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让您的孩子出类拔萃 >

第11节

让您的孩子出类拔萃-第11节

小说: 让您的孩子出类拔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菊花,第一朵花开放了,粉红粉红的,芬芳扑鼻。全家人都坐在灌木附近。突然雷声大作,飘下几滴雨点,接着大雨如注。
托利亚把自己的雨衣给了妈妈,似乎他并不怕淋雨;而妈妈又把雨衣给了萨拉,似乎她也不怕淋。
萨拉问道:“妈妈,托利亚把自己的雨衣给了你,你又把雨衣给我穿上,你们干嘛这样做呢?”
“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妈妈回答。
“那么,我为什么又保护不了任何人呢?”萨拉问道,“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人?”
“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人!”妈妈笑着回答。
 萨拉朝菊花丛走去,她掀起雨衣的下部,盖在粉红的花上。滂沱大雨已冲掉了两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自卫能力。
“现在我不是最弱小的了,妈妈”萨拉自豪地说。
“是呀,现在你是强者,是勇敢的人啦!”妈妈这样回答。
59、大方的父母造就慷慨的孩子
【关键语】
 我真开心能花时间帮助那些不幸的人们。
 几乎每一个父母在看到孩子的抢夺和囤积行为后都会感到担忧和害怕:“我的孩子会不会一直这样?”面对家长们的困惑,美国的儿童发展和行为问题专家Jan Faull向大家推荐了一个成功的家庭。
2岁左右的孩子表现尤其突出,只要有人碰他们的玩具,他们的第一反应常常是,“别动,这是我的。”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一旦进入了幼儿园,孩子便开始表现出分享、轮流甚至偶尔的大方。
如果不只一一个孩子,家里就必然会产生关于资源的竞争,如财产、“领土”和关注,家长又会忧心忡忡:“如果我的孩子们不能关心别人,将来他们怎么会有对公众利益的责任感?”让我们来认识一下Smith夫妇,他们决心教给孩子们一种仁爱思想。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他们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无论是捐助无家可归者,还是照顾生孩子的邻居,他们都竭力让孩子见证人类的天性。Smith夫妇也努力让孩子将仁爱付诸行动,带他们去做义工,并与孩子们讨论捐款给哪一个慈善机构。
smith夫妇意识到,他们向孩子们灌输的这种价值观,实质上是要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利他行为。他们从不苛求或强制,而是通过工作本身的趣味性和自豪感来感染孩子。他们也会给孩子制定行为规则。
Smith夫妇给孩子们零用钱,但要求他们必须1/3用于慈善行为、l/3投资,另外1/3自由支配。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他们就定下这个规距,并希望孩子们终生实行。当Smith家的孩子们学会帮助别人以后,父母就不再强制了。
他们总是耐心地教导孩子,巧妙地向孩子们说明慷慨对他们意味着什么,以及对社会的益处。Smith会这样说,‘我真开心能花时间帮助那些不幸的人们。”除了每周六都向教堂捐款并去做义工,慈善行为已渗透到Smith家的日常生活,成为餐桌上的话题之一。这奠定了孩子们认识世界尤其是社会公正的基础:为社会公益事业尽一份力。
60、婴儿向我鞠了个躬
【关键语】
虽然只是一声简简单单的问候,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被尊重和被关心的感觉,心情也会变得很愉快
初次和韩国人打交道时,发现他们无论大人小孩,在问候别人的时候一定会先鞠躬,至少也是要上身欠一欠,然后才是面带微笑的问候。
与人握手的时候,一定是伸出右手,同时左手搭在右手的小手臂上,上身欠一欠。在一些公众场合的迎宾小姐,在向大家鞠躬的时候,一定是鞠躬后上身在下面停留几秒钟,然后才直起上身的姿势。
韩国人的问候无处不在,走在韩国,无论是在银行,还是在医院、百货商店,你都能听到他们亲切的问候声,感受到他们的良好礼貌。虽然只是一声简简单单的问候,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被尊重和被关心的感觉,心情也会变得很愉快。
