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姓氏地图-第2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尤能反映他的艺术风格和神韵,充分体现了他在表现意境和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方面的才能。作品取材于三国时曹植的名作《洛神赋》。虽然作品完全依照文学作品的内容逐节描绘,但顾恺之却充分发挥了其绘画艺术的特长,巧妙地使诗人的幻想形象化,作品也因此更具魅力。顾恺之将他的“以形写神”、“传神写照”的艺术思想贯穿于人物塑造的过程中。画中的洛神含情脉脉,反映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惆怅情意,体现了顾恺之称之为“悟对通神”的艺术主张。作品富于诗情画意,极具音乐美和节奏感,是中国美术史上不可多得的精品。
公元407年,顾恺之去世。然而,正因为他能博采众家之长,阐发新意,因此将传统绘画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在顾恺之之后,画坛因写实性的进一步深入而出现了一个新的局面。
2。反清复明的顾炎武
顾炎武,明清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学者。本名绛,字宁人,曾自署蒋山,江苏昆山人。学者称其为亭林先生。
顾炎武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其家族是江东名门。少年时便参加了“复社”反宦官权贵的斗争。他的志趣始终不在科举功名,他只选择自己的道路:读有用的书。
1644年,清兵入关,顾炎武出任南明南京兵部司马。南明福王在南京即位不到一年便覆灭了,顾炎武与归庄、吴其沅等人筹划在昆山发动起义。在苏州沦陷、松江失守、陈子龙遇难的危急形势下,顾炎武同归庄等人死保昆山不得,只能败下阵来。在撤退的过程中,大多数人惨死,顾炎武与归庄等人有幸躲过此劫。然而顾炎武一家的情况却非常悲惨。他的生母在乱军中被人砍断了右臂,两个弟弟也惨遭杀害,嗣母听说昆山失守后便绝食而死。顾炎武牢记嗣母“勿为异国臣子”的遗嘱,决心继续为复国而战斗到底。
顾炎武自昆山失守之后改变了自己的行动方式。此后大约10年的时间,他基本上采取串连活动的方式。后来他与唐王取得了联系,不料此事被家奴陆得知。此人勾结顾炎武的世仇同乡大地主大恶霸叶方恒,准备告发顾炎武。事发之后,陆投水而死,其婿将顾炎武关在家里,用私刑对他拷打,想置他于死地,多亏归庄等人的营救才幸免于难。
顾炎武深感难以久留于南方,便开始北游。一直到1667年才南返至淮安,次年却因某一案件牵连坐了七个月的监狱。已近风烛残年的顾炎武,始终没有动摇其政治坚定性。1682年,顾炎武死于山西曲沃,享年70岁。
第五部分:外族血脉融入史姓孟 姬姓后裔,源于排行
中国姓氏的起源多种多样,其中孟姓起源于长幼顺序的排行。中国古代以孟、仲、叔、季来称呼长幼次序,其中孟为最长,有“老大”的意思。先秦史籍中有不少以孟相称的人,如孟戏、孟增、孟絷等。孟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鲁国公族庆父和卫国公族孟絷,他们都是姬姓的后代。
西周建立以后,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被分封到鲁地,建立鲁国。后来鲁国发生内乱,鲁桓公的儿子庆父把持朝政,被逐后逃往莒国。鲁国局势稳定以后,庆父的子孙回到鲁国,被立为卿,世袭鲁国司空之职,受封得氏时,即以排行孟为氏,也称孟孙氏。
孟姓的另一支出自春秋时代的卫国。卫国由周武王的弟弟康叔所建立,也是姬姓的后代。据史料记载,卫灵公有位庶兄叫孟絷,其子孙就以孟为姓了。也有些孟姓家谱上说,卫灵公有个儿子叫公孟,公孟的后代便以“公孟”为姓,后来省为“孟”。
一、孟姓迁变
孟氏家族在鲁国建立以后,到孟文子、孟献子和孟庄子时达到鼎盛时期,鲁国国君赏赐成作为孟氏的世袭封邑,孟氏家族就在成这个地方定居了下来。公元前408年,齐国攻伐鲁国,孟氏家族由此流散各地。
总之,孟姓来源于春秋时期的鲁国和卫国,但是孟姓的显赫却有赖于战国时期的一位大思想家孟子。
