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纱帘的背后 >

第13节

纱帘的背后-第13节

小说: 纱帘的背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都会被延迟好几天。    
    在咸丰皇帝为是去是留而扯皮的时候,满清代表和巴夏礼(此时他是额尔金勋爵的代言人)之间的谈判缓慢而稳定地进行着。8月18日,巴夏礼发现一支大约由50;000人组成的蒙古军队正部署他和北京城之间,严阵以待。当他提出抗议的时候,清军便把他和他的几个伙计扣押了起来。    
    这一下,咸丰皇帝总算拿定主意了,决定去热河,好为军事摊牌留下一块干净的场地,他相信自己的军队会赢。这使得此前所有与巴夏礼达成的一致化为泡影,额尔金勋爵被激怒了。他命令英国指挥官何伯将军率兵向北京进发:“中国人的失信让我们不必再为任何义务而束手束脚了”,并且,“巴夏礼先生和随行人员的安危是下一步行动中最值得考量的事。”    
    亚罗战争及其荒唐可笑的结果,皆直接起因于巴夏礼和包令关于亚罗号的谎言。明白了这一点,再听听额尔金勋爵指责满清政府的“失信”,就不免感到滑稽了。联军炮兵立即开始轰炸蒙古兵的阵地。高大的爱尔兰军马冲向矮小的蒙古马,把它们撞得人仰马翻,密集的霰弹拦腰扫射,马和步兵倒下一片。蒙古人像桌子上的面包屑一样,被打扫得干干净净。    
    失败的消息迅速传遍各地。离京城不远的圆明园里,宫廷贵妇们惊慌失措、乱作一团。匆忙收拾了数百辆马车,里面装满了后妃及王公大臣的家眷们的金银细软。许多珍宝——主要是宫里的东西——都不得不弃置身后。要花一周以上的时间才能到达相对安全的长城,因此没有时间去浪费。御林军被匆匆忙忙地编成一组,随同军需官去给皇帝神圣的战车清道。御道上的乱石必须清理干净,路面要洒上明黄色的粉灰。咸丰皇帝谕令恭亲王留守北京、相机行事:“你要设法周旋、拖延时间,和夷首交涉只需以你的名义就行。”并指派内阁大学士桂良(他是恭亲王的老丈人)和军机大臣文祥18担任他的助手。


第一部分 叶赫那拉氏第16节 洋鬼子(4)

