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档案揭秘-第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次南巡已是康熙三十八年,此十年间,康熙忙于征噶尔丹,无暇南巡,靳辅去世,历任河督都不称职,造成河患日趋严重。康熙曾向西洋人学习数学,因此在此次南巡途中,他亲自用水平仪进行测量,他针对洪泽湖水位低,黄河水位高,河水倒灌,致使湖水泛滥的状况,靳辅重筑堤坝,他主张兼重挑浚。此后,黄河治理工程在他的实际领导下进行,黄河的治理工作取得极大的成效。此后,他又三次南巡,视察河工。
乾隆在《南巡记》中说:“南巡之事,莫大于河工。”因此,每次南巡他都要亲自巡视河工。六次南巡,他五次视察黄河水利工程,四次视察浙江海塘工程,其中,尤以钱塘江海塘工程建树最大。关于乾隆到海宁,民间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康熙年间,时雍正为皇子,与海宁陈士倌相友善,正值两家各生子,岁月日时皆同,雍正大喜,命人抱来,很久方才送归,已非陈氏子,且易男为女。雍正即位后,即提拔陈氏数人至高位。乾隆时,尤其优礼陈氏。曾南巡至海宁,即日幸陈氏家,升堂垂询家世。关于乾隆的身世之谜,本文不多加评论,但乾隆到海宁究竟所为何事呢?
钱塘江连接东海,江水顺流而下,海潮逆流而上,相互冲击,其势汹涌澎湃。传说钱塘江潮为伍子胥、文种魂魄所化,前浪为伍子胥,后浪为文种,前后浪相逐,潮水越激越高。钱塘江潮之大,曾使统一六国的秦始皇望之生畏,绕道渡江,因此钱塘江又被称为罗刹江。南宋高宗赵构,夜半听得万马奔腾,以为是金兵追来,后来方知是钱塘潮声。浙江海宁、仁和二县,正当江海交汇处,潮汐一日二至,这一地区与杭嘉湖平原和江苏的苏松常地区相连,一旦海塘不固,泛滥之祸将波及整个江南。据史料记载,早在汉朝就开始修筑海塘,唐宋以后,历代都有修筑。最著名的当数五代时的吴越王钱B,捍海塘久筑不成,他命强弩三千,箭射潮头,逼使潮水后退,海塘得以建成。
清代康熙、雍正年间,即已大规模地修筑海塘。雍正十三年,猝遇大风暴,海塘溃决殆尽。乾隆即位后,开始重修海塘。他前两次南巡时,地方官员因为从杭州到海塘之间春季路途泥泞难走,便报告说海塘安澜,请乾隆无庸亲临视察。乾隆二十五年,浙江潮信告警,海塘工程施工中又出现石塘、柴塘之争,从第三次南巡起,他每次都到海宁视察塘工。柴塘是一种简易的塘坝,用柴土相间而筑成,石塘是用大条石砌成,可以一劳永逸。但海宁一带柴塘之下都是浮土活沙,建立石塘必须内移数十丈,方能打石桩,地方官员不敢决定。乾隆二十七年三月,乾隆到杭州的第二天,即亲临海宁,亲试打桩,他见石桩必须内移数十丈方能固定,必然会损毁百姓的田庐,是“欲卫民而先殃民”,决定先建柴塘,待接涨沙坚,再改筑石塘。到后两次南巡时,下令在能改建石塘的地方都改建了石塘。到乾隆晚期,凭借国家强大的经济实力,浙江境内已建成自金山到杭县长达二百四十八里的鱼鳞石塘,钱塘江南岸也修建了自宝山至金山长达二百四十二里的块石篓塘。有力地保护了富庶的吴越地区,此举受到后世的高度评价。值得一提的是,乾隆到海宁视察塘工均驻跸在陈氏名园安澜园中。安澜园原名隅园,乾隆赐名安澜园,取海塘安澜之意。安澜园是江南四大名园之一,园中古树参天,景致优美,乾隆十分喜欢,他后来在圆明园中仿建此园,取名四宜书屋。
第一部分
第12节 笼络江南士大夫
