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让您的孩子出类拔萃 >

第6节

让您的孩子出类拔萃-第6节

小说: 让您的孩子出类拔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农村去收割农作物,采集能吃的野生植物;第四次是第二年2月9日至】1日,将孩子们集中到“自然俱乐部”,让他们观察兔子和小鹿留在雪地上的足迹及其粪便,研究雪天和晴天都有哪些不同的自然现象。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不仅了解了大自然的变化规律,沟通了同学之间的感情,而且培养了吃苦耐劳精神和独立生存的能力。
32、当一天妈妈的妈妈
关键语:
“平时,我甚是让汉斯打扮得像寄宿学校里的小绅士,他多次要求穿印有椰树图案的短裤,我都不许。这下,我尝到被强迫的滋味了。”
暑假来临前的最后一个“家长开放日”,德国慕尼黑地区8所规模最大的幼儿园联合发出倡议书:让孩子当一天妈妈的“生活辅导员”。
小辅导员至少要为妈妈做四件事:第一,当一次“形象设计师”,挑选自己喜欢的衣服打扮妈妈;第二,做“有趣”的饭菜给妈妈吃;第三,对妈妈的健身计划提供建议,甚至当一回“教练”;第四,安排妈妈的一次常规约会。
活动中发生了诸多趣事。不少4~5岁的小朋友把妈妈打扮得活泼花哨,像一只“复活节火鸡”。4岁的汉斯给妈妈挑选的衣服是宽大的花朵图案衬衣、鸭蛋青的长裤和金色露趾高跟鞋! 妈妈哭笑不得,因为身为银行高级职员的她从来只穿工整严肃的套装。
“这让我意识到孩子的审美与成年人的审美有多大的差异。平时,我总是让汉斯打扮得像寄宿学校里的小绅士,他多次要求穿印有椰树圉案的短裤,我都不许。这下,我尝到被强迫的滋味了。”
通过活动,大多数妈妈与孩子学会了换位思考,明白了“基于爱的驯服”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妥协底线。
当妈妈们吃到孩子们煮的甜土豆泥和西洋芹,吃到冰激凌拌蛋卷那种古怪食物;而且发现孩子安排的健身计划竟是让150磅重的妈妈在秋千上荡得飞起来,妈妈们都开始反思自己平素对孩子的过度干预。
6岁女孩伊莲娜的妈妈说:在此之前我都是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去干预女儿,包括穿什么衣服得体,吃什么食物有益健康,什么样的锻炼是高雅的,交什么样的朋友才能显出品味……
我以爱的名义、“为你好”的借口让女儿驯服,从不去想孩子心里的抵触和委屈。这个活动让我意识到,孩子的世界有另一套价值标准,它可能不全对,却不应该被忽视。
孩子们的收获也不小。不少孩子发现,妈妈变得赖皮了,说服她按自己的要求去做,可不那么容易。双方的讨价还价,让孩子体味到“说服者”必有的疲惫。
5岁的泰迪为了说服妈妈开车去看外公(因为彼此不能原谅,外公和妈妈已有三年互无往来),其说服工作从下午2点持续到4点。
最后,失望的泰迪眼含热泪要从厨房离开,妈妈忽然想通了,她俯下身拥抱了儿子,说:“去把你送给外公的自画像拿来,我们马上出发。”
当一天妈妈的“生活辅导员”活动结束后,大部分孩子的感叹是:每个人都不愿被辅导,做一个“辅导员”很累。妈妈大部分时间要做我的“辅导员”,肯定也很辛苦。
而妈妈们的感叹是:当一个孩子也不是件轻松的事,因为他们总是在过度干预的缝隙里找寻自由的感觉。
还有,孩子的心地比我们更单纯和豁达,他们更容易原谅伤害过自己的朋友和亲人。因为约五分之一的孩子,替妈妈安排的约会是:与伤害和误会过你的人,重修旧好。
33、荷兰小学生做标本写论文
荷兰的不少父母十分注重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科研能力和探索精神。孩子一般读到二、三年级,就会在教师和父母的指点下参观市、区各级图书馆,熟悉里面的布局和运作规律。
在图书馆,重点学习查找文字,音像资料,随后分阶段根据获取的材料确定自己演讲的主题。内容从“我的名狗”到“经济发展”,无所不有。
制作各类标本是荷兰孩子求新求异的重要学习内容。父母们为了孩子的求知,不惜慷慨解囊。海边、丛林、山地都是孩子们的好去处。
