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让您的孩子出类拔萃 >

第17节

让您的孩子出类拔萃-第17节

小说: 让您的孩子出类拔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的父母以金钱作为回报,来让孩子做家务,这是个人的爱好和选择。每个孩子期待的回报都不一样,但很重要的一点是,你要教会孩子的是责任感,而不是去贿赂他们。在所有的回报中,赞赏是孩子最喜欢的。当孩子认真地完成了一项工作后,不要忘了告诉孩子,他做得有多好。
“当我的孩子们在家时,我每周给他们布置家务。我在一块可以擦拭的白板上写下一周的家务活,”家住密西西比州的一位妈咪卡罗琳说,“像洗盘子、叠毛巾、扫地以及清扫卫生间这些活儿孩子们都干。他们还负责整理自己的卧室,把所有的衣物都收拾好。”
    以下列举了一些适宜各年龄段孩子干的一些家务活儿:
2~4岁:把自己的脏衣服放在洗衣篮里,捡起玩具,饭后把自己的盘子放到水槽中,给手纸筒装上新的纸卷。
5—7岁:清晨整理自己的床,给地毯吸尘,从邮箱中拿回邮件或报纸,给宠物的食盘盛上食物,喂金鱼,擦拭踢脚板和饭桌,擦拭窗台和窗沿,捡起院子里的树叶,整理书包,保持卧室整洁。
8岁以上:装好带到学校的午餐,擦拭家具,吸尘,饭前5摆设饭桌,饭后收拾饭桌,把盘子放人洗碟机,烘干盘子,叠好洗干净的衣物,把衣物分类收好,扫地,拖地,把垃圾带到户外。
不要对孩子要求得太多太细
以上仅仅是列举了一些孩子们在家中能帮助你干的活儿。一定要记住,孩子年龄越小,干活儿时,他关注到的细节就越少,因此不要对孩子要求得太多太细。
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认识到努力劳动的价值,并且,我们是希望他们能获得成就感,而不是挫折和失败。你对孩子完成的工作的评价和反应,会影响孩子对待家务劳动的态度。
时常对他们完成的家务活儿给予赞赏,让孩子从小就明白,操持一个家,这些劳动是必不可少的。当孩子养成良好的家务劳动习惯后,会十分有利于他成年后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干好工作的态度。
93、快乐家务三诀窍
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需要给他们或多或少的一些指导。这里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你缓解压力,愉快地培养孩子做家务的习惯——
一、做一张表
用表格或日历把家务活记录下来。根据孩子年龄的不同,可以有几种方式来让孩子明确自己的家务职责。对于还不会识字的孩子,你可以在日历上贴上图片,让孩子看见图就知道今天要完成的家务是什么。当孩子完成了当天的家务劳动,就从日历上把这一天划去,这样,孩子就知道第二天要做的是什么。对大一些的孩子,画出一张表格,把要完成的家务劳动写在上面,这样,孩子就能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每天要干的家务活儿是什么了。
二、每天检查
每天晚上,注意检查表格。可以在孩子已经完成的工作栏旁边贴上一张小小的动画粘贴,或者用水彩笔画一颗小五星,或一朵小花。尽量做到细致、清晰。在给孩子分配家务劳动前,和他开一个会,告诉他你的期待,并让他明白他将得到什么样的回报。罗列出每项工作要注意的细节。
三、让家务活几快乐有趣
做一个家务活儿罐,罐中装上一些小纸条,正面写上一件家务活儿,背面画出一项孩子可以得到的奖励。让孩子从中抽纸条,如果孩子完成了他抽到的家务,就给予他应得的奖励。
家住得克萨斯州的一位妈咪德博娜,发现了一个让她4岁的女儿喜欢干家务的好办法,那就是使用一种个性化的塑料家务活动表。
“我女儿和我喜欢一起拟订家务表,”她说,“我感觉女儿最喜欢用字母拼出自己的名字,同时,她也喜欢选出那些她喜欢的家务塑料模块儿,把模块儿粘贴在表格上,再选出她想要的奖赏物模块儿。这样,她感觉到自己也参与了计划的制定,因此完成的时候,她感觉到非常愉快。”
德博娜把家务表粘在冰箱旁边,这样女儿就很容易看到表中的内容。“这一点儿都不复杂,我女儿懂得每当自己完成一件家务活儿后,就在这项内容后面粘上一只小蜜蜂。由于她还不会阅读,因此她还不能确定每一天的日期,不过我们也在慢慢教她。”
