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命运--获取最高权力的瞬间-第1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这样背叛我?这些该死的纨绔子弟,小白脸们!我得干掉他们一批!我将与她离婚。是的,公开的、耸人听闻的与她离婚!我马上就写信去问个明白。如果她有过失,再见!我绝不做巴黎街头游手好闲者的笑柄!”
——他被完全击倒了,这是他生平第一次感到绝望。他何尝不知道督政们的阴谋,但仍然来到东方,是想沿着亚历山大和恺撒的足迹,建立起一个伟大的东方帝国。所以随行的不仅有军人,还有一大批科学家、政治学家、历史学家甚至诗人,俨然要用西方文明改造这个沉睡了数千年的东方古国。看起来一切都那么顺利,他不费吹灰之力就战胜了所有敌人,科学家和历史学家们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一个新的税收和行政系统也正在开始建立了。但现在,他突然感到一切都是如此的虚无飘渺、毫无意义。帝国再大,竟也比不上这个娇小柔弱的女人?他再也不想做任何事情——行政管理、军事部署、科学探讨、颁布法令……统统都不能提起他的兴趣,他唯一想做的,就是找个没有人的地方,独自忧伤。埃及无边无际的沙漠为他实现这个愿望提供了最好的场所,他每日早出晚归、无精打采,既无心军政事务,也很少和人说话,在写给哥哥约瑟夫的信中,这种绝望的情绪得到了最生动的体现:
“我家中出了麻烦,帷幕已经拉开,真相毕露——如今我只剩下你了。你的手足之情对我极为珍贵。你理解我现在的心情吗?请为我做安排,回家时可以在巴黎附近或者勃艮第有一座乡间居所,冬天的时候我可以在那里远离人群,独自居住。人类对我来说,已经变得可恶,我需要休息与孤独。感情的源泉已经枯竭,徒留伟大的名声又有何用?我才年仅29岁,但对权势和荣誉已经完全厌倦了。除了那些与生俱来的东西外,我已经一无所有……
再见,我唯一的朋友……”
看到自己的统帅这样一天天沉沦下去,他的部下除了感到痛惜外,也毫无办法。他们头一次发现他原来真的还是一个29岁的年轻人,唯愿时间的流逝能够渐渐抚平他内心的伤痛,重新振作起来,领导他们去开创更新更大的事业,并早日凯旋。
然而今天,他们再也等不急了。他又游荡了一天回来,走进大帐,所有人的神情都完全变了。还是跟以前一样沉闷,但却多了一种压抑,甚至还有一点悲愤。他们看着他,彷佛比他还要绝望。怎么回事,他们在责怪他的玩忽职守吗?为什么连门口的卫兵也是这样的眼神?
他在众人无声的注视中穿行,走到总司令的位置坐了下来,环视诸将——多了一个陌生人。他的心情顿时紧张起来。因为那不是陌生人,他那天才的记忆力使他记得手下的每一个士兵的面孔。他在检阅军队时见过他,是驻守亚历山大港的克莱贝尔将军的手下,怎么到这里来了?
那个通信兵立即向拿破仑报告情况,声音非常激动,有些结结巴巴,但其主要意思很容易就听清楚了:
没有海军了,法兰西的舰队全完了。英国人摧毁了一切,封锁了海面,和法国的一切联系都被切断,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二
……
1798年8月1日,埃及尼罗河口外的地中海海面上狂风怒啸。猛烈的西北风遮天蔽日地吹来,卷起一层接一层的巨浪,排山倒海般的向尼罗河口涌来,好像要把整个地中海都倒灌进尼罗河一样。在尼罗河口西侧的阿布基尔湾,法军舰队沿着海岸一字排开,在不断来的波浪中摇摇晃晃、起起落落,整个海港看起来就像一个大摇篮,荡啊荡的,而船上的水兵们也就像摇篮中的婴儿,昏昏欲睡。为了控制苏伊士地峡,也就是后来的苏伊士运河区,切断英国和它殖民地的联系,他们来到来到埃及已经两个月了。在陆地上,有远征军总司令、战无不胜的波那巴将军指挥,不管是统治这里的土耳其苏丹的正规军,还是其傀儡马木鲁克骑兵,在这个自恺撒以来最伟大的军事天才面前,都完全不堪一击,他几乎是在一瞬间就征服了埃及。而在海上,英国人的舰队好像消失了一样,杳无踪迹。一个多月枯燥的生活早已麻痹了他们的神经,连陆上不断传来的捷报也不再能让他们兴奋起来,没有敌人、没有刺激、没有危险、没有希望——什么都没有,唯一有的只是永远这样无聊的晃荡、晃荡的无聊。
