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名人演讲在清华 >

第21节

名人演讲在清华-第21节

小说: 名人演讲在清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史地理知识超出美国人的平均水平很多很多,而布什就是一个典型的美国人,听他说话,就像听一个典型的美国人说话一样。他说话很像一个牧场的小牧场主。要是他是我的学生,我就给他一个C。
    二、中美文化的异与同
    应该说,中国在传统上考虑国家利益民族利益比较多,美国比较重视个人利益。我们常说美国文化是汽车文化,美国人每个成年人都有一个驾照,到了18岁,美国人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考一个驾照,这说明美国人比较讲自由,爱去哪里就去哪里。而中国文化是一种手机文化,中国的手机拥有量是世界第一位的,中国人拿起手机来,就爱问你在哪里,什么时候咱们见个面,所以中国的文化是一种集体主义精神,美国的文化是一种个人主义精神。美国人并不是一定要以中国为敌,但是这种对峙有很强的文化基础。我举一个例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美日还没有开战,有一位日本外交官在美国生活了很多年,他说日本绝对不能与美国打仗,为什么呢?因为他看过美式足球,就是橄榄球,他说美国人虽然都是些少爷兵,老爷兵,但是在遇到国家困难的时候特别能吃苦。当然我们觉得日本打美国是帮了我们的忙了,但是日本的政府没有重视这个研究,导致了他们的失败。在美国轰炸日本本土的时候,美国曾经选择京都作为轰炸的对象,但是京都有大量的文化遗迹,我们后来想像的日本的木屋、樱花、穿着木屐打着伞,下着雨,都是京都的样子,而现在的东京和北京、上海都差不多,所以后来美国把原子弹扔在了广岛和长崎。在美日关系上日本并不完全是一个政治国家、军事国家,它首先是一个文化国家。在早些年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比对日本人的印象要好很多,但是日本在文化上做了很多工作,日本拍了一个片子,叫《日本的人》,描写日本人勤劳肯干的形象,在美国人中间的反响很好。但是在战争的时候日本人对美国人是挺残忍的,有一张很感动人的照片,上面是一个日本兵拿着战刀,一个西方战俘跪在地上,这和日本人对待中国人的态度是一样的。但是日本的文化工作使得美国人消除了很多对日本人的仇恨。
    中美双方在文化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也存在许多共同点。这些共同点有助于我们在处理内政外交的时候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共同发展。中美两国都是大国,他们在处理问题上有很多相似的文化传统,中美两国人民都是慷慨的、包容的、心胸比较宽阔,也比较肯干,比较幽默,我们可以把这种文化称为大陆文化,但是岛国和小国就没有这种文化了。比如日本,他们要完全侵占你的资源,侵占你的土地,掠夺你的财富,而美国只要你听我的话,认我做老大,就可以了,这种大陆文化是中美双方共同的特点。还有在对于企业的忠诚度的问题上也可以看的比较明显。中美双方对于自己的企业的忠诚度是比较低的,我们讲自己的事业,而日本人对企业的忠诚度就比较高了。中国人经常干两年就跳槽,美国人也是这样。说的有趣一些,从骂街上也能看出大陆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差别来,日本人骂街一句“八格呀路”,到此为止了,但是中国人和美国人不会这样,他们下面还有,源源不断,日本人不懂得发泄,只会压抑,压抑到一定的限度就要爆发,就要拿起刀枪来和你打仗,中国人和美国人在心灵上活动的空间比较大,也比较容易忘记仇恨,这对于发展来说是很有好处的。
