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游戏电子书 > 同事 >

第19节

同事-第19节

小说: 同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许他确实如此。但那不是聚精会神,他也显然不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人,如果你根本不看讲话的人,那么对于他来说,你无异于正戴着耳或用手捂着耳朵。没有大希望自己讲话时,别人却是如此漠然。那位科长后来或许可能完全得到了他的领导的谅解,然面其它同事会了解他这番“良苦用心”吗?不明其中原委的同事们又会怎样想呢?
  怎样才能成为善于倾听的人呢?
  (1)用语言反应表示积极倾听:听人说话时切不可一味“沉默应付”,必要的语言反馈如不时地说“是的”、“明白了”、“继续说吧”、“对”等等能够表明你一直在积极地听;可以一边听一边简述自己过去的类似经验,或简要解释自己的类似观点,以表示你对对方的理解;间或地插一两句诸如“请接着说下去”、“这件事你觉得怎么样?”“还有其它事情吗?”等语言,会使对方谈兴更浓,把更多的想法和消息告诉你;当和同事讨论共同的感想和体会时,不要只顾自己说话,要让对方也有说话的机会;在做出回答时,应该说“是的”、“我理解”、“你说的和我想的一样”,等等诸如此类的回答。尽量避免使用否定别人的回答或评论式的回答,如:“不可能”、“我不同意”、“我可不这样想”、“我认为不该这样”等等。别人在谈论自己,而你却充耳不闻或笑话他,这也是一种对他表示否定的行为。同样的,伤害或贬低对方的回答也是一种极不礼貌的评论,如“只有你才会被人瞧不起”。“你这样做太可笑了”或宣称自己的长处显示自己比对方高明,如“要是让我做可比你强多了”。“我怎么会象你那么傻”等,这也是一种评头论足的行为;另外,在对方谈到关键的问题或语句时,自己有必要再简明扼要地再重复一下或解释一下,如:“你是说……”,“你的意思是”……等等,这样可以表明你不仅认真的听,而且积极地理解对方。
  (2)积极倾听中的形体反应:首先,倾听时要采取轻松而灵活的姿态。不必太紧张或太“规矩”,但也不能悠哉悠哉的样子。没精打彩的态度表明你漠不关心;脸部紧绷说明你心里紧张或不舒服;而抱着双臂翘起二郎腿半躺在椅子里,脸上又露出颇有自信的表情则表示傲慢了。我们的姿态必须表现出我们乐意倾听而且有兴趣与对方交谈。
  其次,在倾听别人说话时要学会充分利用身体反应。利用身体的活动手势来表示对对方的理解。比如:用摇头表示你不相信;用手势来表明物体的大小比例。然而,在私人谈话场合大踏步或挥舞手臂等夸张的动作,就不合适了。
  一位哲人说:“善于倾听的人,别人欢迎,自己长智。而善于倾听的人,往往善于沉默。因为,积极倾听增加信息知识,减少误会和冲突,增加实现的愿望,加深同别人的关系。
  杰出人物,往往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
  松下幸之助经营的诀窍之一,就是“细心倾听他人的意见。”善于沉默也是正确判断的基础。正如巴巴拉所说,态度。信仰、感情以及直觉——都或多或少地投入到听的话动中去,从而集思广益。
  故宫博物馆藏有一幅《风雨潇湘》的画,三尺多的画卷上,只在左上角或右下角有些笔墨,其它全是空白。然而站在稍远的地方看去,潇湘隐约可见,烟影雨迹茫茫,观众在欣赏中能产生无限的联想和艺术的补充。“看画,不但要看画实之处,并且要看画之空白处。”画家黄宾虹这句“夫子自道”,实在是经验之谈。
  空白之处,能给人以联想、思想;
  沉默之中,能蕴含万语千言。
