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杨贵妃 >

第23节

杨贵妃-第23节

小说: 杨贵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在年初一大朝时,特许都城百姓在宫城外观看和欢呼,这又是一项新气象。
  ——在晚岁时,京兆尹自少府领到粮肉和布帛之类,分赠都城的贫户和老年人。
  此外,南衙的金吾军,北门的禁军都换发了质料比前为好的衣服,连所有役吏,都获得新衣及赐钱。这些,使内外尽欢。元旦大朝罢,内外欢呼之声,象盛夏的雷声。
  皇帝,还亲自到城上和百姓相见。
  在元旦大朝时,好动的杨玉环在花萼相辉楼看热闹,兴庆宫城中,勤政楼在南面临街,花萼楼在西面临街,在花萼楼,可以看到勤政楼外的动态,同时又可见西城和南城外的街道车骑和百姓们。
  元旦大朝时隆重的仪仗和仪式,这一回,杨玉环看全了,她极为兴奋。皇帝在城上接受百姓的欢呼时,她派了两次人到城上去邀皇帝到花萼楼来。
  皇帝来时,杨玉环命四名内侍唱礼,独自一人,正正经经地来了一次大朝拜仪式,她以歌唱的声调为颂:“皇帝陛下万岁——愿我皇皇业兴庆,国家在我皇第二个世代比第一个世代更富更强,皇帝与庶民同乐!”
  李隆基轻快地笑着,双手把着了大吉服的杨玉环扶起来,低声说:“我你一体,同享太平盛世!”
  她含笑点头,牵掣了他的大袖一下,也低声说:“到那边窗口去看看——”
  从向西南角的两扇大窗外望,长安城几条大街尽在眼底,街上,依然拥挤着人群,欢呼声也依然不断。
  “三郎,我在此看大朝,又在此看你在城上,今天,你真神气!”她悄悄地说:“也有威仪!”
  皇帝期期地笑,没有出声。此时,皇帝在想,在默祷:“愿天保佑,自己能再活卅年,和这个可爱的女人在一起过卅年,创造为皇以来的第二个世代的繁荣。”
  她看着雨景,她在繁华中欣快无比。她又说:“我请你来,让你也从旁看看——”
  “嗯,嗯!”皇帝看着,撩起她的长袖,捏住了她温暖的手。稍后,他低声说:“玉环,有一件事很抱歉,也遗憾,今天,不能让你受命妇朝见!”
  她微笑,低声说:“不妨,总会有那一天的!”
  杨玉环对是否能受朝贺的事,的确不太重视,虽然那是极光彩的事,可是,她对那种从来未经历过的大场面,也有一些心慌,能避免,少掉麻烦,也是好事。
  在兴庆宫,今年的命妇入朝,仍然照去年一样,由皇帝的婕妤、美人、才人级接待,因为,自武惠妃逝世之后,宫中没有妃级的女人。
  但由于今年是李隆基皇业的新纪元开始,皇帝拉了后宫的二位父亲的遗孀出来,共同受朝贺。此外,玉真公主也被邀入,皇帝原欲小妹子也参加受朝贺,可是,玉真公主以不合体制而坚持不肯。
  她和杨玉环在一起,悄悄地看大官员的夫人入朝——杨玉环不许皇帝午睡,伴着偷看。李隆基只得答应,这是他做皇帝以来的第一次,悄悄地看百官的命妇。
  百官命妇入朝的人数并不太多,偷看着的他们都感失望,皇帝直率地说:“这些官员的夫人,怎么没有一个好看的!”
  玉真公主笑着调侃:“因为有玉环在啊!长安城内,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了。”
  “我不是比较,我的意思是,品评下来,没有好的!”
  “我知道!”杨玉环说:“这些女人老的多,是大官员的正妻,倘若许他们的侧室和妾侍入朝,那就有好看的人了,将来放宽一些——”
  “哼,这不行,言官会上本,各位官员的夫人也会因此而造反。”皇帝笑说。
  “将来,放宽品级,那么,有些年青的女士,情形会好一些。”玉真公主说。
  就在此时,内侍来奏告,诸皇子皇孙都已到了,在等待着拜见皇帝贺岁。
  皇帝欣然说:“我们一起去?”
  杨玉环信口应了一声好,但玉真公主阻止她,笑说:“皇上,你去吧,我和太真法师在长生殿等你!”
