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血肉长城-中国抗日战争著名战役纪实 >

第11节

血肉长城-中国抗日战争著名战役纪实-第11节

小说: 血肉长城-中国抗日战争著名战役纪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9 日这一夜的退却,简直是紊乱极了。因为自沪西至青浦、南翔至昆
山一带地区,全是河汉纵横,没有一处可以徒涉,只有一条公路可走。所有
部队全沿着这条公路西去。大家争先恐后,拥挤不堪。各级指挥官对自己的
部队完全失去了掌握。自青浦至南翔的苏州河大桥,被敌机炸毁了。所有车
辆无路可走,拥塞于途。加以深夜过青浦时,西南方向机关枪声很密,说明
日军已迫近青浦。大家为避免使自己的部队陷入敌军包围圈,更是拼命向前
赶,形成极度的纷乱。敌军编组了几个小规模的挺进部队,从青浦以西地带,


挺进到苏州河北岸的南翔至昆山公路上。胡宗南的第17 
军团司令部,在南翔
西南角的苏州河畔,遭受敌军的偷渡袭击,司令部人员及警卫连被打死者甚
多,胡宗南只身逃出。薛岳乘小汽车,自南翔前往昆山,被敌军机枪扫射,
司机和他的一个卫士被击毙,薛岳从车上跳到一条河沟里,幸免于难。”“这
次撤退十分混乱。这样大的兵团,既不能进行有组织的逐次抵抗,以迟滞敌
军的行动,又无鲜明的退却目标,造成各部队各自为政,拼命地向西奔窜。
战场统帅部对许多部队都不明白其位置,遂使敌军如入无人之境。”

大兵团作战条件下,忠勇的士兵,组织指挥得当,便成威震四方的雄狮;
组织指挥失当,即如毫无自卫力量的小羊。淞沪战场军力优劣得失,于此足
获一鉴。

根据战区司令长官部的命令,右翼作战军在敌机轰炸扫射下,向青浦、
白鹤港一线撤退。沿途附近材落、桥梁大部被破坏,各部队伤亡甚重。
9 

黄昏,率部撤退的第67 
军军长吴克仁彼敌弹射中,为国捐躯。转移时部队有
线电通信失效,上下不能联络,各级指挥官不能掌握所同部队,以致秩序极
为紊乱,预定作战任务也难以完成。右翼作战军司令部于
9 
日晚移驻昆山。

10 
日,日军继续向苏州河南岸攻击,企图与松江方面日军会合。其第3,
第11 
师团各以一部继续向西进攻,被右翼作战军收容阵地阻止。到黄昏时,
收容部队不支,即向掩护阵地转移。

11 

1 
时,掩护部队第51、第58、第96 
师及第154 
师,按计划占领掩
护阵地。其余部队通过青浦一仇江之线,向昆山转移。21 
时,日军第
6 
师团
一部通过天马山镇,迫近右翼作战军掩护阵地,与第51,第58 
师发生激战,
位于白鹤港的第58 
师第174 
旅旅长吴继光率部数次击退日军进攻,不幸中弹
身亡。12 

1 
时,掩护部队逐渐脱离敌军,向昆山附近集结。至12 
日晚,
右翼集团军大部已撤至昆山及其西南地区。第10 
集团军除以一部于独山一枫
泾镇之线担任掩护外,主力渐次向嘉兴、杭县间集结。

在中国守军主力相继撤出上海的同时,第55 
师第165 
旅(旅长张彬少
将)、上海保安总团和苏浙行动委员会之别动队,在上海保安队队长蔡劲军
指挥下,奉命坚守从日晖港,法租界南首到黄浦江岸一线阵地,保卫上海南
市。第165 

8 
日到达南市后,就地构筑工事,尚未完成,日军已发起攻击。
敌以炮火猛烈轰击,出动飞机低空轰炸。苦战两日后,中国守军伤亡严重,
弹尽粮绝,张彬遂率部分部队退入法租界。11 
日晨,日军强由日晖港登岸,
以猛烈攻势迫使中国守军向制造局路退却。其以战车为前导,掩护步兵进攻。
第165 
旅第330 
团团长焦长富上校率40 
余人退至华、法交界处,被法租界铁
丝网和机枪阻拦,复与敌展开血战,相持至傍晚,大部牺牲,焦长富左腿重
伤,被送进医院抢救。午夜以后,战事扩展至南市外滩。守军因其掩护主力
撤退的任务已经完成,遂放弃阵地撤离市区。是日,上海全市陷落。

