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风景名胜纵览-第6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居楼下的起居室和厨房都是石块铺地,楼上卧室是木板地,木制的桌、椅、床、柜都极其普通,还有一个木制摇篮。起居室和厨房的陈设都按照当年的样子摆放着。在故居的陈列室里陈列着莎士比亚的手搞、著作、画像以及一些文物和图片。在楼内的一间小屋子里,层层叠叠存放着近百年来世界各国的来访者在此留下的签名和赠言。这些集子展示了后人对莎士比亚的景仰和热爱。
在故居隔壁的“莎士比亚中心”是一幢现代展馆式房屋,里面以图片、文字、雕塑等形式介绍了莎氏生平和他的著名作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几组与真人一般大小的蜡像,展现了莎士比亚剧作《第十二夜》、《奥赛罗》、《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皆大欢喜》里的主要人物。
在斯特拉特福镇旁的艾汶河畔,耸立着莎士比亚青铜坐像,坐像安放在高大的纪念柱顶上。四周还有4 座莎剧人物的塑像,他们是:《亨利四世》中的福斯塔夫、《麦克白斯》中的麦克白夫人、《亨利五世》中的皇太子和《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斯特拉特福镇上还有莎士比亚学会、莎士比亚画廊、莎士比亚剧院等,英国人称斯特拉特福为“莎士比亚的世界”。
达尔文故居
伟大的英国科学家查尔斯·达尔文的故居在伦敦东南部30 公里处的肯特郡当村。故居在当村西南角,是一座白色石砌3 层楼房。这里原是一个农场主的住宅。1842 年,达尔文将它买下,全家搬到这里。他在这里生活了近40年,直到1882 年逝世。
达尔文在楼房两侧陆续修建了与主楼相连的厨房、工作间和会客室等,使住房更宽敞、美观。楼后近7。2 公顷的草地和花园,也是当年达尔文同楼房一起买下的。达尔文在园中亲手种了一小片树林,还在那里喂养过牛羊等家畜。至今那些粗大的角柏、橡榛、赤杨、白桦、菩提和枫树依然茁壮生长着。当年,达尔文曾利用这片田园,研究过动植物的生长情况。
自1929 年起,这座故居作为达尔文博物馆向公众开放。书房和客厅里的布置仍是达尔文生前的样子。室内的家具、书籍、研究工具大都是达尔文当年用过的。餐厅和他晚年扩建的新工作间被辟作陈列室,一个陈列室里陈列着花、鸟、鱼、虫、兽、树木的标本,其中一些是达尔文生前亲自采集的。
里面还利用各种资料、图表和文字说明,简要介绍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另一个陈列室里展出有达尔文各种著作的最初版本、大量的手稿和书信,以及与达尔文有关的文献资料。
达尔文1809 年2 月12 日出生于英格兰的施鲁斯约里市。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有名的医生,但达尔文从小就对大自然充满兴趣,阅读了许多生物和地质方面的书籍。在故居里展出的一批甲壳虫标本就是他少年时代制作的。
1831 年12 月,22 岁的达尔文参加了英国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的远洋考察。这次历时5 年的探险旅行充满艰辛,但为达尔文进化论的形成提供了科学根据和物质基础。在旅途中他记下了几十本笔记,记述了他所见到的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这些笔记本以及他使用过的显微镜、望远镜、环动仪、温度计、土手枪和地质锤等仪器、工具,现在都保存在故居里。
达尔文环球探险回国后,就开始进行研究并著书立说。他搬到当村后,陆续发表了《珊瑚的形成》、《论火山岛屿》、《论南美地质》、《船底的甲壳动物》等著作。1859 年,他的震惊世界的著作《物种起源》一书发表了。
这部书凝结了达尔文20 多年的心血,集中了大量珍贵的资料。以后他还写出了有关进化论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系列著作。达尔文的一生,以其20 多部关于自然学的著作,特别是以他所创立的进化论,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生物界的认识,在物种起源方面推翻了“上帝创造世界”的唯心主义学说。
