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第64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的人和妄图侵略我们的人结为同盟的,我们都要坚定不移的给他们全力的打击!”
“……我们华夏一贯主张,全世界各个国家应遵守和平发展的宗旨和原则,以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为国与国之间相处的基本准则,各国的事务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世界上的事情应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在平等的基础上协商,我们一向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国际社会应该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的安全观,努力建立长期稳定、安全可靠的国际和平发展环境。全世界各个国家应该加强经济技术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逐步改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使全世界各国达到‘互利共赢’和‘和平共存’的目的。”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长久的和平是不能依靠这些大国间的‘军事同盟’来维持的,而恰恰是这些所谓的‘军事同盟’,才是和平的真正威胁,才会打破国际间的平衡,而现在发生在欧洲的这场前所未有的大战,就是最好的解释!”
“一味的穷兵黩武,用人民创造的财富追求强大的武器只会引发越来越激烈的军备竞赛,危害全世界的和平。而强化和扩大军事同盟只会制造更多的不稳定因素,损害国际安全。任何国家都不能把自己的安全和利益建立在损害别国安全利益的基础之上!应该彻底摒弃这种动物式的野蛮思维方式,破除对强大武器的威力的迷信,挣脱出军备竞赛的怪圈。在全世各个国家和各个地区树立并贯彻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安全观念和思想,才能确保世界的长久和平、稳定与繁荣!”
华夏共和国执政孙纲在咨政院和议政院的演讲很快被全文刊载在各种报纸和杂志媒体之上,并通过各地的无线电台在几天之内传遍了整个神州大地。
“月海”之滨,在那里的中国军民闻讯之后就行动了起来。
西伯利亚的俄国边民们惊讶的发现,仿佛一夜之间,边境线上出现了大批中国军队的身影,西伯利亚大铁路上,到处都有荷枪实弹的中国士兵在驻守,伴随着大队大队的如临大敌的骑兵,天上的飞机也多了起来。
“听说英国人要来打我们了,我昨天在江里看到有咱们的炮艇往上开。”草原上,一个骑着马放学回家的男孩子中学生对他的同学——一位高个子男学生说道,“俄国人是不是也会打我们?”
“当然了,没听老师说吗?英国人和俄国人蛇鼠一窝,都是‘协约国’成员,英国人要向咱们开战,俄国狗腿子是一定会跟着的。”他的同学恨恨地一边回答道,一边拍了拍别在马鞍上的一支“老套筒”猎枪,“他们要敢来,咱们一定要让他们尝尝咱们的厉害!”
回到了家里,孩子看到父母都坐在椅子上,父亲在仔细地检查着一柄长长的步枪,母亲在擦拭着一支大号的“竹节炮”手枪,两个人的神情坚毅肃穆,仿佛祭祀祖先般庄重和神圣。
孩子来到母亲身边坐下,仔细地看着母亲的动作,母亲这才注意到他,她用手轻轻抚摸着他的头,眼中闪过一丝慈爱之色,“爸爸妈妈去打仗的话,家里你最大,要照顾好弟弟妹妹。”
孩子懂事地点了点头。
“学校的军训课教你的东西没忘吧?还有我平时教你的?”父亲看着他,平静地问道。
“没忘!”孩子大声地答应着,目光落在了父亲手中的步枪上。
父亲赞许地点了点头,将闪亮的刺刀装在步枪上试了试,没有再说什么。
孩子想了想,转身跑出了毡房。
正在玩耍的两个弟弟妹妹看见他急匆匆的样子,都跑了过来,他带着他们来到了一处草堆后,在弟弟妹妹惊讶的目光中,从草堆后面取出了一支他藏了好久的俄国莫辛纳甘式步枪。
西藏,雪域高原。
华夏共和国陆军上校蔡锷一身戎装骑在马上,举起了手中的望远镜,仔细的观察着远处白雪皑皑的山口。他的身后,是一队整齐雄壮全副武装的骑兵。
这队骑兵由汉族和藏族的战士组成,所不同的是,汉族战士们一概是穿着整齐的华夏共和国陆军军服(军大衣),而藏族战士们穿着的,则是本民族传统的服装。
但他们手中的武器,却全都是一样的型号。
一位头戴毡帽身着传统服装的藏军统领也在用一个名贵的老式银制雕花单筒望远镜和蔡锷一齐观察着,“看起来没有什么异常。”他对蔡锷说道,“英夷图我雪域非止一日,如今托国家之福,咱们家家都备有钢枪,又有新式大炮,英夷来了,咱们没别的话说,只管打就是了!”这位叫次仁旺堆的藏军统领说着,拍了拍腰中别着的雕花勃朗宁手枪。
这把手枪是他的心爱之物,是他随同达赖喇嘛进京时一位内务部队军官赠送给他的。
蔡锷放下了手中的望远镜,轻轻咳嗽了一声,点了点头。
看到蔡锷又开始咳嗽,次仁旺堆的眼中闪过一丝关切之色,他刚想开口询问,蔡锷微微一笑,摇了摇头,示意自己没事。
他望着远处美丽的雪山,思绪却一下子飞回了北京。
英国人蛮横无理的向中国发出最后通牒的事,他已经早早的知道了。
蔡锷来到这雪域高原已非一日,这里的交通虽然已经比以前大为改观,但比起内地,仍然算不上方便,但由于无线电通讯站的建立和空中航线的开通,使得这里的消息并不闭塞,让蔡锷和来此镇守的陆军官兵们可以象以前一样随时知道外面的世界发生的事。
……
继续求收藏订阅推荐点击月票!
