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非常爱非常痛 作者:王开林 >

第25节

非常爱非常痛 作者:王开林-第25节

小说: 非常爱非常痛 作者:王开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年,大明星阮玲玉的自杀比后世大才女三毛的自杀引起更大的震动,有不少喜爱她的观众毅然追随其香魂而逝。上海戏剧电影研究所的项福珍女士,乍闻噩耗,仿佛五雷轰顶,旋即吞下鸦片以身相殉;绍兴影迷夏陈氏惊悉阮玲玉死讯,当天将毒药和水吞服;还有平日仰慕阮玲玉的杭州联华影院女招待员张美英,也因痛悼阮玲玉而服毒自尽。单是1935年3月8日这天,上海就有五名少女与阮玲玉结伴西游,外埠为这位明星自杀的追星族成员也有多位。她们留下的遗书内容大同小异,一言以蔽之: 
  “阮玲玉死了,我们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阮玲玉生前名闻天下,死后的哀荣也是极一时之盛。1935年3月14日,她的灵柩从万国殡仪馆移往闸北的联义山庄墓地。阮玲玉的生前友好差不多都到齐了,将近三百人。下午1时10分,由金焰、孙瑜、费穆、郑君里、吴永刚、蔡楚生、黎民伟等12位影界大腕将灵柩抬上灵车,那一刻,他们含泪将一个美丽的灵魂(并非肉身)托举到天堂之上,空中的白云宛如天使的翅膀,远远地乘着春风来迎接她。
  这天,送葬的队伍排成长龙,甚至有从南京、杭州专程赶来执绋的影迷。从万国殡仪馆到联义山庄墓地有20多里路程,灵车所经之处,万人空巷,沿途夹道致哀者多达30万人。美国《纽约时报》驻沪记者见状极为惊奇,特意作了“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哀礼”的报道。文中还配发了一幅插图,送葬行列中有一壮汉,头扎白布,身穿龙袍。其寓意为:倘若中国仍有皇帝,也会前来参加葬礼。
  在所有的“阮迷”中,只有生于广东,长在香港的李绮年(原名李梦卿)修成正果。她揣摩阮玲玉的表演艺术,深有心得,后来成为了香港影坛的一线艺员,被称为“南国影后”和“阮玲玉二世”。当年,香港著名导演关文清灵机一动,根据阮玲玉的生平轶事,拍摄了《人言可畏》,由李绮年担纲主演,取得票房佳绩,连业内人士都夸赞她“活化了阮玲玉,仿佛使她又还阳到了人间”。
  与阮玲玉一样,李绮年的婚姻相当不幸,再加上人老珠黄,事业一落千丈,最终她效法自己的前身,在金边的一家旅馆里吞服了大剂量的安眠药。
  当今时代,女性的地位已大幅度提高了,很少再听说哪位女明星的命运被其丈夫或情人操纵,聂绀弩先生在《阮玲玉的短见》一文中所说的事实——“旧戏班里的女伶乃至电影界的某几个个别的女明星,仍旧只是达官贵人、富商大贾、公子哥儿们玩弄的侍姬、外室乃至夜度娘”——也有了较大的改观,与旧时代唯一相同的只有一点,许多大明星仍是老大嫁作商人妇,但嫁出去时,一个个乐得合不拢嘴,也没见有谁还要控诉什么“人言可畏”。
  倒是狗仔队员们比前辈更为敬业,更为精明,在海内外黄色小报上,色、香、味俱全的“火锅”层出不穷,不过,这些年也只有英国戴安娜王妃是被狗仔队“猎杀”的。至于香港电视明星翁美玲服毒自杀,是由于情场失意;香港三级片明星陈宝莲跳楼身亡,是由于产后抑郁症,据说狗仔们听闻噩耗,竟如丧考妣,痛失一棵摇钱树,自然大呼可惜。香港影视明星刘嘉玲的裸照风波最能说明问题——人言不可畏,作为受害者,她不仅迅速得到法律援助和大众同情,《东周刊》还因此声名狼藉,宣布停刊。各路明星越来越坚强无畏,既不怕捧杀,也不怕棒杀,个个都已修炼得刀枪不入,莫非时代真的进步了?
