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游戏电子书 > 天行健 >

第134节

天行健-第134节

小说: 天行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七百多条,而邓沧澜的水军一共只有不到一万,战船五十余艘。当李尧天提出这个奇袭计划时,句罗王廷的重臣们都大惊失色,斥为“胆大妄为”,觉得那是以卵击石,但邓沧澜力排众议,大力支持李尧天,甚至两人联手出发,那是共存亡、同荣辱之意了。倭人根本没料到已经是惊弓之鸟的句罗水师居然还敢劳师远袭,全无防备,这一战,倭人水寨被连根拔起,两万水军只逃出了七十七人,战船也只剩了两艘,邓沧澜与李尧天大获全胜。邓沧澜又派李尧天率五千水师截击倭人海上来的援军,自己率五千人弃舟登岸,沿途收留流亡,与留在岸上的倭人游击。
  这个计划的大胆,与李尧天的远袭之议不相上下。当我听到邓沧澜传来的报告时,先是大吃一惊,继而又暗暗称绝。邓沧澜这人智勇双全,胆识谋略俱佳,比邵风观更胜一筹,也怪不得文侯如此器重他,让他独挡一面,远赴句罗。相比较而言,虽然年纪相差不多,我已远远落在他们后面了。
  今天是十一月四日,又是一个休息日。一早上,我将飞羽牵出来,到野外溜一溜。飞羽的脾气很是暴躁,不能和别的马养在一个厩里,而我又没资格给它一间单独的马厩,所以只能养在我住处的后院。那是个小小的院子,飞羽养在那里,精神都不太好,我都有些心疼,趁今天天气好,我带它到野外跑了一圈。转了一圈,回到军校,刚给飞羽喂了些料,一个同事突然在外面道:“楚休红,你在这儿啊,文侯大人派来的人都找你半天了。”
  文侯找我?我怔了怔。甄以宁死后,文侯再不曾召见我,好像把我这人也忘掉了。想到邵风观的事,文侯对我可能也有些迁怒之意,毕竟当初甄以宁也曾在我的前锋营里呆过几天,也是在那时受了伤的。现在他叫我,到底有什么事?
  我到了文侯府中,报过名后,我被带到了文侯的会客厅外,我有些惴惴不安地大声道:“大人,楚休红求见。”
  “进来。”
  也许是我多心,文侯的声音好像苍老了一些。我推门进去,只见文侯背着手站在墙边,看着一张巨大的图。文侯见我进来,转过头道:“楚休红,你来了。”
  我行了一礼道:“大人,不知唤小人来,有何吩咐?”
  文侯指了指那张图道:“你先看看这个。”
  那是张“舆地一览图”,画得非常详细,一些稍高一些的山头都标出来了,图上还粘着一些各色的三角小旗。我看了一下,道:“大人,这是战况图吧?”
  那些三角小旗是用小针刺着,乍看之下杂乱无章,但细细一看,便知道白色的多分布于北面,红色的多在南面,而蓝色则都在东北句罗,黑色的都在西北,小旗最多的是在北宁城的方位,自然表明战局形势了。每一面旗大约代表一万人,因为我见北宁城的白旗有六面之多,红旗也有四面。
  文侯笑了笑道:“你反应倒快。不错,正是战况图,只是要改一改。”
  他伸手在东北句罗岛上摘下了一面蓝旗。现在,句罗岛上的白旗和蓝旗都已是三面了。我道:“邓将军又传捷报来了?”
