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第1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分吃惊。在攻陷柏林前不久,一位盟军高级将领视察了V -3 发射台,感慨地说
:“如果V -3 计划得以实施,肯定会摧毁伦敦。”此后不久,该发射台被盟军炸
毁了。
当时,德国还有一个V -3 发射台,位于波罗的海沿岸,远离西部前线。这个
发射台从1943年3 月开始修建,由德国陆军部工兵署和克虏伯公司联手进行试验。
早期试验不太顺利,有时能射出炮弹,有时又失败了,炮身部分也频繁地出现爆炸
事故。
到1944年1 月,试射了两万发炮弹,仍然没有一点成功的把握。后来查明,问
题不在克虏伯公司,也不在列库林公司,完全是炮弹生产厂家的错误。此后对炮弹
进行了种种改进,试验终于取得了初步成果。后期V -3 远射程大炮的射程高达150
千米。
正在试验取得了一些进展的时候,加莱的V -3 发射台被炸毁了。为了袭击伦
敦,必须使用加莱的发射台,波罗的海的发射台远离西部前线,V -3 的射程又仅
有150 千米,不可能派上用场。照理应该中止这个项目,但由于是希特勒亲自批准
的项目,没有人敢于承担这个责任。此后,该发射台又反复地进行了各种试验,不
断地提高V -3 远射程大炮的射程。
除了上面介绍的V -3 远射程大炮之外,据说德国还有一种小型多节远射程大
炮。这种小型远射程大炮的炮身总长75米,装在列车上。据知情人士说,这种小型
远射程大炮参加过实战,并有实战数据。后来怕武器落入盟军手中,德军把大炮炸
毁了。
盟军并没有俘获过这种大炮,实物也被破坏了,所以上述传闻是否真实很难判
断。但德国多节远程巨炮的研制的确反映了希特勒狂妄性格,写就了世界火炮研制
史上最富于幻想的一页。
一代名炮显神威
1941年,法西斯德国军队在占领了波兰、比利时、法国、丹麦、希腊和南斯拉
夫等国后继续东进。1941年 6月22日凌晨,德国在东线集中了近百个步兵师和坦克
师,在 5000 余架飞机和 3000 多辆坦克的支援下,以雷霆万钧之势向苏联发动了
全面进攻。
6 月27日,在捷尔任斯基炮兵学院学习的弗廖罗夫奉命前往红军炮兵总部。早
在战争爆发的当天,弗廖罗夫就打报告要求上前线去。他英勇善战,是一个优秀的
基层炮兵指挥官,曾指挥过一个炮兵连,荣获过红星勋早O 弗廖罗夫来到总部,军
械部副部长弗·阿博连科夫接见了他,并向他宣读了国防人民委员会的命令:“任
命弗廖罗夫大尉为统帅部预备队独立试验炮兵连连长。”接着副部长又强调说:
“在红军的炮兵兵种里,这样的炮兵连还是第一个,也是惟一的火箭炮连。但实际
上还没有这个炮连,要靠你去组建。炮已经运来,你今天就可以去看一看。只是你
必须牢记,关于火箭炮兵连的情况要绝对保密。”由于这种新式武器还没有经过部
队试验就决定拿到实战中去使用,所以炮兵总部给连里配备了两名火炮专家。
按照炮兵总部的计划和要求,这个试验炮连的编制有170 人,7 门火箭炮。但
当时只运到5 门火箭炮,1 门122 毫米试射榴弹炮。全连还有44辆运输车,可同时
装运600 发火箭炮弹和100 发试射榴弹炮炮弹,有供运输车 3次加油量的油料和7
个昼夜的给养。
6 月28日,各炮排组建完毕。7 月月日上午,弗廖罗夫向副部长阿博连科夫报
告:“火箭炮兵连已经组建完毕,全体人员做好了战斗准备。”
从7 月10日开始,德军装甲集团军司令古德里安率领部队在许多地方陆续渡过
了德涅伯河。苏军炮兵总部决定把第一个火箭炮连配置在这个方向。7 月14日晨,
德国一支军队进犯第聂伯河畔的白俄罗斯奥尔沙市,他们很快攻占了火车站。于是
弗廖罗夫受命炸掉这个火车站。
弗廖罗夫在离市区不远的一个无名高地上开设了自己的观察所。火箭炮邻近公
路的树林边展开,做好了发射准备。7 月 14 日下午 2时许,车站周围聚集着大批
德军坦克、装甲车和士兵。坦克手从闷得透不气来的坦克中爬出来,各种车辆在路
旁等待检修和加油,三五成群的士兵卸下沉重的武器和背包在阳光下用餐、休息。
