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下五千年-第5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布由他们自己组织国民议会,代表全体法国人民讨论国家大事。
第三等级代表的叛逆行动引起了国王的震怒和恐慌,他马上出动军警,封闭会场,禁止
国民议会开会。
国王的专制行为,不仅没压住第三等级代表的反抗,反而在他们胸中燃烧的怒火中撒了
一把盐。他们表示一定要制成一部代表全体法国人民利益的宪法,否则决不罢休。1789
年7月9日,国民议会改名为“制宪会议”,公开反抗国王,双方的冲突更加激烈。
国王路易十六暴跳如雷,偷偷向巴黎调集了大量军队,准备逮捕第三等级代表,用武力
解散国民议会。消息传出以后,巴黎人民群情激愤,7月12日,数万巴黎市民上街游行。
1万多市民涌到罗亚尔官的花园里,一个年轻人,站在一个高高的亭子上,大声喊道:“公
民们,国王雇佣的德国兵正向巴黎开来,他们要带来流血和屠杀,拿起武器吧,这是我们唯
一的生路!”
“拿起武器!”
“拿起武器!”
市民们齐声高呼,人们奔回家中,拿来了斧头、菜刀、铁棍、猎枪,又聚集在一起,涌
向王宫。
这时,一队骑兵冲过来,是国王的近卫军,他们骑着高头大马,手举马刀,野蛮地向群
众砍去,转眼之间,街道上躺满了市民的尸体,血流遍地,群众只好四散奔逃。
7月13日清早,巴黎全城的警钟一起敲响,血腥搏斗的一天又开始了。市民们首先冲
向军火库,夺得了几万支火枪,手执各种武器的市民们攻占了一个又一个阵地,巴黎市区内
到处都有起义者的街垒。到了14日的早晨,人民就夺取了整个巴黎。最后只剩下巴士底狱
还在国王军队手中。
“到巴士底去!”起义队伍中响起了呼喊声,起义者从四面八方涌向巴黎的最后一座封
建堡垒。
守卫巴士底狱的士兵首先用塔楼上的大炮轰击,然后从房顶上,窗户里向人群开火。猛
烈的炮火阻止了前进的起义者,他们无法接近巴士底狱,只好从四周的街垒中向里面射击,
但因为距离太远,根本对里面的士兵构不成威胁。
“大炮,我们需要大炮!”人群中有人喊道。
许多人离开战场去寻找大炮。不久,大炮推来了,但都是一些旧炮,有的还长满铁锈,
象几百年前的古董。一时也没有炮手,有人自告奋勇地出来开炮,一个卖酒的肖恩居然当了
炮手。这些旧炮好像也受了起义者高昂情绪感染似的,一个接着一个发出了轰鸡。一排排炮
弹打在监狱的墙上,打得砖屑乱飞,烟雾弥漫。人们发出一阵欢呼。
但是,巴士底狱的墙实在太厚了,旧炮打出去的炮弹没有威力,根本无法打穿它。敌人
的大炮倒是凶猛无比,起义者的伤亡不断增加。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巴士底狱前聚集了数万起义者,可就是拿巴士底狱厚厚的围墙毫无
办法。有人主张冲到墙边,把墙挖个洞装上火药,真的有几个勇敢者拿着工具,提着火药桶
冲向墙边。塔楼里,士兵的子弹雨点般射了过来,眼看就要接近围墙的勇士一个接一个倒了
下去。人们十分焦急。“我们现在需要真正的大炮和真正的炮手!”街垒里传出一个洪亮的
声音。
战场上一时沉寂下来,人们在等待着。
又是两个多小时过去了,一门威力巨大的火炮终于被拉来了,有经验的炮手也跟随而
来。大炮发出了怒吼,一颗颗炮弹猛烈射向巴士底狱,围墙被轰塌了。守卫的士兵眼看大势
已去,终于举起白旗投降了。
接着,起义者把巴士底狱完全拆毁,象征着封建罪恶的巴士底狱从此在地球上消失了。
为了纪念巴黎人民英勇攻占巴士底狱的伟大功绩,法国把7月14日,作为自己的国庆节。
…
北极星书库||ebook007
罗伯斯比尔
1791年9月30日,法兰西共和国制宪会议在举行最后一次会议。众人正全神贯注
地听一个人发表演说。
这人中等身材,苍白瘦削,有些虚弱。一双深陷的眼睛,时而热情滚滚,喷射出太阳一
般的光辉,时而又若有所思,显得镇定深沉。
只听他慷慨激昂地说:“我反对在宪法中规定国王有否决权。如果大多数人的政治权利
被剥夺,那么,《人权宣言》中说的权力归人民就是虚伪和欺骗!是谁完成了我们的光荣的
