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名著蚜-第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 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5 3 )
王 弼 : 《 周 易 略 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7 1 )
明 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7 3 )
裴 頠 : 崇 有 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7 8 )
郭 象 : 《 庄 子 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9 5 )
齐 物 论 注 ( 节 选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9 6 )
大 宗 师 注 ( 节 选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0 1 )
僧 肇 : 《 肇 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0 5 )
不 真 空 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0 7 )
范 缜 : 神 灭 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2 2 )
惠 能 : 《 坛 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3 7 )
行 由 品 ( 节 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3 9 )
韩 愈 : 原 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4 6 )
柳 宗 元 : 封 建 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5 8 )
刘 禹 锡 : 天 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7 8 )
… 8
中 国 哲 学 名 著 选 读 3
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7 9 )
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8 3 )
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8 8 )
周 敦 颐 : 太 极 图 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9 5 )
张 载 : 《 正 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0 2 )
太 和 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0 4 )
乾 称 篇 ( 节 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1 9 )
程 颢 : 识 仁 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2 4 )
程 颐 : 《 伊 川 易 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2 8 )
易 传 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2 9 )
朱 熹 : 《 朱 子 语 类 》 ( 节 选 ) … … … … … … … … … … … … … … … … … … … ( 4 3 5 )
《 四 书 章 句 集 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4 7 )
补 大 学 格 物 致 知 传 … … … … … … … … … … … … … … … … … … … ( 4 4 7 )
陆 九 渊 : 语 录 ( 节 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5 1 )
陈 亮 : 甲 辰 答 朱 元 晦 书 ( 节 选 ) … … … … … … … … … … … … … … … … … ( 4 6 1 )
王 守 仁 : 《 传 习 录 》 ( 节 选 ) … … … … … … … … … … … … … … … … … … … ( 4 6 7 )
王 廷 相 : 横 渠 理 气 辩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7 8 )
石 龙 书 院 学 辩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8 4 )
李 贽 : 《 焚 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9 0 )
童 心 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9 1 )
黄 宗 羲 : 《 明 夷 待 访 录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9 7 )
原 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9 9 )
王 夫 之 : 《 周 易 外 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0 5 )
系 辞 上 传 第 十 二 章 ( 节 选 ) … … … … … … … … … … … … … … … … ( 5 0 7 )
《 尚 书 引 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1 7 )