现在,每年都有来自各国的游人、学者到达尔文故居来凭吊这位伟大的自然科学家。
杜骚夫人蜡像馆
杜骚夫人蜡像馆位于英国伦敦马里勒伯恩大街,是由出生于法国斯特拉斯堡的杜骚夫人创办的。这里的蜡像栩栩如生,加上灯光、音响的烘托,令人真假难辨。杜骚夫人蜡像馆是伦敦最受欢迎的展览馆之一。
杜骚夫人6 岁起跟随当时的蜡塑大师柯蒂斯学习制作蜡像,到17 岁时,她制作的蜡像已具有相当的水平。19 岁时,她被指定为路易十六妹妹的艺术导师,在凡尔赛宫度过了9 年。1802 年,41 岁的杜骚夫人从法国来到英国。
她带着自己的蜡像作品周游不列颠群岛,在以后的33 年中,她走遍了所有重要的大小城镇,到处展出她的蜡像。1835 年,杜骚夫人在伦敦的贝克街筹建了一座蜡像馆。1884 年,蜡像馆迁到现在的地点。
杜骚夫人蜡像馆的蜡像制作水平举世公认。这里的蜡像不仅相貌逼真,连皮肤上的皱纹、粉刺、毛孔都清晰可见,似乎可以使人感觉到他们的体温和心跳。展品中有一个“睡美人”,她安闲地躺在帐内,呼吸均匀,胸脯有节奏地起伏着。这个呼之欲起的美人蜡像身体里装着一个机械装置。
现在,蜡像馆共有4 个展览楼层。一楼的展厅里有1805 年10 月特拉法尔加海战的场面,英国海军上将纳尔逊虽已遍体鳞伤,但仍在镇定地指挥战斗。只见海面上炮声隆隆,火光闪闪,厅内的情景十分逼真。二楼展厅展出的是当代世界各国的政治人物、历代英国君主和皇室成员。从维多利亚女王的祖父乔治三世开始,允许模拟皇家成员制作蜡像。继他以后,皇室成员的蜡像陆续出现在蜡像馆里。这里有路易十六、亨利八世、伊丽莎白一世、维多利亚女王、查理二世、乔治四世、伊丽莎白二世等英国国王、女王及其家人的蜡像。这个展厅里的展品随着世界政治风云的变幻而随时撤换。蜡像馆的三楼有“戏剧性场面”、“温室”和“英雄”3 个展厅。“戏剧性场面”
表现的是英国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温室”里布置着蜡制的花草、盆景、树木,在花丛中、树荫下,本世纪知名的政治家、作家、音乐家的蜡像各具姿态,栩栩如生。“英雄”展厅里有著名的演员、运动员、歌星、宇航员等名人的蜡像。蜡像馆的“恐怖室”设在地下室,里面灯光昏暗,展出着欧美国家的各种刑具,还有受刑人的蜡像。蜡像还不时发出惨叫,使人毛骨悚然。
蜡像馆的顶楼是蜡像制作室,每年制作10 余尊新蜡像。蜡像馆每年还举行一次民意测验,以决定应给谁塑像。
和平宫
和平宫是荷兰的著名建筑,位于海牙市郊,是联合国国际法院、国际法图书馆和国际法学院所在地。
1899 年,在海牙举行了第一次世界和平大会,会议决定在这里成立常设的国际仲裁法庭,以调停和仲裁各国之间的纠纷。于是,美国企业界巨头安德鲁。卡内基捐款150 万美元,采用法国设计师设计、荷兰建筑师修改的建筑方案,由各国捐赠的建筑和装饰材料建成。1907 年奠基,1913 年竣工,命名为和平宫。
和平宫是一座棕红色的宫殿式建筑,两层,带有两座尖耸的高塔。和平宫正面是由9 个大拱门组成的走廊,西边耸立的钟塔是附近最高的建筑物。
底层的拱顶大厅全部采用大理石修建,并饰以金色浮雕,地面由乳白色和浅蓝色大理石组成图案。在大厅中间的主楼道正中,坐落着一尊美国赠送的司法女神石雕,背衬用彩色玻璃镶嵌而成的3 扇落地窗。楼下两侧有一个大法庭和两个小法庭。走廊里陈列着各国赠送的礼品,其中有一个中国赠送的比人还高的、红木底座的景泰蓝花瓶。
大法庭正面中间为法庭席,后面排列着十余把高背椅,这是法官和助手的席位。审理重大案件时,全体法官都出庭。法庭内有100 多个座位,供公众与记者旁听。而一楼的两个小法庭都只有4 个法官的座位,主要处理一般性纠纷和预审。二楼有法官会议室和办公室,其中名为“日本室”的会议室,全部陈列和布置都由日本捐献。
和平宫建成后的第二年,就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在这里设立了国际司法常设法庭。它与原来的国际仲裁法庭都是国际联盟下属的司法机构。二次大战后,这两个法庭改名为国际法院,成为联合国的司法机构。联合国的会员国都是国际法院的成员。
