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婚恋的性学分析-第2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某个人的侄子一般。难怪她在公司整整一年,竟没有注意到他。
她知道自己的母亲对女婿极为挑剔,老人不会喜欢里奇,但她必须让老人接受他。终于她带他赴了家宴。
在厨房里,她问母亲对里奇的看法。母亲不满地说,他的脸上有好多斑点。她辩护道,雀斑代表好运道。母亲反唇相讥,你小时候出过满脸水痘,那是好运道,对吧?
在厨房里,她没有救得了里奇,在饭桌上就更救不了他了。
里奇带了一瓶法国酒来,他不晓得两位老人不会喝酒,甚至连酒杯都没有。接着,他又犯了大错,喝了两大毛玻璃杯而不是一杯。
吃饭时,她给他一个叉子,他却坚持用滑不溜湫的象牙筷子。在夹一块很大的红烧茄子时,他的筷子像是鸵鸟那双呈内八字的脚一样,在他的盘子与张大的嘴之间,茄子终于滑到他笔挺的白衬衣上,然后掉到胯下,结果秀珊娜笑了好久,怎么也止不住。
接着,里奇自顾自地往自己的盘子里拨了很多虾和雪豆,而其他人只能分一小口。他谢绝了嫩炸青菜,而不像薇伏莉的老爸,就是不爱吃,也要装得爱吃的样子,每次好像大将风度却只拿一点点,然后再说吃得太多了,肚皮恐怕撑破了之类的话。
最糟糕的是,里奇不会借机对老太太的厨艺捧上几句。正像所有的厨师都会假谦虚一番,老太太也对自己最拿手的酱菜蒸肉假装挑三拣四的。“哎!这道菜不够咸,没有味道。”她自己尝了一口,埋怨道:“真难吃。”在座的人人皆知,此时应随着先尝一口,而后赞曰,此为最好。但大家还没来得及照章办事,里奇早已抢先地说:“你知道吗?只要加一点酱油就可以了。”说着,便倒了一大团黑酱汁在那道菜上。
告别时,里奇大大咧咧地直呼老头老太太之名:“琳达,提姆,我们很快会来看你们的。”就像他平常对那些有点紧张的新客户所带有的职业语调,听得两位老人直瞪眼,因为,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人这样称呼过他们,薇伏莉则更是毛骨悚然。
薇伏莉同里奇一同回家,把秀珊娜送上床后,他得意地说:“咱俩联手出击完美极了。”他脸上带着达尔玛西亚狗的表情,气喘吁吁、忠诚地等待主子的赏赐。
《喜福会》里嫁给白人的三位华人女性都是在美国出生、受美国教育的第二代华人,连她们与洋老公都会有极大的文化差异,更何况那些新移民女性呢?
《考验》中的“爱情彷徨”(1)
20世纪60年代初期,台湾女作家欧阳子的小说《考验》相当细腻地描写了近40年前中国留美学生对待中美婚恋的心态。
美莲是刚从台湾来的留学生,以交换学生的身份,专门研究比较文学。不久,她结识了美国白人男同学保罗。一周前,她与他一起看电影,散场时碰到了几个中国留学生。她发现他们都用奇怪而猜忌的眼神望着她和保罗。虽然她并不认识他们,但仍向他们报以微笑,而他们却没有理睬。敏感的保罗马上觉出其中的缘故,在送她回家的路上,他一直若有所思、面露歉意。那晚,她首次发现保罗长得何等潇洒,在路灯下,他的头发黄得发亮,那双浅蓝的眼睛显得出奇的纯洁。保罗诚恳地要求她不要为怕伤害他而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因为他知道东方人太讲礼貌、太体谅别人,往往只是为了不伤人而违背意愿做事。
