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做个自在人--贾平凹序跋书话集 >

第32节

做个自在人--贾平凹序跋书话集-第32节

小说: 做个自在人--贾平凹序跋书话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结构办法只能产生于西方的那种文化,西方人和中国人的思维不一样。
我曾经在四川看过一种画像石,后来我把画像石画出来以后,把它的道理研
究了半年时间。当然中国的结构主要是线,线里面也有它的色块。

王愚:从这点讲起来,这次在你的《浮躁》里面,不仅仅是表现了你拥
抱现实的热情,写出了目前改革中一些非常复杂的心态,而且在艺术上也包
容了多层次的追求。过去曾有人说你是关中才子,但是,还不是大手笔,这
说法也许是很刺激的话,但我觉得并不是毫无道理。因为在你的有些作品里,
小巧玲珑的东西,疏朗的东西,一眼可以看穿,清澈见底的东西比较多。从
《二月杏》以后,对于复杂的生活,作家似乎又显得缺乏一种驾驭能力,常
常陷于一种抽象的对人生的慨叹。从你的《鸡窝洼人家》、《小月前本》中
又觉你激起了对生活变化的热情,但也有浮光掠影的东西,而且不少人物仍
然比较单一,没有再进一步写下去。而在《浮躁》里面,确实有一种激荡不
已的气势,从审美层次上讲这应当是一个作家开始趋向成熟的表现。刚才你
提到西方的层次,中国文化的层次,线型的,块状的,在《浮躁》的整个结
构上,你是最初就考虑到了呢?还是在写的中间慢慢的开始清楚了呢?这不
仅对于评论界,对于作家,对于喜欢你的作品的人,恐怕都是很有兴趣知道
的吧!

贾平凹:有的是写以前考虑过的,有些是在写作过程中得到启发的,比
如说开头写了15 万字全部作废了,为啥作废了,15 万字基本上是大框架的,
基本上讲是属于块式的,这一块和那一块间隔距离特别长,空间也特别大,
我觉得有个问题,第一读者不容易接受,再就是这样写出来给人一种感觉太
疏、太粗,有许多东西连不起来,也没有系统地展开。当时采取的那种办法
不好展开,要么就变成了啰里啰嗦的东西,那种写法还不太适应自己的写法。
后来把这两种写法结合起来,严格讲也是摸索,比如说吸收西方的东西怎样
和中国的结合,我看了西方一些作品,他们有一种神秘主义、荒诞主义,但
西方是西方的神秘,中国的神秘是个什么,所以我在作品中也大量写了一些
神神鬼鬼的东西。

王愚:这一点可以看出来,像占卜、星相,和尚的玄玄虚虚的议论,很
有点东方式的神秘感。

贾平凹:当时就想追求这个东西。比如说摇卦,对鬼的理解,梦的巧合
性,它和西方的神秘主义不一样。

王愚:东方式的神秘,基本上是人世间的神秘,西方式的神秘往往是远
离人世的神秘,比如说耶稣基督的东西咱们可望而不可及,而东方式的神秘
包括摇卦、包括圆梦大体上是和人世间的东西互相照应的。

贾平凹:这里面也采取吸收了好多象征性的,比如关于河的描写,河里
发了几次水都是有一定讲究的,第一次发水是游击队进城把城墙冲倒了,第


二次发水是金狗进城也冲过一次,关于河里涨水不是随便涨起来的。

王愚:河里涨水和你作品中人物的情景是结合在一起的。

贾平凹:对的。这里面有象征的东西,河的流向都是根据八卦阴阳太极
的流法。

王愚:这或者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我觉得现在对这类东西从表面上接受
的多,有点猎奇。当然,咱们是谈心的形式,你也不一定完全同意我的看法,
我也不一定完全同意你的看法,我们还是力求互相理解吧!

贾平凹:只要能做到互相理解,即使意见不一致也不要紧,反而会促成
更进一步的探讨,更进一步的理解。

王愚:对,我完全同意你这个看法。比如对《浮躁》可能提出十条八条
的意见、缺点,包括你考察人的形象,咱们今天还没有完全谈到,你为什么
把它放进去,将来再可以研究。但是,我觉得整个《浮躁》标志着长篇小说
创作,至少在把握当时的复杂现实上它走出了可贵的一步,从咱们的交谈中,
我更加深了这个印象,这就是交谈的收获。在历史急剧转变的时刻大体上都
是这样,浮躁是几大浪潮掀起的一种动荡状态。没有你的探索,很难想到这
些,看来,我们之间的交谈还是有益处的,可以说是“平等互利”吧!