说 命 中 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1 7 )
颜 元 : 《 四 存 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3 3 )
驳 气 质 性 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3 4 )
戴 震 : 《 孟 子 字 义 疏 证 》 … … … … … … … … … … … … … … … … … … … ( 5 3 8 )
理 ( 节 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4 0 )
… 9
4 中 国 哲 学 名 著 选 读
康 有 为 : 进 呈 俄 罗 斯 大 彼 得 变 政 记 序 … … … … … … … … … … … … … ( 5 4 9 )
谭 嗣 同 : 《 仁 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5 7 )
仁 学 界 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5 8 )
严 复 : 《 天 演 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6 7 )
译 《 天 演 论 》 自 序 … … … … … … … … … … … … … … … … … … … … ( 5 7 0 )
《 天 演 论 》 按 语 ( 节 选 ) … … … … … … … … … … … … … … … … … … ( 5 8 0 )
章 炳 麟 : 驳 康 有 为 论 革 命 书 ( 节 选 ) … … … … … … … … … … … … … … ( 5 8 8 )
孙 中 山 : 《 孙 文 学 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9 5 )
知 行 总 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9 7 )
… 10
中 国 哲 学 名 著 选 读 1
《 易 经 》
A 作 者 及 作 品 简 介 B
《 易 经 》 是 《 周 易 》 “ 经 ” 的 部 分 。 现 存 《 周 易 》 一 书 , 分
“ 经 ” 、 “ 传 ” 两 部 分 , “ 经 ” 即 《 易 经 》 , “ 传 ” 是 对 “ 经 ” 的
解 释 。 它 们 虽 属 一 部 书 , 但 却 产 生 在 不 同 的 时 代 。 它 们 之 间
既 有 密 切 联 系 , 又 各 具 时 代 特 点 , 所 以 对 它 们 不 能 不 加 区 别
地 笼 统 而 论 。 这 里 只 介 绍 “ 经 ” 。
“ 经 ” 主 要 由 六 十 四 卦 的 卦 象 、 卦 名 、 卦 辞 、 爻 ( y á o
尧 ) 题 、 爻 辞 所 组 成 , 统 称 《 易 经 》 。 因 产 生 在 周 代 , 又 称
《 周 易 》 。 卦 象 及 卦 、 爻 辞 非 出 于 一 时 一 人 之 手 , 它 们 是 从 筮
( s h ì 是 。 算 卦 。 ) 辞 演 变 过 来 的 。 筮 辞 是 人 们 经 过 长 期 积 累 编
纂 整 理 成 的 。 其 编 纂 整 理 者 大 概 是 殷 周 之 际 的 史 官 或 卜 官 。 由
于 《 易 经 》 是 经 过 多 次 编 纂 整 理 而 成 , 所 以 不 仅 卦 象 和 卦 、 爻
辞 比 较 系 统 , 而 且 它 们 之 间 有 一 定 的 联 系 , 形 成 了 一 个 中 心
内 容 , 有 一 定 的 思 想 性 和 艺 术 性 。 编 者 编 纂 整 理 的 目 的 , 就
是 为 以 后 占 策 时 参 考 , 因 此 它 在 形 式 结 构 上 具 有 其 自 身 的 特
点 。 一 般 的 书 分 章 、 分 篇 , 而 《 易 经 》 是 以 “ 卦 ” 为 单 位 。 全
书 共 六 十 四 卦 。 这 六 十 四 卦 是 由 《 乾 》 、 《 坤 》 、 《 离 》 、
《 坎 》 、 《 巽 》 、 《 震 》 、 《 艮 》 、 《 兑 》 八 卦 演 绎 而
来 , 即 每 两 卦 六 爻 组 成 完 整 的 一 卦 。 经 文 分 上 下 两 篇 。 每 卦
… 11
2 中 国 哲 学 名 著 选 读
由 卦 象 ( 或 叫 卦 画 ) 、 卦 名 、 卦 辞 、 爻 题 、 爻 辞 组 成 。 卦 象 指
卦 的 图 象 , 由 阳 爻 “ — ” 和 阴 爻 “ - - ” 两 种 爻 象 , 按 每 卦
六 爻 排 列 组 合 而 成 。 卦 中 六 爻 的 排 列 次 序 从 下 到 上 , 用
“ 初 ” 、 “ 二 ” 、 “ 三 ” 、 “ 四 ” 、 “ 五 ” 、 “ 上 ” 标 明 每 爻 的 位 次 。 用
“ 九 ” 、 “ 六 ” 标 明 爻 的 性 质 , “ 九 ” 为 阳 爻 , “ 六 ” 为 阴 爻 。 标
明 爻 位 的 一 个 字 与 标 明 爻 性 的 一 个 字 相 结 合 , 作 为 每 一 爻 的
题 识 , 称 为 爻 题 。 如 “ 初 九 ” 、 “ 初 六 ” 、 “ 九 二 ” 、 “ 六 二 ” 、
“ 九 三 ” 、 “ 六 三 ” 、 “ 九 四 ” 、 “ 六 四 ” 、 “ 九 五 ” 、 “ 六 五 ” 、 “ 上
九 ” 、 “ 上 六 ” 。 卦 辞 、 爻 辞 即 经 文 。 卦 辞 系 于 卦 象 之 下 , 是 解
说 卦 象 的 ; 爻 辞 系 于 爻 题 之 下 , 是 解 说 爻 象 的 。 卦 辞 6 4 条 ,
爻 辞 3 8 4 条 , 加 上 《 乾 》 卦 的 “ 用 九 ” 和 《 坤 》 卦 的 “ 用
六 ” , 共 4 5 0 条 。 卦 辞 和 爻 辞 通 称 筮 辞 , 是 全 书 的 主 要 部 分 。
它 分 为 记 事 、 取 象 、 说 事 、 断 占 四 类 。 总 的 来 看 , 卦 的 内 涵
有 三 重 意 义 : 一 是 卦 象 , 二 是 卦 意 , 三 是 卦 、 爻 辞 , 即 通 过
语 言 文 字 说 明 卦 象 、 卦 意 。 在 象 、 意 、 言 三 者 关 系 中 , 意 是
主 要 的 , 象 与 言 是 表 意 的 手 段 。 可 以 说 , 《 易 经 》 的 理 论 思 维 ,
都 是 由 卦 这 种 形 式 来 表 现 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