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游戏电子书 >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

第784节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第784节

小说: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的坦克所在的方向。
  随着一道火光闪过,布罗尔似乎能够看到,那枚向自己的坦克直直飞来的炮弹。
  布罗尔的坦克中弹了,一瞬间,英国坦克的内部充满了无数的光点和弹片,布罗尔的胸口被弹片击中,他的身子缓缓的倒了下来,他看着驾驶员浑身是血的伏在了座位上,而他们的坦克则象断了线的风筝一样的向前开去……
  其余的英军坦克继续向德军坦克开炮。一发炮弹命中了一辆“A7V”坦克的指挥塔,“A7V”坦克的身上冒出了一缕白烟。紧接着又有2发炮弹命中了这辆“A7V”坦克。这辆“A7V”坦克被打得歪向了一边,但德国坦克还在继续开火,随着它不断的射击,又一辆“马克5”型坦克被击毁了,在德国坦克的不断炮击下,英国坦克开始一辆接一辆的起火。
  在猛烈的炮击和施放毒气之后,在坦克的快速冲击掩护下,德军步兵开始前进。由于在1915年和1917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进攻的整个区域曾在德军的控制之下,因此在德军的任何单位中都不缺乏熟悉这里每寸土地的军官和士兵。德军采取的进攻方式是,“渗透”和“扩展”。低低的浓雾在战斗开始的最初阶段也有利于德军作战计划的实施。由于英军所依靠的独立哨位系统因为其数量相对较小而且是稀疏地散开在阵地上,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清晰的视野,以便于为自己的机枪手和保护它们的炮队提供射击目标,结果成了德军首先拔掉的钉子。德军步兵在浓雾和坦克的掩护下,以小股突击队顺利地攻入英军的前哨区,这些德国步兵携带有机枪和迫击炮。其后紧跟大队人马,在中午时分,德军在多处穿入了英军的战斗区。英军的各个哨所有很多都被德军射出的炮弹炸毁,侥幸未被炸毁的也都被炮弹的爆炸震懵或被毒气窒息,在迷雾中茫然不知所措,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他们还往往受到来自于后面的包抄。尽管英军顽强地自卫,同德军浴血奋战。但是德军依仗他们的出色组织和对地形的熟悉,又有人数上的巨大优势作后盾,他们在白天就一个接一个的消灭掉了这些孤立无援的哨位,并且不断地侵袭并在数度渗入进了英军的战斗区。
  英军的各个孤立的哨所进行了奋不顾身的抵抗,用能够使用的一切手段进行反击,他们的英勇战斗使进攻中的德军遭受了沉重的损失。因为从一开始,防守的英军已经接到了“战斗到底”的死命令,只要还有一枪一弹就要战斗下去,不管战场上别的地方出现什么情况或者是否还有胜利或逃生的希望。
  战斗在继续,英军的防御阵地和交通线成为了一片废墟,很多破坏是英军未能采用“弹性防御”造成的。新增的德军如同潮水般不停地加入战斗。德军取得了重大进展,英军死伤被俘逾20万人,并损失了大炮近1000门。德军也遭受了巨大的伤亡,因为他们的进攻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代价。但是他们的人数之多使这些在战斗中遭受的损失在战斗中显得微不足道,因为德军还有后备军随时可供调遣。
  在德军的猛烈打击下,英军的防线终于崩溃了。四天内,德国人推进了20公里。英军法军面临被分割的危险。此时的黑格“经理”再也坐不住了,他已经打算将英军尽数撤到海峡地带,让法军听天由命。
  如果黑格“经理”的计划得以实施,德国将大获全胜。对协约国来说,黑格爵士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才是真正最危险的时刻。
  万幸的是,并非所有的协约国军队将领都是黑格将军。协约国军方高层十万火急地从各地抽调部队,将他们紧急派往索姆河。他们给这些部队的指令非常明确:英军一定要坚守住防线,决不能被德军割裂!
  鲁登道夫在此1920年的首次大规模攻势仍然可以说是世界军事史上的杰出战术典范,德军在随后的8天之内狂飙般的扫过英军的阵地,冲过了50英里,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长期的“静态防御战”中创下了无人能够打破的纪录。在战斗中,英军的伤亡接近30万人,法军伤亡逾10万人,日军伤亡近7万人,美军伤亡5万人,协约国军队被俘的人数约在20万左右,并且损失了2000门火炮,300辆坦克。当得知迅速前进的德军居然缴获了超过200万瓶的威士忌的时候,连经常沉默寡言的伦敦市民都惊呆了!
