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第76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我军虽连战连胜,但兵力不足,而且补给基地远离战场,一旦稍有挫折,后果堪忧。”他说着。不经意的看了看肃立在身后不远处的蓝天蔚,蓝天蔚此时象一尊铁铸像一样的笔直站在那里,面色平静如水,没有说话。
“依总司令所见,当如何用兵?”孙岳问道。
“设法以雷霆一击给苏俄军队以重创,打破他们的胆,瓦解他们的作战意志。”段祺瑞盯着地图,沉声说道,“我们不能象现在这样的和他们拼消耗,最好趁着现在天气还好,用坦克多打他们几次,彻底打怕他们。”
孙岳望了望窗外排列整齐的一辆辆“豆坦克”,明白了段祺瑞想要干什么,不由得连连点头。
这些“豆坦克”的正式称号其实是“1917年式轻型骑兵战车”,最后定型的作战型豆坦克比试验型稍重,总重量为3。5吨,武器为1挺7。92毫米马克沁水冷式重机枪,正常标准配备的弹药是曳光钢心穿甲弹,在缺少标配弹药供应的时候,也可以使用步兵的7。92毫米步枪铅芯子弹及机枪弹,由于在设计时中国的军械设计师们已经考虑到了战场弹药供应的问题,因此只要是7。92毫米系列的子弹,“豆坦克”都能使用。而为了对付苏俄的大型箱式坦克。少量的豆坦克还配备了专门设计的碳化钨芯穿甲弹。
相比于试验型豆坦克,作战型豆坦克的防护性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战车正面采用了12毫米倾斜装甲,采用了专用的装甲钢板而不是普通钢板。作战型豆坦克的动力系统为4缸水冷式引擎,功率为30马力,最大公路速度为每小时30公里,最大行程为150公里。
由于豆坦克在多次战斗中的出色表现,在西伯利亚作战的中国步骑兵都对豆坦克称赞有加,一些前线作战部队甚至于对豆坦克产生了“依赖”,在进攻苏俄军队坚固设防阵地的时候都要求豆坦克进行支援,由于西伯利亚战场广阔。发生大规模堑壕战的时候很少,而且苏俄军队多以骑兵为主,来去如风,在这种情况下豆坦克的作用就不大了,所以中国军队的将领们多把豆坦克和1916式“铁骑”中型坦克作为步兵的支援武器使用,而没有象欧洲战场那样的将数百辆坦克集中起来用于攻击作战。
而到今天为止,通过国内的铁路陆续开到前线的豆坦克已经达到了4000辆,在前线的好多军官对于国内调来了这么多“用处并不是很大”的豆坦克感到不解,但仍然有很多思想比较不受拘束的军官大概猜到了这些坦克会被如何运用。
“蓝天蔚恳请参加坦克部队作战,戴罪立功,求总司令允准。”站在一旁的蓝天蔚忽然说道。
听了蓝天蔚的话,孙岳有些吃惊地看着蓝天蔚,而段祺瑞则平静地转过身,紧盯着蓝天蔚的眼睛。
“你是不是还想把上一次做的事重复一次?”段祺瑞问道。
由于上一次的违令作战,蓝天蔚已经被解除了指挥官的职务,准备回国接受军事法庭的调查审讯,只是孙岳和张作霖都爱惜他的才能,张作霖找借口将他留了下来,想拖到这场战争结束后再让他回国。而孙岳的打算则更进一步,他是想让蓝天蔚趁机在前线再立一些功劳,等回国之后要是军事法庭判的重了,还可以用新的战功相抵。
而现在,蓝天蔚居然当着到前线视察的陆军总司令的面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不是。”听了陆军总司令的问话,蓝天蔚微微一笑,说道,“此等轻型骑兵战车行不能及远,纵有此心,也无此力。”他迎上了段祺瑞犀利的目光,“何况,这骑兵战车,决不能如此使用。”
“依你看,这些骑兵战车应当如何使用?”段祺瑞问道。
“扬我之长,避我之短,总司令已经有了计划,就不需要我多嘴了,”蓝天蔚看着段祺瑞说道,“我按照总司令的意图打就可以了。我军兵力虽少,但此次大战,定当得胜。”
“好吧,我给你这个机会。”段祺瑞的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点了点头。
“多谢总司令。”蓝天蔚肃然说道,向段祺瑞恭恭敬敬行了一个军礼。
段祺瑞笑了笑,举手回礼,转身对孙岳说道:“我们要同苏俄军队来一次大规模主力决战,只是和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我们要让他们先动手。”
1919年7月15日,西伯利亚,库尔干。
“我不明白您现在到底在等什么,图哈切夫斯基同志。”苏俄红军第一骑兵军军长布琼尼对东方方面军司令图哈切夫斯基说道,“我们现在已经集结起了优势的兵力,应该马上对敌人发动进攻!”