革命呢?难道是一些名人和富人吗?不!只有人民才想革命,只有人民才能完成革命。”
台下报以长时间的热烈的掌声。
这位演讲的人就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最杰出的革命家罗伯斯比尔。
1758年5月6日,马克西米连·罗伯斯比尔生于法国北部阿尔土瓦省的首府阿腊斯
城。祖父和父亲都是律师。罗伯斯比尔11岁到巴黎上学。当时巴黎有许多反封建的启蒙思
想家,比如伏尔泰、狄德罗、卢梭等。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启蒙思想家的著作。他尤其崇拜卢
梭,把卢梭看成是自己的导师。1778年,罗伯斯比尔进入巴黎大学的法律系,他亲自拜
访卢梭,受到卢梭热情接待,两人倾心长谈,这对他以后从事革命产生了很大影响。
1781年大学毕业后,罗伯斯比尔回到阿腊斯当律师。他熟悉法律,思想敏捷,口才
出众,同情穷人,经常无偿为平民辩护,很快成为阿尔土瓦省的名人。1788年,他被推
选为阿尔土瓦第三等级代表参加会议。起初,这个外省青年并没引起人们的注意,后来他在
制宪会议上发表了一篇激昂的演说,提出消灭等级特权,保障人权,出版和信仰自由,代表
们开始对他刮目相看,他的名字在人民中很快流传开来。在革命初期,巴黎有很多革命俱乐
部,以雅各宾俱乐部最为有名,因为其成员经常在圣雅各教堂开会,所以人们称他们雅各宾
派。罗伯斯比尔是该俱乐部成员,后来他又成为雅各宾派的领袖。他主张彻底消灭封建专
制,建立一个真正人人平等的共和国,因此,他得到人民的热烈拥护。在人民中的威望与日
俱增。
1791年6月,国王路易十六企图逃亡国外勾结外国反动势力镇压法国革命,结果被
群众抓获,罗伯斯比尔主张严惩国王,废除君主制,但被保守的君主立宪派拒绝。但罗斯伯
比尔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他说:“我已决定把我的生命贡献给为真理而作的斗争。”
这时,奥国皇帝和普鲁士国王联合发表宣言,宣称要派军队惩罚“罪犯”,恢复法国的
“君主统治”。外国的专制势力企图武力干涉革命的迹象越来越明显,而国民公会中的保守
派竟然无动于衷。罗伯斯比尔以极大的爱国热忱发表演说,鼓励人民捍卫革命的成果,他
说:“我们或者重新堕入以前的奴隶制中,或者重新拿起武器!”他的这句话成为传送一时
的名言,鼓舞了人民的斗志。
1792年春天,普奥联合出兵进攻法国。战争一开始,法军就遭到惨败,因为国王和
王后早把作战计划送给了敌方,贵族军官,不是叛变投敌,就是有意怠战。法军节节败退,
革命面临空前的危险。
雅各宾派的三个主要领导人罗伯斯比尔、马拉、丹东向全国人民发出保卫祖国的呼声,
罗伯斯比尔说:“战争一旦开始,就必须是胜利的。”丹东在立法会议上作了简短而激昂的
演说:“就要响起的警钟并不是警报,而是袭击国家敌人的号令。要战胜他们,诸位,我们
必须勇敢,勇敢,再勇敢,法国就能得救!”这几句话获得两次热烈的掌声,并成为流传至
今的名言。
法国人民勇敢保卫祖国,各地的义勇军纷纷开往前线,最终把侵略者赶出了国土。
1792年8月,国王路易十六被人民逮捕,全国上下一致要求审判国王。执掌政权的
吉伦特派,故意拖延时间,不审判国王,说什么“国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国民公会无权
审判“国王”。等等。他们咒骂罗伯斯比尔是“独裁者”,马拉是“独裁的鼓吹者。”
这年10月,人们发现了路易十六藏在王宫后面墙壁里的秘密文件柜,里面全是路易十
六写给逃亡在外国的法国贵族的信,命令他们想法“邀请”普奥等国军队进攻法国,而他自
己则宣称要“重新掌权”。路易十六叛国和反对革命的罪行暴露无遗。
1793年1月15日晚上,法国议会大厅里召开国民公会表决对国王路易十六的判刑
问题。表决的方法叫“唱名表决”,由议长对700多名议员,被点到的议员逐个上台发表
意见。当点到罗伯斯比尔,他步伐矫健地步上台,握紧拳头,以充满哲理的语言发表了自己
的意见:“我不能蹂躏真理和正义,而把暴君的生命看得比普通公民还重要。我不能玷辱智
