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风景名胜纵览-第2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是金尼拉斯国王时所建,女神阿芙罗狄特的庙也是这时建立的,金尼拉斯王朝统治塞岛数世纪。
公元前12 世纪时,旧帕福斯遭地震,变成一片废墟,成为今天考古中心地区之一。今日的帕福斯是指克提马和新帕福斯。
帕福斯有许多名胜古迹,一座名叫酒神之家的罗马式别墅遗址,埋在地下达16 个世纪之久才被发现,别墅内陈列着许多罗马时期的内容生动的镶嵌画。国宝《丽达和天鹅》镶嵌画,是1962 年一农民在阿芙罗狄特女神庙附近发现的,这幅画约在2000 年前用小石块镶成,面积1。5 平方米,现存在库克利亚博物馆。在帕福斯东南的浅海中,有一群突兀高耸的巨岩,有的像石笋冲出海面,有的像巨蘑屹立在水中,最大的一块高约30 米。这群巨岩统称“罗米欧”,“罗米欧”在希腊文中即“岩石”之意。相传附近海滩就是“爱神”
诞生地,故又称“爱神岩”。北部的波利斯林海滩相传是爱神最中意、最常去游泳的地方,故被称为“爱神浴池”。在这两个岬角之间的小海湾内,水清沙白,岸上枝阔叶浓的长角豆树与银灰色的橄榄树交错成林,远处淡青色的特鲁多斯山脊像一幅巨大玉屏高耸,风景优美,山青水秀。
大马士革博物馆
大马士革博物馆是叙利亚最大的博物馆,坐落在首都大马士革巴达拉河畔,是按照已坍毁的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哈里发马利克的行宫式样设计,并利用行宫旧材料建成的。博物馆为淡黄色方形建筑,正门用大石块砌成,左右和四角筑有圆形碉堡,每个碉堡上刻有精致花纹,风格肃穆端庄。
博物馆内主要收藏希腊文化遗物和东罗马时代、伊斯兰时代的文化。陈列着公元前2000 多年定居叙利亚的亚孟人、迦南人、腓尼基人,以及从公元前2000 年到公元后600 年间先后征服过叙利亚的亚述人、埃及人、波斯人、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各种文物,反映了大马士革这座“天国的城市”对人类文明所作的杰出贡献。
这座博物馆内的陈列品,以马里和帕尔米拉出土的文物著称。马里出土物有著名的《大歌手乌尔。尼娜像》、雪花石膏《王像》、坐在椅子上的《妇女像》等,体现了高度发展的苏美尔文化。帕尔米拉出土物有帕尔米拉特有的男、女像。在陈列品中,最为壮观的是按原样仿建的公元前200 多年的一座庙宇和公元前100 多年的一个皇陵。庙宇原址在叙利亚东北部幼发拉底河附近,内有神龛,神龛四壁上有描绘神话和人民生活的壁画。皇陵是在帕尔米拉古城发现的,全部用巨石筑成,内部四壁刻有几百个形态各异的神像。
在博物馆中还有一件珍藏品,是与埃及狮身人面像同时期的珍贵文物——牛身人面像。狮身人面像的头部是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国王)克佛伦为求自己的形象永垂青史,令石匠用一整块重达数百吨的岩石按自己的头像雕成的;牛身人面像的头部是大约与克佛伦同时期的古叙利亚国王希纳林为炫耀自己的武功,命令金匠按他的面像用纯金铸成,整个金像重5 磅以上。这只牛身人面金像的头上有角,长须,看起来有些老态,大概是希纳林晚年饬令金匠铸造的。牛的身上有些棱角,表明这是一头雄牛。据传,公元前2250年,叙利亚的古代暴君希纳林下令血洗爱巴城,把该城的居民赶尽杀绝。他虽身居一国之王,却凶悍异常,戴着牛角头盔,一手拿剑,一手握弓,战场上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奋勇杀敌。他率领叙利亚军队屡败埃及法老的军队,他的下属把他南征北战的赫赫战功用楔形文字刻在石碑上。
在罗马时代文物陈列室里,有2、3 世纪的罗马式雕刻和大幅彩色壁画,有2~4 世纪的金饰和象牙雕刻。在拜占廷文化陈列室里,有拜占庭金币和彩色壁毯。博物馆内还陈列有7 世纪倭马亚王朝和8 世纪的铜器和石刻。在伊斯兰文物陈列室里,陈列着12、13 世纪的玻璃窗、玻璃地板和各种花纹精致的玻璃和陶瓷用具等。
倭马亚大清真寺