面对收集来的贝壳、石头、树叶等,孩子分门别类地整理,而后固定,最后标出几国文字,除荷兰文外,还有英文、拉丁文和其他文字等。
为了使孩子从小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对标本作出规范、合理的鉴定,父母们又支持孩子不厌其烦地跑图书馆、走书店,对文章中的数据、资料与手中的物品(包括说明、图片)进行对比。详实地把采集的标本予以科学的鉴定,包括时间、地点,种类都一一注明。
荷兰的教育思想与模式,受到父母的欢迎,小学生们撰写论文,替代毕业(升学)考试的形式,使很多人看到了自己孩子日后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科学潜力。
34、儿童赶集抚摸奶牛
关键语:
每年约有4万名孩子来到集贸会,他们来到这里不但要看看农作物或家畜长得什么样子,亲手摸摸它们,还要学习了解关于它们的知识。
在多伦多每年举办一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室内农业集贸会,在集贸会上还有个特别吸引青少年的地方,那就是安大略省农业与食品教育公司的展位。公司的每个展台都有一种农作物或家畜的图解,旁边配以文字说明。有的展台里还摆放着一些农用工具,通过介绍其功用让孩子们来猜是什么。
安大略省农业与食品教育公司是一个非盈利的慈善机构。它的宗旨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教育项目,使青少年认识和理解农业和食品的重要性。
据介绍,每年约有4万名孩子来到集贸会,他们来到这里不但蔓看看农作物或家畜长得什么样子,亲手摸摸它们,还要学习了解关于它们的知识。
农业与食品教育公司也为孩子们组织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剪羊毛、挤牛奶、举行农用工具使用比赛、和牛仔聊天等,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到农业和生物知识。
35、儿童公司的小主人
儿童是世界的未来,儿童们也拥有自己的世界,甚至自己的事业。
英国的儿童公司:英国的斯旺市有一家闻名遐迩的儿童公司,从董事长、经理、财务到办公人员,全部由11~12岁的少年儿童组成,并完全按照正规企业运营。
德国的儿童邮局:德国的邦伯尔克有一个儿童邮局,这里的工作人员都是儿童,他们穿着邮局制服,戴着工作帽,热情地为顾客服务。
荷兰的儿童餐厅: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有一家由儿童经营的餐厅,6名6~12岁的儿童,包办了从开菜单、订菜肴、烹饪、收款到服务的所有工作。餐厅里唯一的大人是一位指导老师。
美国的儿童法庭: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奥德沙城,当地政府成立了一个专门处理少年儿童事件的“儿童法庭”。法庭成员除了一位专任法官外其他律师、检查官、书记官和陪审员,全由lO来岁的儿童任职。
巴西的儿童警察队:巴西成立了一支由千名儿童组成的特别警察队,这些8~14岁的儿童在学校上半天课,其他时间则经常身穿警服,监督可能走私毒品的人。
36、培养幽默感从娃娃做起
【关键语】
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大多开朗活泼,因而往往更讨老师的喜欢,人际关系也要比不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好得多。
在儿童教育专家的倡导下,美国许多家长甚至早在婴儿出世才6周时便开始了他们独特的“早期幽默感训练”。实际上,不少比较聪明的婴儿在这个时候往往已开始萌发了与于玩笑有关的“幽默意识”。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当家长故意将抱着的孩子作“下坠”的动作时,一些孩子会在体味到身体下落的一种特别感觉的同时,竟然会无师自通地意识到这完全是大人在跟自己闹着玩,于是脸上可能会漾起笑容!