(九百六十八)威震黑海
就在英国向中国发出最后通牒后的第二天,蔡锷就接到了来自北京的电令,要他加意严防藏印边境各个重要山口和关隘,在得到了中央政府的电令之后,西藏地方政府也行动起来,组织汉藏军民严守边境。
英国历次入侵西藏虽然都没有得到成功,但英军的每一次入侵都给西藏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一次听说英国想要对祖国发动战争,西藏僧俗民众无不表示“誓死抵御,当与祖国共存亡”,在广大民众的支援下,西藏驻军作好了随时抗击英印军队入侵的准备,并加强了的侦察部队的力量,但好多天过去了,英国人的入侵并没有出现。
即使这样,中国军队也没有一丝一毫放松警惕。
在军务闲暇之余,蔡锷和蒋方震综合了自己这边所能收集到的所有相关信息进行了分析,蒋方震得出的结论是:英国人是在虚张声势!
蒋方震认为,单以海军论,英国同德国主力舰数量为二十四比十七,英国海军只占有微弱的多数,如果英国在东方从海上对中国发动进攻,即使能够击败中国海军,也会遭受重大损失,而这样的损失会完全抵消英国对德国的微弱优势,而目前欧洲的战局已经对“协约国”相当不利,英国除非想输掉这场在欧洲的战争,否则是绝对不会对中国发动进攻的!
“我先把话摞在这儿,松坡。”那天蒋方震说道,“英国人最后肯定得灰头土脸的退回去。”
蒋方震说的话不无道理,但蔡锷还是不敢对此掉以轻心。
尽管就象蒋方震说的,蔡锷自己也认为英国从印度直接出兵进攻西藏的可能性很小。
因为英印军队的作战实力,自己在欧洲大战爆发以前,已经亲眼见识过了。
大英帝国陆军和印度军队的作战水平,他实在是不敢恭维,也找不出什么合适的词来形容。
如果问英印军队在清末对西藏的几次入侵为什么会取得成功,主要的原因是西藏军民虽然抗敌意志坚决,但武器装备和战术思想极为落后,基本上还停留在中世纪的水平,所以在面对并不是十分善战但却拥有相对先进的武器的英印殖民军,才会损失惨重而又阻止不了对方的入侵。
自从华夏共和国成立后,西藏地区的武装力量落后薄弱的局面仅仅在两年之内就得到了极大的改观,尽管一开始因为教育水平落后,好多的藏军士兵根本不识字(连阿拉伯数字都不认识),但却凭着天性的聪颖用土办法记住了新式枪炮的操作,他们很快就彻底抛弃了旧式的叉子式土火枪,熟悉了军用步枪和手枪的使用,而随着后来西藏地区教育水平的逐渐提高和各种新式枪械的输入,不但藏军的作战水平上升到了和国内其它省陆军同样的水平,连当地僧俗民众的战斗素质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边事稍有警讯,则僧俗百姓无论男女老少,皆自携枪械粮秣以应,一呼则云集影从”,给时不时借“考察”为名进入藏境的英印军队以沉重打击。
在后来发生的数次边境小规模“擦枪走火”式的冲突中,变成了多数时候是英印军队吃亏了。
蔡锷现在还记得,英印军队的官兵被藏军士兵象打火鸡一样的用枪打断了腿的情景(为了不出人命)。
的确,就象北京的那位执政大人对他说的:被入侵的弱势民族想要不被灭亡,只有充分利用时间、空间、人数等有利因素向**的入侵者学习——这种学习包括各个方面,而不仅仅是军事技术,如果学习得快,就能够达到某种“平衡点”,使被入侵的弱势民族同入侵者处于相持状态;如果未能达到这个“平衡点”,就意味着失败或者灭亡;如果超过了这个“平衡点”,不但意味着胜利,还可以使被入侵的弱势民族重获新的生机!