    三、中美文化差异对我国对外宣传工作的启示
    拿破仑曾经说过,一只笔等于1000只毛瑟枪,所以在实践工作中必须重视文化工作的研究。我认为文化上应该坚持“兼容并蓄”的原则,这个原则是当年北大的校长蔡元培提出来的。我们所说的先进文化是在竞争中产生的一种文化,谁是先进的谁是落后的让大家去竞争,谁掌握了先进文化谁就是先进文化的主人。比如马克思主义是德国人提出来的,但是现在是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掌握的,再比如说个人主义最早发源于希腊,后来英国的洛克总结出了个人主义的思想,你很难说究竟谁是先进文化的主人,我认为谁掌握了先进文化谁就是先进文化的主人。我们有必要鼓励美国文化的吸收和引进,但是中国的文化比较高深,有必要加强自身文化的教育。当然政府还需要支持地方文化,最终达到兼容并蓄。美国文化中有很多中国可以吸收和借鉴的东西,美国历史上也有过大规模的沙漠化,这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离现在也不远。在美国的历史书上都记载了这个事情,但是他们把这个事情叫做“AmericanDesert”,美国大沙漠。在美国的中西部遍地风沙,在很多美国小孩子的日记中都记载了这个事情,好多人都认为这件事情都无可救药了。后来美国政府找了很多社会学家、气候学家和地理学家来研究,美国总统罗斯福在30年代发布了一个政府通告,停止放牧,蓄水护草,保护生态。这样了很多年的时间,美国的中西部环境得到了恢复。中国的农业不行,但是中国有很强的制造业和旅游业,这可以和美国竞争。全球化需要分工,中国做中国的强项,美国做美国的强项,对于中国来说,美国是一个顾客,尽管这个顾客很不讲理,但是他有他的道理,我有我的原则,我们是可以交流的。
    中国的新一代的青年人受西方尤其是美国文化的冲击比较大,有人就担心传统的优秀文化在这一代能否得到巩固与发展,其实在美国也是一样的,青年文化是美国的主导文化,像迪斯科,卡拉ok这些东西,美国的老年人也很少参与,他们也喜欢像中国的老年人一样打打太极拳,中国的古典文化是老年人的文化,比较博大精深。我想说的是,中国的古典文化在中小学课本中的比重太少,而翻译的作品占的比例太大。中国人自己的文化都还没有学好,俄罗斯的和其他国家的文化学的太多了,这样的课本,文化底蕴明显不足。我儿子要学习最先进的文化,这种先进文化要向前看,也要向后看,我在家里讲中文,要我儿子学习中文,这次我来之前给他布置了学习中文的作业,要他写一篇作文。他用中文给我的父亲写了一封信,上面是中文,下面是英文,我父亲很满意,我也觉得很欣慰。我还要求他要娶一个中国姑娘。我在美国呆的时间越长,越喜欢中国的文化,越觉得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有些中国人刚去美国的时候,喜欢留个长发,带个鼻环什么的,后来他们就越来越对中国的文化有感情了。我希望自己对与中国文化的热爱越来越深远,也多向中国人介绍美国文化,向美国人介绍中国文化。