  文侯道:“正是,今日刚来的羽书,昨日沧澜获得大胜。”
  昨日早晨,李尧天率五千人在句罗岛东南端海上与倭人的两万援军决战,水战一日,李尧天在海上发动火攻,大破倭人船队,杀得海上漂满浮尸,倭人残军只得仓皇退回倭岛本土。同时,邓沧澜牵着岸上的倭人连续苦战,因为收留逃散的残兵,此时他的部队扩充到了一万有余。倭人因为失去海上的补给,句罗岛民众又实行坚壁清野,在追着邓沧澜转了几个圈后,被拖得精疲力尽,昨日听得援军到来,急忙向海边进发,准备孤注一掷,水陆夹击,击溃留守海上的李尧天军团,重新打通补给线,没想到在回师途中被邓沧澜在句罗岛金持山设伏,以一万对三万,一举击破,斩首七千。此战过后,倭人残军都已退入城中龟守。昨日水陆两路都得到大胜,便得倭人的士气也一定跌到了低谷,到了这时,句罗岛的战事恐怕已经全面扭转,下面就该是邓沧澜率军大举反击了。
  我叹道:“邓将军真是个将才,那位李尧天将军也是天下无双的智将。”
  邓沧澜也一定是将此战看做决战了吧,不论是水上还是陆上,只要有一方失利,剩下的必然会遭到倭人的水陆夹击。如果不是他和李尧天两人,只怕倭人的反击就会得手,那时战势又将处于不利了。东北战事能有如此大的进展,文侯一定也舒了口气。不仅是他,我也舒了口气。
  文侯也叹道:“不错,没想到化外之地竟然有这等出色的人物。倭人被彻底击溃后,我一定要将这个李尧天调来做沧澜的副手。”
  句罗是个藩国,文侯要调李尧天的话,那也不会是件难事。我也很想见见这个了不起的战将到底是何等模样,在我心中,我觉得他该比邓沧澜更为出色。
  文侯转而向西北方道:“句罗有沧澜在,可以放心,只是青月只怕要顶不住狄人了,唉,北宁城不知还能守多久。”
  和句罗岛上的战局相反,北宁城日益陷入困境。这已不是个秘密了,蛇人毕竟不同于岛夷。屠方、毕炜、路恭行三人虽然善战,但是蛇人的攻击一波接一波,要斩杀一个蛇人,平均总要付出三到四个帝国军的代价。而帝国此时实在太缺少兵员了。雪上加霜的是,此时西北方的狄人也突然发动了叛乱,将镇守西北边陲的青月公牵制住,文侯图上西北方的那些黑色小旗只怕就是狄人的。
  狄人生活在西北沙漠上,以游牧为生。数百年来一直是边境大患,大帝一统天下后,为平息边患,曾命十二名将中的李思进挂帅西征,连破王廷,将狄人驱赶到了三千里外的蛮荒之地,也让西北边疆得到了百年安宁。可是随着帝国国力日衰,狄人又不断东进,如今重新回到了他们原来生活的地方。由于狄人一直在沙漠上逐水草而居,骑术极精,来去如风,青月公的军队只能取守势,无法如李思进一般进行犁庭扫穴的打击。狄人的军队已有十万左右,其实力已超出青月公一倍,幸好他们分裂成五部,号称“五王并立”,互相之间也时有争斗,每一部的实力有限,因此一直接受帝国册封,维持一个名义上的藩属。虽然狄人不时仍要前来骚扰,但大体上还算相安无事。我听文侯这般说,不由得大吃一惊,道:“狄人造反了?”
  “昨日传来的消息,最近狄人五王合盟,十一日发动了一次袭击,杀入金山堡,击溃青月公的五千屯边军,也许他们还记得当初李思进将军远征三千里,斩首二万级的辉煌战绩,这次袭击只是稍出即退,毁掉了屯边军五座边寨便又退回沙漠。若是狄人挟初胜之威,乘势东进的话,我想青月公便难办了。”
  我心头一不由得一寒。这事该是机密了,我也不知道。我道:“大人,小人久处帝都,愿重事鞍马,杀敌报国。”
  我现在连军人都不是,文侯跟我谈这些军机,恐怕也是要用我了。我不禁有些激动,话说得也有点发颤。文侯转过头,微微一笑道:“狄人虽然攻势强悍,不过因利而聚,只是批乌合之众,只消看他们不曾乘胜东进便知他们翻不起多大的浪来,心腹之患是在这里。”
  他指的是天水省。天水省的白旗有五面之多,红旗却只有一面,方才我还不曾注意。我道:“西府军也遭到蛇人攻击了?”
  文侯点点头道:“不错。虽然如今现身的蛇人还不多,但蛇人一定是将天水省当做第二个进攻点了。怪不得在北宁城的攻势一直不是太强,它们打的主意,其实是三路北进之计啊。”
  “三路?还有一路在哪里?”我觉得有些诧异。从图上看,天水省到之江省之间,并没有插着红旗。事实上,大江中分南北,发源于极西的崇山峻岭中,也只有中游的天水省和下游的之江省可以渡江,其他地方的渡口年久失修,加上水流湍急,蛇人要大批渡江绝非易事。下游已经失守,蛇人完全可以从那儿一路北上,但事实上却也没有这样的事发生,我本来就在奇怪,但想想蛇人要平定南方诸省本非易事,可能也正在南方各省扑灭当地的抵抗军,这样也能理解。蛇人终于在天水省露面,那说明要东西齐进吧,只是还有一路不知在什么地方。
  文侯敲了敲东面的海上道:“就是这儿。”
  “什么!”我大吃了一惊。蛇人难道从海路北上么?我从不知道它们会有大船。蛇人虽然会游泳,但要游过浩瀚的大海,那是绝无可能。
  文侯道:“当初我乍闻这消息,本也不信,但现在想想,这事实在大有可能。南方,还有一个地方有大量的船只啊。”
  我看向南方。文侯指的,一定是五羊城。五羊城主因为是事实上的独立,一直保留着一支两万人的军队,而他们由于有大量的海外商队前来,因此军队基本上都是水军,船只也全是些海船。我道:“难道五羊城已被攻克了?”
