于得到了平衡。两人的关系又回到了当初的友好、和谐状态,后来才知道竟然有人还曾想借此事无中生有,离间他俩的关系,以达到个人目的,真是好险。
巴掌不打笑脸,多以笑脸待人就能赢得友谊、理解和发展,化干戈为玉帛。“没有人喜欢挨耳光,没有人会拒好意于千里之外,”这话真是再英明不过了。
目 录下一章
第2章 同事间的应酬艺术
踏上了工作单位这个生涯舞台,一举手一投足都免不了与同事的寒喧、应酬。如果说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办事能力,以及个人才华使他得以步步高升,平步青云的“硬件”,那么是否能被上下认可,左右逢源,深谙应酬的艺术恐怕就是出人投地的“软件”了。
把同事吸引到自己耳边是应酬的目的,但首先要使自己“被吸引”到同事们那里去。你对有些同事可能不怎么重要,但也许不定何时他们对你却关系重大。只有争取同事的拥戴、赞同——即便你不在场,赢得人心,才是平日应酬的最大成功。要知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也少不了三个帮。
君子之交,有所不为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 孟子
现代社会,那种不即不离,不远不近的同事关系,被认为是最难得和最理想的应酬哲学。与同事相处,终日正襟危坐,严肃、客气都不好。人家会认为你不合群、孤僻、不易交往;太近乎、太“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也不好,容易让别人说闲话,也容易让上司误解,认为你是在搞小圈子,动机不良。说来说去,还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为好。
杰克是一家大汽车公司的雇员,由于工作勤奋努力,成绩斐然,在短短的几年间,步步高升,事业可以说是一帆风顺。而有几位跟他一同起步的同事,限于能力和机会,却至今仍保持着多年前的原状。因此在大家相处之时,杰克总觉不太自然,甚至还有些战战兢兢。起初他为了避免老同事们指责他过于高傲,惹个“一朝得志便不可一世”的批评,频频地请这几位老同事吃饭,而且说话也比过去更加小心,客气了,饭菜档次更是极显尊重。不料同事不仅没领他的情,反倒认为他简直得意忘形,太“招摇”了,甚至越发不平衡起来,认为杰克原本就是个“草包”,原来就是凭着这些“卑劣”手段爬上去的。杰克最终落了个“赔了夫人又折兵”,气得几乎吐血。痛定思痛之后。决定卸掉包袱,轻装上阵,仅以平常心淡然面对平常事,一切竟然又应付自如了。
公事上,杰克“谨记大公无私”的原财,若是自己的直辖下属,就采取冷静的态度,奖罚分明,说一不二,绝不再抱“大家都共事这么多年了,算了吧!”的想法。只要态度诚恳,就不怕对方误解生气。私底下,仍然与他们保持一定距离,投契的就当作朋友一般看待,不能合拍的,也不再刻意去改善了。若不属于自己的直接下属,公事上很少相交。简单好办多了,平日见面,大可“友善”一番,“友善”之后也绝不会再额外“加温”,同事之间恐怕也需淡如水。
杰克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和同事们保持合适距离,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受同事欢迎的人。不论职位高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范围和责任。所以在权力上,聪明的人都不喧宾夺主,但也永远不会说:“这不是我份内事”之类的话,因为过份径渭分明只会搞坏同事间的关系,而过分泾渭不分,也不利于同事圈这一特定范围。