德博娜还非常喜欢随表赠送的积分卡,“积分卡是记录孩子每周劳动成果的一个好方法。”
94、美国孩子家务清单
美国教科书上所列孩子在各个年龄阶段要求做到的家务:
●摆饭桌                 5岁
●折叠洗净的衣物         5…7岁
●擦拭家具               8…10岁     
●洗净及烘干衣物         11…13岁
●给植物浇水             7…10岁
●用吸尘器吸地           8…12岁
●拖地板                 12…14岁
●整理冰箱的食物         10…13岁
●洗汽车              12…14岁
●用微波炉热食物       11…14岁
●使用炉子和烤箱       12…14岁
●清扫树叶             8…10岁
●种花                 7…9岁
●用割草机割草         12…14岁
95、最热门的游戏场所
一、教子学干家务事
你也许不相信,现在日本儿童最热门的游戏场所是…厨房”;书店最热销的书籍是“儿童料理食谱”;百货公司家电部门当红的是“儿童专用橱具”;电视台正叫座的节目是NHK的“儿童烹饪”。
9年前,NIIK教育台首开先河,开辟名叫“一个人也行”的儿童烹饪节目,刨下7%的收视率。其他电视台纷纷效仿,就连餐具公司、电力公司等也开办起儿童烹饪学校。
“儿童烹饪”和“厨房育儿”俨然成为日本家庭最时髦的休闲活动。父母们到学校等待孩子放学,淡论的话题几乎都是自家孩子这个星期在厨房里发生的新鲜事。
二、锅碗瓢盆浪漫曲
有一所烹饪学校将40名幼儿分成5班,每班由一名大人带领做菜,父母们则在一旁看着自己的孩子学习烧饭烧菜。做好了,一盘盘端上桌,大家试吃。有的父母说,“好吃”,有的父母扮鬼脸说,“太咸了”。不管是褒是贬,大家总是处于乐陶陶的气氛中。
烹饪学校主任山村直美说,进烹饪学校学做菜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这些孩子回家后,多数会做父母的帮手,做家务的次数也会增加,他们不会讨厌做家务。
三、会做家事更自信
家事,绝非婆婆妈妈的事,也绝非琐碎、难登大雅之堂的事。能做家事、会做家事、做好家事,是一门需要从小培养、学习的生活艺术。
日本国立御茶水女子大学家族社会学教授牧野圣子指出,“家事”是学习人际关系的基础。本来,家务劳动就是人类发展的必要事务。
运用到身体和五官的家务劳动是一种比游泳更均衡的运动,经常做可以获得令人惊喜的成果。小孩子用双手敲敲、打打、切切、煸煸,也等于是在经历疼痛、辛酸、得意、快乐等不同而丰富的情绪,这种经历能够使他们对自己所拥有的能力更加自信。
如果孩子远离家务,视家务为畏途,那么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是会留下缺憾的。
96、井井有条的儿童实验餐厅
【关键语】
“儿童实验餐厅”创办人的坚定信念。自1981年儿童实验餐厅创办以来,它已培训了数以万计的小厨师。
 “让孩子们在他们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自己喜欢的工作,那么他们一定可以把工作做得非常好”。这是荷兰阿姆斯特丹“儿童实验餐厅”创办人的坚定信忿。自1981年儿塞实验攘厅创办以来,它已培训了数以万计的小厨师。
“实验餐厅”培训的一切教具设备,如桌、椅、凳、盘子等等,都是适合小孩子使用的“小一号”。“实验餐厅”每周开放一天,每一次可以接待30位前来就餐的父母和客人。
这一天下午3点不到,“小厨师”早已纷纷前来。待每个人坐定,先一起饮杯热咖啡,然后自己讨论菜单,接下来分配工作。有的负责烹煮,有的负责铺设桌布、安排桌椅,操作程序有板有眼,一点也不马虎。
餐厅是由几位长期研究儿童心理的女专家创办的,其宗旨除了对有烹饪兴趣的儿童提供一个属于自己的厨房。解除父母所肩负的“监厨”责任以外,还开展食物营养知识启蒙教育,例如把食物分为谷类、肉类、乳制品和蔬菜水果4类。
多年来,儿童实验餐厅受到不少赞誉,其“经营”成功使闻风而至的小厨师与日俱增,人数大大超过了容量,来这儿用餐还得提前预约登记呢!