所有的这些感觉都没什么大错,除了一点:英国人的舰队并没有消失,而是一直在地中海上四处搜寻法国远征军的踪迹。
下午两点半的时候,在外海汹涌的波涛中,十多艘军舰的影子开始慢慢出现。
在中间的一艘船上,一个穿着海军制服的高个子男人正拿着望远镜聚精会神的观察着法军的舰队,他脸上露出了得意的微笑。
这个人就是英国海军上将纳尔逊。三个多月了,他被拿破仑的诡计捉弄得几乎要发狂。这个可恶的家伙在出发前大肆宣扬自己要率领大军到爱尔兰去支援反对英国统治的起义军,害得他集中全部战舰精神紧张的守住直布罗陀海峡,而法军则大摇大摆的向东航行。他得知法军的目的地是埃及后,大呼上当,连忙率舰队日夜不停的追击,要在法军抵达埃及前将其追上,累死累活的追到尼罗河口,谁知一路上连个鬼影子都没见着。原来拿破仑并未走既定的东南向航线,而是先向东直走,攻占了马耳他岛,在那里美美的休息了两天,等纳尔逊心急火燎的冲过去,扑了个空,然后又原路折返之后,才偷偷的南下进攻埃及。
然而纳尔逊是一个可怕的敌人。他没有拿破仑那样的军事天才,以至于大英帝国的海军上将竟被一个从来没有指挥过海军的家伙在海上象耍猴一样的逗来逗去。但他用不知疲倦的努力弥补了这一缺陷。在尼罗河口不见法军之后,他以为情报有误,又到君士坦丁堡等其它地中海战略要地搜寻,都是毫无结果。他并不气馁,发誓不找到法军决不罢休,不辞劳苦,再次前往埃及。这一次,终于让他逮了个正着。
拿破仑失算了。以拿破仑小心谨慎的作风,他本不该犯这样的错误。在成功的避开纳尔逊的舰队之后,征服一个千年帝国的雄心使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忽略了一个始终存在的危险。登陆以后,他向准备冲锋的士兵们高喊:“士兵们,四千年的历史在注视着你们!”,却忘记了在他背后,纳尔逊愤怒的目光也正在注视着他的舰队。
他急于向开罗进军,于是把舰队交给海军上将布吕埃斯全权负责。布吕埃斯是个自以为是的庸才,他曾向拿破仑建议不要从易守难攻的亚历山大登陆,而继续向西航行到海面比较开阔的阿布基尔湾登陆,拿破仑拒绝了这个建议,因为他担心纳尔逊的舰队很快会追上来,必须争取一切时间上岸,最后以300人的代价夺取了亚历山大港。从布吕埃斯的建议来看,他应该知道这两处海港各自的优劣点,但在被授予指挥全权之后,他却放弃了“易守难攻”的亚历山大,而是到“海面比较开阔”的阿布基尔布阵,我们至今无法理喻是什么让布吕埃斯找到了非这样做不可的理由。如果拿破仑肯稍微花一点时间来对海军的行动做出安排的话,他肯定会选择亚历山大港,利用港口的防御设施和舰队共同构建防御体系。因为他虽然对海上作战不太了解,但从他处心积虑的躲避纳尔逊并强攻亚历山大来看,他知道英法在海军实力上的差距,一定会注意通过地面设施来组织防御而不是在海上和英军舰队决战。他24岁时指挥了夺取土伦港的战役,当时,他集中全部兵力抢占了土伦港两个岬角的炮台,再利用炮台将反法联军的舰队全部赶走,在亚历山大,纳尔逊也不可能从这样的海陆协防战术中讨得什么便宜。但在登陆以后,拿破仑竟然把他半小时前还十分担心的英国舰队完全抛在脑后,不肯多花点时间来考虑海军的防御,没有留下任何具体指示,就匆匆忙忙的向开罗进发。
纳尔逊开始并未下定决心与法军交战,因为他现在只有13艘军舰,而法军有17艘军舰,而且每艘军舰上火炮的门数也少于法军。但当他看到法军在离海岸约1。4英里处平行布阵以后,改变了主意。
布吕埃斯的布阵犯了兵家大忌。
晚上八点的时候,五艘英舰离开舰队悄无声息的从侧面渐渐逼近法军。而法军却认为,这样五艘军舰根本不敢对庞大的法国舰队有所动作,所以当它们进入大炮的射程范围内时,布吕埃斯竟然没有发出开火的命令。纳尔逊在惊喜之余下令剩下的军舰立即从正面展开攻击,他激动不已的说道:“感谢上帝,我们终于可以把这头法国雄狮永远困在埃及的沙漠中了!”