贾平凹:是啊!作为我们这一代人,老作家不用说,我们的知识还是比
较薄弱的,还需和评论家交流。因为评论家掌握的知识、信息,美学的,历
史的,作家不可能那样全面。交流以后,从自己的自私心理来讲也是大有收
获,又何乐而不为呢?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人,要么巴结评论家,要么歧视评
论家,这都是对评论家人格不公正的看法,出现这两种偏见,反映出的都是
同一种思想。

王愚:评论家自身也有这个问题。有些评论家就是依靠作家,谁有名就
评论谁;或者一反其成,专门挑刺,危言耸听,都是过于趋时和媚世,有真
正品格的评论家应该是作家的知音,诤友。知音就是你要理解作家怎么写,
不要随便地否定作家的某一种探索,甚至这种探索可能是不成熟的。诤友,
就是要坦率地指出作家作品中一些不成熟的东西,作家可以同意你的看法,
也可以不同意你的看法,然后再互相切磋,只要做到这两点,我觉得作家和
评论家之间是可以沟通的,也是可以互相促进的。

贾平凹:这几年我和评论家交谈,他的话不可能在你的创作中都能应用,
如果用评论家的话来创作那就不能创作了,只能说评论家的话能升华我,能
引起我好多思考,突然给我点一下,几句话能启发就行了,所谓悟,也就是
这么悟出来的。

王愚:我觉得和作家交朋友有什么好处呢?就是你评论出来的东西是有
血有肉的,生气蓬勃的东西,而不是拿某种理论框架来套作家的创作,理解
作家创作的甘苦以后,你就知道作家的作品是怎么构思。评论家不通过实践
来讲,实际上是一种空谈。

贾平凹:这样交流我觉得收获大,交流能开拓好多东西,你想成熟就要
把你的细胞向任何方面开放,你不能带任何狭隘的、逆反的心理对任何人,
逆反心理影响你自己吸收别人的东西,成不了大事情。

王愚:谢谢你对评论和评论家的理解和鼓励,今天就谈到这里吧!

1987 年冬于西安


读书杂记摘抄

读《川端康成小说选》
1 

川端康成的身世决定了他以后文学的情绪和基调。孤苦凄凉的生活使他
性格内向;受尽了人世的歧视,却又不肯屈服,便只有孤独、虚无、颓废,
官能的压制。但只有这种人,其内心才最龙腾虎跃,才最敏感,才最神经质,
才善于有瞬息间纤细的感觉和细致的微妙的心理活动。

这类气质的人,表面上是冷漠的,内心是热烈的,他永远使人看不透。
以此引伸入文学,必然有一股神秘色彩,变化莫测,有不可学得(模仿)的
特点,他不善于打正面攻击战,却极会选择角度进入中心地带。因此,题材
的选择对这一类作家尤其重要。拿手的是写日常生活中的微妙的感情的东
西,靠的是感觉,靠的是体验,而不是靠横的即知识面广赢人。

对于画家,当都有了技巧,有了功底,但到最后就要比各人的格调,人
的格调决定了画的格调。文学亦是这样,气质的发现、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2 
川端氏作品在主题和题材上,局限了他的范围,然后却发展到了极致。
一般说来,优点愈是鲜明的,缺点亦愈是鲜明。
3 

一个作家的哲学思想形成,一方面是因他的身世所致,另一方面是所处
的社会的心理状态所致。川端正是如此。换句话说,作家要重视发现自己的
气质,同时要研究社会,准确地抓社会情绪、社会心理。

4 
玄妙的余韵,幻想的感觉,幽情的哀伤,将四季的山川草木、风花雪月
的自然美同人的哀伤、灭亡联系起来,这就是川端了。

5 
川端走的是把西方现代派文学同日本古典传统结合起来的创作之路。
没有民族特色的文学是站不起的文学,没有相通于世界的思想意识的文

学同样是站不起的文学。用民族传统的美表现现代人的意识、心境、认识世
界的见解,所以,川端成功了。
1982 年9 月20 日记于日记

读《吉檀迦利》

泰戈尔之诗文,天地鸿大,不可觅踪寻迹。始信大天才是天之生成,如
中国的屈原、太白、东坡。他们天性自在,随物即赋形也。
故想起宗白华的话,多与自然和哲理接近而铸造诗格,多与名文习研而
训练诗文结构,这是我今后的方向啊。
1982 年冬月记于扉页