美莲同保罗都选强生教授的古典文学课,而且,课后两人经常走的是一个方向,当然交谈的机会就多了起来。一个月前,保罗开始邀请美莲周末去玩,美莲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两人交往很愉快。保罗对美莲畅谈了他对东方文明的倾慕、对西方物质主义的憎恶,并大大赞扬儒家思想,把孔夫子捧得比神还伟大。她忍不住反驳说,正因为中国人对“过去”过分自满,自我陶醉在已经过时、不合时代的文明里,蒙蔽在自欺的自足感中,关闭大门不屑与外界接触,今日的中国才变得这样落伍。他听后,脸变得通红。事后,美莲很后悔,担心自己的话过重,保罗会吃不消。
自从一周前看电影遇到那几个中国留学生后,事情变得复杂起来。美莲的一个中学同学佳玲也在这个大学读书,但比她早来几年。通过佳玲,美莲才发现在这个不大不小的大学城内,居然有一个联系紧密的中国集团,其中包含一百多位从台湾或香港来的留学生和十几位华人教授。他们十分团结,每月至少聚会一次,并经常举行野餐。他们吃中国饭,说中国话,固守一切中国习惯,并坚持排拒一切美国思想和美国作风。美莲因功课繁重,仅参加过一次他们的活动。
周五,佳玲打电话来,约她去吃饭。美莲因已与保罗有约在先,便极力推辞。结果,佳玲突然冷冰冰地说:“算了算了,我知道你不屑和我们作伴。他们说的一点也不错。可是,当然,如果你不想做中国人,我怎么管得着?你有你的自由。”说完便挂断了电话。美莲猜想,佳玲一定听到了什么谣传,因此借吃饭来试她是否有约,并想及时挽救她。此时的美莲心事重重,一面很不安,一面又松了一口气。要不推辞,佳玲就会以老友的名分来教训她:外国人!怎么可以和外国人!人家会怎么说呢!怎么想呢!……说不定她还会好意地使出什么手段,强硬地阻止她赴约。不管怎么样,她决不能与保罗失约。
美莲特地穿了一件旗袍赴约。以前在台湾时,她从来认为旗袍是老一辈穿的,太过时,因而只穿洋装,保罗第一眼就喜欢上旗袍,竟说它是所见过的女装中最雅致、最富女性美的一种。也许是中国人特有的谦虚,她向他数落了这种服装的种种不是,它太窄,限制行动,领子紧,脖子不易转动,最糟的是,穿者不能变胖也不能变瘦一点,否则它立即报废。不知什么缘故,保罗每次赞美她,她都很别扭。初来美国时,她发现美国人一般都不耻于表达内心的感情,并惯于接受旁人的称赞恭维,觉得有点奇怪。而且美国人又那样趋于夸张其词。不过保罗比一般美国人深沉含蓄,也更敏感。美莲之所以穿旗袍,并非想取悦保罗,而是因为想表现出与美国女性的不同,在他面前,她特别要表现出自己是百分之百的中国人。在台湾时,因个子矮,她总是穿高跟鞋,而眼下,在身高六英尺的保罗身边,她却偏偏穿起了中国式的平底鞋,似乎个矮相当光彩。
他们进入一家餐馆,美莲觉得好几双眼睛在跟随着自己。他们刚刚坐下用餐,面对门口的美莲,看到一对黑人男女也进入这家餐馆。看门人一时间不知所措,那对黑人径自在一张餐桌旁坐下。立即一个西装笔挺、大约是经理的人便奔了过去。经过各种威吓式的劝说,黑人被迫离去。食客们在若有所思后开始窃窃私语,不知是美莲受到惊扰而不高兴,还是对歧视有点良心不安。“真可耻!”保罗却是真正感到羞愧,甚至感到有罪。“我奇怪他们为什么不把我也赶走,到底我也是有色人种。”她想缓和一下气氛,故意做了一个鬼脸开玩笑地说道。保罗显然没有把这句话当作玩笑,他真的很难受。两人在沉默中吃完了这顿不愉快的晚餐。走出餐馆后,保罗从心底说了一句:“对不起。”
晚餐后,他们来到电影院看一个艺术电影,但早到了40分钟,便在街上闲逛消磨时间。路上的男男女女们一对对亲亲密密,只有他俩保持距离。她与他已约会五周了,但连手都没有碰一下。她觉得他是怕太冒昧而得罪她。她想到美国女孩子在男友面前一点也不矜持,态度随便,常常倒追男友。她不明白保罗为什么愿同她约会,若同他自己的同胞女性在一起,不是更快乐么?