康熙、乾隆南巡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笼络江南士庶人心。康熙南巡时,正值清朝入主中原未久,由于清初的统治者采取了民族高压政策,“留人不留发,留发不留人”。“嘉定三屠”,“扬州十日”,大肆屠杀江南人民,激起江南人民的强烈反抗,战争持续了二十年之久。此后,反清斗争虽告失败,但人心未附,士大夫拒绝与清政府合作。康熙为了争取他们的支持,在南巡途中,他祭禹陵、祭孔、祭明太祖陵,以拉拢江南的士大夫及明遗民,取得极好的效果。康熙极为推崇明太祖朱元璋,第一次南巡时,他亲祭明太祖陵,于孝陵殿前行三跪九叩头礼,又于宝城前三奠酒,当地百姓观者万余人,极为感泣。当车驾经过明故宫时,他感慨久之,做《过金陵论》:“……朕省方南来,驻跸江宁,将登钟山,酹酒于明太祖之陵。道出故宫,荆榛满目,昔凤阕之嵬峨,今则颓垣断壁矣,昔者玉河之湾环,今则荒沟废岸矣。……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国家者,知天心之可畏,地利之不足恃,兢兢业业,取前代兴废之迹,日加警惕焉,则庶几矣。”后五次南巡,康熙也都亲祭明太祖陵。康熙还为明孝陵亲自题写了“治隆唐宋”四字碑文。
祭孔也是南巡的重要活动之一。首次南巡就去山东曲阜孔庙举行了隆重的祭孔大典。他由甬道旁行至大成殿,行三跪九叩礼,并亲书“万世师表”四字悬于殿中,又至孔墓前,跪奠酒三爵,以示阐扬文教之意。
第五次南巡,康熙招募江南举监生员,有书法精熟、愿赴内廷供奉抄写者,予以考试,共取中六十一人,康熙亲自接见,各赐御书石刻《孝经》一部。康熙的这些做法,对收揽民心,笼络江南士大夫起了极大的作用。第三次南巡时,三月十四日到达苏州,苏州的官员及士绅都前来接驾,他们打着黄绸的锦旗,旗上写着各自的籍贯、姓名及恭迎圣驾等字。从姑苏驿前到虎丘山麓,凡是康熙停留的地方,都搭盖了锦亭,锦亭之间用画廊连接,沿途安装彩灯,都用绸缎装饰,极其豪华壮丽。十八日为康熙寿辰,许多士绅进贺寿诗,这些诗被分别装订成“天地人和”四大册。
康熙也十分注意褒奖地方官员,对他们多加赏赐。南巡游玩时,他在每一名胜地都见景题诗或题写唐人诗句,陪同游玩的江苏巡抚宋荦请求说:“臣家有别业在西陂,乞御笔二字,不令宋臣范成大石湖独有千古。”康熙笑曰:“此二字颇不易书。”宋荦说:“臣曾求善书者书此二字,多不能工,倘蒙出自天恩,乃为不朽盛事。”康熙于是书写二字赐之。洞庭湖东山碧螺峰石壁生长着几颗茶树,当地人称其茶叶为“吓煞人香”。康熙游太湖,宋荦进贡此茶,康熙嫌其名不雅驯,赐名“碧螺春”。宋荦任江苏巡抚长达十三年之久,三次南巡接驾,《清稗类钞》记载:康熙因他年老,特赐他御用豆腐的做法,传旨曰:“朕有日用豆腐一品,与寻常不同,因巡抚是个有年纪的人,可令御厨太监传授与巡抚厨子,为后半世受用。”
乾隆也非常注意笼络江南的士大夫和施恩于百姓,每次南巡都要免除所经过地方百姓的部分赋税,对前来献诗献赋的文人,亲自出题进行考试,如浙省修海塘,便以《海塘得失策》为题,测试士子的经世致用之学,取得一等的直接授与官职。江南读书人众多,而府州县学名额有限,每次南巡都下令增加府州县学名额,使之增加进身之阶。四库全书修成后,他又出内帑抄录三份,藏于扬州的文汇阁、镇江的文宗阁、杭州的文澜阁,使得文人得以就近抄录传观。
乾隆十分注意优礼耆年老臣,对前来接驾的致仕老臣劳问优渥,赏赐人参、貂皮等物,加封官职,赐予子孙功名。梅珏成是大数学家梅文鼎之孙,自幼受到康熙帝的赏识,入值南书房,考订数学方面的书籍。乾隆年间,他官至左都御史,后退休家居。乾隆第三次南巡,他到清江浦(今江苏淮阴)接驾,乾隆念他家计清贫,几个儿子都未做官,特赐他的长子为举人。还赐诗曰:“推恩缘念旧,皇祖内廷臣。”钱陈群、沈德潜是乾隆所赏识的文学侍从,乾隆前几次南巡,他们都前来接驾,君臣之间诗酒唱和,乾隆多次给他们加官进爵。沈德潜是乾隆四年进士,中进士时年已六十七岁,乾隆称他为老名士,命值上书房,后升礼部侍郎。乾隆南巡时,他退休家居,传说他曾陪乾隆游览西湖,时值严冬大雪,乾隆戏吟诗曰:“一片一片又一片,三片四片五六片,七片八片九十片”,沈德潜请求接续此诗,吟曰:“飞入梅花都不见”。乾隆击节赞赏,脱下所穿的貂裘赏赐给他。但这只是一个传说。乾隆到杭州都在旧历二月底三月初,江南阳春三月,何来大雪。