倭马亚大清真寺位于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老城中央,是世界著名的清真寺之一,又名大马士革清真寺。公元705 年,由倭马亚王朝哈里发一世瓦立德。伊本。阿布杜。马利克主持建造,这座大寺的原址是罗马主神朱庇特的神庙,后改作圣约翰教堂。现在寺内仍存有圣约翰墓和头骨,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都视为圣物;留有当年基督教徒洗礼汲水用的一口井;大寺西边还有朱庇特神庙遗迹,残留几根高大的石柱。
寺院分为2 层,用大理石柱子支撑。大寺围墙东西长385 米,南北宽305米,墙里附有一圈拱廊,拱廊墙壁上有用金砂、石块和贝壳镶嵌成的巨大彩色壁画,描绘倭马亚时代大马士革的盛景。寺大门高达10 多米。主体建筑的礼拜大厅在寺南面,用巨大石块筑成,大殿长136 米,宽37 米。大殿正面仿拜占廷宫殿式样,有凯旋式穹顶大门,门两旁由合抱的大理石圆柱支撑,柱顶为皇冠形,柱头镀有闪闪发光的金箔。殿内也以合抱的大理石圆柱支撑,在这些圆柱和金碧辉煌的殿内四壁顶棚上,不但雕有精致的花纹,还有镶嵌着黄金、宝石、贝壳的红、黑、白大理石艺术雕刻。大殿顶上吊着一盏盏巨大水晶灯。殿内南墙为正向,有4 个精致的大理石凹壁和一个珍贵的大理石宣讲台。这些壁龛和讲台上都是用五彩玻璃、“基沙泥”瓷砖镶嵌出各种美丽的树木花卉及形状各异的几何图案,耀人眼目。在41 个大理石凹壁中有朝向麦加的米海拉布,其上方为礼拜大殿,也是大寺的大圆穹顶,这一建筑结构成为其后清真寺的范本。礼拜大殿前是长方形的露天庭院,全部用瓷砖铺地。庭院中央有3 座封闭式圆顶建筑,其中西面的是藏经楼,东面是钟楼,分别藏有《古兰经》抄本和古钟;中央是水房,内有一座大理石水池。
全寺有3 座高耸云霄的尖塔:“新娘塔”为方形,位于北院墙正中;靠在南墙东端的“尔撒塔”也是方形塔,第三座塔为八角形,位于南墙西端。
这3 座塔中,只有新娘塔与大寺为同时代建筑。大寺落成后1000 多年来,曾几次遭到火灾。最初的大寺遗物只有一对蜡烛台和一扇蓝色玻璃窗完好保存下来。大寺现存的大部分建筑物都是被焚后重建的。
帕尔米拉古城遗址
帕尔米拉古城遗址是叙利亚境内“丝绸之路”上的著名古城,又名塔德莫尔,位于叙利亚中部,地中海东岸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沙漠边缘的一个绿洲上。早在史前时期,即有人类在此穴居,至今尚留有痕迹。公元前1 世纪这里是联系波斯湾和东西方各国的贸易中心,繁荣持续了300 年之久。2 世纪60 年代归罗马帝国统治。3 世纪为一广大王国的首邑,273 年遭战争破坏而衰落。现残存柱廊、凯旋门、王宫、雕像和贝勒神庙等古代建筑遗迹。
古城南部耸立着雄伟的贝勒神庙,神庙建于公元32 年,神庙的3 座殿堂呈U 型分布,围成一座广场。神庙正面有扶墙柱,长方形窗户上方有三角形装饰,15 米高的圆柱环绕在神殿四周。在城中曲道回廊处,有一个古罗马角斗场,边上有宫殿残墙,当年的高甍画栋,已不复存在。一条青石道路,通向古殿深处,这就是著名的帕尔米拉大街。它建于公元2 世纪哈德良皇帝统治时期,全长1600 米,皆为石方铺面。与石道并行的是横贯城空的天廊水道。
这种天廊水道,建筑奇丽,气势宏大。一根根间隔10 米的浮雕石柱,横托起沉重的青石水槽,槽下柱顶处嵌着华灯油座,石槽横悬在10 米高空,相连成一条巨龙,偃卧在蓝天白云里。
长长的廊柱,高大的门和门廊式街道为帕尔米拉城增色不少。庞大的地下墓室当时可容纳200 多人,必须走过分成几段的阶梯方可进入。这座地下墓室已在大马士革博物馆内重建。古代墓室内摆设的死者半身塑像目前陈列在世界几个博物馆内。在离古城不远的塔德莫尔博物馆里,陈列着帕尔米拉文物:有古罗马和希腊神像、凿花拱门顶石和历代碑碣;有木乃伊棺柩和金银首饰等。这里还有古帕尔米拉人生活复原模型,其中有游牧民和帐篷,有土著人纺织驼毛的情景和茅屋用具等。
这座将古希腊——罗马风格、伊朗风格与其自身的传统融为一体的古城,1979 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巴比伦古城遗址
