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戴晴作品集:失败者的胜利 >

第38节

戴晴作品集:失败者的胜利-第38节

小说: 戴晴作品集:失败者的胜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桶煲剐#晃颐呛耪倏蒲е痔铮透阌衩咨保谑牵号┗嶂魅味ブ槌ぃ欢献魃缟绯ぃ欢嗣窆缟绯ぃ涣昊穹岵闭隆⒊鱿肿印⒗湍4蠡幔簧媳本⑸夏箍啤⒓飨坏诙⑷⒘烊舜蟠恚坏谑稳炒泶蠡岽恚恍姓偷衬谥拔裆搅耸幸患叮痪攀甏诵菔被狗⒊鍪贝恳簦骸爸鞫胫啊保浴冻嘧踊毓榛仆恋亍肥艿绞〉潮ㄍ钒嫱诽跏⒃蕖! 

这实在不大容易。谁都知道,共产党建政五十年,连顶尖人物都“你方唱罢我上场”;攀到国家领导人位置上的工农劳模,也不过风光一时。王保京这样识不得几个字的人,靠什么保持他不衰的记录?《大国寡民》给出了答案:  

1952年,政府号召“丰产”,他找到县长,夸口他能玉米亩产1200斤——这是他“放开胆子按政策吹牛”迈出的第一步;  

1953年,由于工业化的推进,城市人口的膨胀(31。6%)与农村粮食征收的增长(8。9%)不成比例,政府出台搜刮农民的“统购统销”、以及对该项措置予以组织保障的《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这的决议》。王保京率先响应,“烽火农业生产合作社”应运而生。  

大跃进的1958年,他带头放“卫星”:先是“亩产由三万二”,随后跟着形势长到了10万斤、15万斤、30万斤,三个月后,这数字变成了亩产240万斤,最后响亮地喊出了那传遍全国且记入历史的著名口号:“人由多大胆,地由多大产”,并以此挣得了“农民科学家”桂冠。  

本应反左最后变成“反右倾”的1959年,他叫出的是让主导政治力量听着熨贴的“党给我们继续跃进的力量”;而到了1964年,在毛主席作了一点违心的检讨之后,王保京在报上高呼的,与后来一路走红直达副统帅位置的林彪如出一辙:“好心办坏事”、“成绩是主要的”——在关键时刻对独裁者充分体谅。  

1966年,“不兴玩生产数字游戏了,时兴玩革命激情游戏”,王保京先想成立著名劳模造反组织,没成气候,但“学大寨”天赐良机是没有错过:烽火于是成了陕西的“小大寨”。这昔日劳模抓住风潮,再度在文革中大红大紫:那激情年代的全套把式对王保京说来轻车熟路——学毛著、唱歌、献诗、批斗……包括把自己七十多岁的小脚母亲弄到场上打篮球、弄到台上表演《三个老婆批邓》。政治压倒一切,王保京如鱼得水,烽火的事业也达到了它的颠峰:  

谁都不敢说烽火一个不字,谁说了,就会大祸临头。反对烽火,反对王保京,就是反对学大寨,就是反对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谁支持烽火,谁吹捧王保京,谁就当官。(278)  

待到文革结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讨论开场,标志着邓小平时代到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幕又闭幕,政治方向看看要转。这时:  

倡导“实事求是”,清算“评法批儒批周公”运动,清算“批投降派”运动,清算“农业学大寨”运动,清算“学小津庄”运动,清算极左思潮,上到“四人帮”、下到烽火村,招招式式都是对着来的。……对烽火村的总清算要开始了。  

但毕竟到了改革年代,有了以“宁说九十九,不说一百一”的态度坚持清查的人员。80年代初,总算初步查出王保京自五十年代以来怎么隐瞒土地面积,怎么虚报粮棉产量,以及在积累政治资本的同时,又以此为资本向国家讨要'2'。  

王保京这座谎言大厦还保得住吗?  