六艘英舰一起迎面冲向敌舰,三百多门大炮一起怒吼,炮声和火光撕开了阿布基尔沉重的夜色。布吕埃斯这才如梦方醒,连忙命令开火还击。而侧面的五艘炮舰此时不顾一切的从法军舰队与海岸中间那1。4英里的缝隙中高速突入法军的背面——那是一个危险的浅滩,纳尔逊在拿舰队的命运冒险!他运气不佳,第一艘冲进去的军舰就搁浅了,纳尔逊的心脏都几乎停止了跳动。现在撤回另外四艘还来得及。但自己费尽千辛万苦才捕捉到法国海军主力,又怎可如此错失良机?
生死存亡,在此一搏了。
“打出信号,继续往里冲!”他声嘶力竭的高喊。
四艘英舰继续向前,避开前一艘搁浅的水域,终于突入到了法军舰队内侧。这一冒险行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因为纳尔逊做出这个决定时并不知道,此时法国海军竟然有一半不在船上,而是被派到岸上去搜集饮水和食物。所以法舰背对海岸那一面的大炮竟然没有炮手!
法国舰队遭到了英国人两面近距离炮火的扫射,瞬间就陷入了绝境。在最后关头,布吕埃斯表现出了作为一个军人所具有的最大的勇气,旗舰已经中弹起火,他本人也身遭数创,但拒绝到绷带站做任何包扎,一直冒着英军密集的炮火站在司令台上亲自指挥作战,这一举动激起了绝望的士兵们抵抗到底的决心。可惜,一切都已经太迟了,大错已经酿成,作为一个军人的勇敢不能弥补他作为一个指挥官所犯下的错误,法国舰队的命运已经注定了。一颗炮弹打了过来,正好落在司令台上,这个勇敢而平庸的法国海军上将葬送了他的舰队,也葬送了他自己。
经过十八个小时的激战,十七艘法舰中,六艘被击沉,七艘被俘获,只有两艘战舰和两艘快速炮舰逃入亚历山大港,得以脱险。法国的海军主力覆灭了,他们至少在十年内无法与英国人在海上抗衡。纳尔逊将军在一次又一次徒劳的追踪以后,终于抓住了机会,在阿布基尔,一战而名垂青史。
三
他该做些什么呢?在这样的时刻,当然应该先鼓舞士气。所有的人都望着他,他们的生命和前途全都系于他一人,他们希望看到他表现出坚强和沉着。
拿破仑一言不发的坐在那里,阴沉着脸,显然在尽全力克制自己的激动和痛苦。归路已断,这支远征埃及的孤军陷入了极为危险的境地。马木鲁克人被打败了,但是远未被消灭,他们隐藏在偏僻的地区随时准备反攻;法国人突然出兵埃及已经彻底激怒了土耳其苏丹,他很快会和英国海军联合起来夺回他的领地,也许一周之后土耳其的骑兵就会乘坐英国人的船队在埃及登陆;要是埃及人民知道了阿布基尔海战的结果,还会象现在这样俯首听命吗,谁敢担保他们不会群起反抗,跟英国人、土耳其人、马木鲁克人来个内外夹攻呢?法军登陆时为三万人,现在还剩两万七千人左右,消耗不大,但是敌人将有源源不断的兵源补充,而自己将不会得到任何补充,我们还经得起消耗多少个三千人呢?来自法国的援助是没有希望了,督政们派他来到埃及就是想毁掉他,决不会采取任何积极的援助行动。而在埃及显然不可能建立起一支能够冲破英国人封锁的舰队,那么,难道所有人就只能在这里等死吗?
将军们似乎已经对他不报什么希望了,因为他们从约瑟芬事件中看到了他软弱的一面,他们对他的表现很失望。妻子的背叛已经让他失魂落魄了,一个因为这样的打击就自暴自弃的人,难道还能指望他在更多一重的打击下反而表现得更好一些吗?
拿破仑的内心正在经历一场可怕的斗争,其激烈程度超过了他指挥过的所有战斗。他的眼睛死死地瞪着前方,发出可怕的光芒,脸色又一次激动得发红,然后发白,抽搐,双唇在不停的颤抖。他在想些什么呢,绝望?愤怒?还是自责?没有人知道。但这次他没有踱来踱去,没有拿拳头砸自己的脑袋,也没有失去理智的大吼大叫。而是强烈的克制自己,保持着沉默。过了很久,他的脸色看起来渐渐恢复了正常。他开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