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第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纽约
任你千山万水走遍,纽约一样让你看不明白。
一进纽约城,就会忍不住想钱。第五大道车水马龙,全世界最顶级的名牌都挤在这里,大减价的时候,连英国女皇也会开了飞机专门来血拼。往上城走,有豪华得出乎想象的大宅子,里面的灯光象黄金一样晃眼,拉门的黑人穿着一丝不苟的制服,举止优雅。用不着看见住在里面的人,就可以扎实地想到主人价值天文数字的身家。再往上走,到了黑人区,看到的房子是没有窗子的,看到的人是没有工作的,听到的故事是杀人抢劫、单亲妈妈、吸毒放火,所有的故事都是一个主题:“都是没钱惹的祸!”纽约就这样身体力行地告诉你,有钱真好,没钱真惨。
于是你说,“纽约是个拜金的城市”,话音刚落,一转头却看见了格林威治村。那里的老房子有百年以上的历史,绿色的长春藤爬满了一面面红色的砖墙,空气里有浓郁的树叶和阳光交织蒸发的味道。曾经有一帮无心赚钱的穷艺术家们,整天晃在这里老旧的街道上,在敞开的木窗子前写作,在窄街角上幽暗的咖啡店里展出不为卖钱而作的画。渐渐地,这地方出了名,渐渐地,这里变成了旅游区,傻乎乎地围满了各地来的游客。于是,艺术家们搬到了更穷的苏荷区去开辟自己的新天地,等到苏荷区的房价涨了,咖啡贵了,他们又撤退到东村,一个没有富人气氛肃杀的地方。这一路上,你可以看到钱和艺术怎么开战,钱要买,艺术不卖,钱一定要买,艺术转身就走。在物欲横流的纽约,美元原来也不是万能的。
这下,你有点不明白了,纽约,到底是什么?继续看,一路看下去,越看越糊涂。曼哈顿炫目的玻璃钢筋摩天楼群中,夹着一块绿得象桌球布的中央公园;华尔街、百老汇衣冠楚楚的繁华背后就是四十二街色情的骚乱;闹市区里车快得吓死人,行人也不理会红绿灯,还有送外卖的破自行车,在车流与人流之间横冲直撞……再去看一眼纽约地铁,墙上到处是胡涂乱抹,扑鼻一股尿臊味,钢梁上滴着锈水,轨道间腌着死老鼠,活脱脱一个杀人越货的绝佳场所。但是,这个脏兮兮乱糟糟的钢铁怪物却是全世界运载效率最高的一个公共交通系统:25条线路、468个车站、几乎覆盖市区每个角落、票价便宜、准点守时。
看得多了,你渐渐明白,为什么刚到纽约,人们总喜欢说:“发生任何事情你都不必惊奇,因为这是纽约。”纽约,象一个光怪陆离的博物馆,最现代与最古老的、最文明与最愚昧的、最高尚与最丑恶的、最繁华与最荒凉的、最富有与最贫困的,最时髦与最守旧的……一切现代物质与精神的产物,都在这里肆意展示它们极端的形态。在纽约生活,需要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训练你的适应性,培养你的包容度。
所以,对纽约的感觉无法用单纯的喜欢或者不喜欢来形容。你可以厌恶它,却无法不地被它吸引,它的美和丑,它的丰富和单调,它过分张扬的自由和过分警觉的谨慎。时而衰老得象一个走不动路的老人,时而又焕发出毛头小伙的活力;时而残酷得像一部绞肉的机器,时而又温情得象老祖母的微笑;时而像春花般娇艳欲滴,时而又透出秋叶的索寞……什么都像,又什么都不像;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所有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荣辱兴衰,都在同一个时间空间里百态俱陈、百味兼备。也许,这就是纽约的魅力所在。
城市风情:百年老城纽约New York(2)
地理位置:
位于纽约州东南哈德森河口
面积:
830平方公里,整个城市由曼哈顿(Manhattan)、布鲁克林(Brooklyn)、昆斯(Queens)、布郎克斯(Bronxs)和斯塔滕岛(Staten Island)五个区组成。
人口:
纽约是个大熔炉,它有近800万人口,来自世界各地近百种以上民族,其中犹太人有200万左右,黑人有200万左右,中国人有60万以上。
气候:
纽约的气候四季分明,一月份平均气温为0度左右,七月份则潮湿闷热,平均气温在25度左右。