  苏联早期电影《夏伯阳》中有这样一个场面:政委和夏伯阳之间经过一系列矛盾冲突,终于消除误会,建立起深厚的情谊。不久,政委要调离部队,夏伯阳无限眷恋,依依不舍。送别时,他紧紧拥抱政委,并用力擂了一拳。末了,只是一个无声的空镜头,政委的车影过后,剩下一条空荡荡的大路,稀疏的丛林,夏伯阳久久仁立着。这个无声的空镜,有力地烘托和渲染出他为离别而感到无限惆怅的心境。
  这里的沉默,实在是另一种“浔阳江头”的话外音,是“雪下空留”的“马行处”。
  认真听别人说话、适时的沉默需要敏锐的感觉,需要集中很多精力,但这并不是难于掌握的,只要你在日常的工作中,在与同事的交流沟通中善于体味琢磨,就一定会成为一个高时的倾听者。
  请记:做一个好听者。鼓励他人谈论他们自己。是要别人喜欢你的前提。
  会说的不如会问的
  打动人主的最佳方式,是跟他谈论他最珍贵的事物。
  ——代尔·卡耐基
  同事之间相互交流,沟通感情,除了通过工作关系引起的常规性交谈、商议、讨论外,自然也少不了工作余暇,茶余饭后的闲扯、聊天,可别小看了这些平平常常、司空见惯了的环节,没准儿你的毛病还就出在这里。
  工作中不知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同事,工作能力不错,人也热情,并且绝不属于那种拙嘴笨舌,窝窝囊囊的人,可不知为什么却总是不被大家所欢迎。经常是一个原本大家都有说有笑的一个小型“聊天儿会”,只要有他一介入,大家便不约而同的安静了下来。老刘就是这样一个不幸的人。
  这不,忙乎了一上午,快下班见了,一个办公室的三个人一边喝茶体息一边各自聊着自家的琐事。正巧老刘进来,落座不久便冲着年龄最大的老赵问道:“我说老赵,听说你家老伴儿退休后”练摊儿“卖袜子了,怎么样,发大财了吧?”“卖个袜子发什么财?还是你有本事啊!”老赵起身离去。“小王,我昨天看到了你做的那个报表,怎么看怎么别扭,你看看,这是我的报表,给检查检查、提提意见怎么样?”“对不起啊,老刘,你看,到点了,我家里还有点事,你聊,你聊。”小王也匆匆走了,办公室里只剩下了老刘和另一位女同事。“老刘,我这段时间正打算装修一下房子,听说你家装修的不错,地板砖是从哪里买的?”女同事问道。“唉呀,我家装修可真没少费劲,你要不要去参观一下?那地板砖我爱人特满意,要不改天我帮你去选?对了,有一家建材商店正搞有奖销售,你要不要现在就打电话问一下获奖率是多大?”一连串的问句真是备显热诚,却问得那位女同事连连说“不”,提起包也借故走了,只剩下老刘一人呆坐在办公室里,莫名其妙,好不扫兴。
  其实老刘与同事套近乎连连失败,吃力不讨好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他热情有余却方法不对,不懂得提问的艺术。要知道,每一位跟你谈话的人,对他自己,他的需求和他的问题,更感兴趣千百倍。他对自己轻微的头痛脑热远比对报上的超级爆炸性新闻更关注得多。在你跟别人开始交谈的时候,切切要注意这一点。也许一个看似极度平常甚至还有些滑稽可笑的话题,在对方眼里却简直是金是银,看重之极。一个善于与同事往来,相处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深谙提问艺术的人,他们常能提出别人喜欢回答的问题,从而鼓励他们谈论他们自己,谈他的兴趣,他的成就。
  每个人所感兴趣的都是他所看重的,他永远只对自己所要的感兴趣,但别人却未必对此有任何兴趣。因此,唯一能影响别人的方法,是谈论并引导他也来谈论任何他所需要的。一番谈话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谈话双方一问一答间前前后后是否取得了一致和默契:问者是否能够通过提问渐渐深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答者也能欣然痛快地有问必答,甚至滔滔不绝,有过之而无不及,双方最终都能畅所欲言,满意而归,从而结束一番惠已悦人的交流。
  那么,善于提问的人都有哪些品质呢?