如今,华夏共和国已经超过了这个“平衡点”,使得即使相对落后的西藏,面对英国的入侵,也能够给予强有力的反击!
想到祖国这些年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蔡锷的心里充满了自豪。
“去下一个山口吧。”蔡锷收回了自己的思绪,对次仁旺堆说道。
1914年11月20日,伦敦,白厅,英国海军部。
“还没有找到‘埃姆登’号?”邱吉尔有些焦急地向新任第一海军大臣费希尔爵士问道,“有没有‘沙恩霍斯特’号的消息?”
“没有。”费希尔非常干脆地回答道。
“地中海的情况如何?土耳其海军出动了吗?”邱吉尔用一方手帕擦了擦额头的汗,问道。
就在10月29日,土耳其正式宣布加入同盟国方面作战,邱吉尔扣留土耳其人购买的“七炮塔”超无畏舰“苏丹奥斯曼一世”号——不,现在应该叫“阿金库尔”号了——时所作出的“预言”完全“应验”了。
但话又说回来,如果邱吉尔不扣留这艘“七炮塔神殿”的话,即使“戈本”号到达了土耳其,土耳其也未必肯上德国人的战车,大英帝国很可能就少了一个敌人,大英帝国的重要盟友俄罗斯帝国也会少了一个敌人,而没有了土耳其这个敌人,此时的邱吉尔就不会为土耳其海军的那一艘无畏舰和一艘战列巡洋舰那么闹心了。
“出动了,只不过,他们的进攻方向,不是地中海,而是黑海。”费希尔说道,“俄国海军现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我们目前对此无能为力。”
1914年10月29日,由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五世亲自任命为土耳其海军总司令的德国海军中将威尔海姆。索罗切恩率领“苏丹苏莱曼一世”号战列舰(原中国海军“龙权”号战列舰,舰长为拉乌夫将军)、“塞利姆苏丹”号战列巡洋舰(原德国海军“戈本”号战列巡洋舰)突然袭击了俄国在黑海的港口塞瓦斯托波尔和敖德萨,揭开了土耳其参加世界大战的序幕。
面对土耳其海军一艘无畏舰和一艘战列巡洋舰的强大火力,俄国海军猝不及防,老式战列舰“彼得大帝”号(排水量10572吨,4门305毫米主炮,是1905年改建的老舰)和布雷舰“普鲁特”号率先被击沉,450吨的驱逐舰“普希金”号被直接炸飞,塞瓦斯托波尔港口露天堆放的弹药堆和存储站被“苏丹苏莱曼一世”号的主炮击中,发生剧烈的大爆炸,损失惨重。而随后“苏丹苏莱曼一世”号的九门305毫米主炮和“塞利姆苏丹”号的十门280 毫米主炮像点名一样把塞瓦斯托波尔港和敖德萨城的重要建筑和军事要点一一摧毁。俄军炮台从惊慌中醒悟过来并勇猛还击,一发大口径炮弹击中了“苏丹苏莱曼一世”号的侧舷,只打了一个浅浅的伤疤,“塞利姆苏丹”号也被击中了一发炮弹,由于俄国炮弹根本无法穿透这艘德制战列巡洋舰的装甲列板,因此这两发炮弹的命中只给两艘土耳其巨舰带来了轻微的损伤。而此时偏偏俄国人的一艘渡轮“艾达”号恰好从日丹诺夫开向塞瓦斯托波尔,因而倒霉地成了“塞利姆苏丹”号的俘虏。当天夜里,土耳其巡洋舰“米蒂里”号(即原德国海军“布雷斯劳”号巡洋舰)在刻赤海峡的入口处布放了六十枚水雷,这些水雷又导致了俄国另外两艘渡轮“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