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血肉长城-中国抗日战争著名战役纪实 >

第65节

血肉长城-中国抗日战争著名战役纪实-第65节

小说: 血肉长城-中国抗日战争著名战役纪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默默祈祷。

入夜,位于三宅板的陆军省和参谋本部的大楼内,战争指导班的崛场一
雄少佐默默仁立在办公室的窗下,室内一片漆黑,他不想开灯。楼前街道上
华灯齐放,提灯游行的队伍填衔塞巷,宛如一条游动着的火龙。孩子们两手
各提一盏彩色灯笼,在人海中穿行嬉戏。崛场少佐的耳膜被巨大的“万岁”
声浪冲击得隐隐作痛,白天的庆祝和夜晚的狂欢不仅没使他产生丝毫兴奋,
相反,却泛起一缕淡淡的苦涩和忧郁。

“国民大容易冲动了,”他喃喃自语道。崛场少佐身在指导战争的中枢
机构,对中日战争发展趋势中蕴含着的危险因素极为担忧,这些潜在不利因
素当然不能让国民知道,可军部决策层却无时不在忧心忡忡。

几天前,就在这间办公室内崛场与几名狂热的少壮参谋发生了一场激烈
争论。

“崛场君,你太悲观了。战争爆发以来,皇军在战场上攻城略地、屡战
屡胜,取北平、克淞沪、占南京、下徐州,现在直捣武汉,中国的富庶之地,
工业中心几乎尽入我皇军手中,中国人怕是无法支撑了。”

“此言差矣,你我不能见树木不见森林,”崛场看着眼前这几个无智无
识的家伙,尽量用平缓的语气阐述自己的观点:“不错,皇军在作战上每战
必胜,可是,结束战争的前景依旧遥遥无期,时至今日,你我都应承认,开
战之初的速战速决战略方针已然失败,皇军正在步入最不利的持久作战的泥
潭。”

在座的一个参谋脸憋得通红,想开口,崛场一挥手阻止了他:“你想说
发动全部国力,深入动员,蒋政权不投降就一直打下去,是不是?可是这样
蛮干,会把明治大帝以来日本70 
年积蓄的国力荡尽在中国土地上,而且能否
达到迫使中国屈服的目的仍属未可知。”

崛场抓起桌上的一杯茶向地上一泼,茶水在光滑的地面上渗透开来,形
成一个不大的水渍,“日本的国力有如此水,不可能淹没这间屋子的全部地
面。更何况中国举全国之力集中对抗日本一国,而我们的对手绝非中国一个。
诸君想必都很明白,第二次世界大战将在近一二年内爆发,帝国正在准备投
入这场关系千秋命运的大转机之中。对中国的战争如此拖延下去意味着什
么,你我都是军人,想必不难明白。”

崛场越说越激烈,听者越听越沮丧。

“崛场君,参谋本部是怎么考虑的?”


崛场长吁一声:“别无良策,最高层已经认识到占领武汉后,战争仍将
持续下去,既然无法速决,也只能转入持久作战的态势了。大本营已经决定,
占领武汉后,不再把有限的国力投入这个无底洞,把重点转向扫情后方的匪
祸,巩固已占地区,以不败态势长期围困中国的抗日政权。至于能否达成目
的,何时达成目的,全凭天佑神助了。”

送走了客人,崛场久久无法平静,他抓起笔起草了一份关于攻占武汉后
的宣传舆论工作的指导意见,建议陆军报道机构适当控制报道的热度,尽量
将庆祝活动引导到缅怀战死官兵,勤劳奉仕和努力工作方面,力戒使国民产
生盲目乐观的情绪,以免形成心理上的落差。准备持久战争的要素之一,就
是要有精神上的准备。

大本营采纳了这个意见,可是眼前的狂热景观,。。崛场少佐深深地叹
口气,拉上了窗帘。

几天后,日本政府及陆海军领导人都看到了一份中国公开发表的文告,
这是蒋介石10 
月31 
日的《告全国国民书》:

“。。吾同胞须认识当前战局之变化与武汉得失之关系,我国抗战根
据,本不在沿江沿海浅狭交通之地带,乃在广大深长之内地,而西部诸省,
尤为我抗战之策源地。此为长期抗战根本之方略,亦即我政府始终一贯之政
策也。。。我守武汉之任务已毕,目的已达,。。就军事言之,武汉在战事
上的价值,本不在其核心之一点,而实在其外围之全面。今我在武汉外围鄂
豫皖赣主要地区,远及敌人后方之冀鲁辽热察绥苏浙各干线,均已就持久作
战之计划,配置适宜之根据地与兵力,一切部署均已完成。。。我军之方略,
在空间言,不能为狭小之核心,而忘广大之图。以时间言,不能力一时之得
失,而忽久长之计,故决心放弃核心,而着重于全面之战事。