  五羊城太远了,被攻克的消息现在也没传来,我不知道文侯是怎么得来的消息。文侯道:“我也不知道。五羊城,一直是个变数啊。如果天下太平,这个变数也不会有什么大碍,但如果到了乱世,说不定就会成为一个致命的伤口。”
  我急道:“大人,小人愿下五羊城探听确实消息。”
  文侯让我来,只怕就是这个目的吧。我曾随武侯南征,对南方的路途也算有些熟悉,文侯可能就是要我充任特使前往五羊城,探得确实消息。虽然这任务艰难之极,但天下板荡,作为一个帝国子民,我也是义不容辞。
  没想到文侯摇了摇头道:“眼下尚不必多担心此事,若西府军被打垮了,蛇人恐怕也用不着动用这一步棋了。”
  他突然站直了,高声道:“楚休红,国家养士,用于危难,就算某人心有不平,应该怀恨于心么?”
  我一怔,道:“不该。”
  “那就好,明日我向帝君上疏,恢复你的下将军之职,重新率领前锋营,增援符敦城。”
  这话像是一个闷雷,我又惊又喜,一下跪倒在地,道:“臣万死不辞。”
  只是,天水省仅仅是出现了一些蛇人,而西府军有五万之众,需要我去援助么?我不禁又有些不安,隐隐地觉得这事实在有点古怪。文侯像是看透了我的心思,道:“楚休红,你在想什么?”
  “小人以为,符敦城似乎还不到危急之时,援助似乎还谈不上……”
  文侯冷笑了笑,看了看四周,放低声音道:“楚休红,现在四下无人,你要记住,援助其实是假,密切注意周诺的动向是真。”
  我浑身一震,注意周诺!我还记得这个喜欢玩刀的西府军都督,以及那个很有点阴险的副都督陶守拙。难道西府军是要趁乱而动,自立为王么?如果真有这事,文侯再让我去岂不是送羊入虎口。想到这儿,我身体也不禁有点发颤。
  文侯哼了一声,道:“怕了?”
  我身上又是一颤,高声道:“禀大人,人固有一死,以死报国,死亦无憾。”
  文侯看着我,像是要看我这话是不是在强作壮语。我动也不动,此时心中也确实没什么好怕的了。从高鹫城逃出,再从东平城被押回来,我出生入死了那么多次,如果要死的话早就该死了,用不着等到现在。顿了一会儿,文侯脸上终于浮出了笑意:“不怕死就好,不过要死也没那么容易。此事本就是陶守拙密报,你带前锋营去,名义上是给西府军加封,看看事态究竟如何,他会协助你的。记住,见机行事,如果周诺真有异动,他这条性命,两三人白刃相加,便可取之。最主要的是不能让西府军乱,那倒是件难事。楚休红,我相信你。”
  我又行了一礼道:“臣定不负大人重托。”
  话虽这么说,但我心中仍是没底。经过东平城之役,前锋营不过一千来人了。这一千人带到符敦城,和五万西府军相比,只是他们一路军的十分之一。如果周诺真有异动,和陶守拙反目,两人一通混战的话,前锋营在乱军中自保都难。
  内乱总是最难收拾的。一支能敌万人的强兵,只怕平伏不了五千人的内乱。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啊。
  我胡乱想着,文侯突然抓住我的肩头,看着我的双眼道:“以宁的遗言中,让我好生照顾你,楚休红,我已无子,以后,你就和我的儿子一样了。”
  我的头“嗡”地一声响。甄以宁死前还有这样的遗言么?我的泪水不由得一下涌了出来,止都止不住。他拍拍我的肩道:“男子汉大丈夫,流血不流泪。楚休红,你很有善战之名,但其实还是太软弱,这个毛病一定要改一改。”
  我顾不得面子,伸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