    9月21日拂晓时分,皇帝和他的宫人还在打点行装时,联军已经沿着大运河行进到了八里桥,法军发现他们的路给阻断了,一群蒙古骑兵封锁了石桥。紧接着就是一场恐怖的战斗,有1;000多名蒙古兵被打死。到目前为止的5场战斗中,联军只不过损失了20个人。    
    如果他们绕着北京城往北,朝着圆明园的方向行进,那么,他们就能切断皇帝的逃路并将宫里所有的人一网打尽,但额尔金并不清楚这一点。他下令停止前进,等待从天津传来的围攻的炮声,而那大概需要一星期。北京城的墙有80英尺厚。    
    1860年9月22日凌晨,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咸丰皇帝和他的大队人马——包括“铁帽子”怡亲王、郑亲王和肃顺;皇后和嫔妃;叶赫那拉和她的儿子——坐着轿子和骡车离开了圆明园前往热河,队伍足足有5英里长。御林军、马车队和三千太监前呼后拥,全都穿着绫罗绸缎,彩旗招展,帘帷飘飘,就好像是要去野餐一样。    
    额尔金的部队在八里桥停留了差不多两周的时间,这期间,新任首席谈判代表恭亲王则尽可能地拖延时间。当攻打北京城的枪声终于在10月5日响起时,联军们听信了一个错误的传闻,说皇帝还在圆明园。他们商量好了从北京的北面分路进军,第二天在圆明园会合,抓住还在那儿的人。英军因为要摆脱纠缠不休的蒙古骑兵而耽搁了时间,所以法军抢在了前面。    
    第二天(10月7日),额尔金发现法国人已经抢先了一步。“今天早上,我们听说法军已经赶在我们的骑兵之前拿下了圆明园。所有大人物都溜掉了。”    
    圆明园是京城西北部丘陵群山之中的一处园林,位于昆明湖的边上的一大片林子里,亭台楼阁,错落其中。北京城中心的紫禁城,是王朝权力的底座,圆明园则是皇帝的行宫,一年中有6至10个月这里是朝廷真正的所在地。将近一千年以来,为了逃避北京夏季的风沙和酷热,皇上们总是来到昆明湖,处理政事,寻欢作乐。在过去的三年里,这里也是叶赫纳拉的家。在圆明园,紫禁城里那种严肃刻板、令人窒息的日常功课完全被宽松悠闲所取代。作为一名年轻的妃子和未来的太后,她有时会溜到御膳房里帮着煮五香茶叶蛋,也会花去几个小时的时间打理她的花园,忙着把食品和鲜花作为礼物送给自己的朋友和宠信的人,乐此不疲。下午可以到湖上泛舟,24个太监摇桨划动皇家的画舫,一队小船尾随其后,带着甜食、水烟和烹茶的炉子。    
    园子里的第一座宫殿始建于12世纪,其他的亭榭、花园、鱼池都是后来元、明两朝陆陆续续添加的,亭台楼阁掩映在山间密林之中,蜿蜒的小路曲径通幽。到了18世纪,乾隆皇帝耗费巨资对这个迷宫样的宫殿群进行了扩建,数以百计的亭榭楼台遍布在数千亩的土地上。在乾隆的旨意下,这里被全国各地的珍宝、艺术品填得满满的。到了乾隆执政的末期,圆明园无论其规模之宏大还是陈设之奢华,都足以让世界上其他的皇家宫邸相形见绌。它不像凡尔赛宫那样的彰显天下,圆明园一直是个神秘的地方,直到1860年,英法联军有幸到此一游,眼前的一切让他们大吃一惊。    
    10月6日的黄昏时分,法国人到达圆明园,并立即进驻(“进攻”这个词太严重了)这座被人遗弃的庄园,里面只有一小伙留守的太监。干净利落地解决掉这几个太监之后,法国人突破了最外面的宫门,黑暗中,先遣队占领了第一个庭院,对于接下来到底该做什么,一时间毫无主意,宫殿里静悄悄的,显然已经人去楼空。他们从里面锁上门,保持警戒,就这样提心吊胆地过了一夜。    
    7日凌晨,法国人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目瞪口呆。就在这时,英国骑兵疾驰而来,和法国人一样,他们也被这非凡的场景惊呆了。圆明园的富丽堂皇难以描绘。哈里森伯爵,法军指挥官的秘书,他陪着将军和上校们畅游了一番圆明园后,这样描绘皇帝的行宫:    
    墙壁,天花板,梳妆台,椅子,脚凳都是金的,镶满了宝石。一排排的小金神像雕刻得栩栩如生,技艺精湛,他们的艺术价值远远超过了它们本身的价值。挨着大殿的一间屋子里,满是天子的日常用品……他的茶具,他的杯子,他的烟枪(烟盏是金银做的,长长的烟杆上镶嵌着珊瑚、翡翠、红蓝宝石),还有五颜六色的丝穗子,他庆典时戴的皇冠上那成排成排的像坚果那么大的珍珠……不知不觉地,我们全都压低了声音说话,踮起脚尖走路,看着面前如此巨额的财富,为了拥有它,多少人为之争斗甚至送命,它们的主人却为了逃命而将它们弃置不顾,就像一个平头百姓关上自家的大门出去避难一样稀松平常……这一切,对他来说太自然、太熟悉、太平凡了,以至于根本不愿意为保全这些财宝而哪怕是稍稍费些心机。    
    皇家图书馆文渊阁的大厅有40英尺高,30英尺宽,120英尺深,排满了极其珍贵的手稿和抄本。    
    法国指挥官,库辛·德·蒙托邦将军下令不许进入宫殿。然而,诱惑实在是太大了,他的士兵们冲了进去。    
    “士兵们把头埋在皇后的红漆柜子里,”哈里森说,“还有人将半个身子埋在绣花织物和丝绸堆里,有人一直不停往自己的口袋、衬衫和军帽里塞红蓝宝石、珍珠和水晶片。”抽屉被刺刀撬开,吐出了成堆成堆的珠宝和名贵宝石。士兵们捡起珐琅鼻烟盒、瓷瓶、鲜艳亮丽的景泰蓝、玉雕、红木桌、精致的青铜器、雕花漆器、珠宝八音盒,还有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机械玩具和钟表,他们开始了一场刺耳的交响乐。不能被搬走的东西,则被打碎、捅破或用开枪打烂。一名法国军官在给父亲的信中写道:“自从罗马遭野蛮人洗劫以来,像今天这样的场景前所未见。”    
    英国骑兵也加入了进来。他们被眼前如此多的黄金给弄得晕晕乎乎,一个军官在自己的日记里写道:“我们不相信那些是真的,因此扔掉了其中的一大部分,真是很糟糕。”    
    英国主力的先头部队10月7日晚一些时候到达,圆明园已是一片狼籍。赶在所有东西被洗劫一空之前,英格兰人、爱尔兰人、威尔士人,还有苏格兰人,以最快的速度打扫战场,打捞还剩下的任何东西,一些人甚至穿着女人的丝绸长袍。    
    下午5点,额尔金勋爵赶到。“天哪!”他长叹一声。“如此荒凉的景象……我看到的房间中,没有哪一间还能剩一半东西,它们不是被拿走了,就是被砸烂了。洗劫这样一个地方已经够糟糕的了,但更糟糕的是浪费和破坏,战争是令人憎恶的事情。一个人看到的战争越多,就越憎恶战争。”他其实应该再补上一句:尤其是那些以错误的理由而发动的战争。