到孟子的四十五代孙孟宁时,孟氏家族的人口依然不多。北宋以后由于孟子地位的提高,孟氏家族开始繁盛,人口迅速增加,并形成了“平昌”、“武威”两大郡望。
二、孟姓名人录
在战国时期,由于孟子的政治主张与统治者不合,因此虽然当时孟子已经名声显赫,但其后世子孙并不显贵。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崇儒而著称的孟姓也深受其害。
汉代以后,孟子的地位有所提高,孟姓人才辈出。西汉时期的孟卿、孟喜父子是著名的经学大师,在《易》、《礼》的传承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东汉时期的孟光是有名的才女,而三国时期的孟宗则以仁孝闻名天下。隋朝末年,孟姓中涌现出了农民起义领袖孟让、孟海公等。到了唐代,孟氏家族中则涌现出了几位著名的诗人,他们是孟云卿、孟浩然和孟郊。孟云卿的诗语言朴素,多反映现实生活;孟浩然长期过着隐居生活,他的诗充满了乡间的田园气息;而孟郊的一首《游子吟》更是传唱千古,寄托了外出游子的思母之情。五代时期,孟姓中出现了两位帝王,他们是后蜀的建立者和国君孟云祥、孟昶。
南宋的孟珙是抗击蒙古入侵的著名将领,元朝末年的孟海马是襄阳红巾军的首领,清代的孟知舜则是戏曲家。到了近现代,孟氏家族又涌现出许多著名人物,他们有史学家孟森、教育家孟宪承、地质学家孟宪民以及当代女艺术家孟小冬。
三、孟姓名人
1。“亚圣”孟轲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是中国历史上仅次于孔子的大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孟子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与孟母善于教子是分不开的。“孟母三迁”有口皆碑,被传为美谈。传说孟子幼年居住在墓地附近,由于经常看到出殡送葬的人群,他便开始玩送葬的游戏。孟母只好把家迁到了另一个地方,可是这个地方靠近集市,因此孟子又玩起了做生意的游戏。孟母于是又把家迁到了一座学堂附近。孟子被学堂里的读书声所吸引,常到学堂里学习诗书礼仪。
孟子少年的时候,背诵经籍,孟母常常在一旁织布督学。一次,孟子背诵诗书的时候突然中断,孟母随即把刚织了一半的布全部割断,以此作为警诫。
在孟母的谆谆教诲下,孟子终于成为一位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聚徒讲学,曾游历齐、宋、滕、魏等国,跟随的车子有几十辆、人员达几百人。他曾任齐宣王的客卿,由于主张并不被采纳,最后失意而归。晚年与弟子万章著书立说,写成《孟子》一书,共七篇。在这部书中,孟子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形成“仁政”学说,其核心就是要求统治者要重视人民。同时,孟子还提出了“良知”、“良能”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宋代以后,《孟子》和《论语》、《大学》、《中庸》并列为“四书”,成为封建科举考试的必读书目。孟子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89年),终年84岁。
2。一语断仕途的孟浩然
孟浩然,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多写田园山水,独具风格。早年他在家乡读书,后曾一度入长安求仕,最后均失意而归。
唐玄宗时,诗人王维在朝廷中任大乐丞职,他很赏识孟浩然的才华,私下邀请孟浩然到自己府中赋诗唱和,孟浩然于是带上自己刚写的诗稿去见王维,他们一唱一和,吟诵得十分高兴。碰巧那天唐玄宗有事来找王维,孟浩然想回避,急忙躲到了床下。王维怕犯“欺君之罪”,只好直说并向唐玄宗叩头请罪。唐玄宗也早听说孟浩然的诗写得好,只是与他素未谋面,于是叫孟浩然出来相见,并问他最近写了什么好诗。孟浩然当即拿出新作《岁暮归南山》念给唐玄宗听。当孟浩然念到其中“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时,唐玄宗很不高兴地说:“我没有见到过你主动上书求官出仕,朝廷也没有抛弃你,你为什么说‘不才明主弃’呢?”于是拂袖而去。从此,孟浩然断了做官的念头,在家乡一直过着田园隐居生活。