尽管白纸黑字、人证物证俱在,媒体与权势再度运作,1981…82年,不仅省报、省委书记,就是新华社、《人民日报》,包括《人民日报》总编辑都来过烽火。不知这批“笔杆子”如何研究、请示、汇报,并在何种原则下最后定夺,结果是:  

全面肯定烽火50年代以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成绩,并妙笔生花,赋予烽火这个老“典型”以“当代”意义。烽火又一次登峰造极。(322)  

到了1983年,在权与笔的护卫下,摞起来有一、二尺高的调查材料进了档案馆,几乎落到了与其他重大、生动的中国史料一样沉睡的命运……“永久的胜利者”王保京似乎已经不但笃定善终,闹得好还能以此历半个世纪而不衰的“舆论/权势”衣钵传宗接代……。但中国毕竟到了一个新的关头,中国村镇毕竟吹进了些许清新的风:烽火村的青年农妇武芳跳了出来——谁“劝”都不听,一心争自己的幸福与自由。  

烽火党支部副书记、王保京的“大内总管”王行兴说过:“大家心里有一杆秤呢!舆论在人心里呢!”,“烽火的事情并没有了结,烽火这笔帐早晚要清算”(330);王保京自己又何尝不知,有了“农民”身份这张大牌,他用不着惧怕官场上的政治对手;但那些知跟知底的本村农民——“他给(烽火村)带来过荣誉和诸多看得见摸得着得好处,……他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小九九……如果这些人起来和他作对,才是他真正的末日。”(327)  

武芳正是在这时候出现了。  

邓小平改革以来,报告文学曾在禁锢的新闻与媚俗的文学间,试图代底层民众发出一点声音。八九年挫折过后,虽见悸悸之下或“打死老虎”,或温软、甜腻“报告”频频出现,但这只是老的“专制/喉舌”时代的余音。《大国寡民》才是今日中国的代表之作,卢跃刚才是始于八十年代初的一小批探索者最终强壮成熟起来的代表之人。  

一步步走进武芳故事的同时,《大国寡民》呈现给我们一份50年代至90年代对王保京和烽火村的“媒体报道编年史”。在我们已略略知道了王保京父子的发迹“德行”之后,这份浮夸与弄虚作假、当时政策要什么就放胆呐喊什么、充斥着诸如“人民公社红花怒放”、“党旗飘飘烽火魂”、“黄土地上的三代劳模”、累计百万言的“喉舌”杰作,可称作党将传媒视为统治利器,以及营造这一利器,即抽去文化人的灵魂,将其工具化的硕果,也可以称作中国文人——如果把周扬、邓拓、胡乔木等宣传员和对他们或真或假表示折服的乖人算作是文化人的话——的奇耻大辱。所有的人都熟知毛泽东的那句话:“枪杆子、笔杆子,干革命靠这两杆子”;如果有人对于靠“两杆子”把“老蒋”赶到了海岛,还怀着些许阿Q式的骄傲的话,这回看看当政之后五十年,由这“两杆子”造出的烽火典型和武芳案,不知还有什么话可说。  

这份编年史的学术价值,是怎么评估也不会过分的。  

《大国寡民》给我们另一份沉甸甸的惊讶是,它发掘出了一封距烽火不过50公里的杨伟名等三名农民共产党员在1962年写给该党的主席毛泽东、和他之下的各级党组织的信。这封信因受到毛的亲口批评,成了严重的“彻头彻尾的恢复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政治纲领”。中农出身、仅读过几年私塾和数年基层工作经历的杨伟名受到的批判与整肃可以想见,具体说,已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致死。  

与二战之后其他国家,包括几乎化为齑粉战争机器德国、日本相比,中国历五十年和平建设而匮乏如此,在外人眼里,似乎这时期的中国人,必是一个个怯懦糊涂、甘心供使役、受宰割。杨伟名这封以“一叶知秋”而载入史册的信,不仅让我们知道了底层中国百姓所具有的智慧、胸襟与胆识,也知道了改变了中国命运与轨道的所谓“邓小平改革”,其基本原理,早在六十年代初就已为底层农民条分缕析地论述;也知道如今出自当局之口那似乎天然合理的神话,如将所谓“养活十亿人口”视为自己一功、视为自身政权天然合法之依据等等,多么不堪一击:究竟谁养活了谁,谁弄得大家饿饭,恐怕已经不是下岗工人要问的问题。杨伟名和他所经历的一起:通过合法渠道,平心静气放映情况、阐述根由而遭来自最高当局的有意压制,更使人了悟专制对独立思想(包括这思想的载体,包括这载体并非“著名人士“而不过田间一介农夫)摧毁的罪恶。  