第一部分 叶赫那拉氏第17节 洋鬼子(5)

    【译注】    
    1巴麦尊勋爵,即亨利·约翰·坦普尔·帕麦斯顿(Henry John Temple Palmerston,1784…1865),出身于爱尔兰贵族,毕业于剑桥大学,1807年踏上政治舞台,任英国海军部部务委员。1809…1828年任英国军务大臣,其后担任内政大臣。曾两度任英国外交大臣(1830…1841、1849…1852),又两次组阁(1855…1858、1859…1865),连续担任英国首相近十年。1830…1865年间,他几乎一手包办英国的对外政策,是两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对华侵略政策的主要制订者。    
    2义律,即查尔斯·埃里奥特(Charles Elliot 1801…1875),出身于英国贵族。1815年入海军,在印度和牙买加服役多年。1822年升少佐。1830…1834年在英国殖民地圭亚那充高级官员管理奴隶。1834年7月他以大佐军衔随英国政府派驻广州第一任商务监督律劳卑来华,任秘书。第二年任第三商务监督,同年升第二商务监督,1836年升英国驻华商务总监督。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因主张对中国采取强硬政策为巴麦尊所信任。    
    3颠地,即兰斯洛特·丹特(Lancelot Dent,生卒年不详),英国人。他在广州与查顿相齐名,也是当时最著名的鸦片走私贩子。他开设的宝顺洋行,仅次查顿、马地臣开设的怡和洋行。    
    4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William Ewart Gladstone 1809…1898),英国政治家,曾作为自由党人四次出任英国首相(1868…1874、1880…1885、1886以及1892…1894)。    
    5肃顺(1816…1861), 满州镶蓝旗人,爱新觉罗氏,郑亲王乌尔恭阿第六子。字雨亭,一字豫庭,或作裕亭。郑亲王端华之弟。历官至户部尚书、御前大臣。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时,随咸丰帝逃往热河,次年遂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咸丰帝死,受命为赞襄政务王大臣。未几,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䜣合谋发动“祺祥政变”,被杀。    
    6包令爵士,即约翰·鲍林(John Bowring; 1792…1872),又译宝宁、宝灵、保陵。英国人。1842年任《威斯敏斯特评论》编辑。曾任英驻比利时等国商务使节,两次当选英国下议院议员。1849 年任英驻广州总领事、驻华商务总监。1854年4月任香港第四任总督兼驻华公使。1855年曾派遣英军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1856年借口“亚罗号事件”、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1859 年辞职回国。受封爵士。著有《边沁生平及其著作》等。巴夏礼,即哈里·史密斯·帕克斯(Harry Smith Parkes 1825…1885),英格兰斯特拉福德郡人。早年丧父,由其叔父抚养成人。1841年来华谋生,并在澳门学习中文。1842年5月,充任英国驻华公使濮鼎查的随员,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1856年代理广州领事,因入城问题与广东居民起正面冲突。“亚罗号事件”发生后,极力扩大事态,力主对中国出兵。1858年后,巴夏礼跟随英军北上,任专使额尔金的中文秘书。1883后出任英国驻华公使。    
    7西马縻各厘爵士,即迈克尔·西摩(Michael Seymour 1802…1887),英国皇家海军上将,1856年作为英国海军舰队司令,参加第二次鸦片战争。    
    8额尔金勋爵(Lord Elgin),即詹姆斯·卜鲁斯·额尔金(James Bruce Elgin,1811…1863),出身苏格兰贵族,英国外交官。1857年任英国全权代表,奉命统军来华,扩大侵略战争,1858年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侵入北京,下令烧毁圆明园,并签订《北京条约》。    
    9葛罗男爵,即让·巴普蒂斯特·路易·葛罗(Jea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