城市历史: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欧洲各国殖民者纷纷涌来建立殖民贸易点,这里逐渐形成自由港,这就是纽约的前身。1524年,意大利人来到河口地区。1626年荷兰人从当地印第安人手中廉价买下曼哈顿岛建立贸易站,并按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的名字,将这个地方命名为“新阿姆斯特丹”。
1664年,英国舰队开到这里,荷兰人自知无力与之抗争,将新阿姆斯特丹拱手相让。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将这片地方交给他的弟弟管辖,于是,国王的弟弟便将自己的领地从英国的约克郡迁到新阿姆斯特丹,并将地名改为“纽约”,即“新约克”。1789年纽约成为新独立的美国第一个首都和美国最大的城市。十九世纪开始,纽约向世界性大城市发展。至二十世纪初,纽约成为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与伦敦、巴黎齐名。
主要景点:
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
自由女神像的正式名称是“自由照耀世界之神”,是美国国家的纪念碑,造型宏伟,令人瞩目。塑像拔地而起,高达152英尺,垫座89英尺,腰围420英寸,未露笑容的嘴有3英尺宽。女神脚下残留着许多打碎的脚镣,左手持一标有1776年7月4日的铭板,宣布自由的到来。女神像埃菲尔铁塔的设计者,法国土木工程师古斯塔夫·艾菲尔设计,法国出资建造,花了十年时间建成。1886年10月28日,美国克里夫兰总统主持揭幕。从那以后,凡进纽约港的船只都从神像42英尺高的右臂下进入美国。
归零地(Ground Zero)
归零地指的就是在“911恐怖袭击”中倒塌的世界贸易中心遗址,如今已成为游客的必到之地。世贸双子塔曾经傲视全球的地方,现在只剩下一片空地,两排铁栏围出一条走道,铁栏后挂着“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的大布条。栏前就是“归零地”,可以看到起重机、挖土机、卡车、建筑工人清理废墟的情景。被挖空了的巨大废墟象一个巨大的窟窿,让人的心情立刻变得沉重起来。
百老汇(Broad Way)
百老汇本是印第安人所辟的一条羊肠小道,如今它已变成一条宽22到45米,长50里,两旁大厦如林、高楼蔽日的繁华大街,犹如一条喧闹的长河,纵贯曼哈顿区。百老汇起自曼哈顿南端的炮台公园(Battery Park),与金融重镇华尔街相接,路东则是纽约少有的古建筑之一,市政厅(City Hall)。中段座落着世界上最大的百货店梅西公司,东接纽约最繁华的商业街第五大道。百老汇的心脏部分是时代广场,因1904年《纽约时报》在此新建的报社大楼而得名。时代广场的东北是世界最大的商业与娱乐综合体——洛克菲勒中心,北面则是林肯中心。整条大街白昼行人如流,摩肩接踵,入夜巨幅广告霓虹灯不断变换着各式图案,灯火辉煌,灿烂夺目,被誉为“伟大的白光大道”。
华尔街(Wall Street)
座落在曼哈顿南区的华尔街,仅长500米,阴暗狭窄,美国10大银行中的6家总行设在这里,被视为美国金融帝国的象征。在这里,呈现出的是极其繁忙的生活节奏,与1792年初创时期想象的“梧桐协定”(指的是在那种悠闲的日子里,在梧桐树下就能从事证券交易)已相去甚远。纽约证券交易所位于新街和布罗德街之间,可以在交易所的观光厅廊上观看办公室里的工作人员忙得晕头转向的紧张场面。
中央公园(Central Park)
乘飞机在曼哈顿岛上空飞行,可以看到,在市区中心有一片长方形的绿荫被众多拔地而起的高楼环抱,这就是有“纽约绿洲”之称的中央公园。
整个公园大得惊人,南北长4公里,东西宽800米,占地面积达843英亩,有茂密的树林,湖泊和草坪,甚至还有农场和牧场。在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大都市开辟出这样一个公园,无疑是一大创举。而且,公园的地下还建造了公路,既不影响车辆过境,又不打扰参观者的宁静。
联合国(United Nations)