孟子说过:“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同事间,说人长短,制造是非之举理当不为。比较小气和好奇心重的人,聚在一起就难免说东家长,西家短。虽说偶而加入他们一伙,胡乱批评或调笑一些单位以外的人的轶闻趣事,倒也无伤大雅,但是对同事的弱点或私事,保持缄默才是最明智的做法。公私分明是重要的,不搞小圈子也同样是多少“过来人”的经验。众多同事中,自然难免会有一两个特别投缘,私下里成了好友无可厚非,但是无论自己的职位比这位同事兼好友的人高还是低,都不能因为两人关系好,就作出偏袒或情势的模样。一个公私不分的人。永远做不了大事,何况任何领导都讨厌这类人,认为不值得信赖。
同事间,一方有困难,另一方负有道义上不容推却的责任。但是却并非任何时候都应出手相援,而是同样要有所不为。这就要看看这种帮助属于何种性质。我们知道,同事是就某一个小团体中某些人相互之间的关系而言的。但是对于这些人而言,他们不仅生活在同事之间的小环境中,而且,他们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具有更为广泛的社会联系,因此,如果不能正确地协调这两个关系,那么,结果则会不那么令人满意。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个生活在社会之中的人,他不仅有着同事间的相互关系,还受到社会中舆论、道德、法律等等的约束。所以,当同事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不能仅仅从自己是他的同事这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一味的盲目相助,重要的是应当看到这种帮助的结果。如果说这个问题是与社会中其它关系发生了抵触,那么帮助的角度就应当注意到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平衡。不分是非,没有分寸的简单帮忙是不可取的。
“为同事义不容辞”,说起来虽然可歌可泣,令人佩服。但如果在任何时候都像别人的应声虫一样,丝毫没有自己的见解,一味附和别人的意见,那又怎么能叫帮忙呢?何况更多的情况下是“义不容情,法不容情”,有所不为才是真君子。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信奉:同事之交,乃君子之交也。君子之交,理当有所为,有所不为。所谓“君子之交谈如水”恐怕就是提倡一种同事间的适距原则:“太近则呢,太远则疏,过于亲昵则遭忌,忌则谤生;过于疏远则遭议,议论多则是非生。那么,还是淡如水的好啊。
有“礼”“没礼”都能走天下
人类社会主要建立在“馈赠关系”上,有来才有往。
——(美)罗伯特·哈夫
美国畅销书作家罗伯特·哈夫在一本叫做《如何在这个疯狂世界里找一份好工作》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人类社会主要建立在“馈赠关系”之上,有来才有往。于是很多人便认为看来在这个“疯狂的世界”里,要向往上爬,恐怕只有咬着牙不惜血本的“真情大派送”了,给领导、同事送的“礼”越多越好,越贵越好,所谓有“礼”走遍天下,无“札”寸步难行。由此一来,这个周而复始的“人情债”便恶性循环起来,又怕它还又要依赖它。
其实工作中,到底需不需要给上司,给同事送礼并不是最重要的,送与不送都有可能带来或有利或不利的影响,重要的是如何送礼?何人该送?何人不必送?送什么的问题。
“该如何送礼”是人情礼仪中很难处理的必修学问,这门课,学校没教,同事没明说,全凭自己去摸索、去掌握。熟知送礼学问的人往往不仅八面玲珑,进而八面威风了。
古人有过一句这样精辟的论述:“锋芒不露无孔铁锤,八面玲珑,多虚少实。”比喻人心思灵巧,任何事情都能处理周到,工作自然顺心,人缘也好。“八面玲珑”该玲珑些什么呢?关键也许就是“八分精神用来做人”,“只剩下两分力气做事”,要不然为什么许多人事情往往做得很糟,仟然“玲珑”得像个腹中空空的大绣花枕头,却照样红极一时,春风得意呢?