现有传世的《孟浩然诗集》,共存260多首诗歌,其中不乏名篇佳作。如《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意境新鲜,构思巧妙,成为人们传诵千古的佳作。
第五部分:外族血脉融入史姓黄 嬴氏分支,黄国后裔
黄氏渊源,可以追溯至周朝。黄氏最早的祖先是颛顼。颛顼的曾孙陆终娶鬼方之女。传说此女长期怀孕但没有生产,直到十一年后,左肋裂开,出来三个儿子,右肋也生出个儿子。他们的后裔分成了许多氏,其中之一为嬴氏。嬴氏又分成了十四个分支,黄姓为其中之一。
周武王得天下后,分封诸侯,陆终的子孙被赐封于黄。黄姓以国为氏,渊源于此。
另外,黄姓还有一个来源,就是由他姓改来的,如金、陆等都有改姓黄的。
一、黄姓迁变
据《黄氏族谱》记载,黄姓开始主要分布于江夏(今湖北武汉)一带,战国四公子之一春申君黄歇是江夏黄氏的第五十代传人。唐代以后,江夏黄氏从湖北迁到江南,再到福建、广东,最终在福建、广东两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黄姓群体。这里的黄姓大约在明清以后又开始向海外迁徙,主要是迁往东南亚一带。此外,在壮族、土家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中,也有不少黄姓人。
如今,黄姓为百家大姓中的第八大姓。
二、黄氏少权臣,多孝子、宦官
黄氏族人中也涌现了不少杰出人物。春秋时晋有黄渊,卫有黄夷,秦有黄公庇,楚有春申君。春申君黄歇,以礼贤下士、门客三千而闻名。西汉有名相黄霸,名士黄香、黄宪,东汉有太尉黄琼,三国时有黄祖、黄盖、黄权。秦汉以后,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五代画家黄筌,宋代诗人黄庭坚、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的黄龙宗,元代女纺织家黄道婆、画家黄公望,明代学者黄绾,清代经学家黄以周,围棋国手黄龙士,诗人黄景仁,思想家、史学家黄宗羲,近代民主革命家黄兴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都留下了美名。
但是,仔细考察一下黄氏的家族史就会发现,黄氏子孙似乎历来与权无缘,少有公卿将相,虽也有“天下无双江夏黄室”等人最后荣登高位,但像黄香这样位列三公的,在黄氏家族中可谓凤毛麟角。黄氏门中,孝子、宦官倒出了不少。
以隋唐五代时期为例,当时黄姓有一重要特点,就是尊敬老人。在有关唐代历史的一些正史“孝友传”中,就有不少黄姓人,如黄舟、黄嘉猷、黄、黄亘、黄芮等。有的甚至割自己身上的肉给父母吃,因为他们认为人肉可以治疗身体虚弱之症。汉时,黄香9岁即知孝顺父母,夏以扇扇父母帷帐,使枕席清凉,冬以身暖被褥,后人以“孝友堂”的堂名纪念他。到了宋代,黄庭坚又是一个典型的大孝子,他对母亲恭敬有加,他亲自为母亲洗尿桶一事就被画在了《孝经》图中。
至于黄氏出宦官,最集中的时期应属两宋。在两宋的宦官阶层中涌现出了大批黄姓之人。如宋真宗时宦官黄守忠、宋神宗时宦官黄经臣、宋徽宗时宦官黄经国,还有黄迈为宋光宗时宦官,黄道元宋仁宗时任内侍,黄怀信为宋神宗时宦官。这些都是见于史料记载的宦官,还有一些未见经传的黄姓宦官,具体情况就不得而知了。
三、黄姓名人
1。“山谷道人”黄庭坚
在北宋,有一位名列“宋四家”、开创江西诗派、与苏轼并称“苏黄”的“山谷道人”,他就是黄氏家族引以为豪的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他5岁即能背诵《五经》,10岁时就能诵《春秋》,被称为“神童”,长大以后也是才思敏捷,文名流传。
黄庭坚为人风趣幽默。他曾给一算命先生黄生写过一幅字:“黄生为我鲁直相面,说我官升二品,享年八十,真乃大葫芦种也。”黄生并不细看,欣然收下。黄庭坚后来向旁人解释道:“去年在京城相国寺看到有卖葫芦种的,背上是一个特大的葫芦,人们见了,皆出高价争相购买。可到春天,所结的仍是寻常的小葫芦。所以用‘大葫芦种’来讥讽黄生相术之不可信。”
2。女纺织家黄道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