对这些天生就有较强幽默感的孩子,家长除了可以跟他玩刚才提及的“下坠’’游戏外,还可以和他玩捉迷藏,如将一块手帕遮住自己的脸,然后猛地抽走。孩子脸上可能会发出会意的微笑,尽管这种微笑还不会出声。
和孩子玩玩敲击游戏,如用一汤勺敲击碗碟使其发出叮叮当当的清脆声响,突然有意将汤勺敲击在自己的头上或他的小手上。声音哑了,孩子可能会冲你一笑。
l岁左右的孩子已对他人的脸部表情十分敏感。在他学步摔倒时,不妨冲他做个鬼脸以表示安抚——有时,幽默的力量是无穷的。此时他往往会被你扮的鬼脸引得破涕为笑。
2岁时的幼儿已能从身体或物品的不和谐中发现幽默。如你可以把袜子试着“戴”在自己的手上,脸上则露出难受的表情。要是他也学着把手套“穿”在脚上,你也完全没有必要对孩子横加指责,相反可以跟着孩子一起哈哈大笑。
当然,在日常生活中故意“创造”的不和谐不能过多、过滥,只能偶尔为之,以免诱使部分缺乏幽默感的孩子弄假成真或本末倒置。
3岁幼儿的智力已发展到能认识概念不和谐中潜藏的幽默感。当爸爸故意手拎妈妈小巧的女式皮包,或妈妈故意戴上爸爸粗大的男式手表时,孩子见了即会一边摇头一边大笑不止。
你还可默许孩子装模作样地戴上爷爷的大礼帽,手持拐杖,行步蹒跚。他会边模仿边大笑。
4岁左右的幼儿特别喜欢“做家家”,或扮演卡通人物。当你发现你的儿子与邻家小女孩正在快活地扮演王子和公主角色,并演得十分投入时,你不仅不要阻拦,而且自己可客串进来扮演坏蛋之类的小角色,添油加醋地让气氛更为生动、活泼、好玩。
待孩子长到5~6岁时,可能开始对语言中的幽默成分十分敏感。如同音异义词和双关语的巧用、绕口令的学习,都能使他们感到趣味盎然。
7岁的孩子大多已上学。他们往往喜欢讲笑话、听笑话。尽管其中的幽默可能让大人们(其中包括教师)不快甚至难堪,但大人们理应予以包容。原因很简单:这可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呀!如果此时大人们能作出引导,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粗俗,什么是幽默,那当然是明智之举。
8岁以后的孩子已初具幽默感。家长应注意倾听孩子回家后讲述的有关学校生活的小笑话,并发出会心的欢笑。这也是家长对孩子的幽默感作出肯定的表示。如果孩子有足够的幽默感,大人还可引导他们编幽默故事,或改编电影或电视剧,甚至加添一个令人捧腹的结局。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美国专家的一项专题研究,幽默感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大多开朗活泼,因而往往更讨老师的喜欢,人际关系也要比不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好得多。幽默还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和痛苦,幽默的孩子往往过得比较快活。幽默还能促进智商的健康成长,幽默的孩子往往比较聪明,也能比较轻松地完成学业。而人的幽默感大约有3成是天生的,其余的7成则须靠后天培养。
37、鸦雀无声的音乐会
家长教会了孩子在欣赏音乐时的投入必须是真诚的,同时注重艺术。
喀秋莎是我的朋友,她有两个孩子,一个8岁,另一个5岁,都是男孩。他们都有着淡蓝色的眼睛,懂礼貌,小绅士一般,十分可爱。
一次,喀秋莎一家去听新年音乐会,邀请我一起去。我曾有过带孩子听音乐会的经历,那是场噩梦。
那还是我在中国上大学的时候,钢琴王子克莱德曼来我们所在的城市演出。那是场顶尖级的音乐会,观众们都很看重,有的家庭还带了孩子,看得出,他们也想让孩子欣赏一下音乐艺术,可是孩子们天生好动,对音乐不太感兴趣。
十分钟后,孩子们就满场跑开了,低声训斥孩子的声音、孩子的哭声充耳可闻,最可怕的是,我邻座的一位爸爸,孩子走出座位他竟不知道,还睡得打起了呼噜。又过了十分钟,我带的小外甥也忍不住了,要求我带他们出去买零食……
最终,搞得我没能完整地听完一支曲子,孩子们更是烦得要命,出了剧场我就发誓:“不如在家里看动画片,以后再也不来了。”
本来,我以为这次将会令我噩梦重现,可是我错了,喀秋莎的两个儿子,从始至终都认认真真地听着,好像他们已经理解了音乐里所蕴含的东西,他们时而微笑,时而和大家一同鼓掌,那种感觉,似乎他们真的是在表示快乐和欣赏。
我偷偷看了看周围,几乎每个来听音乐的人都带了孩子,可是,没有聊天声、没有口哨声,更没有人吃东西,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浸泡”在音乐里,享受着这种喜悦。我轻轻地松了口气,很快也倘佯于音乐世界中了。
时间过得很快,演出结束时,场内的观众向演员们的表演献上了热烈的掌声,所有的人都静静地坐在座位上,等待着演员们谢幕。
谢幕时,喀秋莎8岁的儿子忽然手执一束鲜花站起身来,和爸爸一起走到了舞台旁边,那里已经有几个孩子在排队了,手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