“现在的中国军队已经不是和您当年战斗过的中国军队了,布琼尼同志。”图哈切夫平静地对面前留着两绺可笑的大胡子的布琼尼说道,“听说中国军队又调来了更多的坦克,我们绝不能轻举妄动。”
图哈切夫斯基知道,曾经随顿河哥萨克骑兵第46团参加了华俄战争的布琼尼,因为好勇斗狠的关系,常常不把装备精良的中国军队放在眼里,尽管他在那场战争中被中国军队打败过多次,可直到现在,他仍然还是老样子。
“中国人的那些‘油老鼠’只是一些可笑的玩具,图哈切夫斯基同志,”布琼尼冷笑了一声,说道,“对于我们英勇的骑兵战士来说,它们不会起到任何作用。”
“我知道,那些坦克无法追击我们的骑兵,”图哈切夫斯基有些恼火地看着布琼尼,“但是一旦在进攻作战当中遇到了它们,我们骑兵的马刀和长矛能对付它们吗?现在的战争,是钢铁的机械化战争,不是中世纪的战争!”
“什么摩托化战争、机械化战争、空战和化学战,全都是那些没有战场经验的所谓‘军事专家’们杜撰出来的!”布琼尼的语气也变得尖刻起来,“眼下决定一切的主要的还是马儿!在来来的战争中,骑兵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我们的骑兵能够深入到敌人的后方并在那里大量的杀伤他们,而他们的坦克却做不到这些!”
“可他们的坦克会把我们淹没!”图哈切夫斯基吼了起来。
“你现在还在坚持错误的‘唯武器论’!图哈切夫斯基同志!”布琼尼说出了让图哈切夫斯基非常无语的话,“用大无畏的**精神武装起来的布尔什维克战士是无敌的!精神的力量远比武器强大!”
图哈切夫斯基一脸挫败地看着“胡子很大,脑子很小”的布琼尼,一时语塞。
“中国人在进攻叶卡捷琳堡的时候就使用了坦克,还有飞机,可最后的结果怎么样?他们逃跑了!”布琼尼继续在那里为他的“**精神无敌”理论寻找着证据,“他们一直向东溃退到新尼古拉耶夫斯克!伟大的胜利就在我们眼前,而您却在为他们的那几辆滑稽的坦克担忧!”
图哈切夫斯基不想就这个问题和布琼尼来一场没完没了的辩论,因为他知道,受最高层的领导者们的理论影响,目前红军的众多将领里,持有和布琼尼一样的观点的人不在少数。
由于目前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处于极度的困难时期,想要从改进武器装备上重新提高红军的战斗力,需要国家拿出大量的物质财富,而目前这些物质财富正是国家十分紧缺的。
由于“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的签订,为了退出“帝国主义战争”,根据和约,苏维埃俄国不得不以黄金向德国支付高额的战争赔款,加上连年的战争使苏维埃俄国的经济趋于崩溃,苏维埃俄国的领导者们当前考虑的是如何让**政权生存下去,想要维持住**政权的存在离不开一支**军队,但这支**军队的强大,因为经济困难的原因,却不能从武器装备上得到助益。
一支“廉价”的**军队目前才是苏维埃政权真正需要的,至于武器装备方面的差距,只能靠人力和精神来弥补了。
但作为一个优秀的富有远见的军事将领,图哈切夫斯基认为目前明显地忽视军队武器装备的问题,将产生严重的后果。
在图哈切夫斯基看来,即使在现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也应当尽快地解决这个问题。而不能仅靠空洞的“精神力量”来弥补。
图啥切夫斯基的想法遭到了布尔什维克的某些高级军事领导人的坚决反对。这些人当中就有“红军的缔造者”托洛茨基,托洛茨基对红军的建设一直持有冒险主义的倾向,对于先进的武器装备对红军的重要意义也抱有粗俗肤浅的观点。而在红军中,很多骑兵指挥员和司令官如布琼尼和伏龙芝等人也和托洛茨基持一样的观点,缺乏应有的远见。
而此时的图哈切夫斯基当然想不到,他现在所坚持的正确观点会在多少年以后,成为致他本人于死地的罪名之一。