  当皇帝走后,她们两人缓缓地向长生殿走去,杨玉环有些窘迫,讷讷地说:“我这人太没头脑,我是女道士——”
  “玉环,即使你成了贵妃,除非先调查清楚,不然,你也不宜见诸王、皇孙!”玉真公主平和地说。
  她领悟了,诸皇子皇孙入朝,寿王必在内,自己的两个儿子,可能也在内。
  一念之转,她想到了从前的丈夫以及自己所生的两个孩子,入宫以后,她一直没有和外面联络过,如今,想及了,她心中很不自在。
  到了长生殿,她忍不住,向玉真公主询问:“他怎样?”
  玉真公主自然明白她所指的是谁,低声说:“很好,玉环,人事已改变了,你在宫中,不宜提到从前,最好,也能把往事切断!”
  “我知道——”杨玉环低喟着说。
  于是,玉真公主乘机询问她的家庭反应。玉真公主私问玉环,一旦册命正式宣布,她的父亲会不会大闹求死?这使得杨玉环为之淆惑,她想了一下,直率地说:“父亲一定会极不高兴的,但是,我想他不会求死的吧?
  一个人好端端地活着,怎会肯死?不过,父亲可能会不肯做官,我想他会如此!”
  “这是一件麻烦事,你的二伯父和哥哥呢?”
  “二伯父为人和父亲不同,有官给他做,他一定会很高兴的,哥哥就难说了,他可能听命于父亲,只是,哥哥绝不会象父亲那样顽固。公主,这些事,我怎么和皇帝说呢?有几次,他好象要问我,后来,说了别的话,便岔开去了,公主,父亲还能管我吗?”
  于是,玉真公主又笑起来,她告诉杨玉环,父亲的权力管不着已嫁的女儿,但皇家却希望与外戚和睦。
  这是天宝元年年初一的事。
  到了正月底,杨玄璬终于得知了女儿居住在兴庆宫,女道士只是一个名义,他为此而大憾,他以为这是家门的大耻,但是,朝堂中没有一位谏官对此进言,大臣中,似乎全无反应,好象无人得知,或者不予重视。在痛心中的杨玄璬想了几天,自觉再在都城挨下去,会很无趣,于是,在二月中,他向国子监祭酒上书,自请致仕,并附了表文。
  国子监祭酒当然也有所风闻,但是,这一件事是不能说的,寿王妃入道,有过昭命,为了当年惨死的皇太后,任何人对这一事件提出,都可能犯上不孝和不敬的名教大罪。他自然不敢接触这问题,只是慰留,请杨玄璬于任满或书编成后再退休。可是,杨玄璬坚持着请求转呈表文。
  国子监祭酒在无可奈何中,把表文压了十日,送到宰相那儿,李林甫是精明人,他当然知道内情,这一道表文没有处理,他也不奏告皇帝。
  杨玄璬等了一个月,还未见批复,他再上表,又拖了一个月,才得知自己的表文“留中”,那是不批,亦即表示不接受他的辞职,但也不表示拒绝——这是官场中一种特殊的方法,但凡“留中”的本章,不便一再去催的,杨玄璬为此,苦恼越深。
  在兴庆宫内的杨玉环,完全不知道家人的反应,而且,从迁入兴庆宫之后,她的生活也起了变化,女道士的衣服法器,都被她抛掉了。而且,由皇帝嘱咐,宫中上下,都称呼她为妃子,近侍和女侍,听到高力士呼她为贵妃,也直接用了贵妃——这是宫廷中只比皇后地位低一级的尊号,而实际上,以现在的皇帝的年纪,以及儿孙之多,也不可能再立皇后了,大唐宫中,也多年没有皇后,武惠妃在世时,等于是皇后,惠妃的称号,也等于法制上的贵妃,有惠妃这名称时,通常是不再有贵妃的。
  高力士呼杨玉环为贵妃,想来,自天宝纪元开始后,皇帝要改变一下宫内的体制和名称——在朝中,已先改了,如侍中改称为左相,中书令改称右相,尚书左右丞相恢复仆射的旧名;此外,地方上,东都、北都等,改称京,州改称郡,刺史又恢复太守旧名。
  这是配合新纪元的。
  宫中的婕妤,美人,才人等,有两三人先已和杨玉环相熟的,她们喜称她为太真妃,一有人叫出,便叫开了——凡是和她相见的宫眷,人人都如此称呼她。皇帝一样听到,有时,也会唤一声“太真妃”。
  杨玉环初时有些不习惯,但渐渐地就随它去了——她的性格本来豁达,那是改不过来的。
  她没有经过册封,就实际上成为妃子了,而且,她不但和宫中的女人们相见时如此,有时和皇帝在一起见朝臣——皇帝的秘书监贺知章,是名重天下的名士。秘书监是管皇家图书的,但通常兼理内部机要文书之事。他以职务上的关系,常在内宫,见到玉环时,皇帝介绍时便说了:“太真妃”,再补充一句:“暂时且如此称呼吧!”