“韩国人怎么会这么讲礼貌?”“韩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养成这个好的习惯?”……这些问题一直盘旋在我的脑中,直到儿子上了幼儿园,我才找到一些答案。
儿子初来韩国时刚满2周岁,对于韩国人的礼貌和语言一点不懂,但几个月的幼儿园生活后,我却看到了他身上可喜的变化。
以前看见大人无动于衷的他,看见熟人会主动上前鞠躬问候了,遇到不认识的人,只要大人在一旁提醒,他也能上前鞠躬问候,“爷爷好!”“奶奶好!…‘老师好!”“小哥哥好!'’……
才2岁的小人给人家鞠躬也是腰弯得很低,头差不多快要碰到地上了,作为妈妈的我每每看到此情此景真是又高兴又觉得好笑,不禁感叹幼儿园老师教育作用之大了。
记得那时每天早上送儿子去幼儿园,是一直要把他送到班级门口,每次老师只要在,看见我们到来,一定是马上迎上来,双手握着放在小腹部,很正规的和我们鞠躬问候。
刚开始,儿子不懂得和老师也要这样问候,但几天幼橱生活后,他也能做到见到老师也像老师那样问候了。
每一次当我要离开时,老师还会要求儿子向我鞠躬道再见,在老师每天这样的教育下,我也像进行了一次礼貌礼仪的学习。每一次,在幼儿园的走道里,无论遇到哪一位老师,认识的也好,不认识的也罢,她们都一定会主动和家长问候的:“妈妈,您早!”“妈妈,请慢走!”……她们良好礼貌总让我有些许的感动。我想老师课堂的教育固然很重要,但老师对孩子言传身教的作用也一定是忽视不了的。
孩子良好的礼貌习惯的养成和家长的教育也是分不开的。
一次去一位韩国朋友家玩,看见了她15个月的儿子,孩子当时还不会说话,但妈妈还是马上叫他向我问候,只见那个小不点还真的模仿妈妈的动作向我鞠了一个躬。
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韩国父母对孩子的礼貌教育,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从孩子懂事起、从孩子还不会说话之际,礼貌教育渗透在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中,礼貌教育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得到强化和巩固,难怪…… 
61、润物无声的品德教育
【关键语】
 道德操守教育已经内化为日常的自觉行为。在美国,你很难看到有“禁止随带吐痰”、“禁止践踏草地”之类的告示。
在美国没有禁止随地吐痰的告示
美国父母对孩子的道德操守教育是极为重视的。
“人无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品德好坏之差。”美国父母认为对孩子人格的塑造的最终目的,是要把他们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这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情感、思想和行动,对培养人类利益有多大的作用,所以,光有聪明智慧是不够的,他们教育孩子尊重并遵守社会规范。
这些价值观、社会规范包括:诚实、勇敢、自律、忠诚、可信、谦虚、礼让、尊重他人、分享、无私、公正。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孩子们都在有意无意地接受这些价值观的熏陶。
在美国,也许你会发现学校没有开设道德品德课,现学校没有开设道德品德课,但若你认为美国是儿童的天堂,自由的国度,不重视道德操守教育,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所不同的是,这些教育都贯穿在他们的日常行为当中。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长期培养,点滴做起。道德操守教育已经内化为日常的自觉行为。在美国,你很难看到有“禁止随地吐痰”、“禁止践踏草地”之类的告示。
垃圾是扔在垃圾桶里的
记得有一次野餐结束时,天色已晚,我们坐在平板车上准备回家,律师朋友的女儿扔了一个矿泉水瓶在地上,谁也没在意。这时,只听见朋友用一种不容质疑的口吻对他只有三岁的女儿说:“宝贝,下去拣起来,垃圾是扔在垃圾桶里的!”语气中透露着不容反驳。
他没有借助夜色假装看不见,也没有替自己只有三岁的女儿去拣起来。他让孩子认识到:1.垃圾属于垃圾桶;2。乱扔垃圾是不对的;3.你做错了,你得自己负责把它拣起来。
孩子站在门口迎接客人
和美国人打交道,你会发现大多数美国人彬彬有礼、落落大方、优雅、从容、礼让守规矩、守时、友善、绅士。他们尊重女性,遵守公共场所的礼数,非常有教养。和他们相处,你会觉得自己受到极大的尊重。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