“如果您不愿意采取行动的话,我将和我们勇敢的骑兵战士们一道,把敌人赶出俄罗斯的土地。”看到图哈切夫斯基不言语了,布琼尼也没有“得理不饶人”,而是放缓了语气,向图哈切夫斯基“请战”。
……
网吧又关了……求月票……
(一千零八十六)空军振翼而飞
正在布琼尼一力向图哈切夫斯基请战的时候。司令部的窗外突然传出了怪异的嗡嗡声。
听见了这种声音,布琼尼和图哈切夫斯基的脸色都不由自主的变了起来。
很快,一连串巨大的爆炸声传来,图哈切夫斯基和布琼尼不约而同的来到了窗前,远处的天空中,隐隐约约可以看到飞机来回穿梭的身影。
当看到被来袭的中国飞机轰炸的是自己的骑兵部队的驻地方向时,布琼尼恶狠狠地冲着天空挥舞着拳头,开始破口大骂起来。似乎忘记了刚刚他是怎样向图哈切夫斯基鄙视敌人的飞机和坦克的。
目前,无论是在世界的东方还是西方的欧洲战场,飞机都广泛的应用在了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当中。
在战争一开始,进行空中侦察是当时军方使用飞机的主要任务,当时的世界各国除了中国以外还都没有“空军”的概念,在欧洲战争爆发的时候,各交战国的飞机都不多。象德国的飞机算是交战国当中最多的,也只有180架能够用于执行空中观测任务的飞机,外加300架用于训练的飞机和13艘齐柏林飞艇。法国的飞机更少,只有130架,英国仅有65架。这些飞机都不是为了战争而设计的,它们没有武装,全都是用木料、帆布和金属线制成的,主要用于侦察。
为了阻止对方的飞机执行窥探自己的阵地的任务。一种可以从事将敌方飞机驱逐出己方阵地上空的作战飞机应运而生,当时称为“驱逐机”,后来称为“战斗机”(或称“歼击机”),飞行性能和作战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可执行近距离的支援和空中格斗等更复杂的空中作战任务,早期可执行驱逐任务的是一种推进式螺旋桨飞机,在机头或机身前部装有机枪,螺旋桨在后面不影响机枪射击,这种安装了武器的飞机不但可执行空中侦察任务,一旦遭遇敌机后可将其驱逐出己方阵地上空,由于它一举两得,因此一经问世便开始生产,陆续投入前线使用,这些飞机多采用推进式设计,前后有两个座位,驾驶员在后座,观察员兼射击手在前座,一般配备一至两挺机枪,不过采用推进式设计的飞机,虽然便于安装武器和进行射击,但机动性差,往往对付不了较为灵活的拉进式侦察机,如何才能让子弹顺利穿过高速旋转的螺旋桨射向目标,又不损坏螺旋桨叶片成为了影响拉进式飞机安装武器的一个关键,为此,法国的一个飞机设计制造家索尔尼埃和一名叫加罗斯的飞行员经过共同研究,提出在桨叶后面安装钢制楔形偏导板。以挡开击中的子弹,1915年4月1日,加罗斯驾驶着一架装有这种偏导板的“莫拉纳——索尔尼埃”式飞机与四架德国“信天翁”式侦察机相遇,加罗斯用机枪猛烈射击,将一架德国侦察机击落,加罗期驾驶的“莫拉纳——索尔尼埃L”型飞机是1913年由法国莫拉纳——索尔尼埃飞机公司设计生产的拉进式飞机,原本是作侦察机使用的,在安装机枪和偏导板后便成为了一种侦察驱逐机,该机采用正常的上单翼布局,机翼上有从机身支出的三根支杆,以支撑拉住机翼的张线,动力装置为一台80马力的转缸活塞式发动机,最大时速可达到115公里,1915年4月18日,加罗斯驾驶的飞机在德军阵地上空极其悲剧地被德国人的防空火力击中,并被强烈的西北风吹到了德军阵地后方,在一片林间空地上迫降被俘,德国飞机设计师安东尼。福克及他的同伴们对该机上的偏导板进行了仔细分析研究,并由此受到启发,发明了使用凸轮的射击同步协调器,这种装置可依靠螺旋桨的转动来控制机枪的射击。当枪口指向桨叶间隙时子弹射出,而枪口对准桨叶时射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