慧,而把这罪大恶极的人从理该灭亡的命运中拯救出来。我投票赞成死刑。”
表决整整进行了两天三夜,大多数议员赞成判处死刑。1793年1月21日,国王路
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
处决国王是法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引起了欧洲各国反动君主的极端仇恨。1793年春
天,普鲁士、奥地利、英国、西班牙等国组成“反法同盟”,法军在敌人的大举进攻下,节
节败退。国内到处发生保王党叛乱,革命形势非常危急。1793年5月31日,巴黎警钟
又一次敲响,人民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推翻掌权的吉伦特派,雅各宾派掌握了政权。
雅各宾派的首领罗伯斯比尔,面对国内外的危急形势,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措施。很快
赶走了外国侵略者,平定了国内反革命叛乱,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
但是,这时雅各宾派内部发生了危机。三位领袖人物中马拉被反动派暗杀,丹东变成了
暴发户,丧失了革命斗志,反对罗伯斯比尔的政策,结果被处决。为了镇压反对派,罗伯斯
比尔采用恐怖政策,通过了改组革命法庭的法律,规定可以随意处死反对派。从1994年
6月10日起,平均每天处死50人。这样做的结果,使雅各宾派陷入孤立的处境,给了反
对派分子可乘之机。
1794年7月27日,法国的“共和历”共和2年热月9日,罗伯斯比尔,圣鞠斯特
等人在国民公会的会场上被捕。第二天清晨,罗伯斯比尔等人未经审判便被送上了断头台。
这个事件后来被称为“热月政变。”
“热月政变”结束了雅各宾派专政,法国大革命的高潮也随之而结束。
…
刽子手·国王·断头台
1793年1月21日,刽子手亨利·夏尔显得特别兴奋,天刚蒙蒙亮,他就从床上爬
了起来,洗漱完毕,穿上红色制服,头戴高帽,准备去“上班”。他绰号叫“巴黎先生,”
不知有多少人在他手下做了鬼!但今天却非同往日,因为今天要杀的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六!
大概因为紧张,也可能是过于激动,亨利头天晚上一夜没合眼,但他一点也不感到困
倦,照样和往常一样精神头十足。走在巴黎街头,亨利不知怎么了,突然想起了自己的曾祖
父桑松·夏尔,“当初我那曾祖父选择干刽子手这个行当时,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他的后代
会亲手杀了国王吧?!”亨利在心里说,不禁有些得意起来,心头竟然涌上一种职业自豪感。
要说到亨利·夏尔的曾祖父桑松·夏尔选择刽子手这个职业,还真有点传奇色彩呢!
桑松原是路易十四手下的近卫军军官,出身贵族。真是姻缘巧合,有一次桑松到巴黎郊
外骑马,突然从马上摔下来,人事不省。他被人救起来,送到附近的一所房子里,主人的女
儿名叫玛格丽特,长得漂亮迷人,又端庄大方,对桑松悉心照料。桑松一见到玛格丽特马上
忘了伤痛,对她一见钟情,不禁坠入情网。在热烈的初恋中,桑松只想到和姑娘频频约会,
花前月下,消磨美妙的时光。至于说姑娘家里情况怎样,父亲是干什么的,他一点也不关
心,所以从来没问过自己的恋人。
正巧有一天,桑松从巴黎的“咸井广场”经过,当时那是处决犯人的地方,桑松突然发
现玛格丽特的父亲正在绑一个即将受刑正法的犯人。原来,他是刽子手,名叫皮埃尔·儒埃
纳。真没想到自己心上人竟然是刽子手的女儿!桑松不禁浑身直起鸡皮疙瘩。他考虑了很
久,狠心和姑娘断绝了关系。
几天之后,失魂落魄的桑松又回到姑娘身边,说他没有玛格丽特就活不下去,为此他和
家里闹翻,还辞职不干了,决心带玛格丽特私奔。两人慌忙收拾行装,正准备出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