中国传媒如何面对西方的竞争

张镇中

    为什么在研究中国商业模式的时候,咱们要跑到美国哈佛大学去学?为什么不在清华学?
    张镇中,著名传媒专家,新闻集团STARTV前总裁,美籍华人,被聘为清华大学传播系的客座教授。
    在当今国际传媒界,张镇中先生既是一位重量级的管理大师,又是一位权威的媒介技术专家。他曾是世界著名媒体新闻集团董事会的执行董事和STARTV的前任董事会主席和总裁。在1998年入主STARTV以前,张镇中先生长期从事航空航天事业的技术和管理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一直从事中美之间航空航天事业合作的高级项目主管,曾担任美国休斯电子公司的副总裁和美国休斯国际公司的总裁。

    新闻集团前副总裁张镇中在清华大学向他颁发客座教授的受聘仪式上,就传媒业的未来发表了演讲,并就中国传媒如何面对西方的竞争回答了听众的问题。

    提问:如果把东方人比作猫,东方人怎么学到这个狗的语言,我们东方的媒体怎么学到西方媒体的技巧,您能不能具体谈一谈?
    回答:我觉得倒是不一定要学到西方人的技巧,而是要了解它的优势,但是如果你全靠外国的优势,你永远也赶不上外国人的这套技术。但是中国主要得解决中国本身市场的稳定,市场的优势,同时要有怎么样打出国外的市场的这个愿望。那么在这之中呢,你就要怎么样发挥中国人的优点。我举个例子,最近你们可能在网上都看到最新的电影,《卧虎藏龙》这个电影,这个电影在美国得了四项奥斯卡奖,对不对?这个李安导演奖没有得到。那天,你们可能没有看到那天的电视节目,那天以为讲到他的名字,要准备站起来了,可是没提他的名字,他难过。那么就这个电影来讲呢,西方人和我们中国人的看法有很大不同。你们看到这个电影,会觉得,嗯,还不错,但是也没那么好,因为我们从武侠小说,从武打片当中……所以说,这个里面四个主角,除了我们杨小姐之外,别的都没有学过武打,都是替身去做的。如果周润发是李连杰,咱们可能还会……,但是他不是李连杰,所以我们对这个电影的评论是相当低,香港、台湾对这个电影的评价也不高,但在美国就可以得到四个奖。那么为什么呢?说起来,它的语言就多了。台湾的编剧,尤其他用鼓跟中国古代的音乐配起来,造成新的一个概念,我们听起来好像跟鼓乐一样,可能你们年轻人还不愿意听它的音乐,再配上在美国很受欢迎的马约尤的提琴,大提琴;所以这样两个东西呢,是个新语言的工具,再加上中国很漂亮的四川的竹林,青海、甘肃的沙漠的大镜头,拍下来了,对你们来讲,不怎么惊奇,你们很知道中国的风景。但对西方人来说,他不了解。所以这个语言用对了。所以对两方的观点呢,是很大的不同。

    提问:张先生,我的问题是:谈了很多新媒体的观念、形势和它的内容,我觉得驱动一个新媒体的真正力量在于信息供给的方式和叙述的方式不同。最大的问题在于它不是个有机体,所以才需要供股,才需要像您在美国搞的那种投资银行的形式来做这事。以我的经验,您在凤凰卫视,包括国内网站,我觉得最大一个问题是,不是在媒体本身上,而是大家忽视了驱动媒体的市场,尤其是在中国。所以请问张教授,在未来,驱动中国的媒体整合的,除了政府的因素以外,您这个投资公司,以及像我们这样有志于投身这个行业的人,在这个行业里,能做什么样的工作?
    回答:WTO在某个程度上会影响中国媒体的开放。那么,在开放的时候,其实从我个人来看,这个3年10年当中,就是凤凰电视台开业10年,跟国内的中央电视台也好,湖南卫视也好,跟孙政通(音)这几个卫星转播的电视也好,从它的品质讲对大众化已经有很大的一个改进,那么从一个企业,风险企业投资的角度来讲,最吸引人的倒是它的价值。可能你们很多人不知道,在海外的这个有线电视公司大部分是亏本的,它是靠信息流动来支持它的开支。赚钱的都是内容公司,提供企业内容啊,提供电影,赚钱都赚在这个内容上。那么从中国将来的开放局面来讲呢,主要还是一般人的、消费者的控制下。如果在消费当中,你还是一块钱一个月,就是有连解码器的本钱也拿不回来的时候,这个开放开到多大也没有用,这个大家很清楚。如果你有兴趣的话,你也可以看看,在这个英国、德国、美国的模式当中,你可以看到它这个收费电视和广告费电视的两个发展是跟它的经济增长跟个人收入的比例是很有关系的。就国内来讲,到了大城市呢,某种程度当中,我看这个媒体的发展会上来。换句话说就是,按人民币算,最起码一个月每家可以付到10块钱人民币的时候,那就是中国收费电视发展的一个良性系统,10块钱一个月。(有人插话:清华大学12块钱一个月)哈哈,所以这是个很好的事情,清华大学是很好的。

    提问:张老师,我有个问题。您刚才说,我们的媒体是有能力跟西方媒体竞争的,在同等地位上对话,但我觉得从目前世界媒体的格局来看,好像看不到有这方面的希望。
    回答:(笑)我抱有信心,我跟你解释一下最近你们可能没有看到CNN的报道,好几个发言人声音都蛮大的,包括我们李教授,过去呢,很多这方面的意见,国内的体制方面还是不准许,但是目前来看呢,这个方面的空间还是蛮大的,相当大的。那么我想,在这点当中,不是讲全面性――比如说,跟西方的电影制造数量,那差得很远――但是从新闻来讲,我觉得现在完全可以办得到。谁可以比中国人自己更了解在中国发生的事情?难道你要等CNN报道你再了解吗?不可能,这一点,可以做得到,一定做得到。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