试射开始了,三发重型榴弹炮炮弹飞出了炮膛,在火车站爆炸。炮手们迅速测定并
修正了目标坐标。紧接着,炮连指挥员下达了“全连开炮”的命令。一瞬间,大地
响起了雷鸣般的轰隆声,80发132 毫米口径的火箭弹像火山喷出炽热的岩浆,铺天
盖地般倾泻到火车站地区,一下子打得敌人晕头转向,惊慌失措。几秒钟后,车厢、
站台、铁道全都笼罩在一片火海之中,坦克、汽车、火炮燃烧起来,侥幸活下来的
德军士兵在惊恐中到处乱窜。见目的已经达到,火箭炮部队马上转移到了安全地带。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德军消防队才来到火车站灭火。又过了一会儿,德军用炸
弹和机枪对火箭炮发射阵地的树林进行了地毯式轰炸和雨点般的扫射。而这时,炮
连早已无影无踪了。德军在这次炮击中遭到了重大损失,来自奥尔沙方向的坦克纵
队的进攻被迟滞了5 昼夜。
火箭炮连撤出奥尔沙后又急行军到了奥尔希茨河渡口附近的小树林里,重新作
了配置,并做好了发射准备。这里是红军某团的防地,团长指着河面对弗廖罗夫说
道:“渡口已被敌人控制,来不及摧毁了,能不能对它实施突击?”弗廖罗夫从望
远镜里看到,敌人正在渡河,几十辆坦克和装甲输送车正向前机动。机不可失。随
着弗廖罗夫的发射口令,一阵轰隆声响彻天空,大地在颤抖,渡口和河岸的草地上
升起了火焰,坦克和输送车纷纷倾覆在水中。在此后的7 天里,敌人没敢在这个地
段上强渡奥尔希茨河。
火箭炮在实战中大显神威,令前线官兵欢欣鼓舞。官兵看到炮架上标有生产厂
家的代号“K ”,就亲切地称它为“喀秋莎”(一个美丽的俄罗斯姑娘的名字)。
进攻受阻的什坦盖将军立即把红军使用新式武器的情况向希特勒作了紧急汇报
:“俄国人使用了多管火炮,它能实施惊人的突击。”“在俄国人的东方战线出现
了从未见过的火箭武器……在火箭发射的地方,钢铁会融化,土地会燃烧。”这就
是苏联“喀秋莎”火箭炮第一次在战场上亮相的结果。
十月革命时期,苏联火箭专家就提出了利用载重车发射多枚火箭的设想。
1919年5 月,苏联化学工程师H ·基霍米洛夫研制成功了一种带有发动机用作
迫击炮弹的火箭弹,这种炮弹利用反作用原理,由发动机推动炮弹向前飞行,不需
要普通火炮那样笨重的炮身和复杂的反后坐装置。苏联政府对他这一发明十分重视,
于1921年为基霍米洛夫建立了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后来被命名为“气体动力实验室”。
1933年9 月21日,根据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指示,在莫斯科成立了世界上第
一个火箭技术研究所,从而使苏联的火箭研究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头。基霍米洛夫
的气体动力实验室也并入了火箭技术研究所。
1935年,火箭技术研究所为空军研制成功了一种火箭弹,并组织对伊尔一15飞
机载火箭弹进行系列打靶试验,达到了预期效果。从飞机上用82毫米火箭弹打靶,
明显地提高了命中率。这两种火箭弹后来分别被命名为PCMZ和PC132 型。PC82火箭
弹优于当时空军装备的其他所有机载武器。1937年,他们又研制出具有导轨的新发
射装置。随后,他对火箭弹进行了密集射击试验,也取得了圆满成功。1939年7 月,
在远东哈勤欣河地区,苏联用机载火箭弹痛击日军飞机编队,取得非常理想的战绩
:击落15架轰炸机和10架歼击机。
1939年工程师利昂契夫设计了一种新型火箭炮,内部代号为“利一2 ”。在卫
国战争初期,该火箭炮是由沃罗涅日州的“共产国际”兵工厂生产的。“共产国际”
一词的俄文第一个字母是“K ”,工人们将“K ”打在炮车上,作为该厂的代号。
这就是一代名炮“喀秋莎”的由来。
“喀秋莎”实际上是一种多轨道的自行火箭炮c 火箭弹总重量为42.5 公斤,
弹头重量为4 .9 公斤,它既可单射,也可部分连射,或者一次齐射,射速高。最
大射程为8 .5 千米。重新装填一次齐射的火箭弹约需5 ~10分钟,而一次齐射只