左翼作战军所属第19、第15、第21 
集团军,于10 
至11 
日夜开始转移。
先以一部占领新泾河之线,掩护主力向吴福线撤退。由于右翼作战军部队所
呈现的异常混乱态势,陈诚于11 
日16 
时复令第15、第21 
集团军延至12 

夜开始转移,掩护右翼作战军撤退。该两集团军于12 
日拂晓,撤至新泾河阵
地,当晚向吴福线阵地退去。

13 
日,第15 
集团军于撤退中接获情报,长江上敌舰增多,似有在白茆
口、浒浦口一带登陆的企图,其时第21 
集团军已派部队于支塘镇附近占领阵
地,而当面之敌则乘第98 
师撤退之际,沿公路西进,罗卓英当即令在太仓附


近的第60 
师主力及第98 
师当晚向常熟转移。撤退中,路少人多,十几个师
的部队拥挤在一条公路上,敌机空投照明弹,随之轰炸扫射,引起部队恐慌,
秩序大乱。在太仓县公路口,原定第15 
集团军第98 
师与第21 
集团军皆向右
往常熟,其他部队皆向左往昆山,混乱中,许多部队不辨方向,走错路线。

当夜,炮兵第14 
团撤至方家窑附近的一条小河边,因工兵部队为阻止敌
军追击,预先在桥上埋设了地雷,团队无法过河。该团是当时中国军队中唯
一全德式装备的、拥有150 
毫米口径火炮的现代化重炮团。团长彭孟缉见此
情景,即时痛哭失声,对战友说:“中国就只有这么一个像样的炮团,怎么
办呀!”无奈间,只好将大炮全部推入河中。炮兵们小心翼翼地过桥,刚走
不远,就踩中地雷,许多官兵被炸死,位于河对岸的友邻部队的官兵见此情
景,都流下了热泪。

中国守军的全面后撤,当即为日军觉察。日军各部组织突击部队衔尾猛
追,航空兵的飞机从天亮直至天黑,整日对中国军队后撤路线上的道路、桥
梁以及乱哄哄的行军队列狂轰滥炸。

败军岂能言勇,真是一点不假。中国军队的溃退极大地刺激了日军的骄
狂,日军飞机弹药用尽之后仍不甘心离去,紧贴着地面中国官兵的头顶俯冲
恫吓,刮起的疾风甚至将中国官兵的帽子都卷到空中。日军华中方面军为扩
大战果,又于13 
日使用第16 
师团,在接近吴(县)福(山)线福山附近的
浒浦口、白茆口实行登陆,当天即迫近河镇,直指徐家市。

鉴于日军新登陆的部队可能切断沿京沪路向吴福战线转进的友军大部队
的退路,第21 
集团军总司令廖磊当即急令第173、第176 
师驰援徐家市,迟
滞日军突进,令集团军其余各部速进常熟,占领吴福线阵地,掩护并接应友
军。

相邻的第15 
集团军利用第21 
集团军全力拒止日军深入的时机,于14

8 
时开始,向吴福线转移,时间就是生命,大天白日也必须走。然而日军
空军异常活跃,往来轰炸不断,简直就粘在了中国军队头顶。第15 
集团军行
动十分困难,部队联络大部中断,各部队位置及行动情况全不清楚。

第14 
师撤退至青阳港公路桥时,奉命在此组织收容部队的第87 
师守军
正要烧毁这座木桥。此桥如破坏,第14 
师第40 
旅及其他部队的几万人就无
法过河。所以第14 
师师长陈烈上前阻止。守桥士兵问:“你是谁?不烧桥你
能不能负责?”陈烈说:“我是第14 
师师长,我们还有
1 
个旅的人马没有过
来。”守桥士兵又说:“那你打电话给我的上级,看怎么办。”陈烈便给在
昆山指挥青阳港收容部队的第
4 
军军长吴奇伟打电话,说明情况,并表示愿
把师工兵营调来,在桥上安装好炸药,同时另派一个连驻守青阳港东岸,组
成一个桥头堡,尽量掩护撤退部队过桥。须炸桥时,一点火就行。吴奇伟表
示同意。但是守桥士兵提出,这桥是你们不让烧的,应由你们防守。陈烈表
示同意,即派工乓营装置炸药,做好炸桥准备,又派
1 
个连到青阳港东岸桥
头占领阵地,然后组织收容部队过桥。一直等了
1 

1 
夜,退却部队仍未过
完,第14 
师第40 
旅也有一部分伤号尚未到达。这时,混在退却部队中的日
军士兵,突然发起冲击,守桥头堡的连队破冲垮,工兵营长即令炸桥,但因
电机点火装置出了毛病,炸药未能引爆,敌人冲过桥头,占领了西岸桥头阵
地。