读《李商隐诗选》

“上以补察时政,下以泄导人情”,这样便可雅俗共赏了。
1983年 2月 7日记于扉页



读《冯文炳选集》

冯氏之文与沈从文之文有同有异,同者皆坦荡,平泊,冷的幽默。异者
冯多拘紧,沈则放野,有一股勃勃豪气。冯文技法有七,①行文多靠感觉,
故细腻,形象新鲜,在感觉行笔时再加上意识流动,此意识有主人公的,有
写书人的。②转折自然,多在上一段对话中暗交待,遂倏乎转入别处。这样
不易露出痕迹。③对话时空白极大,初看不知晓,细读则入味,后味。④描
写多闲笔,全是感觉,能摇曳开。⑤不交待来龙去脉,随到随写,有《史记》
之法。⑥学六朝、唐人绝句,学李商隐、陶潜,句出意境。是以现代意识浸
润意境。以色块写意境。这样意境阔大,无俗媚。⑦思想沉静,无浮躁气,
自己保持自己一个世界。

严格地说,沈文是发展了冯文,扩大了视野,气盛。当今文坛,林斤澜、
何立伟有冯之气,吾则要拉开距离,习之《史记》,强化秦汉风度。
1985 年9 月8 日记于扉页

读《将军的头》

今日购施蛰存一书。吾喜施氏的心理层次的描写。心理描写要传神,一
是变形,二是细腻,三是层次。吾多年前便欲以现代意识写古事,但未成,
读施氏大作,倒颇有启示。

1987 年夏日记扉页
浓重的背景,使一个很平淡的故事支蔓起来,丰厚起来,而施氏叙之从
容。
一个月又记扉页
读《诗创作心理学》——《诗品》臆解

畅广元先生从创作心理上言,颇有新意,也见功力。《诗品》只指向各
类诗之意境,而意境以象示出,着人解悟。诗是最难明言的艺术,企图明示
则妄也。

1989年 7月 10日记扉页

读《福克纳中短篇小说选》

一、小说的问题不是在写故事,而是充分地写“背景”下的故事过程,
而又恰恰没有故事的结局。这便是写人与写故事的区别。

二、不停有伏笔,而写伏笔时又使故事摇曳开,以增加深厚度。

三、叙述时,动作性东西多,互相交替,显得容量。

1988 年10 月 3 日记于《殉葬》题前

读《李白》——诗歌及其内在心象

对于唐诗,是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迄止今日,唐诗研究国内外大
有人在,国人之研究,当然有古今区别,但洋人研究,则中西古今之异趣也。


我喜欢外国人所写的中国古典研究书,此正是中西结合。日本松浦友久先生
在此书中说:“感受客体化的意欲间的紧张关系”的产生,即为优秀之章。
此话有理。作者重在写太白诗中的离别、行旅、月光、女性、风暴、怀古、
饮酒、战乱、政治、游仙、赠寄,以内在心象着笔行文,循艺术之规律,读
之合我心境也。

1983 年冬日记于扉页

读《沈从文文集》

信手来写,放得开,收得合,而开合间的圆润之处,沈氏大知。此等文
法,必得天资好的人用之,必得文笔补救,其没骨写意法。
文章作得随意如水,沈氏是大天才也。
1983 年2 月20 日记于第四卷

读《实验诗选》

岛子之诗令人最大之感受是一种沉重之灵魂苦难。这是整体感觉性的、
强大理性的诗。《易》的辞是中国人的最具象和最抽象的东西,而岛子研究
《易》,却为什么不借鉴这种作法呢?岛子好像并不喜欢一些字、句的诗境,
这应该是对的,但也不必一概拒绝。集中的那些诗剧是出色的,容量颇大。
岛子之所以这样为诗,完全是人生之坎坷所致,却不一定陷入而不拔。中国
诗坛上杜甫、李白、屈子、东坡皆一生不得意,但诗极豁达,这便是一种生
命之超越。禅语讲,古镜未磨时光照天地,磨后则黑漆漆的,此意岛子应戒。
学以魏晋诗人,学李贺,在黑纸上写白字,当然好,但若将生活为副业,以
诗作生活,则会沦为贾岛气。

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