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05老子思想批判 >

第9节

05老子思想批判-第9节

小说: 05老子思想批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裎尽钡恼撸死杳癜傩盏睦妫弁踔痪筒荒芤缘弁跻患宜嚼约旱淖铀铮俏Vぬ煜吕杳癜傩盏母纠妫现恋弁酰轮涟俟伲及凑昭∠腿文艿谋曜疾欢啦猛持握撸凑俗约阂患宜嚼紫染徒约悍旁诹艘桓鲇肴煜吕杳癜傩照娴牡匚簧希沂怯檬种兴莆盏闹喂笕ɡ赐习傩照妗H绱耍庵终迫ㄕ呖凸凵暇鸵殉晌嗣竦墓小U庋持握哂肴嗣裰涞墓叵担褪峭韵喑獾拿苡攵氛叵怠M持握咭肴嗣裾妫捅厝灰拇怠拔ɑ首骷钡摹熬疚弧惫鄣悖捅厝灰稳宋ㄇ祝换崛斡孟湍埽淠康木褪潜W∽约旱娜ㄎ弧N苏飧瞿康模鸵扇≈贫刃缘拇胧┪橹Vぃ址饧易宄稍薄⑶仔盼ヒΣ棵糯蠊佟⑽」詈睢⑽胤焦佟U獯痈旧暇臀ケ持泄诺湔苎У幕驹怼!
  ————————— 
  ① 《礼记·礼运》引孔子语。 
  ② ③ 贾谊:《新书·修政语》引。    
  按照中国古典哲学理论,治国就要“明民而治”,使一切政策、法令从制定到实施,都有人民的参与,掌权者要时刻接受人民的监督,这也就是五帝时期,黄帝建立明台之议,尧树诽谤木,舜置敢谏鼓,鼓励老百姓向各级官员提意见的情况。而执政为私利,就不会说真话给黎民百姓们听,为了自己权位得以保障,就要大树自己的权威,千方百计地神化自己,因此夏禹就要鼓吹“君权神授”思想。夏禹将自己炮制出来,把抵制当时社会上原有的民主政治思想、而为自己的奴隶制独裁统治作说的东西,假托为天神所赐,言:“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①用以愚弄人民,就是历史之证。 
  ————————— 
  ① 《尚书·洪范》。   
  治国为自己的私利,就绝不会提倡以人民为本位的思想,而是要宣扬君本位,夏禹在《洪范》中大肆宣扬“唯皇作极”论就是明证。其文曰:“皇建其有极,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惟时厥庶民于汝极,锡汝保极。凡厥庶民,无有淫朋,人无有比德,惟皇作极……时人斯惟皇之极,无虐茕独,而畏高明”。这些话,都是夏禹假借“天神”说给黎民百姓听的。其意为:皇帝要建立起至高无上的极尊地位。凡任何天下之庶民,都不得结党,也不能显示自己有何品德,只有皇帝才是至高无上的!上天以寒、暖、风、雨、燥,福、寿、富、康、考布之以天下庶民,赐给你们以保皇权……所以,世人对惟有皇帝才能享有的独尊、独贵、独权、独威,是不可以有半点伤害的,而要敬畏其高明! 
  执政治国者,其全部目的是为了自己的私利,骑在黎民百姓的头上作威作福,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所以,夏禹就要宣扬君主“作福、作威、玉食”的天然合理论。说:“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己)而家,凶于(君)而国。人用则颇僻,民用僭忒。”“惟辟作福”就是只有帝王才能随己之意赏人。“惟辟作威”就是只有帝王才能随己之意愿而罚人、杀人。这当然不是讲法制,而是强调皇权至上“以意为法”、“以言为法”的君主独裁,就像禹之杀防风氏,随便给你按上一个“罪名”,就可以杀掉。这就是“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而且还得“谢主赐死隆恩”之源头! 
  由于掌权为私,不仅不会听老百姓的声音,更不容许朝中百官提不同意见,这也就是搞一言堂的制度性原因。夏禹就宣扬帝王永远正确,对于他的话任何人都必须无条件服从。故《洪范》曰:“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会其有极,归其有极。”这就是说,天下的臣民,绝不能有自己的思想、言论、行为,一切都必须以王言为言、王好为好、王恶为恶。对王者,视之要目正,态度要恭肃,王者放个屁,天下臣民都得听听是个什么声?嗅其流露出的是个甚么味? 
  为私利而掌权治国,由于其本身就是违背五帝时期经过几百年深入宣传,早已深入人心的道学理论,所以夏禹不仅讲不出“道理”来,也搞不出甚么能够稍微像点样子的理论。他也只能够搞大树特树帝王的绝对权威,并假鬼神以唬人,进行迷信宣传,大倡占卜,定为制度。曰:“立时人作卜筮,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 
  从古至今,都是一样的中国语言文字,在不同人的口里,由于其立场不同,观点不同,“大同”之所指也就不同:孔子将五帝时期治国以人为本,执政者爱民,由此而提出“德莫高于博爱人,而政莫高于博利人”,使全社会都“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社会谓“大同”。而到了夏禹口里,则将他为了愚弄人民,在普天下推动迷信占卜称之以“大同”! 
  在人类的历史上,迷信从来就是与科学相对立的思想体系,这就注定了不论古今,民主与科学相连,独裁与迷信为伍。这就是为什么在独裁政治制度之中,社会上就必然要迷信思想泛滥成灾的根源!原因就在于统治者掌权为自己的私利,十分害怕人民明白真理,明白自己受压迫、受剥削而愤起反抗。所以统治者就要用迷信的手段麻醉人民,愚弄人民,鼓吹自己掌权的合理性、合法性,是天上大神赋予自己的特权等等。夏禹鼓吹“君权神授”,鼓吹“惟皇作极”的君本位谬论,就是历史的证据。“惟皇作极”论,就是“以皇帝为本位”的极权独裁统治论,它是对五帝时代“以人民为本位”政治制度的疯狂反对、挑战和彻底破坏! 