公路被敌占领后,第14 
师参谋长兼第42 
旅代旅长郭汝瑰组织工兵实行
人工爆破,但敌人炮火非常猛烈,无法接近,炸桥未遂。接着又命士兵向桥


头敌人发起冲锋,硬冲多次,均被敌强烈炮火击退。当即又用山炮营的3门
山炮,对准公路桥开炮。持续打了2个多小时,共几百发炮弹,因威力太小,
公路桥未被炸断,但阻止了敌人的进攻。敌人见公路桥方面无法突破,即于
次日深夜用几只铁壳船在公路桥下偷渡,占领了河对岸的朝霞村。为了阻止
敌人继续向前推进,华军在朝霞村附近与日军对垒。附近河岸有一水泥工事,
20多位士兵带着机枪进入工事,对准朝霞村猛射,给敌很大杀伤。但这种机
枪掩体工事高出地面1米多,外八字形的枪口完全暴露在敌人火力下,敌人
用“37”平射炮瞄准射击,工事里的士兵不是被炸死就是被震死。第14师在
青阳港与敌作战数日,伤亡近700人,仅营长就损失了7位。

14H,由浒浦口登陆的日军第16师团,以一部进攻福山,主力指向常熟。
由支(塘镇)、常(熟)公路及其以北地区向西推进的日军先头部队,于13
时由梅李镇进抵兴隆桥附近,古里村一带已发现敌人。第15 集团军总司令罗
卓英当即命以仅有的两个营合编成1个团的第13师,增援第98师的战斗;
第60师阻击由古里村西进之敌,其余各部队尽速按原计划交互向吴、福线转
移并占领阵地。

15日拂晓,第3战区各集团好容易进抵吴福线,相继占领既设国防阵地,
准备依托坚固工事抗击日军新一轮进攻。

战略转移

防御战斗中,利用防御工事阻击敌人,保全自己,是防御一方必不可少
的战术措施,也是防御作战的基本形式。基于持久作战,消耗敌军的战略方
针,在上海战事大利的情况下,将部队转移至后方既设阵地,抗击日军,逐
步消耗进而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就成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自然选择。按
照预定计划,退却守吴、福,陈兵国防线,是这一阶段中国军队战役行动的
重要组成部分。

吴县(苏州)一福山及无锡一江阴、乍浦一平湖一嘉善线同为国防线,
是1933年由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城塞组(后为城塞局)根据抗御日军侵沪及
保卫南京的需要主持设计的。其编成主要以步兵营阵地为单位,在特别重要
或次要地段,也有团阵地或连阵地。阵地内设置第一线和预备阵地,建有射
击、观察、通讯、交通、伪装、掩体和障碍等系统设备,以轻、重机枪和战
防炮工事等为骨干,组成环形防御结构。建筑材料以钢筋混凝土为主,尽量
利用天然障碍物,辅以人工障碍,形成永备型坚固工事。1934—1936年,军
事委员会先后派遣第36、第57、第87、第88师和独立工兵第1团、工兵学
校练习队以及宪兵团等部队,分期分批修建。工程浩繁,劳师糜饷,到淞沪
会战爆发前,尚未完全竣工。由于设计,施工和管理上存在严重问题,这一
工事体系有着许多薄弱环节,有些甚至是根本性的,如建成的阵地,只是单
个的掩体工事,阵地间没有交通壕,工事及其枪、炮火力孔的位置不符合实
战要求,工事门户的钥匙由地方保长保管等。无论如何,这一庞大的阵地配
系,到1937年11月中旬,自然而然成为了第3战区司令长官部抵抗日军,
稳定部队,扭转战局的极其重要的物质保障。

按理,凭借这样的工事设施,防御日军进攻的战役行动,应当收到好的
效果。然而,自8月13日至11月15日,第3战区部队同装备优良的日军,
连续苦战,虽不断给敌于重创,自身损失也极大。到此时,各陆军师名为1


个师,实际战斗力还不足两个团,个别的甚至更差。只为日军因苦战而乏力,
追击劲势消减,除以1个师团强的兵力溯江实施水上包围外,其正面部队,
行动迟缓,所以守军方能勉强退守吴、福线阵地。如此情状,纵有既设工事,
其利用程度及其作为,亦可恩而知。

左翼作战军进抵国防线后,即按命令占领阵地。按战区原定计划,在吴
福、锡澄线留置有部队守卫阵地,当前线部队撤退时,负责阻击追兵,实施
掩护,但后来前线战事紧张,留守部队均被调走。因而无人指引撤退部队进
入阵地,临事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