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让您的孩子出类拔萃 >

第10节

让您的孩子出类拔萃-第10节

小说: 让您的孩子出类拔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少能听到中国父母对孩子说一声“我爱你”
从最基本的层面来讲,一个明显的差异就是在用语言表达对孩子的爱的方式上,中国父母和美国父母采取了不同的做法。一般来说,中国父母的表达方式含蓄、间接,很少听到他们对孩子说一句“我爱你”或“我想念你”之类的话。
他们宁愿采取间接或至少非口头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孩子深深的爱。比如说,为孩子缝补衣服或做顿他(她)最喜欢吃的饭菜等。
比较而言,美国父母经常会告诉孩子,他们有多爱他(她)、有多关心他(她)。睡觉之前或通话结束前说出类似的话,对他们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事。
总体来讲,美国父母不仅通过行动,同时也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爱,而且几乎天天如此。
中国家长倾向于鼓励孩子成为“现实主义者”
除了这些表面上的差异外,我注意到中国父母和美国父母还有很多更深层次的区别。一般来说,中国父母不像美国父母那样热情洋溢地称赞孩子。
比如说,我经常会听到美国父亲这样夸奖自己的女儿:“你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最漂亮的小姑娘。”而同样的话从中国父母嘴里说出来,就会令他们感觉很不舒服。
在我看来,不情愿以这样“不谦虚”的方式赞美孩子,也与中国几千年延续下来的、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有关,即“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因此很多中国父母都尽量避免这么做。
由上述差异自然而然就引出中国家长和美国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另外一种区别,那就是前者倾向于鼓励孩子成为“现实主义者”:而后者则鼓励孩子当一个“梦想家”。他们经常对孩子说:“你能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家长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的功课上,而美国父母(还有美国教育制度)则经常通过课外活动,强调孩子的未来发展,即“成为一个全面的人”。
中国孩子在家庭中所处的辈分是由他人决定的
在对孩子家庭角色的定位上,中美两国父母也向下一代灌输了同的观念。一般来说,中国家长更强调家庭是一个整体,而美国父母则注重培养孩子更强的自我意识。
举例来说,在中国.父母通常都不鼓励孩子直呼兄弟姐妹的名字,而是称呼其在家庭中所处的长幼顺序,如哥哥、姐姐等。
这种叫法意味着:孩子在家庭中所处的辈分是由他人来决定的一一如他是某人的弟弟或她是某人的姐姐等。
当然了,这种关系也明确了家庭责任。而在美国,父母一般不希望孩子称呼兄弟姐妹的“头衔”,而是直呼其名。虽然他们当然也认为孩子是家庭的一分子,但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是在更大程度上培养孩子的个性。这是一种相当微妙,但又确实存在的差异。
中国家长愿意绐孩子准备好一切
在中国生活的这段时间,我还观察到,中国父母——尤其是在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后——比美国父母更容易娇惯孩子,因此社会上才会产生“小皇帝”或“小公主”。
中国家长愿意给孩子准备好一切,而美国父母更倾向于教育孩子为自己做些事情,并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他们的独立性。
比如说,一个很小的孩子走路时摔倒了,中国父母马上就会去抱他(她),而美国父母如果发现孩子没事,就会让他(她)自己爬起来。再比如说,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美国父母就让他们在家庭中承担更大的责任。
随着孩子长大离开家,他们和父母之间关系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这对中美两国来说都是如此,但如何处理新的关系,两国父母之间还是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从历史上来说——即使现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如此,中国的家长都倾向于鼓励孩子长大后也不要远走高飞,主要原因有两个:
首先,中国父母传统上都依靠子女赡养,而子女表达孝心的方式之一也是在物质上和感情上帮助父母安度晚年。第二个原因是,中国父母希望就近照顾子女的孩子,也就是他们的(外)孙子或(外)孙女。
比较而言,美国父母更鼓励孩子成人后“展翅飞翔”,即使这意味着子女为了工作或跟随男女朋友跑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或州,甚至跑到国外。
在这方面,我的家庭是一个相当典型的例子。我父亲和3个姐姐住在美国3个州的4个不同城市,我呢,现住在中国(来中国以前,还在俄罗斯住过4年)。
我妈妈过去常常说:“如果你们所有人都住在我隔壁,我就会纳闷:“是不是我做错什么了?要不然,世界这么大,有这么多机会,你们为什么还呆在这里呢?”