在做人的功夫里,送礼物当然是必修的基础课。送礼物给同事,是八小时之外建立感情,推进关系的最有效的物质桥梁;同事帮了你的忙,事后不忘认真地选一份礼物亲自登门送上,既还了人情,又不致失礼;同事家有婚嫁喜事,根据关系的远近亲疏送上一分合适的贺礼,既添了喜庆,又买了人缘儿;同事生病,及时前去探望,时间不宜过长,送些鲜花、果篮、营养饮品等足矣,既安抚了病人,又表达了关注……诸如此类同事间的私人馈赠,作为联络感情,人情世故的必要应酬,当然未尝不可,但要注意轻重之分,一般不宜买太重的礼物,免得让对方感到你别有用心,会不会有求于他或者“拖他下水。”
送礼给上司,可视为一种礼貌,表达感谢照顾的心意。“吃人一口,报人一斗”原本就是维系人际和谐的秘决。上司在公事上给予不少指点,对工作该如何进行也帮了不少忙,谢谢化成礼物,更具体、更难忘。
有时候送礼也是一种敷衍,许多人给上司送礼并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所求,只是笃信“吃人嘴软,拿人手短”。领导收下了自己的微薄小礼,尤其是逢年过节或家中有喜庆事时送上的“顺水推舟”便可接下的那份礼,工作中自然就会不好意思过分责难,批评送礼者,即使要说要骂也许会柔和多了。
送礼的时机宜自然,毫无理由的馈赠绝非多多亦善。老祖先创造了“礼节”一词,恐怕也正是暗示“逢节送礼”,而不是没道理的送。有时,刚到新岗位,刚出成绩,刚被提升,倒是送礼的好时机。
当然,并非所有的礼都能送得出去,万一礼送到人家门上却被拒之千里,可实在是件尴尬的事情。花钱没讨好不说,弄不好还会误大事。比如,有人自认为眼光深远,喜欢“放长线钓大鱼”,为未来投资而送上司一些大礼,而这种师出无门的大礼恐怕十有八九都会被拒收,弄不好还给上司留个心机太重的印象,真是比不送还糟。
日常的礼尚往来乃人之常情,同事间互送些一般性的礼品也无可厚非,但却并非所有的礼物都宜一视同仁,通通收下,有时拒收同事的礼物也是必要的。比如收下一些可能影响工作大局而使某方得益的礼物,则有构成受贿罪之嫌,是万万不可取的。
估计送来的礼物别有用心者,一般都应该拒收,实在推脱不过,也要尽快回送同价值礼品;不愿收受的,除退回礼物之外,应附以委婉、诚恳的感谢。
所以,这礼物送也罢,不送也罢,都是根据情况灵活处理的。一个人只要兢兢业业的工作,诚心诚意待人,擦亮眼睛处事,有“礼”没“礼”就都不影响其打天下。
彬彬有礼人不怪
不学礼,无以立。
—— 孔子
中国是闻名的礼仪之邦,几千年灿烂文明,教育出无数谦谦君子。礼貌仪态,反映一个人的文明教养程度,使人感觉到对自己的尊敬,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和很微妙的讲究与学问。
中国有句古老的俗语,叫做“礼多人不怪”,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在就业谋职的办公室里,人们可以接受一个相貌平平,才能平平的人,但却不能够接受一个不拘礼仪的人。一个不懂礼数,不讲礼貌的人,很难想象能获得过人的前途和明显的迁升。
镜头一:在8小时之内,知书达利的人会这样向上司、同事打招呼:
在楼道里超过上司往前走时,会点头示意,并说:“对不起。”打照面时会做点头,略停顿以示礼让。昨日倘若缺勤,早上见上司时应主动道歉、解释,即便上司并未在意到,也不会就此不了了之。昨晚波同事请去吃了晚饭,一早见面还会再次道谢。尽可能地先向见到的同事打招呼,道早安,声音绝不会有气无力,嘟哝不清,免得给人以没有精神,难当大任的印象。众多的同事在场的情况下如欲先走,定会当众打声招呼,再行告退。
镜头二:在8小时之外,知书达利的人会这样与上司、同事讲“礼”:星期日在街上遇到上司,绝不会佯装看不见而避开,或一边用手指着上司,一边随随便便地将上司介绍给同伴。应邀去上司家做客定会准时,按门铃或敲门时绝不会连续不断地进行。
镜头三:工作中遇到上下楼梯或乘电梯的时候,知书达礼的人会这样遵守礼仪:与上司同行,会斜后一两步;楼梯上还到上司或同事,会点头致意。如上司叫停,则会底一两级听之。乘电梯时,手按电梯处开门或,让上司、女性同事、前辈、同事先入,然后进入按钮排旁,听人报几层楼,代按之。
镜头四:知书达礼的人在迟到或缺勤时,往往会这样处理:频频迟到,必然会给上司造成该人很不负责、不称职的印象。所以估计会迟到,这样的人通常会先打招呼,以示有责任心,并将需办的急事提前交待给同事。实在没条件提前报告,如因意外塞车、交通小事故等,事后也会尽快汇报解释。
另外,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