需7 ~10秒钟。所以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在主要方向上,以密集的火力对敌有生力
量和坦克等目标进行大面积袭击和压制,射击简便。由于整个火炮可装在一辆汽车
上,汽车的速度可达每小时90多千米,因此不等敌人反应过来,它就能很快地转移
阵地。它还具有在任何气候条件下、在起伏的丘陵及难以通过的沼泽地带实施作战
的能力。
“猛虎”出笼
1943年8 月5 日,德国陆军向希特勒汇报了对苏战况。其间,谈到了城市内的
巷战。德国陆军认为,巷战中最重要的兵器是重型突击炮。一般说来,自行火炮不
需要炮塔,成本低而且使用同样的底盘可安装口径较大的火炮,如当时苏联的T34
坦克,其火炮口径为76毫米,而使用同样底盘的SU85自行反坦克炮,装的却是85毫
米火炮,其火力自然比T34 强。另外,由于自行火炮通常比坦克轻,便于在战场上
机动,其威力自然比坦克大。希特勒是一个容易冲动的人,立刻对自行火炮产生了
浓厚的兴趣,当即批准了猛虎自行火炮的生产计划。他要求奥克特公司每月生产 10
辆猛虎自行火炮,同时要求用 V2 型虎式坦克改造。
W 型虎式坦克有两个品种。一种是亨克尔虎式坦克,一般人谈到的U 型虎式坦
克即指此类坦克。猛虎自行火炮也是由这种坦克改造过来的产品。另一种坦克是波
尔舍虎式坦克。
亨克尔虎式坦克是亨克尔公司的产品,这种坦克数量虽然不多,但炮火强大,
装甲坚固,综合战斗能力超群,是一种有名的兵器。希特勒要求在这种坦克上安装
一门380 毫米火箭炮,发射重345 千克火箭弹,这就是猛虎自行炮。这个要求极不
合理,但希特勒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他的命令必须绝对服从。
看到这个命令,德国陆军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将军深感不安,几经思考之
后他想出了一个缓兵之计。他在命令上加上了自己的意见:“这种兵器十分重要,
必须先试制,然后再批量生产。”这样,月产10辆就变成了试制一辆,至于以后是
否生产,还应通过试验再下结论。这是一个十分聪明的方案,终于解了奥克特公司
的燃眉之急。
恰好有一些H 型虎式坦克从前线运回来了,需要紧急修理。于是古德里安决定
边修理边改造这些坦克。
W 型虎式坦克比普通坦克大得多,是一种重型坦克。为了在H 型虎式坦克上安
装380 毫米口径火箭炮,必须改造原坦克的炮塔。当时决定由艾赞威科公司承担这
部分改造,由奥克特公司在柏林的工厂负责其他的改进,并最后完成猛虎自行火炮
的组装。
猛虎自行火炮是一种臼炮,炮身短粗,最大仰角可达85度。其炮弹长1490毫米,
重达345 千克,不可能用人力装填炮弹,所以,德国人在车后方加装了一台吊车。
装填炮弹时,炮弹应放倒成水平状态,否则无法装填炮弹。
由于380 毫米口径的炮弹太大了,车体内只能装载12发炮弹,吊车上能放一发
炮弹,炮身内能储备一发炮弹,这样,猛虎自行火炮能携带14发炮弹。如果需要更
多的炮弹,必须使用运弹车,为猛虎自行火炮运送炮弹。
猛虎自行火炮的装甲坚固。例如正面装甲厚150 毫米,呈45度斜角,以避免被
炮弹直接命中。此外,侧面装甲厚80毫米,顶部装甲厚40毫米,防弹装甲堪称世界
第一。太厚的装甲使猛虎自行火炮自重大增,达到了65吨,比YI型虎式坦克重 8吨
左右。为此,在改造时不得不更换履带转轮和悬挂装置。
定型后的猛虎自行火炮长6 .25米,宽3 .57米,高2 石5 米,是一个地地道
道的钢铁巨兽。
档案表明,德国共生产了18辆猛虎自行火炮,这种火箭炮威力十分强大,射程
达6000米,但数量太少,给对手的威胁也极有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猛虎自
行火炮参加了柏林保卫战,但没有结盟军造成太大的伤亡。
中国“保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