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大世界--飞机-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了升力,坠落在沙滩上。“飞鸟”摔坏了,威尔伯安然无恙。
12月17日早晨,再一次试飞开始了。这一次,奥维尔·莱特驾驶“飞鸟”成功
地飞行了12秒钟,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位驾机实施操纵飞行的人!也从此开辟了世界
航空新纪元。这一天,兄弟俩共进行了4 次飞行,其中一次持续飞行了59秒,飞行
距离达260 米左右。
莱特兄弟从“自行车匠”到制造成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事实说明:对于一个发
明家来说,学历和外部其他条件固然重要,但最主要的还是他本身坚忍不拔的毅力
和勤奋刻苦的钻研精神。
空战起源与“福克式灾难”
谈到空战,有些读者可能首先要提出这样的问题:“哪一次空战是世界上的第
一次空战?”
世界上第一次真正的空战发生在1914年10月5 日,地点是在比利时上空。当时,
法国飞行员弗朗茨和观察员凯诺驾驶一架法制“瓦赞”式飞机在前线巡逻。飞行中,
他们发现一架德国的“阿维亚蒂克”双座机正在侦察法军的防线。
弗朗茨当即向凯诺发出信号,并驾驶飞机直向敌机俯冲过去。德国飞机一看形
势不好,立即机动规避,但为时已晚。凯诺在敞开的座舱内,顶着凛冽寒风,操纵
着一挺机枪,紧紧“抓住”了目标。“砰砰砰……”,一阵枪声过后,“阿维亚蒂
克”起火爆炸,栽向地面。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空战就这样结束了,而引人入胜的
空战史也拉开了诱人的帷幕。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后,飞机很快就被用于军事。最初,飞机主要用来进行侦察,
机上并没有装备武器。那时候,飞机飞得又慢又稳,飞行员和观察员可以很“惬意”
地从机上观察地面情况,并可用相机拍摄照片。机上不需要装甲和武器。敌对双方
的飞行员在空中相遇时,还常常互相敬礼或亲切地挥手致意。
但这种情况很快有了变化。一些有胆识和富有“挑衅性”的飞行员感到,让敌
方飞行员驾驶飞机在己方上空“潇洒”地进行侦察,是对自己的“羞辱”。于是,
一些敌对的行动就开始出现了。
1911年,在墨西哥内战中,一位被农民军雇用的美国飞行员,曾和墨西哥政府
军惟一的一架侦察机的飞行员在空中用手枪互相射击。
除了用手枪射击以外,有时飞行员还带上几块砖头和投箭等“武器”,用来砸
对方飞机的螺旋桨。
俄国的飞行员聂斯塔洛夫更有“创造性”,他竟然在机身后部装了一把刀子,
准备用它把对方机身的蒙皮割开,这真可以称之为“开膛破肚”的战术了。1914年
9 月,他用自己驾驶的飞机的机轮将一架奥地利的侦察机撞落。
俄国另一位飞行员卡扎科夫的做法也别具一格。他在飞机下部安装了一根钢索
和一个抓钩,抓钩上连着一个雷管。他企图用抓钩抓住敌机,用雷管来消灭敌机。
1915年3 月,卡扎科夫用抓钩钩住了一架德国“信天翁”飞机,并用机轮将这架敌
机撞落到地上,摔个粉碎。
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人们开始研制用于空战的飞机,这就是战斗机。关于世
界上第一种战斗机的制成,说法也不尽一致。苏联资料记载,1915年俄罗斯曾制成
过一架C -16战斗机,机上装有两挺机枪和协调装置。但未见有C -16飞机参战的
记录。
目前,大多数国家都认为,世界上第一种战斗机是法国的“莫拉纳一桑尼埃”
飞机。这种飞机上装有机枪,机枪与发动机轴平行地安装。机枪位于座舱前的机身
上方,射击时枪弹穿过旋转着的螺旋桨,子弹可能打中桨叶,所以在桨叶上加装了
金属滑板予以保护。应该说,这种方案相当不理想,而且有较大的危险性,但在当
时来说却是一种创造。它不仅标志了第一种战斗机的问世,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战果,