97、儿子学烹饪的七大好处
孩子学烹饪的七大好处
【关键语】
“最重要的是,”桥本说,“烹饪缝培养了孩子吃苦、做事细心和完美主义精神。”
  2002年7月,我在日本北海道郊区生活了一段时间。我的邻居桥本是株式会社的科长,他妻子是家庭主妇。他们有两个孩子,一个是男孩,叫一郎,5岁,另一个是女孩,叫惠子,刚刚2岁半。他们虽然年纪还小,却都已经精于厨艺了,看着他们在厨房忙碌,我时常担心:这么小的孩子,不怕出现什么危险吗?
  这个谜团在桥本一家来做客时得到了开解。那天,桥本和妻子带着孩子,提着食盒敲响了房门。原来,桥本觉得,我已经成为他们的邻居好久了,却不曾来拜访,实在是件很失礼的事,所以,今天特意带了孩子们所做的菜,向我表示歉意。听他这么一说,我觉得十分过意不去。
“孩子会煮这样的饭菜,你们一定费了不少心机。”为了掩饰尴尬,我打开食盒。食盒里的饭菜色香味俱全,完全看不出是孩子的手艺。“不会呀,”桥本笑着说,“他们很喜欢做菜。”
从桥本的讲述中,我了解到了日本人让孩子学做菜的奥妙。孩子都有好奇心,长大一点,就开始对厨房里的一切感兴趣。日本人就利用这种好奇心,教他们学做菜。
他们觉得,吃饭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方式,如果饭都不会做,孩子还谈什么独立生存?正是基于这种原理,他们放心地让孩子走进了厨房。为此,甚至成立了专门教他们学习烹饪的学校。
桥本讲了一郎学做菜时的一件趣事。那时,一郎两岁,根本够不到砧板,向妈妈求救。妈妈让他自己想办法。他转来转去,发现了小椅子,立即搬过来.再爬到椅子上,这下,正好可以够到砧板了。可是,站在椅子上毕竟不太稳固,他干脆把砧板搬到地板上,跪在地板上切食物……
“那么小的孩子,就接触刀和火,你不怕他们危险吗?”我问了个一直在脑海里徘徊着的问题。
“不会啊,”桥本惊讶地看着我,“只要教给他们正确的使用方法,就不会有危险。而且,有大人在旁边照顾,就算有危险,也等于是给了他们一条生活的经验。”
接下来,桥本又说了很多,基本上都是为孩子从小学烹饪所做的解释说明:孩子学习烹饪,就学会了基本的生活技能;在学习烹饪的过程中,孩子了解到各种食物的属性,尝到了酸甜苦辣,见识了赤橙黄绿,有利于“五觉”的开发;孩子在厨房里学会保护自己,明白什么是危险,积累了经验;孩子了解了动植物的知识,亲自接触了这些动植物……
“最重要的是,”桥本说,“烹饪培养了孩子吃苦、做事细心和完美主义精神。”见我没听懂的样子,他又详细解释了一下:“夏天,本已很热了,还要面对炉火,这需要吃苦精神;烹饪一道菜肴,要选料、洗涤、切煮、下涮料、看火候,如果不细心处理,是无法做出好味道的菜肴的;菜肴的好坏需要别人评价,如果做得不好,就没有人吃,所以,孩子会要求自己精益求精,反复尝试,一定要达到色香味俱全……”
那天晚上,送走桥本一家,我久久无法入睡。抛开其他的看法不说,日本可以说是最能吃苦耐劳的民族。中国有句古语:“治大国若烹小鲜”。作为家长,并不是一定要孩子成长为一个管理人材,最起码的要求,是他能够快乐、幸福、成功。
我想,日本人的做法多少会给我们一些启示:做人就像做菜,要能吃苦、做事细心并力求完美——学会了做菜其实也就学会了做人。
98、德国将孩子做家务写进法律
在日本,家长认为“多一些赞美,少一些指责”便是对孩子的素质教育所在,他们认为一个孩子的发展与成熟应具备最基本的四个含义:身体的独立;知能的独立;经济的独立;精神的独立。我们想想,这难道不是衡量一个国度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吗?在西方的德国,素质教育应恰恰从家里做起,德国的法律明确地规定:孩子必须帮助家庭做家务活,其中包括凡6一10岁的孩子要帮父母洗餐具、打扫收拾房间.去商店购物等;凡10~14岁的孩子必须要在家里劳动,洗餐具,为家里人擦皮鞋等;凡14~16岁的孩子要为家里擦洗汽车和在园子里拔草翻土;凡16~18岁的孩子每周要为家里举行一次大扫除。
在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