联合国总部座落在纽约东河之滨,占了6个街段,由39层联合国秘书处大楼、联合国大会及安全、经社和托管理事会会议楼、图书馆组成,被称为“国际领地”。总部正面广场上飘扬着联合国成员国的国旗,有来自各国的5000多名工作人员在这里工作。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位于5号大道上的82号大街,是个巨大的宝库,占有四个街区。整个博物馆的展品超过在三百万件,包括从古代文明至当代的各种艺术作品,其中有成千上百件世界文明的杰作。博物馆不仅展出绘画和雕刻,还展出花毯、乐器、服装以及装饰品。五大展厅分别是:欧洲绘画、美国绘画、原始艺术、中世纪绘画和埃及古董。
城市风情:百年老城伊斯坦布尔Istanbul
伊斯坦布尔
几十年来魅力不减的邦德曾在The World is not Enough里说,“我总是希望能在伊斯坦布尔过圣诞节。”也只有伊斯坦布尔这个世界上唯一横跨欧亚两大洲的城市才能让邦德向往,让他愿意在这里度过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在这个有2700年历史的城市里,有东方与西方的交汇,有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结合,还有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也只有在这里,你是谁已经不再重要,“只要你在伊斯坦布尔住上一个月,你可能就会变成诗人,画家,情人,更重要的是你就会变成一个伊斯坦布尔人。”在伊斯坦布尔经营着一个有300年历史的浴室的老板这样说。对于在世界各地执行任务,不断变化自己身份的邦德来说,这种最终的归属感是不是就是他最后追寻的目标呢?
博斯普鲁斯海峡把伊斯坦布尔分成新城和旧城两个区,欧洲和亚洲在这里隔海相望,隔着六小时轮渡往返的距离,而博斯普鲁斯吊桥这座全世界最长的吊桥又让欧洲和亚洲贯通起来,从欧洲到亚洲也不过就是走过一座桥的功夫。欧亚两洲的距离不仅在空间上缩小到极点,而且因为伊斯坦布尔特殊的地理位置,东西方两种文化在这里也接近于零距离,融合多于对立。
这里有清真寺,基督教教堂,还有犹太教教堂。最著名的当然是现在已经被称为阿亚索菲亚博物馆(Ayasofya Muzesi)的圣索非亚大教堂。它最初(公元326年)由君士坦丁(Constantine)大帝兴建,当时堪称世界最大的教堂,6世纪查士丁尼(Justinian)大帝将它改建成拜占庭式的建筑,并且把它作为基督教教堂,到了15世纪,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又把它改成清真寺。不过教堂顶部的基督教壁画还在,拜占庭式的马赛克画也保留了。
宗教的变迁和建筑风格的变迁,让圣索非亚大教堂呈现出多元融合的魅力,这个火红色的清真寺,以及周围四个尖塔的形象,是整个伊斯坦布尔,乃至全世界最精美的建筑之一。从这里,你可以读出伊斯坦布尔1600年来作为罗马、拜占庭、奥斯曼土耳其三大帝国首都的辉煌和沧桑。
圣索非亚大教堂对面就是全市最大的清真寺苏丹·艾哈麦德清真寺(Sultan Ahmet Camii),因为寺内装饰了2万多块蓝色瓷砖,阳光照射进来的时候,蓝色瓷砖反射出奇幻的蓝色光芒,所以人们都叫它“蓝色清真寺”。这里能容纳3万多教徒同时祈祷,即使不去做礼拜,也能听到通过清真寺的大喇叭里传出来的祈祷歌声,每天早上5点15分准时开始放送,一天播放5遍。
虽然宗教气氛浓郁,但等到夜晚,伊斯坦布尔市中心的灯红酒绿与世界其他现代大都市也没有什么分别。保守的妇女裹着伊斯兰式头巾,但也有开放的姑娘大胆地穿着露脐装。
伊斯坦布尔市中心有一个被誉为全世界最大最古老的室内集市(Kapali Carsi),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说它是个城市也不过分,因为这里有大大小小四千家店铺,出售的物品从地毯、皮革、金银器具到、珠宝玉器、时装香料不一而足。在迷宫般的走廊里,看着店铺交错,听着人声嘈杂,真让人又回到当年丝绸之路尽头的集市的幻觉。
地理方位:
土耳其西北,博斯普鲁斯海峡(Bosporus)与马尔马拉海(Marmara)交界的地方,也是欧亚两洲交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