如果没有烽火党支部副书记王行兴那多达数十本、时间覆盖近40年的日记,对王保京现象的揭露恐怕会显得比较概念、笼统。出乎常人的想象之外,这名看来似乎属于典型为虎作伥的“大内总管”,竟然廉耻尚存;对“坏事作尽”必遭报应,也还心怀畏惧。当然,要是没有陪着“农民科学家”读大学的经历,不知这崇拜权势的乡下孩子王行兴,会不会有延续数十年的内心挣扎;在对主子鞍前马后伺候着的时候,能不能不忘时刻“留个心眼儿”。“王行兴日记”或许给我们些许信心:一是为知识所打开的心灵之扉是合不上的;再有就是,联想到已出版的李姓御医手记,今天那些在不同档次上伺候着的角儿——他们真是多如过江之鲫、抓起钱来也从不手软——或许还有谁也心怀怵惕,并给后人留下证词。  

在该书的后半部,王保京终于遇上了一个对头。《大国寡民》给出了一名看起来与武芳案没有多大干系的人物郭裕禄:一样的劳模、农民企业家和省委委员,只不过有了大约二十年的“时间差”—— 新劳模郭裕禄出在改革时代。应该说,这名王保京的刹星与他没有现实利害冲突,这相隔不过十五里的两个村庄的头面人物的差异,是生活在中共特别的政治体制下的农民为求生存(当然也包括求发达)的两种选择:  

他是那种典型的“乡村英雄”,没有任何外援,竭尽其有限的自然资源和自身潜能,靠着朴素农民在落后的生产力水平下,在城乡二元差距、农村政策扭曲、农民受挤压的情况下,图生存、求发展的历史。他信奉的原则是“只干不说”……  

这样的人、这样的乡村,直到八十年代、在“改革的大气候”下,才真正活起来、富裕起来。  

其实,不同品格导致不同命运,并非从王、郭二人开始:  

五十年代选择合作化道路时,出现了金光耀所代表的“农民”和和王保京所代表的“农民”的分野,金光耀被淘汰,王保京独领风骚二十年;六十年代选择人民公社集体化,还是分田单干,出现了以杨伟名所代表的“农民”和王保京所代表的“农民”的分野,杨伟名被淘汰;七十年代,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一场大吵架,郭裕禄和王保京分野。(364)  

这回谁将被淘汰?  

     

更有趣的是,在他所践足的思想与政治领域,又赶上了改革时代,具有足够的实力与智慧农民郭裕禄不再“只干不说”:既然给了他一个党内职务,就算谁都不说,他也得说,“一开(替王保京谋权谋利的)常委会,郭裕禄就把它搞砸”,锋芒所向,直指王保京为代表的、披挂着那个刚刚过去(甚至还没有完全过去)的时代的全部特色的恶风习、恶势力。王保京和他的“关系网”(包括为他笼络又靠他邀功的笔杆子们)当然饶不了他,诬告、暗算等等不一而足。到了1996年底,省委书记出面和稀泥;八个月后,这位将烽火总结为“一个好班子、一个好队伍、一个好带头人”的书记卸任,新一任书记到任。  

正可谓层层战犹酣。  

随着法制与公平竞争的确立,到了下个世纪,王保京们恐怕已经不是资产规模达二亿五千万的郭裕禄的对手。这是这本书真正的光明的尾巴——况且不是硬加上去的——也是有着无数弊病的邓小平改革最立得住脚的地方。  

到《大国寡民》结稿时,作者被诉的“政治毁容”案裁定终止审理;烽火村硫酸毁容案进入了司法复查却查而不力。武芳呢?她好吗?当地村民说的是,“武芳是前世为烽火预备下的,事情没办完,她不会死”。(54)o  

'1'  武芳经抢救后大片颅骨烧伤外露,左眼失明,右眼几乎失明,右耳烧成一个“焦核”,乳房烧毁、右手残疾(《大国寡民》48页)  

'2' 据《大国寡民》给出的数据,烽火从1958到1995年,国家无偿 “输血”现金、实物(静态)'2',至少250万人民币;至于向财政、银行、信用社的借款贷款逾期不还的,至1997年,已累计2540万元。(317…318)  

  

  

感谢您光临“”网站,欢迎再来sixiang/  从小说看土改特别感谢作者戴晴女士寄来本文   

  

  ——张爱玲的《秧歌》在大陆  
  

   戴  晴   

土改是土地制度改革的简称,在中国,这无疑是现代化最主要的命题,不但与“土里刨食”的平头百姓丝丝相牵,也与夺权而后掌权的共产党的命运紧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