周璇:上海夜莺
  籍贯:江苏常州 属相:猴
  生年:1920年 卒年:1957年
  享年:37岁 墓地:上海西郊青浦区福寿园
  父亲:苏某 母亲:顾美珍
  配偶:严华 朱怀德 出身:演员
  好友:赵丹 黄宗英 子女:二子
  职业:演艺
  经典语句:我觉得自己意志不定,心又太直,所以害了自己,到今天真是吃足了苦头
  在20世纪华人女歌星中,真正称得上“金嗓子”而当之无愧的只有两位,一位是上海夜莺——周璇,另一位是台北夜莺——邓丽君。九泉之下,周璇的安慰也仅此一端。
  王家卫的电影《花样年华》展开的是一个褪了色、掉了彩的爱情故事,男女情欲的纠葛取一种蛇行的姿态,叫人看了恍恍惚惚。《花样年华》剧作者的灵感从何而来?我不得而知,但让我猜测一下的话,我会自然而然地想起香港电影《长相思》(1946年秋出品)中的那首插曲,就叫《花样年华》,《长相思》由金嗓子周璇主演和主唱。“花样的年华,月样的精神,冰雪样的聪明,美丽的生活”,歌词就是这般流水轻吟,让心中不染尘垢,一片空净澹泊。王家卫用它做背景歌曲,更氤氤氲氲地增加了一份怀旧的气氛。时至今日,尽管山河不殊,人事全非,但周璇那缠绵婉转的嗓音依然绕梁未绝,纸醉金迷、繁华无限的旧上海也仍旧存活在其歌词曲调的行行空空里,不曾溘然逝去。
  一、身世之谜
  周璇,江苏常州人。她的身世可谓扑朔迷离,传记作家一般都认为她的生母姓钟,出身于青楼,从良后却又被富商抛弃,不得已剃度出家,成为莲花庵尼姑。近年,周璇的幼子周伟费尽周折,找到关键证人和关键证据,终于揭开了母亲的身世之谜。周璇原本姓苏名璞,出生于小康之家,三岁时,她被抽大烟上瘾的舅舅顾仕佳暗地里拐骗到金坛县的王家,顾仕佳时任金坛县警察局长,竟财迷心窍,做出这种伤天害理的缺德事,直到临死方才吐露实情。周璇的生母顾美珍曾在国务院卫生处工作,多次去上海认亲,由于顾虑重重(顾美珍要讲清周璇谜一样的身世,就不得不讲出周璇舅舅顾仕佳曾在旧社会当过警察局长这段历史,正是他拐卖了周璇。这在当时“极左”的政治背景下,势必会给苏家带来毁灭性的灾难),这件事始终没有达成心愿。当年,周璇被拐卖到了王家后,改名王小红。后来,王家夫妇离异,周璇又被送给了上海的一家周姓人家,更名周小红。周璇的养父是一位瘾君子,在法租界工部局当翻译,待他用鸦片烟枪将家产烧光后,小红的命运便注定要发生重大改变。那时,她才十二三岁,明与暗的出路仅有两条:一是去歌舞班混碗饭吃,二是去妓院作清倌人。旧上海的歌舞班倒是不少,凡是欧美所有的,上海即能具体而微之,“草裙舞”、“大腿舞”、“肚皮舞”、“呼啦圈舞”、“脱衣舞”,应有尽有。不过,像小红这种发育未全的女孩子又能做什么?讲唱歌,她嗓音太细;讲跳舞,她腿脚太短;讲卖相,她身材太瘦;讲出工,她力气太小。如此看来,她就只有进青楼倚门卖笑这一条独木桥可走了。也是小红命中所修,明月歌舞剧社(1931年由黎锦晖创办)的钢琴师、人称“胖姐姐”的章锦文同情小红的身世,介绍她去剧社报考小演员。当时,明月歌舞剧社的台柱子是王人美和黎莉莉,乐队由黎锦晖挂帅,另有聂耳、黎锦光和章锦文等骨干,班底不大,却人才济济。起初,小红的嗓音太细,国语也不大灵光,但有章锦文教她识简谱,严华教她国语正音,再加上她勤学苦练,进步十分神速。黎老板(锦晖)慧眼识珠,他认为小红唱歌时气声稳定,吐字准确,节奏感强,而那种天然的嗲味更是她的独特之处。黎锦晖决心将这块璞玉雕琢成器。
  在明月歌舞剧社中,小红与她的国语老师严华走得最近,严华不仅教她国文知识,而且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她,像是关心自己的亲妹妹,这使小红内心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温暖。 
  好事多磨,小红刚在歌舞剧《特别快车》中露出小荷尖尖角,明月歌舞剧社便由于电影制片商用重金挖走了台柱子王人美和黎莉莉,在经济运作上陷入困境,面临解体的危机。社长黎锦晖眼看着自己多年的心血即将付诸东流,也无计可施,唯有徒唤奈何。
  小红倒没那么多忧虑,她唱着《火玫瑰》中的插曲——《民族之光》,从那句“与敌人周旋在沙场之上”的歌词中找到了自己的艺名——“周旋”。有一次,黎锦晖打趣道:“‘周旋’二字很有意思,不过你是上海妹子,加个斜玉旁就更漂亮了!”从此,俗气的周小红便正式改名为雅气的周璇。