第一部分
第13节 南巡途中的情与趣
清代侠义小说《圣朝鼎盛万年青》中,描绘了一个委朝政于廷臣陈宏谋与刘墉,自己独自化名微服巡游江南的乾隆皇帝。小说家的杜撰往往经不起推敲,且不论乾隆是否微服巡游江南,陈宏谋的确曾任大学士,但并不与刘墉同时,而是与刘墉的父亲刘统勋同时,刘墉做大学士则在嘉庆年间。此外,清朝皇帝对待政务都是亲力亲为,权柄不下移,即使是在巡幸途中。
康熙南巡途中,一应本章三日一奏。第一次南巡时,一日,四鼓时奏章方到,康熙即起批阅奏章。康熙第一次南巡时曾撰有《南巡笔记》,自述在南巡途中的生活,“夜坐舟中,与侍臣高士奇谈论古今兴废之迹,或读《尚书》《左传》及先秦两汉文数篇,或谈周易,或赋一诗,每至漏下三十刻不倦,日以为常。”乾隆亦是如此,南巡途中,每日都要处理政务。
康熙读书涉猎极为广泛,除经史子集之外,对西洋近代科学尤有兴趣,他曾从西洋传教士学习数学等学科。南巡途中,康熙用所学的西洋测绘方法亲自测黄河、淮河、洪泽湖的水位及地势,决定治理方法,并取得重大成效。南巡途中,他还注意观察天象,在接见沿途的西洋人时,经常询问有关星象方面的问题。他不仅注意洋为中用,而且重视培养中国自己的数学家。康熙四十一年,大学士李光地呈献大数学家梅文鼎所著的《历学疑问》一书,他细细研究。次年南巡途中,他接见梅文鼎,晤谈三日,十分投机,梅文鼎当时年已七十余岁,康熙感叹“惜乎老矣”。后来,他召梅文鼎的孙子梅珏成到北京,进行培养,并亲授西洋代数学。
乾隆极其崇拜其祖父康熙帝,为政处处效法,康熙六巡江浙,他也六巡江南。乾隆南巡相较于康熙南巡是比较奢侈的,在南巡的前一年就开始筹备,派亲王一人总理其事。派向导官员会同地方官详尽勘查沿途道路、名胜古迹,修建行宫,修桥铺路。沿途往返五千余里,陆续修建了四十余个行宫,在没有行宫的地方,搭黄布城和蒙古包住宿。在御舟住宿时,水上搭黄布水城。康熙南巡时,仅建了少数行宫,大部分地方住在地方官员的衙署里,他的亲信李煦、曹寅各捐银两万两修建行宫,康熙还认为捐银过多。乾隆南巡时,一个官员捐修苏州御道,就费银三十万两,奢侈的程度可见一斑。御舟名安福舻、翔凤艇,共有五艘,由仓场衙门制造,提前送往江南,仅御舟拉纤的河兵就需三千六百人。其余人员需用船只由江南备办,需船千余艘。这样豪华庞大的船队行进在运河上,首尾相接,旌旗蔽空,真是蔚为壮观。
尽管乾隆三令五申严戒奢华,但地方大吏为赢取他的欢心,无不殚精竭虑地投其所好。第五次南巡时,御舟将至镇江,见前途岸边有一硕大无朋的仙桃,颜色红翠可爱,正当乾隆惊诧莫名时,忽见烟火大发,鞭炮齐鸣,仙桃从中轰然分开,中间现出一个巨大的戏台,正在上演迎驾的喜庆戏文。乾隆喜欢看戏,船队在运河行走时,乾隆经常坐在船头观赏风景,地方官有时就安排两舟行走于御舟前,两船之间搭板,作为戏台,演戏供乾隆欣赏。
扬州是两淮盐商聚居地,康熙、乾隆南巡时,他们都殚精竭虑,讨取皇帝的欢心,最著名的行宫如天宁寺行宫、高F寺行宫等,皆为其所建,并且陈设极为华美。康熙南巡时,平山堂本无梅花,盐商捐资种梅万株,供康熙观赏,随同康熙至扬州的曹寅有诗曰:“老我曾经香雪海,五年又见广陵春。”记此盛事。乾隆南巡时,两淮盐商三次每次报效银一百万两供乾隆赏赉之用。传说乾隆一次巡幸至扬州,当时盐商纲总江某承办一切供应。一日,乾隆去大虹园游玩,至一处,对随从的人说:“此处颇似南海之琼岛春荫,惜无塔耳。”江某听说之后,立即以万金贿赂乾隆的随从,画得塔的形状,连夜建成白塔。第二日,乾隆复来游玩,见白塔巍然矗立,非常奇怪,以为是假的,近前观之,果然为砖石所砌,询知其故,不由地赞叹盐商之财力雄厚。
阅武也是南巡中的重要活动之一。康熙南巡时就在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