  愚民以治,就必然要宣扬迷信思想。愚民以治者的要意,原本是要愚弄人民,只是不能将此等“权术”讲明白罢了,而且倡导者还须装模作样地大搞迷信活动,表示自己既受上方天神之托以治天下黎民,自己就很崇拜天神,相信祸福由天定。但殊不知物至极必反,愚民之术的运用与倡导,到头来却又于不知不觉之间愚弄了自己,现在考古发现与研究证明,夏商帝王到了后来,都成了狂热的迷信占卜者。   
  (二)周朝统治者对《易》道哲学的彻底封杀 
  在夏、商两代中,其卜筮主要是龟占,并没有以《易》经的卦画为工具而行占卜者。以《易》卦占卜,是始于商末的西伯,也就是后世所习称的“周文王”。这就是史称的所谓“文王演《易》”。《史记·周本纪》说:“西伯盖即(伯)位五十年,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 
  太史公所记载的文王“演《易》”历史事件,是真实的。但由此而推论八卦变六十四卦起自西伯,则是百分之百地说错了。 
  周文王被囚禁于羑里的所谓“演《易》”,主要是研究如何用蓍草棍棍以一种形式进行演算,以古老的哲学经典《易》经卦画作为卜筮工具进行愚民教化,日后好以此用作为周室统治服务的工具。对此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历史资料中可以得到证实: 
  ⒈ 夏、商与周代占卜方法不一样 
  周代以前的占卜,都是用龟甲、牛骨为材料,以钻孔、烧烤、使其裂出兆纹为方法,而断吉凶。而从未有利用《易》经六十四幅卦画行占卜的。虽然,商末周初始有以《易》为占的材料,如屯南、岐山所发现的商末卜甲与陶器,但又都与文王“演《易》”有关,而与商代传统者的占卜无关。这种情况非但不能证明商人占卜用《易》卦,反更证明用《易》卜筮始于商末的周文王。因此,说《易》经自古就是卜筮用书的观点,是一个错误的观点。其所以错误,就是没有历史事实及材料可以证明。没有充分历史证据可以证明的观点,就是不能成立的错误之说,是一种主观性的猜测。 
  ⒉ 历史记载证明,研究用《易》经卜筮者是周文王 
  其材料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周易》本身的记述。 
  《周易》中的文字很杂,它既有古史传说材料,又有《连山》、《归藏》原辞,有黄帝之语,又有周公、孔子的文笔,更有战国以来直至秦汉间无名氏的一些文字增删,要一字一句地将其全部文字分清其各自的归属,自然是很难办到的。但是,只要我们以历史的、审慎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行研究,有一些事关《易》经性质的文字出于什么时代,出于谁手,还是大体上可以分辨出来的。 
  《周易》也同中国其它古典一样,在历代的不断传抄、简乱、更易、文字增删过程中,各种传世之本,文字已有不尽一致的地方,有些明显的错字、缺字问题也大量存在。以下引文是我以《周易》原文,在使其语意连贯、通畅的原则下,稍加整理而行录出,读者可自行与各种版本对照: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大衍之数五十(有五),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事能毕矣。显神道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神祐矣。 
  “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夫《易》,圣人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以上这些文字,是专门谈如何以蓍草、用八卦进行卜筮的详细方法,以及对这种卜筮方法和研究此种方法之人进行赞颂、神化的说词。它在思想性质上,是与《易》道唯物辨证的哲学思想观点相违背的,水火不相容的,是典型的“神道设教”之说。在语言结构、语意完整性上,前呼后应,成为一个自立于《易》道哲学理论之外的独立性思想体系。如果这是两人的笔墨,则前面着重说明卜筮方法者,该是周文王,后面重点进行称颂者,出于周公旦之手。如果这是一个人的文笔,这个人就是周公旦无疑。但具体的卜筮方法,则是周文王的研究成果。 
  下面所引的几段文字,应该都是出自周公旦之手。 
  第一段,是《观》卦中的《彖》辞: 
  “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第二段和第三段,原是《系辞》中的一段话。这段话在各种通行本中都已混乱,此处在不增字,不减字,不改字的原则下,只调整顺序,以使其恢复原意为旨而行录出,有研究兴趣者,可自行与原文对照: 
  “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佚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神以知来,知以藏(察)往,其孰能与于此哉?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莫大乎蓍龟;探赜索隐,钩深致远,立功成器以为天下利,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圣人!” 
  这第三段话,以其语义,是与第二段紧相衔接着的:第二段话的主旨,是记述一位被吹捧为“圣人”者,从民间发现了以《易》卜筮的事例,他高兴得退藏于密室,亹亹以行推演。第三段是紧接第二段,宣扬以《易》卜筮之神奇,并且以此对推演以《易》进行卜筮之法的“圣人”大加称颂。作者对这位“圣人”既要隐其名,又欲人尽知。赞颂的感情溢于言表,跃然纸上。这两段文字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