  (一)善于提问的人总是在确信自己对于话题的内容确有一定了解时,才开口提问。
  (二)善于提问的人总会善察言观色,所谓“锣鼓听音,说话听声”。他们总能细心聆听对方吐露的每个字,注意他的措辞,他选择的表述方式,他的语气,乃至声调,从而发现对方最欢迎被问的是什么。
  (三)善于提问的人总会在“问什么”,“何时问”,怎样“问”上下功夫。首先,他们会问能引起对方注意的问题;问能获取所需信息的问题;问已有既定答案的问题;问能让对方深思的问题。其次,他们会预先设想对方的可能回答,针对不同答案设计好对策后发问;在对方回答完上一个问题后发问;最后,善于提问的人从不会提带有敌意、威胁性的问题;不提自我炫耀,显示己方优越的问题;会耐心地继续追问对方回答得不完整的问题;敢于提出对方故意回避的问题。
  (四)善于提问的人通常会以这样一些话来开始自己的提问,如“顺便提一下”、“老实说”、“坦率地说,说真的”等等。
  (五)善于提问的人常常保持中立、客观的提问方式;他们对事物往往不止一种衡量价值的尺度、不会只是顽固地坚持一个看法,经验表明,一个态度中立的人,常常可以争取更多的朋友。
  风含情,水含笑
  ——非语言交流
  一个成功的语言交流=7%的言词+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
  ——阿尔伯特·迈哈罗宾
  据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在交往中彼此对对方的印象95%取决于非语言因素,即双方的行为、举止、眼神、神态。某些有特点的动作等,只有5%由双方的言语因素决定。这就要求交往者缩短彼此间在空间上的距离,以利于非语言因素的表达。“体态是静的非语言行为表现。据美国学者伯德惠斯·戴尔等人研究:”光是人的脸部,就能做出大约二十五万种不同的表情。“许多专家学者在归纳现有资料的基础上,指出人际交往中的非语言行为的表现形式至少有如下两种类型:
  (一)动态无声的体态行为。诸如点头、搔痒、搓搓手。擦擦脸、捶捶背、伸伸腿、弯弯腰等,都属动态无声的身势动作;相视而笑、挤眉弄眼等,也属动态无声的体态动作。
  当你向别人致意时,握手问候意味着彼此建立了一种身体接触的交流关系。而“眼神的交流”也是同样重要的交流方式,用眼神你就可以同他人建立一种关系。一旦你使用了眼神,就像电视机打开了电源开关,它能使你与他人建立起一种真正的人际关系。
  同时,你的眼神不仅仅传递信息,它还能从别人的眼里收到信息。“我明白了。”“太有趣了!”“真烦人!”“我真的糊涂了。”“我很乐意你接着讲。”“我生气了。”“准备好了吗?”等等。这些你一看就懂。
  现在,请你回顾一下你自己的情况。当你说话时,你的眼睛是否也帮助传达话语?还是躲躲闪闪,不敢正视他人?你是否因为看着别人说话感到困窘,就两眼盯着墙壁、天花板、脚尖、或其它什么?你望着听众时,眼前是一堆人还是一个个的人?要知道,再也没有比躲开别人视线更容易让你失去听众了!
  人常说:“最会说话的不是嘴,而是眼睛。因为它是心灵的窗口,很多微妙的感情,都可以从眼睛里得到明确答案。这话显然不无道理。
  有些人眼睛并不大,但却很动人,是因为它富于表情。
  表情就是人的感情的形象。它像谜一样微妙、复杂、极有魅力。因为表情不像语言那样有固定的概念内涵,它是有动感的,瞬息可变的,往往非常含蓄,富有暗示性,因而给人一种揣思回味的美。一张不善表情的脸就是一种缺陷、相反,一个生动的表情也许马上会使一副平庸的面孔顿时变得光彩照人。
  王小姐和韩小姐是同事,不久前因为工作上的一点小事互不相让,斗起嘴来,结果弄得双方都很不愉快。彼此视若异己,互不往来。某日不巧相遇在一家大商场的楼梯上,两边人来人往,各自奔忙,可不知为什么,那一瞬间两人都感到似乎旁人正在注视着自己,而且已经俨然清楚了她们之间的恩恩怨怨,因此为了表现自己的风度,也为了在大庭广众之下免得尴尬现眼,两人都不约而同的冲对方灿然一笑,然后点点头彼此擦肩而过,谁也没有开口说一句话,但双方都已意识到,从此两人的一切是是非非都在这一笑间烟消云散了,次日将是个大晴天!
  的确,人的脸会说话,喜怒哀乐都会从脸上表现出来。难怪古人说:“情在脸上现,怒从脸上生”呢。
  (二)静态无声的体态行为。研究表明,即使人体处于静止状态,身体本身仍可用不同的方式“说话”。有人指出,人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