话又说回来了,在我工作过的每一个地方,爸妈都探望过我两次,我每年也都回家和他们一起住一个月。此外,我每周还会接到家里的电话,而且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
虽然上面谈了很多差异,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中美两国父母的共同之处:他们都深爱着自己的子女,都愿意为子女的幸福做出牺牲,同时也都热切地盼望子女过得更好!
第四辑 品行 使人幸福的是德性
贝多芬曾对家长提出忠告:把德性教给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 
54.为什么孩子太自私?
我们发现孩子的占有欲很强,以自我为中心。小朋友来家里玩,大家拿玩具,争争抢抢,我们的孩子不懂得礼让。
这样下去,长大了,我怕他成为一个只知索取,不知感恩和回报的自私鬼。
怎样让孩子做一个“能爱他人”的人呢?
专家评语:
人性有占有利己的本能,也有趋善利他的本能。
人类渐渐地通过理性调节人的欲望,走向文明。
父母要告诉孩子,要有“将心比心”的同情心,要有“自制”的理性这样,既利他,也利己。
55、培养孩子感恩的心
【关键语】
一颗不知感恩的心灵,麻木而坚硬,怎可指望他去爱别人、爱生活、爱这个世界,又怎能指望他勇于负担起家庭、社会的责任?
隆冬的一天,我们决定在家里吃火锅。差不多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来准备烫火锅用的菜。一番大采购后,就是烦琐的摘、洗、切。
打电话叫表姐来吃饭。表姐长住在日本,这次带了三岁的女儿回来度假。一会儿工夫,表姐就带着孩子来了,那孩子一进门,就和我女儿打闹在一处。两个孩子年纪想当,很能够玩在一块的。
待碗筷摆上了桌,两个孩子之间的差别就显出来了。小兔——表姐的女儿,很快地在桌边坐好,等着开饭。而我的女儿,却在一边专心地玩一块橡皮泥,任我怎么叫,就是不挪窝。
吃饭时,小兔吃什么都香,自己吃,不要大人喂。我女儿却要我喂,而且是哄着才肯吃上一点,仿佛那饭不是为她吃的,而是为我吃的。好不容易吃了一小半碗菜,
就溜下桌玩儿去了,怎么叫也不回来。
小免一直乖乖坐在餐桌边,吃完饭后,甜甜地对我说了声:“谢谢姨!”跑过来吻我一下,才去玩。
只不过是一桌普通的饭菜、平常的滋味,却收到孩子如此隆重的谢意,自己准备饭菜的种种辛苦,都烟消云散了,只剩下被人肯定的快乐。但我嘴上却对表姐说:“孩子太客气了。”表姐却正色到:“不是客气,要从小培养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
一颗感恩的心!它深深地震动了我。
一个母亲,为孩子洗干净了衣服,捧着散发着阳光干爽香味的衣服,孩子要对妈妈说:“谢谢!”
为孩子准备好了饭菜,孩子要说“谢谢”,替孩子收拾好了玩具,孩子也要说“谢谢”,甚至母亲什么也没为孩子做,孩子也要谢谢,谢谢母亲给了他一个美好的完整的世界。
这一切难道不是一个母亲应该为孩子做的吗?洗衣、做饭、辅导学业,为孩子遮风挡雨,含辛茹苦,操劳一生,而不求任何回报,哪怕一声小小的谢谢。
于是孩子在母亲的付出中渐渐麻木,他将一切视为理所当然,洗衣做饭照顾他、关心他,直到母亲满头青丝变成了白发,挺直的腰背变得佝偻,如同一盏耗干了油的灯。没有感恩的心灵,何尝知道言谢,只会对衰老无用的母亲充满厌烦。
一颗不知感恩的心灵,麻木而坚硬,怎可指塑他去爱别人、爱生活、爱这个世界,叉怎能指望他舅于负担起家庭、社会的责任?