巴比伦古城遗址位于今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南约90 公里处,幼发拉底河右岸,是世界著名古城遗址和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巴比伦意为“神之门”。
巴比伦古城始建于公元前3000 年,最初是一个小村,经五、六个世纪的发展,逐渐兴旺。后为古巴比伦王国和新巴比伦王国首都。在此期间,该城先后几度易主。公元前4 世纪末,城市渐衰,至公元2 世纪沦为废墟。现古城遗址为新巴比伦王国尼布甲尼撒二世在位时期的巴比伦城,规模极其宏伟壮观。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名著《历史》一书中,曾详细记录了巴比伦城的盛况。
巴比伦古城是当时两河流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全城面积达1 万公顷。幼发拉底河自北而南贯穿全城,河东为老城,宫殿、神庙大多在这里。
巴比伦的城墙高大厚实,数十米高的城墙多设雄狮、雄牛、神龙等浮雕,虽经几千年的磨蚀,仍栩栩如生。巴比伦城城墙为双重,外墙周长16 公里,内墙8 公里,墙下有深壕围护。在墙外之东,筑有一道防护土墙,形成三重墙垣。城内街道十分宽广,均用砖铺设,并使用了沥青。仪仗大街直通8 座城门之一的伊什特门,街西是南宫,东为宁马克神庙,街北为主宫。
南宫是国王的主要宫殿,长300 米,宽190 米,由5 所庭院和用彩绘装饰的金銮殿组成,被誉为古代世界7 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就在南宫内。“空中花园”是在宫殿楼房的顶部砌筑成台阶式园田,种上花草树木,以供观赏。相传,空中花园是尼布甲尼撤二世为取悦他的妃子修建的。妃子是米提王齐亚库萨雷的女儿,她来自山区,适应不了气候炎热、缺树少花的巴比伦的生活环境,因此经常怀念绿水青山、草木繁茂的家乡。国王为了给她消愁解闷,便模仿她的故乡风光和当时盛行的宗教建筑大神坛造起了这座别具风格的花园建筑。
北面主宫遗址中,现存一座雄狮足踏人的巨石雕刻,这就是著名的巴比伦雄狮。这是用巨大岩块雕琢而成的塑像,狮身长约3 米,高约2 米,宽近1。5 米,巍然屹立在一块长方形的石垫上,强有力的狮爪下踩着一个石头人。
它象征着古代阿拉伯人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英雄气慨。埃萨吉纳大庙及所属的埃特梅兰基塔庙,宏伟高大,为城内主要建筑。塔庙高达91 米,基座每边长91。4 米,上有7 层,最顶层为蓝琉璃小庙。据说这就是《圣经》中所说,由于耶和华变乱人们的语言,致使人们未能造成通天的巴别塔。
伊拉克政府在遗址上仿建了一座城门,门高约4 米,宽2 米多,门的上端是拱形顶盖,两边同残破而高大厚实的旧城墙相连。城门内修建了博物馆,馆内陈列着出土的巴比伦文物,其中两件展品最为珍异:一件是根据出土文物复制成的巴比伦古城全貌的巨大模型;另一件是高近2 米的黑色闪绿岩的石碑,碑的上半部为精致的浮雕,刻着太阳神将权标授予汉穆拉比的情景;下半部是用楔形文字刻记了巴比伦王国国王汉穆拉比(约公元前1792~公元前1750 年)领导制定的世界上第一部法典《汉穆拉比法典》的全文,约8000个字,282 条。石碑的原件现在巴黎卢浮宫博物馆,此地陈列的是复制品。
尼尼微
尼尼微是伊拉克著名古城遗址,位于底格里斯河上游东岸,与摩苏尔隔河相望。尼尼微之名最早见于圣经,主要部分由库云吉克和奈比尤奴斯两座古丘组成。19 世纪中叶,遗址由英国考古学家莱亚德首次发掘出土,以后英国考古队曾组织多次发掘。20 世纪50 年代伊拉克政府派遣考古队继续进行发掘和整理,并修复了部分城墙、城门和王宫,成为西亚的重要历史名胜之一。
尼尼微在公元前6000 多年就有居民。约在公元前19 世纪至18 世纪之交,沙姆希亚达德一世建立亚述王国,立为都城之一。此后,日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