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游戏电子书 >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

第338节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第338节

小说: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制,理所不宜。……”也是没有答应。
  但为了不让民间认为新政府“雍塞言路”听不进反对意见,李鸿章也给了这些老头们一些“甜头”,防止他们回家后乱嚼舌头,给新政府造成不利的影响。
  李鸿章的办法是,以华夏共和国政府的名义,给这些老头们每人都发了一枚“文曲宝星”勋章(专门奖励学术方面有杰出成就的一种勋章),以及盖有华夏共和国国玺的“荣誉证书”!
  (五百二十二)报纸大论战
  在这些“荣誉证书”上,李鸿章还特意用了“曲笔”,注明“饱学鸿儒,可与前朝举子并耀”的字样,那意思就是说,这些老头子要是放在前朝,他们就“相当于”是举人了!
  这帮老头得到“文曲宝星”勋章和“荣誉证书”后,一个个果然大喜过望,千恩万谢的回去了,这个“乞赐举人”的事情,就算让李鸿章就这么揭过去了。
  孙纲知道了老狐狸的“处理”办法后,有一种忍不住想笑的感觉。
  现在,李鸿章也和他一样,学会“糊弄”了。
  事后李鸿章对孙纲说,这样的事情一般都很棘手,因为这些老家伙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如果处理不好,众口铄金之下,很容易留下“话柄”,反正他们想要的不外乎是些华而不实的“虚名”,以“授勋”的方式打发他们,也不花费什么本钱,就多给他们几个好了。
  因为这“文曲宝星”勋章其实是铜镀金做的,多发些也没什么关系,也不心疼。而正式的“双龙宝星”勋章则都是赤金做的,李鸿章可是不会就这么样的大把送给不相干的人的。
  老狐狸在这方面,一向是十分精明的。
  但通过这件事,李鸿章和孙纲等人也意识到了这个“传统旧观念”的扭转不易,因此从那时起,他们就加大了国内教育制度的改革力度。
  在梁启超、谭嗣同及严复等人地努力下,“民不读书。罪其父母;村无公学,责其官长”的强制义务教育制度,以及普及识字率和扫除文盲等活动,在中国各地轰轰烈烈的推行了起来。
  而在礼部(以及孙纲的爱妻马玥)的倡导之下,借鉴原来外国教会开办的“育婴堂”的经验,中国地“幼儿园”制度也一点点的建立起来。
  自己地孩子,现在就和在历次对外反侵略战争中牺牲的北洋海陆军将士遗孤一起。在读幼儿园。
  为了最大程度的把中华传统文化纳入现行的教育轨道,在孙纲的暗示下。以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和郑观应等一批中国思想文化的先行者们,在中国的思想界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地大论战,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军人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以优秀军人为侪民之表率”,通过优秀的军人为民众建立学习的榜样,达到提高中国普通民众的尚武精神,借以唤醒国民意识。
  而这场论战的涉及范围之广。“参战”的各界人士之多,也是孙纲事先根本没有想到地。
  这场规模宏大的论战,其实是从《京华日报》上一位名不见经转的人发表的文章开始的。
  这篇文章是这么写的:“……吾中国自古以来即有‘好汉不当兵,好铁不打钉’之古谚,虽穷乡僻野之愚夫愚妇,亦常道之,而长者每持此以为警励后生之格言。呜呼!兵者,国家之干城也。国民之牺牲。天下之可尊可敬可馨香而祝者,莫若兵也。……捐死生,绝利欲,弃人生之所乐,而就人生之所苦,断一人之私。而济一国之公,仁有孰大于兹者?而乃以贱丈夫目之,不亦奇乎!……余曾亲历欧美,见欧美之风俗,凡从军者,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无不重视之。而日本社会上之于军人也,敬之礼之,惟恐不及。……其入营也。亲族邻里醵资以馈之。交树长帜以祝之,厚宴以飨之。