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我们所在镇的教育局长的秘书请我们去她家吃饭,在我们车子到达之前,她的两个小孙子(一个10岁,一个8岁)早已穿戴整齐像个小绅士似的等在门口迎候客人了。
我们一到,他们依次一一和我们握手并领着我们进门入座,紧接着给我们倒水。动作娴熟规范,大方得体,这完全有赖于良好的家庭教育与培养。
作为家长,美国父母从小就让孩子懂得讲究礼节礼貌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美德,这样做他们的孩子一定会讨人喜欢,这样的孩子长大成人之后,也一定会倍受敬重。
62、餐桌上的礼仪训练
文明礼貌对个人事业的成功极有帮助。大的商业交易或爱情往往是从餐桌上开始。
在美国,人们常常把礼仪教育看作是品德教育的入门课.他们认为理想的楷模就是英式的绅士。但是,令我们想不到的是,美国儿童的礼仪教育始于餐桌。
自己进餐
在美国,当孩子长到一定大的时候,父母最常做的事情就是鼓励孩子自己进餐,孩子长到l周岁半时,开始喜欢自己用勺喝汤吃菜。绝大多数美国家长认为,孩子想自己进食,标着一种“人格独立”的向往,完全应给予积极鼓励。
杜绝偏食、挑食
美国人普遍认为一个偏食、挑食的坏习惯多是孩子时期家长迁就造成的。因此,他们特别重视孩子的偏食、挑食。
如果孩子一个劲地只吃某种菜而对其它菜不屑一顾时,家长往往会把菜收起来。他们还认定,餐桌上对孩子的迁就,不仅会影响孩子摄入全面、充分的营养,而且还会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难以控制等人见人厌的性格:,
更为重要的是,偏食、挑食行为和这些性格,美国人将其认为是人际关系中最缺乏礼貌的表现。
学习用餐礼仪
美国孩子一般2岁时就开始系统学习用餐礼仪,4岁时就学到用餐的所有礼仪;稍大一些,5岁左右的孩子都乐于做一些餐前摆好所有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及的杂事。
这一方面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另一方面也让孩子有一种参与感;对于礼仪教育来说,这更使他们学到了一些接待客人的餐桌礼。
餐桌上的环保教育
在现代美国人的眼中,五六岁的孩子应知道哪些是经过再生制造的“环保餐具”,哪些塑料袋能成为污染环境的“永久垃圾”。
外出郊游前,他们会在家长指导下自制饮料。尽量少买易拉罐等现成食品,并注意节约用水用电,因为他们懂得“滥用资源,即意味着对环境保护的侵害”。这是最不礼貌的行为。
在这样的教育下,美国10岁以上的孩子吃饭时,就很文雅了。
对于这种餐桌教育,美国一位叫鲍尔的老师说:“文明礼貌对个人事业的成功极有帮助。大的商业交易或爱情往往是从餐桌上开始。”
63、请为你的夸奖道歉
朋友和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她到北欧某国做访问学者,周末到当地教授家中做客。进屋看到教授5岁的小女儿,满头金发,漂亮的眼睛如同清澈纯蓝的一潭湖水,简直惊为天人。收下朋友带去的中国礼物,小女孩奶声奶气地微笑道谢,朋友禁不住夸说,你长得这么漂亮,真是可爱极了!
教授当时并没有说什么,但是女儿走了之后;她的脸严肃了起来:“你伤害了我的女儿,你要向她道歉。”朋友大惊:“我一番好意夸奖她,伤害二字从何淡起?”
教授摇摇头:“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而漂亮这件事,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但孩子还很小,不会分辨,你的夸奖就会让她认为这是她的本领。
而且她一旦认为天生漂亮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的孩子,这就给孩子造成了误区。
“其实,你可以夸奖她的微笑和有礼貌,这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所以,”教授耸耸肩,“请你为你刚才的夸奖道歉。”“后来呢?”我禁不住问朋友。“后来,我就很正式地向教授的小女儿道了歉,同时表扬了她的微笑和有礼貌。” 朋友说,“而且从那以后,每当我看到漂亮孩子,我都会对自己说,忍住你对他们容貌的夸赞,从他们成长的角度来说,这种事要处之淡然。孩子不是一件可供欣赏的瓷器或是一片可供抚摸的羽毛。他们的心灵像很软的透明皂,每一次不当的夸奖都会留下划痕。”
64、走近善良教育
众所周知,德国是引发两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所幸的是,德国各阶层能够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