我国在抗战之始,即决心持久抗战,故一时之进退变化,绝不能动摇我
国抗战之决心。唯其为全面战争,故战区之扩大,早为我国人所预料,任何
城市之得失,绝不能影响于抗战之全局。

往昔敌军本已深陷泥淖,无以自拔,今后又复步步荆棘,其必葬身无地
矣。”

无线电波载着这篇文告飞向世界各地,所有关心这场中日战争的人们,
无论他是政界要人或是平民百姓,无论他们持何种倾向和好恶,但有一个感
受是共同的:

武汉撤退并不意味着结束,远东中国大陆上的战争将会持续下去。

浩浩荡荡的长江又日夜不停地流淌了
6 
年多时光,终于迎来了日本战败
投降的日子,武汉会战——这场
8 
年抗战中规模最大的搏斗,永远载入了中
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辉煌史册!


第四部魂系滇缅中日滇缅大血战

贺新诚著

主要人物表

蒋介石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特级上将
何应钦参谋总长上将
卫立煌远征军司令长官上将
史迪威驻印军总指挥(1944。8 升上将)中将
郑洞国新1 军军长(1944。8 晋升驻申军副总指挥)中将
宋希濂第11 集团军总司令中将
黄杰第6 军军长(1944。9 接任第11 集团军总司令)中将
孙立人新38 师师长(1g44。8 升任新1 军军长)少将
廖耀湘新22 师师长(1944。8 升任新6 军军长)少将
何绍周第8军军长中将
陈明仁第71 军副军长中将

本多政村日军第33 军司令官中

田中新一日军第18 师团师团长中

松山祐三日军第56 师团师团长中

水上源藏日军密支那守备队队长少

丸山房安日军第18 师团第114 联队长大

长久竹郎日军第18 师团第56 联队长大

藏重康美日军第56 师团第148 联队长大

小室钟太郎日军工兵第56 联队长中

金光惠次郎日军松山守备队队长少



引子

抗战8年,凡重大会战之中,中国军队几乎都是处于防御的一方,尽管
其中充满了悲壮之举,可“战争毕竟不是靠防御打赢的”。

1943年,中国军队揭开了大规模反攻的序幕。从当年10月开始,一直
到1945年2月,中国驻印军和远怔军的20多万将士异域扬威,在缅甸北部
和云南西部的亚热带山岳丛林地区,连续进攻15个月,在这次被称作“滇西
缅北反攻”的大规模作战中,中国军队战胜了种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先
后与号称“丛林战之王”的日军第18师团以及第53师团、第56师团、第2
师团和第49师团等部浴血苦战。经过大小上千次战斗,付出6万余人伤亡的
代价,终于把日军从滇西、缅北广大地区涤荡尽净,彻底贯通了从印度直至
云南的上千公里中印陆地交通大动脉,谱写了抗日战争历史上非常辉煌的一
页。


第一章哀兵怒归师莫遏

1943年初,印度比哈尔邦的乡间公路上,一长串轿车、吉普车飞驶而过。
公路两侧正在劳作的印度人对此已习以为常,最近几个月里,经常有这样的
车队载着来自中国的军政要员经过。据说,他们都是前往蓝伽视察的,那里
驻扎着一支中国部队。

蓝伽是一个小小的镇子,普通地图上很难找出这个地名。这一带土地并
不肥沃,但风景却很秀丽,远山青碧,小河弯弯,热带植物郁郁葱葱,减少
了阳光下瞳孔受到的刺激。

今天车队中最大的官员是中国的参谋总长何应钦上将,他是来新德里商
谈反攻缅甸事宜,顺便前来视察中国驻印军的。

越临近蓝伽,军营的气氛就越浓重。路边的摊贩忙忙碌碌地向一些着短
裤、打绑腿的军人兜售着热带水果和印度小吃。一看这些军人的面孔就可以
知道,他们是中国士兵。

“总长,前面就是蓝伽基地。”随着陪同人员的话音,何应钦看到了一
大片黄色的帐篷。帐篷间的空地上,上百名打着赤膊的士兵正在做俯卧撑,
阳光照在晒得黝黑的脊梁上,不断被汗水折射出阵阵光芒。