赠言以励之。子弟之从军也,父母以为荣,兄长以为乐。游幸登临之地,军人可半额而入之;饮食衣服之肆,于军人则稍廉其值。……其行军于野也,则乡人曲意优待之如宾。苟临战而遁逃避匿,或作非行以损全军之名誉,一经屏斥,则父母、兄弟、邻里、亲族引为深耻奇辱,生者有生之辱,无死之荣。是以从军者有从军之乐,而有玷名辱国之畏。故当出乡之日,诀别于其亲曰:‘此身已非父母有矣。’盖有入军即以此身许国之意也。……呜呼!他国之至为重视者,而吾国视为至贱。……若以吾国之贱丈夫,而与彼劲悍无前之国民兵战,其能胜之乎?是犹投卵于石,热雪于炉而已。……吾国自清末以来,每有战事,败多胜少,即此类也。……”
  “……我华夏各族,以汉族之驯良懦弱,冠绝他族。伈伈伣伣,俯首帖耳,呻吟于异族之下,奴颜隶面,恬不为耻。周之于西戎,汉之于匈奴,晋之于五胡,唐之于突厥,宋之于金辽,明之于清,清之于英法俄德日本,二千馀年以来,鲜不为异族所践踏。……铁蹄之所向,中原为丘墟。羶风所及,如瓦之解,如冰之消。……长城以北之地,俨为蛮族一大游牧场。呜呼!举国皆如嗜鸦片之学究,若罹癞病之老妇,而与犷悍无前之壮夫相斗,亦无怪其败矣。……”
  这篇文章是一位署名为“神州自由生”地人所做,在《京华日报》上一经发表,立刻掀起来了轩然大波。
  其实,孙纲仔细看完这篇文章后,觉得这位作者写的还是相当有道理的。
  “……国民之战斗力,保国之大经也。……一国之内,地有文武之差,民有勇怯之别,如泰西之壮武,中华之文弱是也。……天下之大,种族之多,国民有勇怯文武之差异,故亦理势之当然矣。自历史上之陈迹征之,我中华之民系尚文之民,而非尚武之民;系好利之民,而非好战之民。近世我国无论内外,凡交兵少有得胜之役,其近因虽多,而其远因实在吾国人之性情也。……”
  “……日人有言曰:军者,国民之负债也。军人之智识,军人之精神,军人之本领,不独限之从戎者,凡全国国民皆宜具有之。……呜呼!此日本所以独力战胜强俄而不免于亡国也欤?……日本之国制,昔为封建,战争之风,世世相承,刚武不屈之气,弥满三岛。蓄蕴既久,乃铸成一种天性,虽其国之儿童走卒,亦莫不以‘大和魂’三字自矜。‘大和魂’者,日本尚武精神之谓也。……日本区区三岛,其面积与人口,遥不及我四川一省;而国内山岳纵横,无大川、长河,故交通之道绝;举全国财力,仅及百二十万万,其民之贫乏无状,可以概见。然而能出精兵数十万,拥舰队与我华夏争锋,败后犹能力敌强俄侵陵,军卒战迹遍亚非两洲,其国虽危而不亡,何也?盖由其国人之脑质中,含有此种特别之天性而已。……”
  作者关于中国国民性情的探究,以及拿中国和日本的情况做比较,分析的可以说十分深刻,证明作者是一个“学贯中西,见识广阔”的人。
  但由于这篇文章言辞犀利如刀,直指占华夏各民族最多数的汉族的缺点,可以说揭了很多持“传统优越论”的人地伤疤,所以立即引来了“千夫所指”。
  很快,《北华捷报》就刊登了另外一篇批驳地文章,“……古语云,‘兵凶战危’,我华夏千年文物,礼仪之邦,从不恃强凌弱,盖兵端一开,不能骤解,君民皆大受其苦。……自唐时有藩镇之祸,延成五代十国,天下尽裂于称王称帝奸雄之手,及宋太祖开一代之先,行偃武修文之策,以兵祸之惨,不忍令再现也。……凡我华夏汉族所立诸朝,天下大定之后,莫不崇文抑武,盖武人专以强力争胜为能,为一已之私,祸乱天下,非以文制武不可也。……观西国之军,亦听国会议院之号令,当国者欲对外用兵,国会议院不准,则不能成行,亦此类也。……日本以‘军国’为先,且尽行西国兵法,然两败于我,险亡于英法俄德四国,何也?而我国驱法、败日、逐俄,岂全彼军人之力乎?甲午之役,望敌而走之将,不乏其人;一触即溃之兵,所在多有;……以葺尔小邦之鲜例,比我华夏千年大国,一叶障目,可谓过矣,……日人谓我汉人怯懦,而卫青、霍去病之属,岳武穆、文天祥之流,岂非汉人也欤?盖近世无识之人,每以菲薄先人为能,而不思身之根本。……若举国皆为此辈,则我华夏亡无日矣。……”
  也不知是谁写的这篇文章(作者署名叫“萃云楼主”,怎么听着感觉和“丽春院”差不多呢?),反正孙纲看完后,感觉是有强辞夺理扣大帽子上纲上线地嫌疑。
  这篇反驳的文章一经发表,立刻就有很多人“跟风而上”,大有不把“神州自由人”斗翻在地就不算完的架势。
  *************************************************************
  一日两更。呼唤月票推荐票啊!