  明月歌舞剧社解散后,一些朋友重新组合,先是砌好新月歌剧社的炉灶,没烧热,他们又改变思路,立起新华歌剧社的招牌,重金聘请当时影坛红角儿王人美、黎明晖、袁美云等来客串演出。也就在1934年,周璇崭露头角,一跃而为新华歌剧社的台柱子。演剧之余,周璇还去电台唱歌,她颇有听众缘,人们开始称赞她是“金嗓子”,一来二去就叫开了。1935年,未满周岁的新华歌剧社同样由于经营不善而宣告解散。从此,周璇踏入影坛,先是在《风云儿女》一片中客串一个小角色,其后不久便被艺华影片公司聘为基本演员。
  女大十八变,从前矮小干瘦的周璇变得丰满妩媚了,光亮的前额,清秀的眉眼,以及爱笑而略显俏皮的神情,都给人以天真可爱的印象。当时,电影界同行对这位衣著朴素、举止文静的少女普遍抱有好感,都亲切地叫她“璇子”或者“小璇子”。
  二、艺路多艰 情途多泪
  1936年,周璇在《花烛之夜》、《化身姑娘》、《百宝图》、《喜临门》和《狂欢之夜》等多部影片中扮演角色,表现令人满意。也就在这年春天,情窦初开的周璇投入了严华的怀抱。
  1937年春天,明星影片公司筹拍《马路天使》,这部影片的编剧和导演袁牧之颇具胆识和创新精神,他定好了男主角赵丹,却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女主角人选。他想来想去,“金嗓子”周璇能唱又能演,何不让她来试试镜?不试不知道,一试心头笑,《马路天使》一片的女主角非周璇而莫属。事实证明,袁牧之没有看走眼,开机后,周璇理解人物,进入角色的速度出奇地快,把不幸的歌女小红演活了,演绝了。片中的插曲《天涯歌女》、《四季歌》更是被她唱得极为动情,深深地感染了观众,一时间成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流行歌曲,风靡全国,她“金嗓子”的美名从此确立。
  上海“孤岛”时期,周璇红极一时,她为国华影片公司主演了多部电影,又灌录了多张唱片,成为令人瞩目的影、歌两栖明星和国华的两根台柱子之一(另一根是周曼华)。国华的老板生财有道,与上海滩的地头蛇陈世昌和杨顺铨颇有渊源,又有一班汪伪要员、社会闻人大力捧场,自然是后来居上,将明星、联华、天一等公司比得黯然失色。在国华旗下,周璇身价未见增加,但名头越来越响。
  当年,国华的老板唯利是图,拍电影根本不讲究艺术性,由于恶性竞争,一部《三笑》竟只用七天七夜连轴转就拍成了,其粗制滥造可想而知。周璇在这样毫无艺术价值的软性烂片中出任主角,无疑是可悲的。针对国华老板的压榨,周璇玩过“人间蒸发”,但她势单力孤,终究斗不过电影界吃人不吐骨头的恶势力。国华老板最见效的一招便是设计破坏了周璇与严华苦心经营的小家庭,使周璇从此失去了可靠的精神支柱。当时,小报上登出过这样的新闻,标题是:“恶丈夫有意施虐,‘金嗓子’无辜受害。”内容为:“大明星周璇因一时口角,不堪忍受其丈夫严华的侮辱,昨晚借寓于一家旅馆,含愤服毒自杀,幸为茶房觉察,及早抢救,方免于难。”事情的真相其实是:周璇与演员韩非擦出了爱情火花,严华在怒火和妒火交攻之下打了越轨的妻子一记重重的耳光。所谓的“服毒自杀事件”只不过是报纸无中生有,故意抖出的猛料。其后,周璇与韩非私奔,严华聘请律师,以“卷逃”的罪名诉诸法律,他们的感情终于走到末路,降至冰点,纵有起死回生的机会,也绝不可能破镜重圆。 
  1941年到1945年,由于周璇缺乏主见,任人摆布,其演艺事业急转直下,她主演的那些“多情妹爱上薄情郎”、“痴心女遇到负心汉”之类的烂片,思想陈腐,格调恶俗,一个劲儿地投合市井趣味,虽然叫座,却根本谈不上有多少艺术创新可言,唯有卜万苍执导的《红楼梦》(周璇饰演林黛玉)是个例外。抗战胜利后,周璇的演艺事业一度大有起色,不论是她在《忆江南》中兼饰性格迥异的姐妹二角,还是在《清宫秘史》中饰演珍妃,都受到了广泛的好评。茅盾便曾夸赞她的表演“颇有分寸,难能可贵”。令人痛惜的是,由于周璇的个人感情一再受挫,精神疾患日益加重,50年代初她正当盛年便像一颗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