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语言技巧-第2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仗。你们为什么打败仗呢?是因为你们发动反人民的国内战争。你们在什么
时候发动这次国内战争呢?是在日本投降以后。你们发动这次战争是打谁
呢?是打在抗日战争中立了大功的人民解放军和人民解放区。用什么力量来
打呢?除了美国援助之外,是在你们统治区域从人民方面捉来和刮来的力
量。(《中共发言人关于和平条件必须包括惩办日本战犯和国民党战犯的声
明》)
这是五问五答。在回答前一个问题涉及到下一个问题时,毛泽东常用这种连
问连答法。这种方法,能使文章和讲话的内容作连锁式的阐述,逻辑性比较
强。
②设问法的灵活运用
毛泽东总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十分灵活地运用各种设问法。他运用设问
法的具体情况有总提设问、标题设问、过渡设问、反驳设问、即兴设问,等
等。
总提设问。这里说的总提设问,不是上文提到的“总分设问”中的“总
提设问”,那里的“总提设问”是针对各个并列的“分问”而言;而这里的
总提设问则是针对全篇的内容而言。
毛泽东常常在文章或讲话的开头部分安排一个或几个设问句,作为全篇
内容的总提。这又分为两种具体情况。一种情况是,开篇立即作总提设问,
总提设问之后,便对总提作简要说明,如说明该问题的背景、必要性等,下
文就通过分述,逐步论证,直到结尾时,推出结论或主题,作为对总提设问
的回答。例如,《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的开头,先提出两个问题: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两个设问句,就是全篇内容的总
提;然后,说明这两个问题的必要性和背景:“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
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这也可以被看作是提出总提中问题的背景;“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
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真正的敌
人。”——这可以被看作是提出总提中问题的必要性。无论是背景,还是必
要性,都是说总提中的问题很重要,它们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毛泽东总提设问的另一种情况是,在文章或讲话开头层次的开始时,并
不直接提出问题,而是先讲提出那个问题的背景(形势),然后在开头层次
的末尾时才顺势提出那个问题。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开头层次的
小标题是“农民问题的严重性”,他开头先讲考察湖南五县的时间、过程,
湖南农民运动的大好形势,说当时的“农民运动的兴起”,“其势如暴风骤
雨,迅猛异常”,“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
的检验而决定弃取”。直到接近开头层次的末尾时,作者才设问道:
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
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反对他们呢?
这三个设向句都属于全文的总提设问,它们是通过总提中问题的背景介绍、
必要性的说明之后才提出来的。
标题设向。毛泽东的文章和讲话中有不少设问性的标题。其中有设问性
总标题,也有设问性小标题。设问性总标题有: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四分五裂的反动派为什么还要空喊“全面和平”?》
《南京政府向何处去?》
《“友谊”,还是侵略?》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这些总标题,实际上也是全篇的总提设问。作者要通过全篇内容的逐层
阐述来回答它们,它们仍然是一种自问自答的问题,并且起着全篇总纲的作
用。
至于毛泽东文章和讲话中设问性的小标题,那就更多了。例如:
“妥协还是抗战?腐败还是进步?”(《论持久战》)
“为什么是持久战?”(同上)
“中国向何处去?”(《新民主主义论》)
“‘破坏抗战、危害国家’的是谁?”(《论联合政府》)
“坏事能否变成好事?”(《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这样一些小标题,对于文章和讲话的总体内容(或总纲)来说,它们是
项目,但对于该小节或该层次来说,也属于总提设问。其作用也与一般性总
提设问相似。
毛泽东的文章中还有一种特殊性的总提设问,那就是在《民众的大联合》
(三)中设问的例子。文章开头层次连续安排了四个设问句:
。。于今进说吾国民众的大联合,我们到底有此觉悟么?有此动机么?
有此能力么?可得成功么?
这也属于全篇的总提设问。因为下面各个段落的内容是分别回答这四个设问
的。奇妙的是,作者又分别把这四个设问句作为下面三个段落内容的小的总
提(作者把后两个设问合到了一起)。这些小的总提的顺序依次是:“(一)
我们对于吾国‘民众的大联合’到底有此觉悟么?”“(二)吾国‘民众的
大联合’业已有此动机么?”“(三)我们对于进行吾国‘民众的大联合’
果有此能力么?果可得成功么?”请看,全文除了结尾一个层次外,开头层
次和中间层次中的各个段落都以设问句为纲目,显得文章内容眉目清晰,逻
辑严密。这种设问,也属于总分设问。
过渡设问。毛泽东的文章和讲话在层次或段落转换时,常常用设问的形
式作为过渡手段。其作用除了承上启下之外,还能使启下之辞引起充分注意。
过渡性的设问语句有时位于下一层次或段落的开头,有时位于上一层次或段
落的末尾,有时还位于上下两个层次或段落的中间。
在《论联合政府》中有一节关于“人民的统一”这样内容的文字,开头
一段提出了将分裂的中国变成统一的中国的“历史任务”,下一段转入“如
何统一”的阐述。作者在下一段的开头说:“但是,如何统一呢?”这个设
问句正起到了承上之“历史任务”,启下之具体办法的作用。
毛泽东运用这种设问作过渡的情况很多,诸如在《整顿党的作风》中“什
么是知识?”“有什么办法能使这种仅有书本知识的人变为名副其实的知识
分子呢?”等等,都是置于两个层次或段落之下一层次或段落开头的过渡设
问。
把过渡设问安排在上一层次或段落的末尾者,也很常见。例如,《中国
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二章是“中国革命”,共有两个较大的层次:第一
个层次为“百年来的革命运动”的概况,指出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要承担
起中国革命的任务;第二个层次内容是与当时中国革命有关的各种具体问
题,包括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前途。作者在第一个层次结
束时安排了一连串的设问句:
那末,这个革命的对象究竟是谁?这个革命的任务究竟是什么呢?这个
革命的动力是什么?这个革命的性质是什么?这个革命的前途又是什么呢?