  但是,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鲁登道夫的进攻并不是太合算的,在这首轮的“雷霆一击”中,德军损失了172300人和180辆坦克,在损失的部队当中,很多人都受过高强度的“渗透战术”的训练,坦克也是用最大的努力生产出来的,而这些损失对德国来说,是根本无法弥补的。
  鲁登道夫的“纵深进攻”战术看上去非常有效,但并不能改变的一个事实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防御的一方只要有足够的资源、足够的毅力,就总能够修补破损的防线!鲁登道夫尽最大的努力,也只能提高德军的机动性,而并不能把这场战争变成真正的运动战。
  时间在不断的流逝,每一点流逝的时间都有利于协约国军队。协约国的后备部队开始大量的涌向前线填补被打开的缺口,而德军的进攻却现出了后继乏力的迹象。
  尽管德国士兵还在英勇的不断前进,但德军的攻势开始出现了停顿,并且遭受了重大伤亡。鲁登道夫第一次开始对德军的表现感到失望,英军的抵抗力量超过了他的预想,他发现德军正不由自主的被拖进了又一场消耗战中去。
  ……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大家都要注意自己的健康啊!
  ……
  继续求月票!
  (一千零九十九)东西方不一样的和谈愿望
  由于德军的力量消耗得太多。无力追击退却中的协约国军队,当气喘吁吁的英军士兵停下来休息的时候,在他们后面追击的德军士兵也都躺倒在了地上,他们疲乏得甚至无法举起手中的步枪进行射击。
  德军的“米迦勒”攻势给予了英军以沉重打击,但没有实现鲁登道夫的战略预想,鲁登道夫不得不放弃一开始的战略目标,即全面击败在法国的英军并将其逐至海岸,退而求其次:通过占领亚眠把英军和法军隔离开来,德军向亚眠不断的推进,鲁登道夫的命令是:“大部分的英军已经遭到了沉重打击。现在我们的目标是沿索姆河两岸快速前进以分隔开法军和英军。”
  4月9日,德军的第二次雷霆猛击开始,兵锋直指利斯河。英军依旧首当其冲。刚从索姆河战役中挣扎着逃出来的英军又遭到了可怕的打击。屏卫的葡萄牙军队率先逃跑了。一个残缺不全的英国师随之溃逃。英军的战线被撕裂了一个大口子。疲惫不堪的英国远征军几乎要完全崩溃。惊恐万状的黑格“经理”把他手中的最后一个预备队投入了战斗,但依旧没有任何效果。黑格只能下达了“固守到底”的命令:“……我们除了决一死战别无出路。每一处阵地必须须固守至最后一兵一卒……尽管我们身陷绝境,但我们相信我们的事业的正义性,每一个人都必须战斗到底。”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7个法国师、4个美国师和3个日本师开进了前线,协助英军防守。经过激烈的战斗,疲惫的德军停止了进攻的步伐。身陷绝境的英军最危险的时刻终于过去了。英德两军最激烈和紧张的战斗就此告终。从3月21日到4月底的40天里,德军主力一心一意不停地打击和毁灭英军。德军以120个师的兵力反复攻击英军的58个师,突破了英军的防线,多次取得了巨大胜利。缴获英军1400余门大炮,俘虏近10万人。在这40天内,英国军官共有5167人阵亡,9619人受伤,6073人失踪或者被俘,英军士兵115976人阵亡,122719人受伤,89380人失踪或被俘,总计损失军官20859人,士兵328075人。这个数字占黑格爵士3月21日前指挥的英军战斗部队总人数的四分之一还多。英军虽然遭受了可怕的损失,但并没有被彻底击败,而英军给德军造成的损失也相当大,在这相同的40天内,德军在与英军的作战中军官死亡3075人,受伤9305人,失踪或被俘427人;士兵死亡53564人,受伤112881人,失踪或被俘39517人;总计损失军官12807人,士兵205962人。
  由于协约国军队之间相互缺少协调,法军对英军的不及时的救援让英国将领们很是恼火,但很快,同样的事情就发生在了他们的盟友身上。英军连日遭受的连续沉重的打击落到了法军的头上。