在保罗提议下,他俩进到一家冷饮店喝可口可乐时,碰到三男三女,其中打头那个留胡子的男生大卫同保罗很熟。“这是弗兰西。”保罗向他们介绍。美莲突然觉得别扭起来,因为他从来不叫她的英文名字“弗兰西”,而只叫她的中文名字“美莲”。经过一番寒暄,大卫一伙极力邀请他俩去打桥牌。向来有自己一定之规的保罗似乎一下子没了主意,那几个人就来征求美莲的意见。她很礼貌地说自己倒没有关系。大家欢呼起来,簇拥着他俩走出冷饮店,美莲连看都没有看保罗一下。路上,一个女孩问美莲有没有参观过芝加哥博物馆中的东方艺术品,她回答说还没有去过,但听说,美国各种博物馆中收藏的中国古董珍品比中国,包括大陆和台湾所留存的要多出数倍。当然,美莲没有明说,那是当年美国参与列强掠夺中国的罪孽。听的人都似乎不相信,而保罗则保持沉默。
《考验》中的“爱情彷徨”(2)
美莲心里突然空荡起来,自己的一句客套话竟打消了原有的计划。为什么保罗不坚持自己的主张?很显然他并不想打桥牌,她不禁失望起来,他应该多了解一点她,他应晓得人们有时无奈而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难道他真不知她要他回绝他们?突然,她明白自己为什么假装同意打桥牌。不仅是客气和礼貌,而是存心要保罗作主,要他坚持带她去看电影,以便让他的那些朋友知道她,一个中国人,比他们更重要。不错,不错,是一种虚荣心在作怪。她来自落后国家,她从内里想证明自己重要。这就是所谓的自卑感么?中国虽然贫穷和衰弱,却绝不卑劣!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是卑劣的。于是,佳玲的话又在耳边响起。佳玲责怪她忘记祖国,批评她不安分做中国人。这些话固然很不公平,但也有几分道理。她拒绝到佳玲家去吃中国餐,却同一个美国人去吃自己不爱吃的美国餐。她拒绝和中国人打桥牌,却要同一帮不相识的美国人去打牌。
她终于设法借故离开,而保罗也自然要送她回家。一路上,他俩都没有说话,她觉得她让他丢了面子。
为什么他在朋友面前,叫她“弗兰西”?每当只有他俩相处时,一切都很融洽和自然,但一旦有其他美国人在场时,情形就变得完全不同,原有的亲密关系马上中断,而她却成了外来人。美莲虽然从骨子里认同自己是中国人,但很早以前就相信不同的文化可以因相互了解而构成婚姻。她把她同保罗的友谊看作一种象征,仿佛自己想以同他的来往和相爱来证明这种文化联姻是可能的。她一向认为人的灵魂是不分国籍的,人人都应该是世界公民!她多么希望世上没有国界,人们可以自由旅行,不需要护照签证。没有战争,和平永在,各民族相互团结,互不猜忌。但到此时,她才发现这都是梦幻。她对自己和保罗都感到失望。她原以为两人之间没有距离,站在同一条线上。她原以为他俩之间有一种默契和相互了解。然而这都是幻觉,实际上他俩从未真正接触过,而且永远无缘接触。好像两人各自站在鸿沟的两边。这就是距离,一条由不同国籍、种族和文化所造成的距离……
欧阳子描述的那个美国年代,还是一个种族歧视相当严重的年代。后来经过蓬勃发展的民权运动,情况得到很大的改善。当时那种禁止黑人到白人餐馆就餐的赤裸裸的歧视可以说已经不存在了,跨族裔的婚恋也不再被认为是大逆不道了。现在来美的中国女留学生们再也不像上几代老留学生那样拘泥和彷徨,她们更容易融于这个不同的文化。然而,种族和文化之间的差异,仍会在某种更深层的撞击下以另一种形式展开。
《喜宴》中的“角色错位”
以深受好评的《感官与感性》和《冰风暴》而闻名于美国主流影坛的著名华裔导演李安,在打进好莱坞之前,有两部成名作,一部叫《推手》,另一部叫《喜宴》。这两部影片都相当细腻地展现了中美婚恋中的某些文化冲突。尤其《喜宴》以某种喜剧的手法,描写了中美婚恋中的某种“男女角色错位”。
影片男主角是一个留美学生,出身于台湾一个有钱有势的家庭,其父母为了香火不断,最担心的就是爱儿的终身大事。这位男生偶然遇到了从中国大陆来的一名学艺术的女留学生。不久,他得知这个女生有了签证问题,不能继续留在美国。他并不爱她,但出于怜悯之心,为了帮助她,再加上父母对自己婚姻的催促,而不愿伤二老的心,便与她举行了婚礼。
然而,在婚礼后的喜宴中,却闹出了一连串的事件。人们谁也没有想到,这位男生竟是一个同性恋者,他长期与一个美国白人小伙子相好,而且感情很深。但在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东方价值观与西方价值观的冲突中,他深深地陷在困惑、彷徨和无助的状态中。
就在洞房花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