这些问题,就是我们在下面要来说明的。
这里的“那末”,是承接第一层次的内容:并列的五个设问句则分别开启下
面大层次中五个小节的具体内容。这样的“节末设问”,实际上也起到了对
下面层次内容的总提性作用。
像上面讲的上下两个层次或段落过渡性设问句,毛泽东有时既不放在下
一层次或段落的开头,也不放在上一层次或段落的末尾,而是把它放在二者
中间,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过渡段(自然段)。例如,在《论反对日本帝国
主义的策略》一文中有两个段落:前一段提出当时(1935 年12 月)形势发
生了变化,下一段讲这个形势的特点。毛泽东在两个段落中间就用了一个设
问过渡句:
目前的形势是怎样的呢?
在同一篇文章中,还有两个这样的段落:上一段写革命阶级对日本侵略中国、
中国要亡国灭种的说法所持的革命态度,下一段写民族资产阶级和各反动阶
级、国民党所持的种种态度。在这两个段落中间,作者也用了一个设问过渡
句:
问题摆在民族资产阶级、买办阶级和地主阶级面前,摆在国民党面前,
又是怎样的呢?
只有一句话,也让它们成为一个自然段!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文章
或讲话的层次更加鲜明,引起读者或听众充分注意。
总之,毛泽东灵活运用设问法的情况很多。除了上面提到的总提设问、
标题设问、过渡设问等等以外,还有在行文过程中经常即兴设问、反驳设问
等。所谓即兴设问,即是只要认为问题较为重要,有必要引起读者或听众的
注意,他就随时设问。这种情况很多;那种连问连答式的设问,大多就是在
这种情况下运用的。所谓反驳设问,即是用设问的方式提出敌论,一般也把
它们放在段落的开头,接下去进行剖析或反驳。这成为使他的语言具有突出
鲜明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4。诘问法
诘问法也是毛泽东运用得较多的一种修辞手法。粗略统计,在《毛泽东
选集》(1—4 卷)中出现的诘问句不少于260 句。他在一般文章和讲话中经
常使用诘问句,在驳论性的文章和讲话中用得就更多。《新民主主义论》第
七节“驳资产阶级专政”,不足3,000 字,诘问句共有14 句;《质问国民
党》一文,不足4,500 字,诘问句竟达27 句之多。因此,学习毛泽东的语
言艺术,也不应该忽略他运用诘问法的各种具体技巧。
①运用诘问法的种类
毛泽东所运用的诘问法,如果从正反角度划分,则有正面诘问法和反面
诘问法;如果从数量角度划分,则除了只有一个诘问句构成的单发式以外,
还有由两个以上诘问句构成的多发式,而多发式又可以分为连珠法和间隔
法;如果从内容角度划分,还可以分为肯定法和否定法。
正面诘问法。这种诘问技巧,提出的问题是作者或讲话人自己明确答案
而不予回答,对论敌或存在某种错误思想的人进行责问的问题。正面诘问法
简称正诘法。由于它针对性明确,提出的问题实质性和尖锐性都很强,要求
对方考虑的迫切性也很强,故在对现实斗争的具体问题的论辩中经常运用。
1943 年下半年,国民党反动派自己破坏抗战,破坏团结,却把罪名加在共产
党头上。为了澄清是非,毛泽东著专文《质问国民党》进行诘问。文中有许
多诘问句,其中正诘句占绝大多数。例如:
在私有财产社会里,夜间睡觉总是要关门的。大家知道,这不是为了多
事,而是为了防贼。现在你们将大门敞开,不怕贼来吗?假使敞开大门而贼
竟不来,却是什么缘故呢?
还有一条要质问国民党人的,世界上以及中国境内,“破产”的只有一
种马克思列宁主义,别的都是好家伙吗?汪精卫的三民主义前面已经说过
了,希特勒、墨索里尼、东条英机的法西斯主义怎么样呢?张涤非的托洛茨
基主义又怎么样呢?中国境内不论张记李记的反革命特务机关的反革命主义
又怎么样呢?
像以上这样的诘问句,其中提出的问题,都是作者不予回答,但需对方必须
考虑的尖锐问题,所以,它们都属于正面诘问法的运用。
反面诘问法。这种诘问法简称反诘法。反诘法是作者或讲话人自己不必
回答,只是为了引起人们思考的一种诘问技巧。毛泽东所运用的正诘法相对
少些,而运用反诘法较多。例如:
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的中国共产党人,相信自己的事
业是完全合乎正义的,不惜牺牲自己个人的一切,随时准备拿出自己的生命
去殉我们的事业,难道还有什么不适合人民需要的思想、观点、意见、办法,
舍不得丢掉的吗?难道我们还欢迎任何政治的灰尘、政治的微生物来玷污我
们的清洁的面貌和侵蚀我们的健全的肌体吗?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
牺牲了他们的生命,使我们每个活着的人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难道我们还
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还有什么错误不能抛弃吗?(《论联合政府》)
这段话中,共有三个反诘句,其中提出的每个问题,既不要讲话人自己回答,
也不需要受话人回答。用这种方式提出问题,只是为了加强语气,突出讲话
人的思想倾向,以引起受话人的警醒深思。
连珠诘问法。上文所引用的诘问句的例子,都是由两个以上的诘问句连
用,所以都属于连珠反诘法。并且,正诘法中可以有连珠式,反诘法中也可
以有连珠式;既可用于敌人,也可用于人民内部。
毛泽东有时把更多的反诘句放在一起,连续使用,因而可以构成一个很
长的反诘句组。例如,在《论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