营区的面积大约50多平方公里,原本是英军的兵营,设施齐全。营房、
操场、食堂、礼堂、舞厅等等成龙配套,附近还有几个范围广大的靶场和野
外演习的场所。

一下车,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少将迎上前来。年约40岁出头的孙立
人体态颀长,清瘦的脸庞被剃刀刮得泛出青色,美式咔叽布衬衣扎在黄色的
马裤里,脚上是一双一尘不染的马靴,短短的头发上微微斜戴着美军的军便
帽,腰胯上一支大口径手枪,全然不似一般高级将领用于装饰的玩物。孙立
人浑身上下透出一副美网派头。难怪美国人和英国人对他另眼相看。

孙立人在中国将领中具有非常特殊的色彩。年轻时是清华大学机械工程
系学生,打球的水平很高,1922年被选为国家队选手,参加了第5届远东运
动会。在那个年代,入清华、学机械,驰骋球场等等,统统都是一种新潮开
放的表现。1923年,孙立人大学毕业,考取了公费赴美留学,获工程学学士
学位后,又考入弗吉尼亚军校,一学就是4年。孙立人的经历使他不仅具有
美国人特有的奔放、开朗的性格,而且养成了缜密、严谨的工作态度。

抗战爆发后,孙立人所在的税警总团参加淞沪抗战,孙本人连续多次负
伤。1940年11月,税警总团改编为新38师,孙任师长。1942年3月,作为
第一次入缅甸作战的中国远征军一部,孙立人率部出国援助英军作战。4 月
中旬,英军第1师被日军包围于仁安羌地区,危在旦夕。孙立人率部杀入重
围,一举救出了英1 师7000 余官兵和被俘的美军、美国传教士及新闻记者
500亲人。后盟军在缅甸全面崩溃,孙立人率新38师且战且退,进入印度。
旋即北上印缅边境的雷多,负责接应经野人山撤退的第5军军部和新编第22
师残部。当年7月和8月,新38师、新22师部队先后转入比哈尔邦的蓝伽
进行整训。随后,中国方面撤销了远征军长官部,在印度的部队改称中国驻
印军,由驻印军总指挥史迪威中将指挥。

孙立人陪着何应钦一行观看了部队越野爬山、爬吊杆、武装泅渡等以山
岳丛林战为对象的各种训练。何应钦对美式新装备的特种兵训练颇有兴趣,
炮兵、坦克、汽车、通讯等几个训练点全部看了一遍,边看边向负责教练的


美国军官询问:“中国官兵对这些新式装备的掌握如何?”

“顶好,中国小伙子能吃苦,好学,训练进度很快,符合我们美国人的
效率。”

翻译一边译,一边解释:“技术兵种的士兵大都是由国内志愿从军的、
初中以上文化的知识青年中选调补充的,其中不少人还是大学学生。素质很
好,理解能力很强。”

何应钦点点头,他知道,自日军侵占缅甸,切断中国西南的国际通道以
后,美国的援华物资改由空中运输。美国飞机卸载回返时,运载了许多中国
官兵,以补充驻印军部队。

突然间,不远处的山丘里传来密集的枪炮声,那是新38师112团在实施
山地实战演习。何应钦一行赶到时,步兵已展开队形向山顶冲锋。何应钦进
入演习场地,蹲在一等兵王敬的火力点后观察。眼看步兵已接近对面高地目
标不远了,王敬的机关枪仍在咯咯地狂叫,子弹掠过冲锋步兵的头顶,在目
标上激起阵阵灰尘。何应钦急了,这是实弹射击呀!他当即命令王敬停止射
击。王敬似乎没听见似的,依然扣紧扳机不放,直到步兵掷出的手榴弹在目
标上爆炸后,咯咯的机枪声才嘎然而止。王敬爬起来向面前的三星上将立正
敬礼,又惊又喜的何应钦拉住王敬的手连声叫好。机枪火力与步兵冲锋衔接
得如此紧密,真是训练有享,艺高胆大!一旁的团长陈鸣人报告说,连炮兵
与步兵的协同也可以做到天衣无缝。

“练到这个程度,需要多少弹药啊!”何应钦对美国人的物质力量大为
感慨。

“是的,部队几乎天天都搞实弹训练,部队在这里打掉的炮弹子弹远远
超过在国内抗战几年的总和。”陈鸣人解释说。

孙立人加上一句:“我们从不为弹药发愁,那是史迪威考虑的问题。我
们操心的是要给附近的印度居民进行赔偿,连日连夜的枪炮轰鸣,震得当地
的鸡都不会下蛋了。”

一行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