我不再视我为孩子做的一切为理所当然。当我为孩子洗好了衣服,为她准备好饭菜,为她讲了一个故事,我也要求孩子说:“谢谢!”孩子那一声发自肺腑的甜甜的谢谢,就代表着爱与关怀,已经全部映照到她晶莹剔透的心灵世界里了。
56、这座亭子就是一个信念
【关键语】
在园子里重新拆掉一座亭子,就在孩子的心里重建了一座亭子,这座亭子就是一个信念—对诚信的信念。
墨西哥总统福克斯以诚实守信的品德而受到国人的尊重,他一生做人的原则就是两个字:诚实。正是这样的人格品质,使他从一个普通的推销员成为一个国家的总统。
一次,福克斯受邀到一所大学演讲,一个学生问他:“政坛历来充满欺诈,在你从政的经历中有没有撒过谎?”
福克斯说:“不,从来没有。”
 大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有的还轻声笑出来,因为每一个政客都会这样表白。他们总是发誓,说自己从来没有撒谎。
福克斯并不气恼,他对大学生说:“孩子们,在这个社会上,也许我很难证明自己是个诚实的人,但是你们应该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诚实,它永远都在我们的周围。我想讲一个故事,也许你们听过就忘了,但是这个故事对我却很有意义。”
有一位父亲是一个农场主。有一天,他觉得园中的那座亭子已经太破旧了,就安排工人们准备将它拆掉。他的儿子对拆亭子这件事很感兴趣,于是对父亲说:“爸爸,我想看看你们怎么拆掉这座亭子.等我从寄宿学校放假回来再拆好吗?”
父亲答应了。可是,等孩子走后,工人们很快就把亭子拆掉了。
孩子放假回来后,发现旧亭子已经不见了。他闷闷不乐地对父亲说:“爸爸,你对我撒谎了。”父亲惊异地看着孩子。孩子继续说:“你说过的,那座旧亭子要我回来再拆。”父亲说:“孩子,爸爸错了,我应该兑现自己的诺言。”
这位父亲重新召来工人,让他们按照旧亭子的模样在原来的地方再造一座亭子。亭子造好后,他将孩子叫来,然后对工人们说:“现在,请你们把它拆掉。”
福克斯说,“我认识这位父亲,他并不富有,但是他却在孩子面前实现了自己的承诺。”学生们听后问到:“请问这位父亲叫什么名字?我们希望认识他。”福克斯说:“他已经过世了,但是他的儿子还活着。”那么,他的孩子在哪里?他应该是一位诚实的人。”福克斯平静地说:“他的孩子现在就站在这里,就是我,墨西哥总统福克斯。”福克斯接着说:“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愿意像父亲对我一样对待这个国家,对待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人。”
台下掌声雷动。
将一座亭子拆建两次,绝不仅仅为了满足一个孩子的愿望,更是为了满足一个成人自我完善的道德要求。在园子里重新拆掉一座亭子,就在孩子的心里重建了一座亭子,这座亭子就是一个信念——对诚信的信念。
57、让孩子向司机道歉
一位美国母亲带着5岁的儿子上街,活泼的孩子跑在前面,没到斑马线就横穿马路。这时,一辆小汽车驶来,虽然司机及时紧急刹车,没有撞着孩子,但还是吓得孩子惊慌失措,倒在地上。
孩子的母亲急忙上前扶起孩子,司机也立即下车。司机感到自己开车太快,惊吓了孩子,应该向孩子及其母亲道歉。然而,孩子的母亲不但没有责备司机,反而批评孩子:“过马路不看前后左右,太莽撞,是你自己的错。”并叫孩子向司机道歉。最后,这位小朋友果真心服口服地向司机承认了错误。
这位美国母亲这样做,从大的方面教会了孩子怎样做人,教孩子学会宽容;使孩子懂得遵守交通规则要先从自己做起,自己没做好,就不要责怪别人,既然自已错了,就主动承认;让孩子学会自己教育自己,才算学到了真正做人的本领。,
58、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了
【关键语】
 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
多数家长把孩子看得过于弱小,认为这不能做,那也不能干,恨不得把孩子用玻璃罩子罩起来,结果使多数孩子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国外的教育方式却不一样。
在澳大利亚,有一家人全家出动,爸爸、妈妈和五年级学生托利亚、4岁的萨拉到假日森林中去度假。森林里是那么美好,那么欢快,孩子们的父母让他们看看盛开着铃兰花的林中旷地。
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菊花,第一朵花开放了,粉红粉红的,芬芳扑鼻。全家人都坐在灌木附近。突然雷声大作,飘下几滴雨点,接着大雨如注。
托利亚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