  (五百二十三)开放**的“好处”
  “……若举国之民无分男女老幼,皆为兵众,日以好勇斗狠为能,则我华夏之情形,不问即可知矣,……昔洪杨以邪教倡乱东南,流毒海内十数载,即裹胁民众悉以为兵,分男营女营,不允夫妇同居,其毁坏人伦纲常,莫以为甚。……今又有人提此悖逆之议,其非洪杨之乱党后裔乎?……”这个似乎有些扯的有点远了,而且好象有人身攻击的嫌疑。并且居然把事情扯到了太平天国的时候,“用心”可以说是很有问题的。
  “……我国若如日本虎狼之邦,一意穷兵黩武,恐为民生之大害。……前番海军大阅,我海军之规模足以雄视东亚,各国无不叹服,我民亦欢呼雀跃,谓海疆从此深固不摇,然此等钢铁巨舰,港台工事,新式枪炮,皆花费无数国帑而来,而国帑皆民之膏脂,若俱耗于军,则民生困窘必矣。何况全民皆兵!故此议甚不可行。……”这个主要是从经济民生角度说了一下。
  “……我中华文明自古以文治教化兴于世,泰西诸国亦深佩之。……自古有以夏变夷者,未闻有以夷变夏者,……兵者,凶器也,……”这个是老生常谈了,也不知是哪个腐儒写的,可以不必理会,离远点先。
  “……我中华文明,以礼义为先。所谓‘先礼后兵’,何‘礼’在前而‘兵’在后?盖礼义教化之力,有大于兵者也,……”一边凉快去吧。
  面对这些声讨的声音,那位“神州自由人”并没有就此退缩,而是立刻用笔发起了反击,“……所谓‘兵凶战危’。当分其时势。天下一家,则安逸而绝争竞;当四分五裂之局。则人人有自危之念。故争竞心重,而团结以拒外之心生焉,自立以侵人之念生焉。当是之时,团体以内之人民不得不勇悍轻死,不得不耐劳茹痛,不得不研究争竞,以求自存之道。故风浪疾。则同船共姓名之念切矣。……蒙古、鞑靼诸人种之所以膘悍勇敢,横行大地者,以其国无完土,逐水草而居,游牧所至,不得不与土人剧战以驱逐之。胜则可席卷其地之子女玉帛,以行一时之乐;败则走而之他,故永久无安逸之期。苟一经夺据一衣食充盈之地。而得久享其温饱,则其昔日刚强不屈之气,必将潜销默隐,该人种所有之特质,皆绝灭于无影无形之中。元人之领有华夏,满清之入关问鼎。岂不然哉!……”
  “……中国战争最剧之时代,莫逾于春秋,故民气之强盛,四千年历史中,实以斯时为最。语有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僻处蛮方,文明程度远逊中原,尚终古不欲屈于秦人;朔北之地,开化最先,且气候寒烈。民风之刚劲。高出南方之上,而决不欲为强秦所奴隶鱼肉可知矣。……自秦一统以后。车、书混同,而国家之观念潜销已。……中国自唐以后,乃专用募兵,民兵之制既废,而国民之义务愈薄矣。……民惟纳租税以供朝廷之诛求;朝廷惟工聚敛以肆一家一姓之挥霍,其他则非所问。呜呼!此外寇之侵来,所以箪食壶浆,高举顺民旗,以屈膝马前耳!……虽然,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中国近二千年来,其所谓敌国外患,不过区区野蛮种族,沓然侵之,未几皆为天演力所败蚀,以致日就消亡。名则曰臣奴亿兆,席卷华夏,实则注川于海洋,适益增其汪洋之浩大而已。由是之故,而国民之忧患心与争竞心遂益不振矣。……吾闻物理学者曰:凡物之无自动性者,始则难使其动,既动则难冀其静。中国国情,殆类乎兹。自斯以往,其或感欧风美雨之震荡,知生存之惟艰,乃发畏惧心、捍卫心、团结心与一切勇猛精进心,中国之前途,庶几有望乎!……”
  这一番有理有据地驳斥,立刻把那些吵嚷着坚持“旧传统”的声音压下去了一大片。孙纲看着这些评论,感觉痛快之余,心里其实也是很高兴的。
  不管怎么说,自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