还“造就”了世界上第一位王牌飞行员。
1915年4 月 1日,法国飞行员加罗斯驾驶一架“莫拉纳一桑尼埃”战斗机外出
巡逻,遇到了一架德国的双座“信天翁”侦察机。没等对方反应过来,加罗斯一压
机枪按钮,哒……哒……哒,一梭子弹,把“信天翁”打得凌空开花,冒着浓烟烈
火坠毁了。
从4 月1 日到4 月18日这18天内,加罗斯出尽了风头。他共击落敌机三架,并
使另外两架敌机迫降,从而获得了“王牌飞行员”的荣誉称号。可以说,他是世界
上第一个“王牌飞行员”。“王牌”一词本来是法国的俚语,用来形容某一领域内
的杰出人物。有一次,一名记者获悉加罗斯五次获胜后,称他为“王牌飞行员”。
而自此以后,击落五架敌机,成了公认的“王牌飞行员”的标准。
但是,加罗斯的好运不长。1915年4 月19日(就在他首次击落“信天翁”飞机
的18天后),他的飞机被德国的高射炮击伤后(有的说是发动机发生故障),被迫
在德国后方降落。德国人从飞机上拆下了机枪,并决定立即仿制和改进这种射击装
置。
荷兰人安东尼·福克是一名才华出众的年轻工程师。1910年,他20岁时就制造
了一架当时飞行速度最快的单翼飞机。他向荷兰政府献出了这架飞机,但遭到冷遇。
以后,他又向法、英、俄等国“毛遂自荐”,但都没有受到重视,最后到德国创建
了一家小型飞机公司,称为福克飞机公司。
福克接受了德国统帅部下达的研究任务后,立即仔细地研究了“莫拉纳一桑尼
埃”飞机上的机枪和装着滑弹护板的螺旋桨,经过一番对比和琢磨,他发明了一种
更先进的机枪射击协调装置。这种装置设计得很巧妙,它能依靠螺旋桨来控制机枪
的射击,每当桨叶与枪管成一线时,机枪便停止了射击,桨叶一过又自动恢复了射
击。这样一来,子弹就不会打到螺旋桨上去了,机枪的攻击能力、命中率明显提高,
使战斗机的空战能力有了突破性的提高。
德国人很快就把这种装置装在福克公司生产的单翼侦察机上,使它成为“福克”
式战斗机。这种战斗机装一台80马力的发动机,最大时速130 千米,升限可达3000
米。1915年7 月1 日,德国飞行员库特·温特根斯驾驶它击落了一架法国的“莫拉
纳一桑尼埃”战斗机。以后,德国飞行员马克斯·殷麦曼和奥斯瓦尔德·伯尔克等
人,也在空战中屡屡获胜。这种“福克”式战斗机使英、法等国的飞机遭受到惨重
的损失,当时称之为“福克式灾难”。
为了对付“福克”式飞机,英、法等国也采取了一系列对抗措施。一是选好机
枪位置,使子弹能从螺旋桨转面以外射出去。他们发明了一种把机枪安装在双座机
后座上的方法,使机枪可以左右俯仰射击,操纵十分灵活。当德国飞机从后方进行
攻击时,他们可以用机枪还击。为了对付迎头飞来的敌机,他们还将机枪装在机翼
上面,这样射击时就可以避免把子弹打在螺旋桨上了。
另外,英国还研制了气动外形较好的“推进式”飞机。所谓“推进式”飞机,
就是螺旋桨装在飞机后部。这样,飞机向前方射击就不会受到限制,但因为气动阻
力大,飞机的性能稍差一些。
1916年夏天,法国击落了一架“福克”式战斗机,从而获取了机枪射击协调装
置的秘密,并开始仿制使用。
从此,德、英、法等国装备了性能上“旗鼓相当”的战斗机。双方使用的单座
战斗机都在机头前方安装两挺水冷式重机枪,这种武器装备形式成为第一次世界大
战末期战斗机的典型火力配备形式。
除“福克”式战斗机外,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战斗机还有法国的“斯帕特”
和英国的“骆驼”等。当时最大飞行时速已超过200 千米,升限达7000米以上。
随着空战的频繁和激烈程度的增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了一批战绩卓
著的“王牌飞行员”,其中战绩最好的是德国的冯·里奇特霍芬,他共击落敌机80
架。另外,还有法国的飞行员勒内·丰克,英国的爱德华·马诺克、威廉·毕晓普
等。
飞机上装备机关枪后,如何在空战中占据有利射击位置就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了。通过实战体验,飞行员们发现,在敌机后方进行攻击效果最好,迎头攻击次之,