和平宫内的国际法图书馆是一家公共图书馆,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收藏法学书籍的图书馆。藏书除国际法专著外,还有国际政治、各国法律、各种条约和外交文件等。图书馆先后为设在和平宫内的仲裁常设法庭、联合国国际法院和海牙国际法学院等提供服务。
国际法学院成立于1923 年。1950 年后,各国学习国际法的学生,每年可到这里来参加考试,通过后即可授予学位。
和平宫是世界著名国际法专家荟萃之地,许多重要的国际公约都是在这里开会通过的。例如《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海战时中立国权利义务公约》以及关于处理非法劫持飞机的公约等,这些公约都被简称为《海牙公约》。
“马都拉丹”模型城
位于荷兰海牙市中心的“马都拉丹”模型城被人们称为“小人国”。它占地1。8 万平方米,120 多座荷兰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名胜古迹和建筑杰作,按与实物1∶25 的比例复制,错落有序地组成一个整体。其中有王宫、古堡、教堂、市府大楼、博物馆、冶炼厂、啤酒厂、计量所、运动场,还有牧区、广场、河流、飞机场、铁路、高速公路和森林。城内最大的建筑物高不过2 米,小的如同火柴盒一般,但是墙壁门窗上的装饰花纹却依然十分精细。分散在城中各处的男女老少数以千计,但都只有3 厘米高,身着各种服装,神态逼真传神。
“马都拉丹”模型城是马都拉丹夫妇出资建造的。这对夫妇的独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勇抗敌,最后死于纳粹集中营。为纪念爱子,马都拉丹夫妇为建造“小人国”提供了一笔基金和建筑蓝图。因此,“小人国”以马都拉丹夫妇的儿子“乔治。马都拉丹”的名字命名。荷兰的许多公司和机构也纷纷赞助,1952 年7 月,“小人国”落成开放,荷兰女皇贝娅特丽克丝主持了开幕仪式,并被任命为“马都拉丹市”市长。
“小人国”是荷兰历史和文化的高度浓缩。在这里可以看到公元1000年左右被毁的城堡;有建于1330 年到1550 年的圣约翰大教堂;在鱼市、蔬菜市场、乳酪市场上人来人往,机场上喷气式客机正准备起飞;鹿特丹港口里,万吨巨轮正在卸货;高速公路上奔驰着各种汽车;著名的乌勒支圆顶塔上21 座大钟不时传出美妙的钟鸣曲;市内浮船上的花农正在给孩子们讲述“白雪公主”的故事;教堂前,一对对新婚夫妇和宾客随着音乐在缓缓移动;士兵和战车在兵营前循序前进;体育场里正在举行足球比赛;露天咖啡场里人头攒动;还有正在施工的建筑工地、搭满帐蓬的海滨浴场、现代化的炼油厂……。“马都拉丹”模型城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城市。在“小人国”里走一圈,就如同走遍了荷兰4 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虽然只用了1 个多小时,但好象经历了近千年荷兰历史。
“马都拉丹”是荷兰古往今来城市景色的博物馆,她以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平均每年都有上百万人前来游览。“小人国”基金会依靠门票收入对内部设施进行维修和充实,并从中拿出一部分贤助荷兰的残疾人和青少年福利组织。1972 年,这个模型城市还正式成为荷兰城市联盟的成员之一。模型城的市议会共有30 名“议负”,均由海牙市小学生担任。
夜幕降临时的模型城,5 万支小灯齐放光明,装点着荷兰海牙的夜景。
滑铁卢古战场
滑铁卢是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南郊18 公里处的一个小镇。1815 年6 月18 日,举世闻名的滑铁卢战役在小镇南面5 公里外的田野上展开,从此,滑铁卢与拿破仑联系在一起,被载入史册。
当年,拿破仑率法军7。4 万人和246 门火炮,联军统帅威灵顿公爵只有6。7 万人和184 门火炮。双方在2。25 公里的战线上进行一天的浴血鏖战,战场上留下了2。7 万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