  皇帝的文学侍从之臣,也得见杨玉环——皇帝经常在内宫有小宴会,约的是文学侍从,杨玉环自移居兴庆宫之后不久,就时时参加。
  她认识了不少人,她对这种比较少有君臣间拘束的小宴,也感到兴趣。
  在这些宴会中,偶然会有人作几首诗,也会谈及当世的文风、音乐、艺术。
  曾经被搁下的婆罗门乐章,到了此时,又被提了出来,一次,杨玉环在小宴中命乐工奏了几节,请与宴的文士提出意见。皇帝在兴奋中指定,以太真妃为领导,选择适当的人来改编,他说明,这将是天宝纪年的大乐章。
  文学侍从们自然是叫好的,于是,杨玉环在宫中,也有了正式事可做,她集中了梨园中第一流的乐工,还有翰林供奉中的学士,甚至皇帝的驸马张垍也来凑兴。
  这是非常的欢乐的日子,杨玉环不曾去理会到人事上的问题,偶然想到父兄,也偶然想到丈夫与儿子,但生活太丰富了,偶然的想到,又偶然的抛开。
  也就在这样的好日子,她的父亲,官国子监司业的杨玄璬卧病不上班,而且上表以病为借口而辞职。
  宰相李林甫技巧地把这一封奏事交给秘书监贺知章处理,那是把这一问题转给内廷经办。
  皇帝得知了,皇帝也告知了杨玉环。
  于是,杨玉环自请回家去一次,她向皇帝说,自己将会把一切都说明白,希望父兄能予谅解。对此,李隆基有着踌躇,他要求玉环暂缓进行,依照官制,因病请退休者,有给假休养之例,如果体弱不能任事,可以同等职衔分司东都,不必真做事,但又不算退休,只是俸给比较少一些,他说明,病假或者放弃职务而满一百天,那就等于自行离开了官职。
  有一百天时间可以周旋,他劝玉环不必着急。
  杨玉环也真的不着急了。
  她修编婆罗门乐章,她又和皇帝在一起,由琵琶国手张野狐,以及一名由阿拉伯区域来的外国乐师,还有一位西域的康居国乐师,共同创作了一套名为《紫云回》的乐曲。
  这一套乐曲的底本,原是李隆基在十年前自己有感而凑合摘录的,揉合好几种乐曲,但并未完成就扔下了。杨玉环好动,对宫廷中的忌讳又少予理会,她翻查皇帝的私人文书杂件,找出了《紫云回》的稿本,试了几次,就催促着皇帝将之完成。李隆基虽然通晓音乐,但是,要他独立完成一套乐章,根本无此可能。杨玉环的情形与之相似,因此找了许多人参研,就皇帝的稿本为基础,把《紫云回》完成了。
  这是揉合中外音乐的新创作,其中的舞曲部分,参照凉州曲和南方散曲而成,用两队舞伎,共二十八人。
  杨玉环亲自为之设计舞衫。
  《紫云回》试演了几次,才正式演出,皇帝找了不少文学侍臣来参观。
  ——一位很有名气的道士吴筠,为皇帝微召,从会稽来到长安,和皇帝见过一次,李隆基对吴筠很是赏识,《紫云回》第一次演出时,这位道士以客卿身份参加宫廷内宴而观乐舞。
  之后,皇帝、杨玉环邀文学侍从们小饮,问吴筠散隐天下的人才,吴筠脱口而说:“蜀人李白,命世奇才!”
  “李白,我也知道,我看过他作的诗,兴庆宫中就有他的诗卷!”杨玉环欣然说出。
  皇帝看了爱妃一眼,笑着说:“太真妃也欣赏此人文学,当是不错——李白这名字,我自然也知道,好象,从前来过长安?”
  坐在杨玉环身边的玉真公主微笑着接口道:“李白风神俊朗,以前来过长安,怕有十年了。”她稍顿,指着贺知章和侍御史崔宗之说:“他们两位应该深知李白,当年,李白在都中时,有饮中八仙之称,我们的贺监有一次请李白饮酒,身上没带钱,以所佩的金龟,质钱换酒,一时传为佳话。”
  皇帝回顾小妹,询问:“你也见过?”玉真公主点点头,杨玉环则转向贺知章:“贺监,你们饮中八仙,是那几个人?”
  “这是好事者随口说说的,似乎指我们中八个,一位是现在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