而在敌机的正侧方实施攻击效果最差。于是飞行员都力图占据最利于攻击的位置,
空战战术研究就应运而生了。
最初的战斗机飞行性能不高,只能进行平飞和坡度不大的转弯,空战战术比较
简单。谁先发现敌机,谁的飞机性能好,就可绕到对方尾后,在空战中占据优势。
当时的空战以单机作战为主。
到1915年后,情况有了变化。当时飞机的飞行性能已有较大提高,飞机可做一
些机动动作。当时有一位德国飞行员名叫殷麦曼,他不仅有精湛的飞行技术,而且
善于思考、勇于探索。他通过不断试飞,发明了一个非同一般的机动动作。
这个动作是这样做的:将驾驶杆向后拉,使飞机的机头上仰,直到飞机绕横轴
仰翻成倒飞位置,接着再操纵飞机绕纵轴滚转180 “,飞机又成正飞状态。这个动
作称之为半筋斗翻转,又称殷麦曼机动。
他利用这个动作取得了多次空战胜利。即先诱使敌机从尾后迫近攻击,然后突
然做个半筋斗翻转动作,使敌方飞机冲到自己前面去,然后再从敌机的后上方实施
攻击。
英、法空军吃了几次亏后,想出了一种对付方法,即所谓“鱼饵战术”。就是
先派一架飞机在较低高度上飞行,并装成“上钩”的样子,从德国飞机尾后追过来
;而另外一架飞机埋伏在德机做半筋斗翻转的顶点高度附近,当德机开始翻转时,
突然对其发动攻击。这种战术也相当有效。
尾后攻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普遍采用的战术动作。为了防止飞机尾后被敌人
“咬住”,因而产生了互相掩护的办法。最初是双机互相掩护,后来发展到四机、
八机互相掩护,最后形成早期的“大圆圈”编队战术。即编队中每架飞机都有另一
架飞机掩护后方,多架飞机组成一个大圆圈飞行。当时作战双方的飞机都涂上各种
各样的颜色,空战时几架以至10多架飞机互相掩护,有时形成圆圈队形,有时鱼贯
而飞或组成各种队形,就好像马戏团的演出,所以有人就称之为“空中马戏班”。
空袭和“俄罗斯大地卫士”
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大规模的战略空袭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38天的空袭,
为多国部队战胜伊拉克奠定了基础。在这次战争中,隐身飞机和精确制导炸弹“出
尽了风头”。
有的读者可能看到过美国空军摄制的F -117 隐身战斗机空袭伊拉克的录像:
一枚激光制导炸弹瞄准装置的十字线对准了一座钢筋水泥的导弹储藏库大门,几秒
钟后,一枚激光制导炸弹呼啸而下,在大门上穿了一个大洞,接着,第二枚激光制
导炸弹穿“洞”而人,倾刻间黑烟滚滚,库房倒塌。
这就是现代空袭的“景象”,激光制导炸弹以它的精确性和毁伤能力使人瞠目。
但你可曾想到:世界上最早的空袭武器竟是几个沙袋!
1910年1 月的某一天,一架美国制造的飞机在空中盘旋。突然间,飞行员从飞
机上摔下三个两磅重的沙袋,地面上被砸出了三个“小坑”,这可能就是世界上第
一次“空袭”和它的战果。
1911年11月1 日,正值意大利和土耳其开战期间,意大利飞行员吉利奥·加沃
蒂,从他驾驶的飞机上向土耳其地面部队投了四枚2 千克的“西佩利”式炸弹,据
说效果相当不错。当时,一名土耳其随军记者曾写过这样一段评论:“这次战争清
楚地表明,空中航行提供了一种可怕的破坏手段。这种新式武器预示着当代战略战
术革命。”
但是,当时对于飞机实施空袭的作用还是不太重视的。以英国为例,到1914年
(即飞机发明11年以后),英国总共储备的炸弹总量只有26枚9 千克重的“黑尔斯”
炸弹。当时没有几架能带炸弹的飞机,机上也没有挂弹架,只能用手投掷。有的读
者可能看到过早期投弹的照片:一名飞行员手持炸弹,站在颠簸不停的飞机上,准
备向目标投弹,其精确度是可想而知的。
战略性空袭的真正起源,是德国“齐伯林”飞艇部队对英国的空袭行动。
1914年,举世震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奥等国为一方,英、法、俄等
国为另一方,卷人了大战的漩涡。
1915年1 月19日,