  5月27日,德军万炮齐发,一天之内,德军连渡两条河,围歼了四个主力法国师。法军防线完全崩溃。仅仅一周之内,德军已经推进到了马恩河。巴黎陷入一片惊恐之中。法国政府又开始做迁都波尔多的打算了。
  但就和第二次索姆河战役一样,同样的力量开始起作用。德军狂风暴雨般的猛攻最终演变成了艰苦的拉锯战。德军的攻势渐渐削弱,最终停止。在这次战役中,美国军队又一次发挥出了重要作用。他们的战术并不高明,但非常勇敢,许多战斗单位的人员损失都在百分之四十以上。但美军后援不断的到来使他们能够承受得住这样的可怕损失。在美国参战之后,英国和法国要求美国提供总人数达400万的军队。在1920年初,美军在欧洲战场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170万人,对于力量遭受重大损耗的德国人来说,这是压倒性的力量。
  鲁登道夫在进攻中让德军遭受了巨大损失,使德军的优势在逐渐的丧失。由于美军不断的增加弥补了英军和法军的致命损失,扭转了人力的平衡,战局开始逐渐变得有利于协约国方面。
  在发现已经无法取得胜利之后,鲁登道夫果断的命令德军停止了进攻,德军的指挥官们也都意识到,无论他们的战术多么高明,战斗总是对防守的一方有利。尽管德军发动的进攻可以说取得了巨大的胜利,给敌人造成的伤亡和损失远远大于自身,但继续进攻只会增加自身力量的损耗。鲁登道夫要求将参与进攻的大部分陆军有秩序地撤退到安特卫普—默兹河一线,再由此撤回德国边界。撤退并保存自己的实力,是德国军政当局从这几次大规模战斗中得出的结论。因此德国总参谋部要求不惜一切代价确保撤退的完成,这已经成了德国军人和政治家以及各党派首领和各阶层民众的共识。
  如果德军的撤退能够及时完成,德国可能赢得大约6个月的时间,德国有充分的时间选择并构筑坚固的阵地,有充分的时间调集全国的所有剩余资源保卫其领土。然后协约国军队的全部力量才能压向德国的边境,而后德国才可能会遭受实际入侵的危险。但是,比军事力量远为重要的是,德国承认进攻失败并准备完全撤离法国和比利时的行动对协约国方面产生的意想不到的另外作用。由于将侵略者赶出法国领土是法国人民坚持这场战争的主要动力,德军进攻的失败使协约国方面复仇的情绪高涨,协约国军队所取得的“战绩”使所有的人信心倍增,现在哪怕是德国退出所有占领的土地,恢复比利时的独立和主权,向法国交还阿尔萨斯和洛林,甚至准备缔结屈辱的和平条约,割让领土,支付赔偿,也弥补不了协约国方面心灵的创伤和对德国进行惩罚的强烈渴望。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的咆哮也许能很好的表达协约国方面此时的心情:“我们就是要战争!”
  鲁登道夫看到了危险,也采取了行动,但一些其它方面的因素使德军丧失了有利的机会。此时德军司令部下不了决心去面对立即迅速撤退引起的后果。而德国人6年里在法国和比利时积聚的大量军需品和各种战争储备,变成了致命的累赘。德国总参谋部不能忍受牺牲掉这些宝贵的物资。因此德国的铁路很快被这些堆积如山的辎重所壅塞。这些物资的运输影响了德军的撤退速度,使战局对德国变得更为不利。
  1920年德国的领导者们审视着面前的景象,终于开始感到不寒而栗。由于成守的挡住了德军的进攻,协约国方面的强大联合中现在已经没有间隙、裂缝和隔阂,他们冷漠地注视着战线对面的德国及其同盟国。法国从慌乱中平静了下来,开始变得坚定起来,英军在迅速地恢复元气,美军还在越洋过海的蜂拥而来,意大利在1917年的冬天就差不多将被消灭了,但现在也正在一点点的恢复力量。与此同时。噩耗却从各处向德军司令部纷至沓来。在英印军队的进攻下,土耳其在苦苦的挣扎着;不祥的沉寂笼罩了保加利亚;奥匈帝国正处在瓦解的边缘。勇敢的德国海陆军——整个日耳曼帝国生命的和存在的基础也显示出了令人不安的种种征兆。德意志民族绝望和不满的情绪开始慢慢地出现,士兵们逐渐显示出了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